第726章 一个激进的方案,军医发明中医注射液

    “嗯,那我们现在就开始吧。”方言对着患者说道。

    高书记点点头,答应到:

    “好!”

    “我应该怎么配合您?”

    方言对着高书记说:

    “你撩开衣服,我先看看你说的包块。”

    “好。”高书记是军队出身,他也没废话,直接站起身,然后将自己大衣解开,然后撩开腹部的衣服,对着方言说道:

    “您请。”

    方言上前,用手触碰检查发现,果然和患者说的一样,他上腹部有一个 3厘米乘以 4厘米大小的包块,质地坚硬。

    稍微用力按下了后,患者疼的抽了口凉气。

    “嘶……就……就是这个地方。”高书记直皱眉头,但是依旧还是坚持着没有坐下,让方言好检查清楚。

    方言用罗氏正骨的触诊法又将患者的硬块轮廓摸了一下,确定了边界后,他对着患者问道:

    “你除了这里疼痛,还有什么其他感觉吗?”

    患者想了想,说道:

    “精神状态没有以前好了,现在坐着就感觉累,四肢感觉像是被抽走了力气,坐着就想躺着,而且体重也下降得相当厉害,胸口这块儿,连带着肚子常常胀痛的比较厉害,而且时不时还会有刺疼感。”

    “就像是有人拿着刀在从里面往外边捅似的。”

    方言点点头,将高书记的衣服放下,然后继续问道:

    “嗯,还有吗?”

    高书记看了一眼,刚才自己吐黄水的垃圾桶,然后说道:

    “感觉自己胃里面有一股子恶臭的东西,在往喉咙上冲,有时候就像是夏天腐烂过后的下水道味道似的,有时候又像是死耗子的味道,从喉咙一直往鼻子里冲,感觉十分难受。”

    “刚才就是这种味道冲上来了,我实在忍不住就想吐。”

    方言看了一眼垃圾桶,说道:

    “但是我看你好像没吐出什么东西来啊?”

    高书记说道:

    “嗐,吃不下东西,吃了东西后疼痛会更加严重。”

    “全靠医院里输葡萄糖,勉强吃点稀饭对付一下。”

    方言摇摇头说道:

    “你这样不行的,体重下降会相当快,要不了多久就顶不住。”

    “你要在我这里治疗,必须坚持吃东西下去,到时候我会给你开些食谱。”

    “好!”高书记点点头,应了下来。

    方言这么说,也是侧面说明了一件事儿,他是打算接手的。

    这多少让高书记松了一口气。

    方言在外边传言是只要接诊,那就说明他有把握,这也让他有了希望。

    “大小便怎么样?”此刻方言继续问道。

    高书记说道:

    “小便正常,但是大便颜色发黑,量很少。”

    方言点点头说道:

    “嗯,你坐下,张开嘴,让我看看舌头。”

    患者听话的坐下来,然后张开嘴。

    这时候张延昌立马递上来了电筒:

    “方哥,电筒。”

    方言接过对着高书记嘴里照了过去。

    发现舌苔是白腻中带有黄色。

    他闻了闻嘴里的味道,确实有股子臭味儿隐隐约约的随着呼吸散发出来。

    但是方言感觉像是呕吐物的味道。

    他微微皱眉,然后对着患者说道:

    “嗯……你把舌头卷起来,我看看舌头下面。”

    高书记听话的卷起舌头,然后努力张开嘴,发出:

    “额,啊……”

    方言用电筒看了一下,下方舌质呈现出紫暗的颜色,舌下的静脉出现曲张的情况。

    “好了。”方言关掉电筒,然后重新坐到诊台后,对着患者说道:

    “你手给我,我这给你诊脉。”

    随后方言给患者把脉。

    两只手的脉象表现一致,脉弦细。

    方言对高书记的情况现在就基本上了解了。

    他这个情况在中医里的病名叫做胃脘痛,属于是癥瘕积聚,在西医里面确实属胃癌范畴。

    不过中医里没有癌这个概念,中医古籍中有许多类似癌症的病名,如“积聚”“噎膈”“乳岩”“石瘿”等。

    “积聚”描述的就是高书记这种腹内结块,或痛或胀的病症,与西医腹部肿瘤的某些表现相似。

    中医认为这种病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主要包括内因和外因。内因如正气亏虚,人体正气不足时,脏腑功能失调,易受外邪侵袭,导致气滞、血瘀、痰凝、热毒等病理变化,进而形成肿瘤。

    如《医宗必读》中提到“积之成者,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外因包括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饮食不节、情志失调等。

    长期的不良生活习惯、情绪压抑等都可能影响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增加患癌风险。

    例如,长期嗜食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可损伤脾胃,导致痰湿内生;情志不畅,肝气郁结,可致气滞血瘀,这些都可能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有关。

