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8章 又上新闻了,“灯塔”方言(二合一章)

    接下来的时间,日方这边已经完全老实了,根本不敢说话,吃完了午饭过后,小林一雅赶紧带着人开溜。

    现在感觉说上一句话,都可能在后面成为方言他们后面给自己挖的坑,今天本来是打算过来准备给中方上强度的,结果现在倒好,强度没有上成,不光是老老实实的签了字,还被方言在采访的时候摆了一道。

    小林一雅感觉自己都多余来这一趟。

    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还不如就派个人过来谈了就完事儿。

    等到小林一雅走了过后,研究院会谈室里紧绷的氛围瞬间松弛下来,取而代之的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与轻松。

    赵锡武院长率先笑着拍了拍桌子:“痛快!这小子总算没耍花样,签得干脆!”

    岳美中教授推了推眼镜,拿起桌上的合作协议反复翻看,嘴角抑制不住地上扬:“条款全按咱们的要求来,连抵押工厂的评估标准都没敢讨价还价,方言这公开化的招真是打在了他的七寸上。”

    “有媒体盯着,有各部门在场,他就算想耍滑也没胆子!”

    外贸部的王科长凑过来,指着协议里的条款笑道:“我早上还担心小林会在海关流程上找茬,没想到他连提都没敢提。这下好了,下午第一批货发出去,下周评估团队再赴日,不出一个月,咱们的药就能摆进东京的药局,这可是咱们中药产品进日本的头一遭啊!”

    这时候程莘农程老对方言说道:

    “你可真行!采访时提古籍那一下,我看小林明显是慌了,这招手埋得妙,既给了他个难题,又让媒体报道了咱们中医古籍还有不少都在日本,一举两得!”

    “其实之前我们搞了那么多不也是在想着古籍的事儿嘛,现在他们国内的风向有了些变化,咱们该利用还是得利用上,特别是现在这种场合,更是应该如此。”方言对着程老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时候有人对着方言问道:

    “刚才那个提问的记者是哪个单位的?”

    “就是咱们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人。”一旁的赵锡武院长回应道。

    这些都是他和方言制定的计划。

    现在各方面来看,都完成了他们的预期目标。

    之前在日本的前任参赞对着赵锡武说道:

    “今天的这个计划环环相扣,就算是有准备,也防不住,策划的相当不错,你们这背后有能人啊!”

    赵锡武说道:

    “都是一天时间,方言还有隔壁大学的玉川教授想出来的。”

    “特别是方言,具体的细节基本都是他想出来的。”

    李老看向方言,对着他竖起大拇指。

    方言摆摆手:

    “也不都是我们,大家提供的意见也是很宝贵的。”

    “赵院长把握了大方向,还有各位帮忙打通政策和外交关节,我也就是个搭架子的人,大家配合才能完成这次谈判。”

    一旁卫生部的黄秘书说道:

    “别谦虚了!这事儿你就是首功!”

    黄秘书这话一出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这事儿就算是定调了,当然大家也没意见,眼前的和这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表现出来的脑子和策略都是让人惊艳的。

    等到大家都给方言夸奖了一番后,赵锡武院长说道:

    “好了,时间也差不多了,现在就开始咱们工作吧,别让日本那边挑出什么毛病来。”

    众人纷纷应诺,准备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开始准备商品进入日本市场的工作。

    接下来只要把自己这边的工作做好,产品质量保证好,人家就挑不出什么毛病来。

    方言接下来也要回去,给老胡通气。

    今天这个场合老胡没有过来参加,主要是他不是官方人员,不太适合出现在这个场合下,方言相当于就是代表了公司。

    同样在等着消息的人还有楚乔南,现在他一天也没事儿了,联系了他老爹过后现在就等着那边回消息,要通过他们那边进入台湾市场,还有很多准备工作要做。

    当然了,楚乔南肯定是希望这个事儿能够办成,这样的话他这个B股大股东直接就升级了。

    回到家里后,他们这会儿正在正厅里面研究继续扩大厂区规模的事儿。

    现在各大市场的需求逐渐提高,刚更新升级过后的产业线生产力又有些跟不上了,就算是加上现在已经建立好的广州生产线,生产力也不太够了。

    像是老胡那两个厂,目前的年产能单个工厂约100-150吨中药材加工量。

    方言研究所的更小,一些加工能力更少。

    接下来不光是日本市场,还有台湾市场,以及后续还在持续扩大规模的其他市场,现在扩大规模已经是必须要做的事儿了。

    还好方言他们已经谈好了好几个省的药材供应,要不然现在还得和国外的中药商抢道地药材,那才时候才是真的尴尬。

    有些地方的道地药材的产量就那么多,被买走了就没了,现在方言他们签了合作方案后,就会提前供应给他们。

    不用害怕被国外的人抢了原材料。

    当然了,方言他们也不能和外国的那些人一样压低收购价,合同上签的多少,根据标准按约定价格收购。

    看到方言回来了,老胡和楚乔南连忙对着他问道:

    “怎么样?谈妥没?”

