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 研究生班开学,分班大佬云集竞选班干部(二合一章)

    时间到了九月七号,最后一批最远的研究生已经到了京城,方言今天同样在接待,全都是一视同仁,来拜访的就是客,好吃好喝招待着,走了还要送上助学基金的套餐。

    之前一些没有来拜访的人,现在听到消息后,也就没有再矜持了。

    这种好事儿大家在做,就个别几个人耍个性,这不是典型的不合群嘛?

    再说了,方言又没错,他是真的想要帮助所有人的。

    加上现在宿舍楼外边,还加了一块这栋楼的来历碑,上面清楚的记录了是方言救治熊婧家的闺女,然后熊婧以方言名义捐赠的,也就是他们住的很爽的这个宿舍楼,也是方言赚来的。

    这是什么感觉?

    就感觉到了京城过后,啥地方都是方言的影子。

    以前还没到京城的时候,感觉还不明显,毕竟当时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考上研究生,现在正儿八经的考上后,真的要在京城落脚的时候,才能感觉到方言在京城里的影响,还不光是在卫生系统的影响力,甚至是派出所听到方言的名字后,人家都要对他们热情一些。

    一打听才知道,这里的一些警察是接受过方言培训的,他在公安系统那边还挂着职位,而且还不低。

    这就像是什么感觉?

    就像是本来看到海面上漂浮着的巨大冰山,感觉已经相当大了,然后被人告知那浮在海面上的只是很少的一部分,你看不到的地方,人家还有更大的实体,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庞然大物。

    当然了,这么比喻还是到稍微的有点夸张了,不过他们目前能够接触到京城里最大的人脉,就是他们当初考研究生认识的方言了。

    甚至可以说,一些事情找他比找自己班主任还要有用。

    就比如说报到的时候,专门负责管研究生三个班的岳美中教授,就直接告诉他们:

    “如果需要帮助,又不太好意思找老师,可以找方言同学试试。”

    这已经算是来自学校官方的认可了。

    还有他们也打听清楚了,他们研究生班还没建立之前,方言就已经开始在研究院里工作了,并且单独有个自己的研究所,他就是研究所的主任。

    这是代表什么?

    还没考上研究生,就已经开始在研究院上班了?

    虽然听起来很疯狂,但事实上确实是如此。

    毕竟方言也说清楚了,他们以后如果研究出什么东西来,研究所和工厂也可以给予奖励,并收购这些成果。

    而且最近他们还有人到方言家里拜访的时候,看到过学校大五的学生到方言和老胡这里报道的。

    这些人都是分配到方言的研究所和老胡工厂里的人。

    大家也看过新闻的,接下来即将开始和日本那边合作,这些都是扩大规模后,单位新增加的人员。

    这说明接下来的中医行业那是大有可为啊!

    他们已经看到了一条康庄大道。

    等到时间来到了九月八号这天,终于迎来了研究生班开学。

    这次的研究生一共一百八十八人,开学典礼在首都中医药大学礼堂举行,卫生部的副部长来了两位,一位是方言他们熟悉的李副部长,一位是郭副部长。

    他们代表卫生部向全体新生表示祝贺,并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同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和期望。

    主要是肯定了中医复兴的时代意义,有些让方言意外的是,他们两人都回顾了行业困境,指出1959年至1978年间全国中医从业者从36万人锐减至24万人、中医医院数量腰斩的严峻现实。

    明确表态“卫生部将全力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呼吁新生把握国家重启高等教育、扶持传统医药的战略机遇,。

