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霞山,雨色峰。
在未来至少一年时间里,程心瞻都要在飞霞山为狮子拔毒以及开灶炼丹,所以董守仁专门为他在山里找了一块地方,作为临时的住处。
雨色峰在飞霞山东麓,山脚就是北江,视野开阔,景色怡人。
山上有一处雅致院落,称作「葱茏别苑」,程心瞻现在就住在这。
狮子现在还是昏迷不醒,但气息是稳住了,程心瞻将其安置到正厅堂下。随后跟送他过来的方为敏叙了很久的旧。
方为敏起点很高,是紫烟山山主的亲子,金丹道子,从小天分就高,生而食气,屡登宗内南斗榜。因为天资和紫烟山的关系,他很小的时候就被丹霞山的万副山主收为关门弟子,倾尽了心血。
当然,他也没有浪费自己的这份天资与家世,刻苦勤勉,修行炼丹两不误,内外共参。如今他内丹二洗,外丹水平在同辈中一骑绝尘,被宗里安排在董教主左右修行,被看作是丹霞山的下任山主人选。
两人彻夜长谈,直到第二天早上一起摄紫。
摄紫之后,两人都是感觉神清气爽,程心瞻烧水煮茶,给方为敏泡了一杯从滇文带回来的普洱,然后开始正式求学,
“董师口中的「灵猴捞月」,还请为敏教我。”
昨天董守仁给狮子施针后,对于程心瞻所求的果然真形只是开了一个头,说到「灵猴捞月」的时候便没有再继续说下去,也没有亲自教他炼丹。而是让门外守着的方为敏进来,带程心瞻先去找地方休息,并让方为敏教会程心瞻。
“只是切磋,不敢说教师叔祖。”
方为敏说。
程心瞻摆手,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这跟辈分没有关系。请指教。”
于是,方为敏便开始给程心瞻解释,
“像安稳魂魄、清明去躁、补益元神、启蒙点慧这一大类的灵丹,当品阶高到一定的程度,在丹成开炉时便会产生「灵猴捞月」的异象。届时,丹烟化作一汪平湖,灵丹则化作灵猴,在平湖嬉戏,仿佛是在捞月一般,故有此名。”
程心瞻给方为敏添茶,并笑道,
“那想必丹霞山就有这样的灵丹丹方了?”
方为敏笑着回,
“有很多,就是不知道师叔祖想学哪一种了。”
程心瞻想了想,心道也是巧了,在不久之后,自己的元神就要连着历劫,紧跟着就是神照成胎,那刚好可以借这个机会炼制一些补益元神的灵丹,以备不时之需。丹药这种东西,用不好,服丹如服毒,用的好,那就是事半功倍。比如之前在停精反炼先天的时候,任师所赠的「灵飞小还丹」就起到了补精节时的关键作用。想到这里,他便答,
“那就请为敏教我补益元神类的灵丹炼法吧。”
方为敏点了点头,稍作思索,遂道,
“「三元养神丹」或为师叔祖所需。”
“请详解。”
“三元即为天元之精、地元之精、人元之精……”
————
明四百七十四年,白露。
来到飞霞山两个月后,夏意渐消,秋意渐起,同时也意味着这一年的夏汛快要结束了。
在这个夏天,两江战场的战况还是十分激烈,西江对北江的入侵依旧如火如荼。不过,今年整个庾阳的战事有了较大变化,北江防线只守不攻,加上北江近些年来大兴土木,江岸广建镇江楼、江上密起镇蛟桥、江底遍布镇洪器。如此三位一体,即便是在夏汛时节防御起来也没有太大压力。
除此之外,有四境藤龙时雨君巡游上下,遇险则援,震慑魔蛟,更是大大缓解了北江的防守压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当暂居飞霞山的程心瞻提出自己也要上前线诛魔时,被董守仁毫不犹豫的拒绝了,言说他只需在山中炼丹就好。
虎门战场那边,形势一片大好。因为去年年初广法先生收复了云梯山,又带来一个四境昨非子,浩然盟在伶仃洋西岸有了一个重要据点和四境战力,连同横门、洪奇门、蕉门、虎门四道防线,一同出兵,不光打下了磨刀门,而且依仗夏汛水急,已经开始清剿九龙岛周边小岛了。
叫人奇怪的是,只露过一次面的四境妖魔恶鬼子被广法先生打退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
至于五山战场,亦是可圈可点。其最大的变数在于罗浮山副教主徐师仁跻身四境了。在他出关的当天,便神兵天降,收复了阳台山。
阳台山位于西岭山与九龙岛之间,山上有石羊宫,原是丹道南宗一脉,奉罗浮山为祖庭。在二十年前,南海双凶占据九龙岛的时候,顺势扫荡伶仃洋东岸的沿海群山,这石羊宫未能幸免,举教覆没,宗庙被毁,祖师堂成为妖魔嬉戏之所。
徐师仁就是出身阳台山石羊宫。
此人年少成名,石羊宫对其倾尽心血,教无可教后便送其上罗浮祖庭修行。时至今日,此人修炼有成,跻身四境大修士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杀回阳台山,诛灭乱魔,规复祖师堂。