    两人几乎是同时凑了上来,眼里满是急切。

    “妥了!”方言笑着把手里的合作协议副本往桌上一拍,红色的公章在灯光下格外醒目,“小林一雅签得干脆,条款全按咱们的要求来,连工厂抵押的评估标准都没敢多嘴。下午第一批货就从天津港发出去,不出一个月,咱们的产品就能摆进东京的药局。”

    “好!太好了!”老胡猛地一拍大腿,声音激动得有些发颤。

    他对着方言说道:

    “我就知道你的办法能行。”

    他拿起协议副本翻了两页,转过头对着楚乔南说道:

    “行了,现在就差你们家的事儿了。”

    “你也别闲着,趁着这几天把台湾市场的准入标准再核对一遍,特别是药材成分的检测要求,别到时候其他都办好了,结果因为细节问题卡壳,咱们做戏就得做全套,香江的公司,香江的检查报告……”

    “放心吧!这点事儿我还是没问题的。”楚乔南说道,接着他顿了顿,又讲道:

    “主要是扩建厂区的事儿,还是得加快一些,方哥办事儿太快了,我们这有点跟不上了。”

    方言一听,自己办事儿快还能被怪罪到身上了?

    这时候老胡对着方言说道:

    “我初步算了算,咱们主厂区得各新增2条生产线,广州那边再扩容个仓库……”

    “四条生产线怕是不够,我看多加一条吧,另外还得再加一条中转加工线,就建在天津港附近,专门负责出口产品的分装和贴标,这样能避免主厂区内销和出口混线生产,减少标准冲突。”

    “另外,原料仓库得建恒温的,咱们和云南、广西签的当归、黄芪供应协议下个月就生效了,那些药材怕潮,得做好存储保障。还有污水处理站,必须按照最新的工业标准建。”

    “咱们周围都是农田,还得为老百姓考虑。”

    “还是你考虑得周全!”老胡连连点头,拿起铅笔在规划图上添了几笔,“那产能提升后,人员得扩招吧?我估摸着至少得新增100多人,技术岗可能不太好弄,你问问学校那边,大五的学生有没有想去我们工厂的?”

    “行。”方言点了点头,然后补充道:

    “生产岗就从咱们回城的待业青年你招,既符合政策,又能解决人手问题。”

    老胡点点头,他本来也是这么打算的。

    接下来三人你一言我一语地完善后续计划,一直聊到了晚饭时间。

    基本上把接下来的商业行动都搞定了。

    楚乔南今天也没急着回去,就在下方言家里吃晚饭。

    这会儿上班的人也回来了。

    老爹和老丈人有了车过后,他们现在下班也都会开车回来。

    虽然两个人可以坐一辆车回来,不过他们还是选择了各自开车回来。

    另外大姐也同样开车回来了,跟着一起回来的还有小姨子,只有小老弟今天没有回来,而是在学校里面待下来了。

    老爹和老丈人现在能够用车通勤,回来过后脸上也是挂着笑容,肯定是没少在同事面前长脸。

    要说这些教授想要搞车其实还是挺容易的。

    就像是老丈人之前,借吉普也是轻松的很。

    但是他们家里儿媳还有女婿能够给自己买车的,那可就没有了。

    这秀的不是自己开的车,而是家里孩子的能力和孝心。

    而且这合法合规!任谁都找不出问题来。

    晚饭时间,他们先问了方言他们谈判的进度,还没聊几句呢,中央电视台上开始播放起了今天的新闻。

    “国家计委召开全国计划会议,强调加强企业技术革新,要求各省市落实年度生产指标,保障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今日是首都高校开学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人民大学,首都中医药大学等迎来1978级新生。教育部表示,今年报考医学类专业人数显著增长……”