    聪明的人已经看出来讲话更深层的意义,是在对他们传递政策信号。

    最后还提议提了一下方言,将方言的个体成功(国际谈判、研究所运作)转化为行业范式,希望引导研究生群体效仿其“产学研一体”路径。

    这也是在公开场合下,卫生部领导确认了方言在这块的贡献和成功。

    几乎是确定了方言未来的地位。

    接着学校的书记王恩厚、还有研究院院长季钟朴也分别作了的讲话。

    季院长讲话完毕后,正式宣布中医研究生班的老师名单。

    岳美中担任研究生班书记。

    一班班主任王玉川,副班主任任应秋、刘渡舟、董建华、方药中。

    二班班主任王伯岳,副班主任耿鉴庭、赵树仪、付方珍、余瀛鳌。

    三班班主任程莘农,副班主任黄星垣、孟澍江、潘澄濂、胡焕章。

    此外,赵锡武代表中医研究院全体职工向新生表示热烈祝贺。

    他们首届中医研究生班的师资队伍还是相当强大,除了这些班主任和副班主任外,还力邀全国各地的名师来上课,并配以中年业务骨干,组成老中搭配的师资队伍。

    一开始就说明了接下来研究生班的教育方针,对四大经典的学习方法是以自学为主,配以必要的辅导、答疑和讲座。

    通读、精读、熟读,反复精思,咀嚼消化。

    而后对经典详尽注评,作为课程考试的主要依据。

    要求学得通,想得深,用得上,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日后学业精进提供了方向。

    然后第一学期四个月设定了《黄帝内经》162个医案,还有穿插的讲座和答疑,除了这个之外还有《灵枢》有关针灸经络的篇章,由针灸研究所程莘农主讲。

    然后还有社科院哲学所刘长林从方法论研究《黄帝内经》藏象经络学说。

    南京大学天文系卢央教授解释《黄帝内经》中的天文历法。

    国家气象局张德二教授解释《黄帝内经》与气象的理论原理”。

    从多学科、多角度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

    三个班每个同学还要对《素问》《灵枢》各两篇作详细注释和评议的任务。

    方言反应过来,如果他没记错的话,这些注释和评议在原来历史上汇编后装订成了《中医经典注评本》,在2011年由华夏中医药出版社正式出版过,自己上辈子还买了。

    也就是说研究生了班的人虽然多了,但是他们制定的教学任务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变化的。

    学校的典礼结束后,方言他们就开始分班了。

    他被分在的第一班,也就是王玉川教授的班级上。

    跟着他一起分过来的原班级人员其实并不多,他们原班的二十几号人里面,只有孟济民,宋建中,杨景翔,成宝贵分到了一个班。

    其他人都被打散到了二三班里面。

    等到分班完毕后,时间也到了中午了,他们的食堂也改了,不在学校吃饭,而是在隔壁华夏中医研究院。

    在到研究院吃饭的路上,一些人还有些不理解,但是吃过这两个食堂的人当即解释了这个问题。

    “研究院的伙食比学校食堂的好一百万倍!”

    “也没那么夸张,不过一百倍应该是有的。”

    “考上研究生待遇也提高了。”

    最后跟着一起过来的学校老师对着他们解释:

    “这边的食堂还有秘方研究所提供的餐食补助,研究所和旗下公司赚了外汇后,这边研究院也跟着沾光,我们当然也同样一起沾光。”

    这话说完,大家都看向了方言。

    一百八十多号人了,七嘴八舌的说道:

    “方哥,下午选班委,我推荐你当班长!”

    “这不废话吗?方哥不当班长,谁当班长?”

    “方哥,我建议你兼职我们二班的班长!”

    “三班也建议。”

    方言听着满头黑线,什么玩意儿,自己班的就算了,二三班的都来了,关键是这些说话的人也不是他们的原来班级的老同学,而是其他人。

    这时候宋建中已经站出来说道:

    “去去去,方哥说了不参加竞选班长,他刚才已经给咱们班主任说了,他在协和还有研究所都有任务,当班长没那么多精力。”

    听到这个消息后,众人惊讶的问道:

    “真的假的?”

    方言看到大家都在看着自己,于是点头承认道:

    “真的,我是真没有精力,班干部就不参加竞选了。”

    “当然了,大家如果遇到什么事儿需要我帮助,还是一样可以来找我的。”

    “我不当班干部主要是不想处理班级上的事情,毕竟我其他两个单位还有很多事儿都在等着我,还请大家见谅。”

    方言说完对着众人拱了拱手。

    这事儿也是奇了,不当班干部还对着众人拱手道歉的,当然了放在方言身上好像也确实挺合理的。

    论声望班上能够和他掰手腕的人几乎是没有,加上所有人都受过他的恩惠,方言理所当然的要当这个班长才合适。

    接下来众人到了食堂,这边已经有人在打饭了。

    看着他们这一百多号人进来,纷纷朝着他们看过来。

    这时候有人看到老师,已经反应过来,他们是研究生了。

    还有人看到了方言,在和方言打招呼。

    方言挥手回应,那是自己研究所的人。

    他也就今天过来吃个饭,后面还是得开车回去吃,毕竟隔得近啊!老婆又快生了,谁知道吃完午饭过后还会不会烧心。

    今天也算是难得来一次食堂。

    新来的学生本来还在叽叽喳喳的说着,结果一进食堂没走两步,就安静下来,因为进来后,他们就闻到一股混合着米饭香、肉香和蔬菜清香的热气。

    光是这味道就知道今天的菜品水平不一般了。

    研究院的食堂是红砖砌的大平房,屋顶挂着几盏白炽灯泡。

    靠墙摆着四排木质长桌,桌腿上还沾着点没擦干净的饭粒,长条板凳被磨得油光锃亮,一看就是常年使用的样子。

    窗口前已经排了几队研究院的职工,队伍最前面的窗口上方,挂着块用粉笔写的“今日食谱”木牌。

    主食:大米饭、白面馒头、玉米窝头;荤菜:葱烧带鱼、芹菜炒肉丝、番茄炒蛋;素菜:炒青菜、凉拌黄瓜、酸辣土豆丝;汤品:紫菜蛋花汤。

    “居然有带鱼!”队伍里有人低呼了一声。

    1978年的物资供应虽比前些年宽松,但带鱼这类海产在北方仍不算常见,寻常家庭也就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回。