    高书记的病机根据他本人说的来判断,是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常导致脾胃虚弱,嗜酒伤胃,痰瘀互结成癥瘕湿热瘀毒互结。

    是因为人体的气血亏损虚弱,使得脏腑的功能失去了正常的协调运转,进而导致气机郁滞、血液运行不畅形成瘀血,体内的水液代谢失常凝聚成痰湿,这些病理因素逐渐积累,最终形成了积聚之物。

    从而引发了胃脘部位疼痛并且伴有腹中结块(癥块)的病症。

    现在治疗方案,方言想到了两种,一种是以“消癥不伤正,扶正不留邪”为核心理念,通过中药-针灸-外治-食疗四维干预,力争实现带瘤生存、改善生活质量的目标。

    另外一种,就稍微激进一些。

    那是通过中药注射液的肌肉注射,配合,中药内服,外敷,扶正培本,行气化瘀,活血消癥,软坚散结。

    这是朱老那本书里,在江苏老乡现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张锡君,手里学到的一种治疗癥块的手段。

    说起这位张大夫那也是挺厉害的。

    他是无锡人,也是中医世家出身。

    1930年毕业于无锡国医专门学院,随后该年正式开业行医,后来又入JS省立医政学院学习,1936年毕业后,曾与承淡安先生一起在无锡创办中国针灸学社和无锡针灸专门学校,担任教务。

    后来与丁仲英、丁济民、邹云翔、任应秋、董德懋、耿鉴庭等共同创办《上海光华医学杂志》,任总编辑,又与冉雪峰等联合创办南京中医救护医院,担任副院长。

    之后还与胡文澜等开办重庆中医师诊所,任副所长。

    后来任CQ市第一中医院院长。

    方言没有治疗这种病的经验,但是他看过朱老的秘籍,里面不光是他自己的经验,还有其他各种江苏名医的经验。

    可谓是的江苏系中医的大部分精华医术,他都会一点。

    要不然南方那边,他名声也不会那么响了。

    方言现在更倾向于用第二种,既然是要治疗,当然就要治好了。

    治不好,那才退而求其次呢。

    其实这个中药注射剂很早就有了。

    其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 20世纪 40年代,起源是1941年的时候,当时我方卫生材料厂研制出了柴胡注射液,这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中药注射剂。

    那会儿处于战争年代,药品供应紧张,为解决发热等常见病症的治疗问题,科研人员也是被逼的没办法了,于是对传统中药进行创新,从柴胡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了注射液。

    想着西医能用注射,我也能用的精神,把这种注射液投入临床试验。

    当时发现这种注射液在临床上用于退热,取得了一定的疗效,这种战时应急产物从此开启了中药注射剂的先河。

    后来在1949年过后,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药注射剂在部队实用主义的推动下,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

    在这一时期,陆续研制出了一些新的中药注射剂品种,如鱼腥草注射液、板蓝根注射液等。

    这些注射剂主要用于治疗一些感染性疾病,如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张锡君也是从这里面得到了灵感,将中药开始运用到注射的领域里。

    有人认为中药注射液是中西结合,但其实不然,他本质是将千年验证的组方原理通过现代技术提纯,如同将汤剂改良为丸剂、散剂,是中药内在发展逻辑的自然延伸。

    其核心配伍完全遵循“七情和合“理论,与西医“成分-靶点“思维无关。

    在2017年《中药注射剂临床有效性评价技术指南》建立专属评价体系,拒绝照搬西药标准,也彰显中医药自主创新道路。

    中药注射液是中医自主现代化进程中的里程碑,其理论基础、技术路线、应用场景均独立于中西医结合体系。

    将二者混为一谈,既矮化了中药注射液的创新价值,又模糊了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困境。

    他是中药师们,做的真正的中医药振兴产物。

    “方大夫,我这个能治吗?”这时候高书记一声呼喊,让方言回过神来。

    他对着高书记说道:

    “当然能,我刚才想到一个前辈的成功治疗方案。”

    这话一出,高书记顿时脸上一喜。

    而方言背后的三人,本来以为方言被难住了,结果没想到他居然说……有成功经验?

    他们一下也有些懵逼。

    惊讶的看着方言拿起笔,开始写起了处方来,第一行字就给他们看呆了,只见到方言写到:

    人参针,肌肉注射。

    居然是中医注射剂?

    他们三人都是家传的中医,对这种玩意儿,那是碰都不碰的,只听说军医喜欢用这些玩意儿。

    所以方言说的这是啥前辈啊?军医吗?这么冷门?

    PS:6000字更新完毕。

    月票又多了200,所以更完这章,还欠大家85000字。

    晚点还有加更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77大时代不错,请把《重生1977大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