彼时,程心瞻尚在罗浮山莲花洞天内闭关观莲,因此未能听见徐师仁的四境布告声,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当徐师仁接他出莲花洞天的那个时候,就已经辞去了罗浮山副教主的职位,那时的他已经是石羊宫掌教了,并以阳台山为道场,正在重建石羊宫。
石羊宫的重建标志着一个新的开始,意味着五山防线不仅仅只是就地防阻,而是开始转向反攻。
————
在这样一个局势一片向好的时节里,程心瞻在飞霞山中采药。
白露秋凉,正好是采无根露水的好时候。
采清露入药亘古有之,其中又以秋露为上品,白露为最。药典曰:「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头清延年。」,或曰:「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浑沌,令人身轻不躁,目神悦泽。」
白露有清目养神的药效,也正是「三元养神丹」中的天元之精。
要炼制这样的灵丹,所需白露还要特别些,需得是江石上所生的九节九叶菖蒲叶尖上凝成的露水,整个凝结过程中不能沾染半点的土气,然后在卯时采下,以玉盘承接,这才有效。
好在飞霞山作为庾阳丹宗灵地,与北江山水相依,各类灵药灵植是不缺的。程心瞻所在的雨色峰就矗立在北江边上,山脚处便有许多江中巨石,石上青苔丰厚,也生有许多菖蒲。
虽然九节九叶菖蒲难寻,但也就是花费一些时间,找还是能找到的。
晨光熹微时,程心瞻一手托玉盘,一手执金筷,漫步在江面上,以金筷轻打叶尖,一颗剔透晶莹的露水便被打落,滴进玉盘里。
这也是个诀窍,很多人都知道要以玉盘接露,但采露时却比较随意,多是以指尖拨落。却不知以金筷点落才最不惹人气,符合「金生丽水」之义,保持天元纯净。
另外,丹霞山还有一个不外传的诀窍,采集到露水后,混以一种名为「白蝶蚌」的河珠粉,充分搅拌后将玉盘静置,能析出露水中的杂质,取其上层清液入丹,效果最好。
如此十数日,赶在秋分之前,在白露节气之内,程心瞻收获了六两的无根白露水清液,可以炼制三次灵丹。
到了中秋之夜,程心瞻又开始采第二份天元之精——寅华。
这个主要是等天时,非得是八月十五中秋的寅时,真正采集倒简单。用水晶雕成的杯置于高山之巅,然后布下一个牵引月华沉降的阵法,让月华凝于水晶杯中。唯一的难点就是要纯净的月华,要注意不能掺杂星露。不过这个对于程心瞻来讲不难,他有星罡在手,直接以罡气把星露剔除就好。
寅华一个时辰内收了半两许,是四倍的份量。
地元之精有五:茯神一两半,人参一两,朱砂五铢,琥珀二两,云母二两。
其中,茯神需要中心抱松根,松根的年份不能少于一千年。人参必须四肢俱全,五官具现,年份不能少于一千年。朱砂要色艳如丹,置于幽室中能像火焰一样自发红光。琥珀要求松脂里包着不足半寸长的息风青蜈。云母要求是入水不沉,透光无影,叩之有鸣金声。
此五者都是安精神、定魂魄、宁心镇惊的名药,不算罕见。但当附加了以上条件之后,那就是罕见灵物了。
不过三清山的底蕴在这里,天元之精对天时的要求很高,也不能久放,所以需要程心瞻现采。地元之精就不必了,方为敏直接给了程心瞻三倍份量的灵材。
人元之精只需一种,那就是修士的真涎三铢,这真涎又名「金津玉液」,而且要求是必须缔结了「仙芽」的修士真涎,一身精气复返先天,才能算数。
这个倒不必外求,程心瞻自己已经达到了这个境界,并且他修有「玉液炼形」神通,四境之内,他的「金津玉液」品质应该是顶好的了。
过了中秋之夜,程心瞻炼制「三元养神丹」的材料就备齐了,他回到「葱茏别苑」。
他把竹身放出来,看护狮子,以便及时拔针逼毒。本尊则是来到静室内炮制灵材,为炼丹做准备。
灵材的炮制直接影响到丹成与否以及灵丹品质,是各家各派的不传之秘。一般而言,要炼制一炉丹药,要历经采药、炮制、安炉、投药、进火、退符、温熟、开炉等多个步骤,每个步骤还要择机择时择器。一般而言,为了以防失秘,这些步骤是不可能写到一张纸上去的,都是分别保管。所谓的丹方也只是标明几药几两几钱,仅仅是采药这个步骤里的一个小环节。要想完整炼出一炉丹来,只凭丹方是远远不够的,个个步骤里的种种细节才重要。
比如程心瞻所要炼制的「三元养神丹」。采药齐全只是一个开始,炮制才费心思:
朱砂要先研磨,再以冰泉水飞,得到目力难察的细粉。得到细粉一部分投炉,一部分还要拿来炮制茯神。茯神先切碎,再用「朱砂染茯」法以少量朱砂细粉与之同研,至茯神颗粒中心微现赤色,如此方能达到「神有所依,心火下济」之效。
人参要九蒸九晒,然后以地乳浸润,待干参充分吸收地乳精华后再将其置于玉臼中,用玉杵细细的捣成泥,达到牵丝不断的地步。琥珀要以「灯草同煮」法将其与灯心草同煮,去其燥性,增其通灵安神之效。云母要小心剥成薄片,再埋于燃烧的甘草堆中煅烧,待其质地变脆,且吸收了甘草的甘缓之性后,再细细研成粉。
这些细节,都是千万年来自家丹师炸炉、试药无数次后才琢磨总结出来的,外人如何能知晓?