    负责打饭的是个穿白褂子的中年师傅,胸前的围裙洗得有些发白,手里的大铁勺却抡得麻利,一点都不抖。

    轮到研究生打饭时,他笑着问:“小伙子,要米饭还是馒头?荤菜选哪个?”

    前面的学生有些不好意思的指着葱烧带鱼说:

    “师傅,我要这个!再来勺芹菜肉丝!”

    师傅爽快地应着,铁勺伸进铝制大盆里,捞起两块裹着葱香的带鱼,鱼块不算大,但裹了层薄面糊炸过,外皮金黄酥脆,还挂着浓稠的酱汁,看着就入味。旁边的芹菜炒肉丝里,肉丝不算多,但切得均匀,和翠绿的芹菜段混在一起,油星子裹在上面,香气直往鼻子里钻。

    轮到方言时,他直接全选,众人一愣发现还能这么吃?

    最后师傅又给他舀了一勺紫菜蛋花汤,汤里飘着细碎的紫菜和蛋花,还撒了点葱花。

    找座位坐下时,班上的新同学已经端着餐盘凑了过来,其中一个叫肖德馨的指着自己碗里的葱烧带鱼说:

    “方哥你看,这带鱼多新鲜!比我在家过年吃的还实在。”

    旁边的女同学马晓燕咬了口馒头,满足地说:

    “我们老家平时都吃玉米窝头,这白面馒头只有走亲戚才吃得上,没想到在食堂天天能吃到。”

    周围的研究生们也都吃得热闹,有人埋头扒着米饭,就着番茄炒蛋吃得香甜;有人用馒头夹着芹菜肉丝,大口大口地嚼;还有人把带鱼的刺仔细挑出来,然后仔细品尝鱼肉。

    食堂里满是碗筷碰撞的叮当声和偶尔的说笑声,气氛格外热闹。

    方言咬了口番茄炒蛋,鸡蛋的香混着番茄的酸甜,口感绵密;再吃口凉拌黄瓜,清爽的味道刚好中和了蛋的油腻,素菜做的还行,就知道水平应该不错。

    他抬头看向窗口,只见师傅们正不停地往大盆里添菜,米饭和馒头也一笼笼地从后厨端出来,蒸汽顺着笼屉缝往上冒。

    旁边桌的研究院职工一边吃饭一边聊:

    “还是沾了方主任秘方研究所的光,自从他们赚了外汇,食堂的伙食就没差过,以前荤菜一周也就两回,现在天天都有!”另一个人接话:“可不是嘛!上次他们跟日本谈成合作,食堂还加了顿炸丸子呢!”

    众人听了,纷纷看向方言。

    这一顿午餐,在1978年已经算得上“高配”,白面馒头管够,荤菜每天不重样,还有清爽的素菜和汤品,简直比他们以前单位好多了。

    “方主任!”这时候有人喊方言。

    方言转过头一看,发现是曾路泉贺普仁。

    他问道:

    “老曾,老贺,你们是吃完了?还是没吃?”

    “还没吃呢。”两人说道。

    方言原来班上的学生可都是认识他们两个人的,当即就有人要去给他们打饭,两人也拗不过,在方言旁边的座位坐了下来。

    然后和方言聊起天来。

    主要聊天内容都是方言他们今天分班的情况。

    听到方言说着分班后,贺普仁说道:

    “分在王玉川教授的班上啊?”

    “那可有太好了,正好你们两个熟悉。”

    其他同学都竖起耳朵听了起来。

    对话中他们了解到方言和王玉川两人合作了好多次,整理古籍,写教材,商业谈判……

    当然了,班上的四个副班主任,其中有两个还是当了方言原来班主任的。

    也可以说就没有方言不熟悉的老师。

    大家感觉现在有见识到方言另外一面了。

    说起来也是很怪异,到了研究所食堂,大家对他们学生的称呼都是同学,只有对方言的称呼是方主任。

    哦对了,还有对孟济民也是叫孟副主任。

    原来还有高手!

