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8章 第一堂研究生课(月票加更)

    早上查完房过后,方言他们就去上学去了,今天有研究生班的第一次教学,他们班讲课的是任应秋教授。

    今天讲的是《黄帝内经》162个相关医案。

    来到学校过后,方言看到班上的班委已经开始在找人搬书了,这刚当上班委的朱帮贤确实是积极,这会儿好多人都才吃完了早饭,他就已经开始按照班主任王玉川的要求,召集了一帮人把今天发的教材全都搬到班级上了。

    等到方言到班上的时候,他们这会儿都开始发放下来了。

    该说不说这个书的印刷水平应该是有点赶工,而且应该全是他们老师在短时间里编写的,显得有点随心所欲的粗糙,但架不住现在讲课的人水平高。

    教材这玩意儿也就是当个添头。

    就像是一些人讲课,甚至连教课书都不用,就可以完整的讲完一节课,还可以让学生受益匪浅。

    这教材发下来过后,大家都好奇的看了起来,方言当然也不例外,管他写的好写得差,那都是学校老师编写出来的教材,直接给我上系统!

    方言快速的翻看阅读,等到上课铃响起,任教授走进他们一班教室的时候,方言手里的那本教材已经被他【叮】完了。

    任老走上讲台后,没有急着翻开教材,而是先扫视了一圈全班的同学,最后目光落在坐在第三排窗口的方言身上。

    “在座的各位,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中医骨干。”任教授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教室每个角落:

    “今天我们讲《黄帝内经》,但我不想照着教材念,那些条文你们课前能背,课后也能查,我要讲的,是藏在条文背后的‘医理根脉’。”

    说着,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素问至真要大论》”几个大字。

    然后说道:

    “中医的精髓从不在纸面上,而在以案证理的实践里。”

    “今天我们就以‘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条病机,结合医案来讲。”

    “这第一个医案,是我三十年前在重庆行医时遇到的。”

    “当时有个姓周的铁匠,四十多岁,每天抡着铁锤打铁,力气大得能扛百斤,可偏偏被‘头晕’缠了大半年,天天梦见跟人抢铁器,醒了一身汗。”

    “一开始他没当回事,觉得是累的,歇两天就好。可后来头晕越来越重,有时候正抡着锤呢,眼前突然天旋地转,差点把自己的手砸了。去当地诊所看,大夫说是‘气血虚’,开了十全大补汤,喝了半个月,不仅没好,反而添了心慌、手抖的毛病,他老婆急了,托人找到我,说再治不好,家里的顶梁柱就垮了。”

    “我当时给这铁匠搭脉,摸到的是弦脉。”

    “这‘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肝脉弦,要是肝阳上亢,应该会摸到弦而有力的脉。”

    “再看他的舌苔,舌红少津,舌尖还有点红刺。”

    任教授走回黑板前,在“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下面画了条横线,“铁匠这行,天天抡锤,看着是耗力气,其实是‘耗肝’,肝主疏泄,主藏血,他常年用力过猛,肝气一直绷着,就像拉满的弓,时间长了,肝阴被耗,肝阳就往上冲。之前的大夫开十全大补汤,补得太滋腻,把肝气堵得更厉害,这不就添了心慌、手抖的毛病?”

    他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药方:“当时我给开的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钩藤各三钱,石决明五钱先煎,杜仲、桑寄生各三钱,夜交藤五钱,还有茯神三钱。你们说说,为什么加夜交藤和茯神?”

    这时候方言同桌的李春生站了起来,说道:

    “夜交藤能养心安神,茯神能宁心安神,铁匠不是睡不着、爱做梦吗?这两味药应该是为了治他的失眠多梦,而且‘心为肝之子’,养心也能间接平肝。”

    “没错!”任教授点头,然后说道:

    “肝阳上亢,不仅扰清窍,还会扰心神,心不宁,肝更难安。我让他每天煎一剂,分早晚两次喝,同时嘱咐他,这半个月别打铁了,去散散步,跟人聊聊天。”

    “结果呢?他喝到第三剂,晚上就能睡着了,手抖也轻了;喝到第七剂,头晕基本不犯了;喝完十五剂,再过来复诊,脉不弦紧了,变成了缓和的弦脉,舌苔也润了。后来他老婆来谢我,说他不仅能正常打铁,晚上也不做梦吵架了,还会帮着做家务,你们看,这就是‘以案证理’,把《内经》的条文落到实处。”

    接下来讲完了自己医案,任老又拿出了个叶天士的相关医案来。

    大概就是说,有个三十岁的商人,常年在外奔波,半年前开始头晕目眩,走在路上像踩在棉花上,看了不少大夫,有的说是‘气血不足’,有的说是‘痰湿内阻’,吃了几十副药都没用。叶天士一搭脉,说‘此肝风内动,非补非燥可治’,开了天麻钩藤饮加减,三剂就见效。

    接着任教授就开始剖析,怎么样才能抓住‘掉眩’的核心。

    他边说边在黑板上画起病机示意图:“肝属木,肾属水,水滋木则肝和;心属火,木生火则心宁。这个病人常年劳累,‘劳则耗伤肾阴’,肾水不能濡养肝木,肝阳就像没了缰绳的马,往上冲扰清窍,这才头晕。所以叶天士用天麻、钩藤平肝息风,用杜仲、桑寄生滋补肾阴,看似简单的方子,实则暗合‘滋水涵木’的《内经》之理……”

    台下的同学都听得入了神,有人飞快地在教材空白处记笔记,有人皱着眉琢磨病机关系。

    任教授的教学设计是用的通读,精度,咀嚼消化,虽然多数的同学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但但任教授的剖析聚焦在误诊辨析,药理配伍精微,病机动态推演,等高阶内容,远超常规教学。

    “现在我问大家,要是这个病人还伴有口苦、眼睛发红,该怎么加减药方?”任教授突然提问,教室里瞬间安静下来。

    过了几秒,方言旁边的李春生站起来说:“口苦是肝火上炎的表现,应该加龙胆草、栀子清泻肝火!”任教授点点头,又问:

    “那要是病人头晕时还恶心呕吐呢?”这次朱帮贤立刻回应:“呕吐是风痰上扰,该加半夏、陈皮化痰降逆!”

    任教授笑了笑,抬手示意两人坐下:

    “说得都对,但要记住‘治肝先顾脾’肝木克脾土,平肝息风的药多偏寒凉,容易伤脾胃,不管怎么加减,都得加一两味白术、茯苓健脾,这才是‘整体论治’,也是《内经》‘阴阳五行’思想的实际运用。”

    不知不觉间,一节课的时间过去了。

    下课铃响时,任教授合上手稿说:“今天就讲到这儿,作业不是背条文,而是回去找一个‘肝风内动’的医案,自己分析病机和治法,明天上课我们一起讨论。”

    看着任教授离开教室的背影,教室里响起一阵细碎的讨论声。

    这会儿已经有同学说道:

    “任教授讲得太透彻了!我刚才翻教材上那个‘肝风眩晕’的医案,一下子就看懂了以前没明白的用药思路。”

    “现在算是知其然难也知其所以然了。”

    PS:月票又多了100张,更完这章还欠大家20000字。(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重生1977大时代不错,请把《重生1977大时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重生1977大时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