另外,炮制灵材的过程其实也是静心养神的过程。
到了九月十六,这一天正是甲午年甲戌月甲午日,为三甲重逢,阳气旺盛,灵氛澄明,适宜开灶。此时,他也把所有的入炉灵材准备完毕了。
夜半子时,他来到丹房内,选地安炉。
炉子自然还是用剑炉,放置在坎位,再检查一遍,确认没有上一次的药渣后,他把天元之精,也就是无根白露清液和月精寅华倒了进去。这叫「置北海」,昭示着此丹以水为母,五行自水始,两仪自阴生。
到丑时,依次投入炮制好的地元之精的茯神、人参。此二者为丹药根基,为土德,用以培元固本。此时用文火慢烹。
火他用的雌雄丙丁火,此火为丙丁合成,转阴阳、调文武都很方便。
文火烹煮天元之精,使之化作精纯水汽,与地元之精交融,此为天地合、水土并。
时至卯初,天地间阳气渐盛,炉中一片氤氲,此时转武火,把氤氲熬成丹液,此为进阳火、炼阴质。
辰时投入云母,取其升腾之性,助药气上升,添金性。巳时投入朱砂,此为赤龙,属离火,添火性,与此同时,炉火火劲也达到顶峰。大火一直持续到午时,投入琥珀,添木性,助火势,琥珀瞬时飞华,借极阳之时,赋予丹液通灵之性。
午时后,再转为文火,缓缓烹熬,直至酉时日落时分,炉中药液已呈稠膏状。
此时,程心瞻拿出一枚小小的玉壶,倒出其中晶莹放柔光的金津玉液。这正是他今日子初时分运功调精吐出来的真涎。人元之精投入炉中,立即密封炉盖。此步谓之「放白虎,投真铅,擒归室内」。
至此,阴阳调和,三元合一,五行俱全。
这个时候还没有炸炉、异响、发焦味,这炉丹大概率是成了。程心瞻对此并不意外,这路炉丹炼起来要比小尸解丹简单得多,取材都是天地间的实物,还没到【意】和【法】的层次,基本上就是按部就班的来。唯一的难点就是要把控时辰、时机和火候,投药和转火要得当。如果非要再加上一点,那就是在采药和炮制的时候要心细。但还好,这些能力和特质他都不缺。
不过,还不能掉以轻心,还没有结束。
到了亥时,他以意为刀,将丹膏分成三份,每份都有桃果大,同时把火候降至极微,仅保持炉底一丝温热,所谓「炉存一点火,胎儿自发生」。这一点微火,要持续整整九九八十一天,让三元灵材的药性完全催发出来。在这个过程里,丹膏也会逐渐凝实、浑圆,将药性锁于丹皮之内,不腐不朽,不烂不坏。
程心瞻轻闭双眼,调息养神,外丹内丹不分家,这次炼丹,他也收获颇丰,趁着温丹之际,他也要整理所得。冥思之际,他手持羽麈,轻轻的扇着风,操控着火苗,巽离相济,风与火在炉中飘摇,使得三团丹膏缓缓转动,逐渐成型。
————
八十一天后,腊月初七,晨初卯时。
程心瞻准时停风熄火,睁开了眼。
他把羽扇往上一挥,炉盖飞开,只听“轰”的一声巨响,地动山摇。一股淡淡的、浅青色的丹烟似月光清辉般飘渺,从丹炉中蒸腾而起。上升到雨色峰之巅后,丹烟翻涌变化,化作一轮薄薄的似剪纸一般的圆月。紧接着,圆月翻转,又化作一汪悬于天上的平湖。
“吱吱——”
“吱吱——”
几道清越的叫声响起,听起来像是顽皮的小猴子。三道白光从丹炉中飞出,冲天而起,跃至丹烟平湖之上。
那三道白光仿佛才学会飞的雏燕、才学会跑的马驹,在空中腾跃飞纵不肯停下,并且放声高啼,引得飞霞山中的猿猴山怪们跟着吟啸,群山沸腾。
程心瞻也不阻拦,不着急收丹。他不动,群山诸修自然无人敢动。三道白光在空中自行吸收天地精华与日出紫气,顽皮了约有半刻钟才停下来,然后往丹烟平湖上一滚,化作了三只憨态可掬的小猴子。
小猴子毛茸茸的,眼神灵动,四下瞧着,似是发现了有许多人在仰头观望自己,甚觉羞涩,便把脸埋入湖中,不肯抬起。(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