    等到其他人把饭给曾路泉还有贺普仁打来的时候,方言已经吃好了。

    他也没留在这里和他们闲聊,直接告辞。

    知道大家都在听他们的对话,有些事儿是不太好说给同学听的,特别是一些商业计划,虽然曾路泉他们心里也有数,没有说这些,但是方言自己也会注意。

    吃完饭过后,方言回到学校里,研究生班学校的大门口教学楼左边楼房四层,这里是固定的教学地点,以后不会做变动。

    当天下午班主任王玉川就来到教室里,开始选拔班上的班干部,同时也让大家互相认识。

    和原来的精英班只有二十多个人不一样,他们研究生一班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六十个人,除了方言,孟济民,宋建中,杨景翔,成宝贵,还有楚乔南也在他们班。

    其他都不是京城本地的学生。

    其中上次广州的六人里有四个人都在方言他们班上。

    黄耀燊教授的徒弟,许建强和周辉文。

    赵思兢教授的徒弟,李卉。

    司徒铃教授的侄女和徒弟,林雪玲。

    还有陶广正也同样在方言他们班上。

    至于其他的五十个人,就和方言他们没那么熟悉了。

    不过这些人的大名,也是在方言脑子里响当当的存在。

    每个人上台自己我介绍自己,大家基本上都是有师承的,原来就已经在自己行业里算是小有名气了,到了这里来都是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

    一些来自同样地方的人,大家互相都认识好多年了,谁更厉害,谁擅长什么,心里都门清。

    不过因为学校特意打散了,所以抱团的这种情况基本是抱不起来的,你就几个人没办法抱团,除非是成十几二十个人的规模,就像是之前越南留学生一样。

    所以竞选班干部的时候,就需要哪些喜欢展示自己的学生,勇敢的站出来,然后对着众人用语言展示自己。

    让大家知道,当上班干部过后,能够给班上的人做什么。

    王玉川教授站在讲台前,清了清嗓子:“咱们班六十位同学,来自天南海北,各有专长。班干部选出来,不是为了当官,而是要为大家服务——帮着协调学习任务、对接老师需求、解决生活难题。现在,想竞选的同学,都可以上台说说自己的想法。”

    话音刚落,教室里安静了几秒,随即就有人举起了手。

    第一个站起来的是许建强,他是黄耀燊教授的徒弟,在广州中医界小有名气,走上讲台时脚步沉稳:

    “我想竞选班长。我在原单位做过五年科室组长,协调能力还算扎实。要是当选,我保证第一时间把王教授和各位副班主任的要求传达到位,帮大家整理学习资料;生活上要是有人遇到困难,比如租房、办粮票,我也能搭把手——我在京城有几个熟人,多少能帮上忙。”

    说完他还看了一眼方言。

    方言一愣敢情熟人是自己?

    他话音刚落,台下就响起了零星的掌声。

    紧接着,陶广正也站了起来:

    “我竞选学习委员。我在XJ当过院长,研究《黄帝内经》快十年了,对经典条文比较熟悉,要是当选,我可以帮大家梳理重点、整理笔记,还能组织每周一次的学习讨论会,让大家互相交流心得。”

    陶广正不愧是当过院长的人,说话条理清晰,一看就是做学问的踏实人,不少同学都点了点头。

    接着其他人也开始陆陆续续的上台,别说还真有些本来已经当到医院科室主任,或者是某个学校老师的同学,竞争一下就激烈起来。

    方言也对着同学们的情况有了更多的了解,这都是人才啊!

    就算是不学习,拿出来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存在,果然研究生班是全国的精英一点都没错。

    宋建中原本没打算竞选,但看到没人提生活委员,方言又给他使了个眼色,让他也竞选一下,于是便站起身说道:“我竞选生活委员。我在京城待的时间久,对周边的菜市场、供销社都熟,谁要是想买东西、修自行车,或者家里人来京需要帮忙找住处,都可以找我。另外,咱们班的清扫卫生这些杂事,我也能安排得妥妥当当。”他性格爽朗,说话接地气,惹得不少同学笑了起来,掌声也比之前更热烈。

    接下来,林雪玲竞选了文艺委员,说要组织大家周末一起练书法、学针灸,丰富课余生活;李卉则竞选了宣传委员,提出要办一份班级小报,刊登大家的学习心得和经典注评片段。

    竞选的同学一个接一个上台,每个人都坦诚地说着自己的优势和服务计划,没有虚话套话,全是实实在在的承诺。

    等到说完后,开始陆陆续续的投票。

    很快结果就出来了。

    PS:6000字基本章更新完毕。(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77大时代不错,请把《重生1977大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