    听到新闻后,众人立马朝着电视看去,看到电视里画面正在展示大学校门悬挂的迎新横幅,新生在排队登记,首都中医药大学门口的画面停留了好几秒,能够清晰的看到学校门口的横幅。

    接着又是下一条新闻:

    “中日中医药合作取得突破。”

    镜头是方言与小林一雅签署协议的握手特写,背景是合作协议和两国国旗,接着记者提问环节,是方言手持话筒的发言侧影。

    主播画外音念道:

    “我国中医药国际合作迈出关键一步!今日,首都中医药研究院与日本小林制药集团签署战略协议,首批中医药产品将进入日本市场。这是我国首次实现中医药规模化出口发达国家,标志着传统医药现代化取得重大突破。中方代表方言表示,合作将助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

    画面插入小林一雅受访片段,其表态:“小林制药将全力推动汉方药市场公平竞争……“

    然后新闻继续,全国秋粮收割全面展开

    金黄麦田收割机作业场景,农民笑容满面。

    主播画外音:“今年夏粮产量再创新高,各地秋收工作有序推进。农业部门号召确保颗粒归仓……“

    这时候老爹指着电视机说道:

    “快看!老三上电视了。”

    老丈人也说道:

    “真上新闻了!这下全中国都知道你们干成大事了!”

    朱霖悄悄在桌下握紧方言的手,眼底满是骄傲。

    老胡则拍桌大笑:“值了!这免费广告比投十个报纸都有用!”

    接着大家一边吃饭,一边讨论起今天事儿。

    就在新闻快要结束的时候,新闻里又出现了方言讲话的录像,是今天他讲述古籍时候的发言。

    画外音同步解说:

    “中方代表方言特别指出,日本现存大量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专家表示,这些距今千年的珍贵文献中,可能蕴藏着尚未发掘的医学智慧……”

    “这怎么没有一起放出来啊?”众人明显是看出来,这个新闻和之前的新闻是一个场合,反倒是分开放。

    一旁的小姨子对着他们解释道:

    “将古籍追索和商业签约捆绑播出,可能会被解读为用贸易施压,分割出来处理,是留了缓冲空间的,前面的新闻主要就是说,中医现代化获得国际认可,后半段剔除的文化诉求只是学术倡议,新闻学还是很严谨的。”

    听到人家专门学新闻学得大学生讲解,方言也像是醍醐灌顶一样长知识了。

    ……

    新闻放完过后,方言他们家的晚饭也吃完了,接着方言和老胡把楚乔南送了出去,然后又去医院里看了下王慧媛阿姨。

    她现在的情况正在稳定向好,很多身体上的问题现在都减少了,逐步适应了老陶同志的治疗节奏。

    当然方言那个药方也是帮了不少忙,一攻一守表现的相当不错。

    看望了王慧媛之后,方言回到家里,现在老陶的任务已经不用那么麻烦了,可以开始研究所的任务了。

    接下来还有一些西南西北的顶尖人才要到位,研究所的团队基本上就算是配备齐全了,至于大五的毕业的学生,方言也想要一部分,特别是玉川教授的那几个学生,方言是都想收下来,第一就是大家都熟悉,第二嘛,有玉川教授这份关系在里面,好多事情也比较好办。

    学校里需要配合的时候,都不用自己开口,让他们去找玉川教授就能把事情给搞定下来。

    所以接下来在开学前的任务,就是问学校要人,分配给老胡的厂,也要分配给自己的研究所。

    等时间到了九月二号,方言查完了房就来到了学校。

    直接找到了王玉川教授的办公室。

    看到方言来了,玉川教授对着他说道:

    “昨天谈判谈完了,不是该开始抓生产了嘛?怎么跑到我这来了?”

    “不会是小林一雅又给你挖新坑了吧?”

    方言反手带上门,也没废话:

    “坑填平了,今天来是跟您要人。”

    “要人?”玉川教授有些诧异。

    “研究所团队快配齐了,西南西北的专家月底到位,现在就差一批能干活的‘自己人’。”方言说道。

    玉川教授很快就明白过来了,他说道:

    “你是说大五的学生?”

    方言点了点头说道:

    “没错,最好是您的学生。”

    “我就知道你得打我学生的主意。”王玉川他拉开抽屉,拿出一迭用曲别针别着的纸,上面是大五学生的“毕业实习志愿表”——1978年的大学生毕业分配由学校统筹,但实习单位可以自主联系:

    “你自己看,这些学生的志愿我都标了,想进医院的、留学校的、愿意去基层的,分得清清楚楚。”

    方言凑过去翻看,很快就看到了玉川教授最看好的吉祥三宝,这三人填写的都是进协和中医科,他们其实也可以写进研究院,但是研究院下面分配给谁就是研究院说了算了,但是进协和中医科就是进方言的队伍。

    这三人的档案方言直接抽出来放在了一旁,然后又发现好几个要进研究院的,方言也顺道抽了出来。

    不过这些人明显不够,方言直接又开始按照资料筛选,特别是学过中药的,方言特意给老胡留意起来。

    七七八八的方言选了二十几号人。

    然后直接递给了王玉川教授。

    王玉川接过后看了看,说道:

    “你倒是会选,这里面好些都是我最看好的。不过我得跟你说清楚,他们是来实习的,不是给你当工人用的,得让他们跟着学真本事,不能光干杂活。”

    方言无语的说道:

    “您这话说的……我什么时候让您学生干了杂活啊?”

    “这些人不管是去我的研究所还是老胡的厂里,那都是核心骨干,都是自己人,会好好的培养的!”

    “待遇方面肯定比去其他单位高的多。”

    “这点我可以给他们保证。”

    玉川教授说道:

    “刚拿了日本东京湾的工厂,知道你不差钱!”

    方言说道:

    “嗐,那抵押填的都是研究院的,又不是给我的。”

    王玉川教授说道:

    “我明天就跟系里说一声,让他们下周一去报到。不过有个条件……”

    方言听到后说道:

    “什么条件?”

    玉川教授说道:

    “我的学生去你研究所和工厂实习可以,但你不能白用学校的资源!”

    方言点了点头:

    “这个当然……”

    玉川把志愿表拍回桌上:“所以你每半个月来学校开一次课,专门给研究生讲怎么把古籍药方变成实际产品。”

    他点了点桌面:“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专利注册到海外渠道打通,这些实战经验学校里根本学不到!”

    方言听到这里,恍然大悟,半个月讲一次课,好说好说,以前每天都讲课他也没说啥呢。

    所以方言当即就答应到:

    “行,没问题!不光讲理论,还带他们看生产线的操作流程。”

    王玉川教授点了点头说道:

    “那好,学生的事你放心,我会跟他们说清楚,让他们好好跟着你干。”

    方言赶忙感谢到:

    “谢谢您,要是没有您支持,我这研究所还真开不起来。”

    “谢什么?”王玉川拍了拍他的肩膀,眼神里满是期许,“咱们搞中医的,不就是盼着有年轻人能接上茬,把老祖宗的东西传下去、发扬光大吗?你现在做的事,比我们这些老头子厉害多了——好好干,别让我们失望。”

    方言用力的点了点头,现在他的出现确实已经让中医在原来历史上地位提高的很大一截了。

    等到方言从玉川教授的办公室走出来,刚好遇到外边下课。

    他本来想着去国际班看看霍苏埃他们回来没有,结果刚一走出办公室没多远,就有人叫他。

    “方言?”

    方言转过头去一看,是个年轻的姑娘,而且他发现自己并不就认识对方。

    “哇,真是方言!”对方很惊喜的说道。

    然后招呼其他人:

    “快看,方言!”

    话音一落,周围立马好多目光朝着方言看了过来。

    然后有男有女的纷纷朝着他们这边看了过来。

    “我们是 78级中药系的,报志愿的时候,就是因为看了您的报道,才下定决心学中医的!”

    方言愣了愣,正想开口,旁边一个戴眼镜的男生已经递过笔记本和钢笔:

    “方老师,能不能给我们签个名?我们还有好些同学都把您当偶像!之前您想办法治疗苏联远东大流感的事儿,激励我们成为了中医!!”

    “方老师,我之前是部队卫生员,本来想退伍复员后去医院当护士,后来看到您推动中药中医进入部队新闻,就重新复习考了咱们学校,我想跟着您学,把中药建设投入咱们军队中去!”

    方言看着围在身边的年轻面孔,心里突然有些感动。

    1978年刚恢复高考不久,很多学生对专业选择还带着迷茫,而自己的一点努力,竟然能成为他们选择中医的“灯塔”,这比任何荣誉都让他开心。

    他接过男生递来的钢笔,在笔记本上写下“传承中医,造福人类”八个字,笑着说:“谢谢大家的认可,谢谢……”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77大时代不错,请把《重生1977大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