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 剥削这个词都从龙耀华口中出来,有点严重啊

    “反正学校经费目前就那么点!短期内,也看不到新的大规模利润增长点……计算机第一批专项经费8000万,我回去就会让张校长单独划到一个账号内……”

    说完,也不等李瑞反应,谢威就向着外面走去。

    到了门口,他停住脚步,扭头对李瑞说道:“别忘了安排人买车票啊!”

    “特么的!你把老子当什么了?”

    李瑞勃然大怒。

    奈何谢威的影子都瞧不见了。

    坐回椅子上,也没心思干其他的,李瑞认真地思索着谢威说的话。

    良久,才苦笑着摇头:

    “这小子!直接说嘛,我又不是不支持,非得这样干!不知道的还真以为你小子没大没小。为了避嫌,现在就开始自黑,完全没必要啊。”

    可惜谢威早就已经走远了,听不到李瑞的这话。

    即使听到了,谢威也不会承认自己是自黑的。

    没办法。

    在80年代,哪怕科技跟经济发达的欧美,微型计算机也没有普及到个人家庭中,采购的主力是科研单位跟学校。

    没有办公软件,连大型公司办公都用不到计算机。

    指望校企办培养的销售人员去向科研单位推销哈工大开发的微型计算机?

    一年能有个位数的销量都很难。

    没有过多停留,谢威直接就去了机场,让等着他的运-11起飞。

    上了飞机后,靠在座椅上,谢威也没能静下心休息,而是在脑海中不断地思考目前还差哪些关键的基础布局。

    目前谢威推动搞的项目,基本上都是围绕着自动化这块的基础而来。

    即使是几十年后穿越而来,谢威也很清楚自己不是万能的,没有可能各个领域都去涉足,只能在核心技术领域中去推动发展、改变原本世界的那种屈辱。

    “这些布局都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材料了。超强度高温合金、半导体材料这些,都不是光砸钱就行的。可现在去挖人,不太好搞……还是等等,等现在手里的项目发展到差不多的时候再去吧。到时候上级领导们着急了,才更好办啊。”

    谢威揉了揉胀痛的太阳穴,不想配套还行。

    一想到配套,脑袋就大。

    任何一项技术,本身不复杂,可要想搞的时候会发现,配套的不行,去搞配套吧,配套的配套又不行。

    计算机是如此。

    战机是如此。

    导弹也是如此。

    甚至现在学校的数控加工中心的发展也因为硬件跟不上而受到了制约:要提高精度,不只是需要控制系统的性能提升,还有加工刀具、测量技术等等,这些又涉及到相关的配套……比如材料,搞出了更好的合金,加工技术、热处理技术、表面处理技术等等,又成了问题……

    “不能想啊!”

    谢威努力甩了甩脑袋,想要把脑海中那些越来越多的相关配套的不足统统甩出去。

    “谢威走了?”

    龙耀华是刚刚才知道谢威又来了,本来有事情想跟谢威谈谈的,哪知道亲自找上门谢威已经离开了。

    “学校现在项目多,他急着回去。”

    于国峰回答,没等龙耀华问出来,他就继续解释,“谢威说不能允许核心专家团队坐同一架飞机……”

    “这小子!”

    考虑得很周到。

    “计研所这边,你们不是准备只挖一部分核心骨干对吧?”

    “没有的事!”

    龙耀华的话让于国峰心脏狂跳,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急忙否认。

    “你们借人的套路已经用了很多次了……本来我想找谢威谈这事情,他走了,你就给他带个话回去。”

    龙耀华没有揭穿于国峰的谎言,而是严肃地开口。

    于国峰有心想要辩解几句,最终只是嘴唇动了动,“领导,您说!我一定会一字不差地带给谢威。”

    “挖人固然能快速推动你们项目的进展,如果把鸡蛋都放到一个篮子里,一旦篮子出了问题,所有的鸡蛋都会出问题……你们学校从去年开始,只要涉及到你们有的项目,基础好一些的学生,一个都没有分配到有需要的单位……而这两年,你们不仅在各个科研单位跟大学挖人,同时也在扩招……”

    “领导,我们的项目……”

    于国峰急了。

    他知道这问题的严重性,之前中科院这边提出让谢柔到中科院,谢威就坚决抵制,并不只是因为谢柔是他妹妹,更因为学校项目缺人,谢威不愿意把任何一个人分到其他单位。

    “你不用急辩解,先听我说完。”

    龙耀华打断了于国峰的解释,脸上变得更严肃。

    于国峰无奈,只能听着。

    “国家不需要一个寡头科研单位,而是需要一个可以带领相关领域共同进步、一起发展的领头羊……对于人才,同样如此。从一开始学校争取到自主立项开始,除了出口的武器装备跟技术,其他的发展,大部分可以说是建立在对合作单位的剥削上的……”

    “……”

    于国峰后背开始冒汗。

    龙耀华口里提到“剥削”这个词,就意味着问题有些严重了。

    “哈工大发展得再好,配套跟不上,你们的项目同样也难以发展下去……现在你们应该也发现了……不能所有的配套都由你们自己去搞。而相关的技术研发,没有技术骨干,也没有熟悉你们技术的人,你们能一直发展下去吗?”

    龙耀华的话,让于国峰额头都开始冒汗。

    这两年,学校挖人确实越来越严重。

    不只是毕业的优秀学生没有分配出去,还通过项目把相关单位的核心技术骨干一锅给端了。

    甚至,为了加快技术研发,于国峰跟哈工大的教授们都是不断地给他们的老师、同学、师兄弟甚至优秀学生写信,邀请他们参与到学校的项目中。

    只要人愿意来,李瑞就会通过各种手段把人的组织关系搞过来。

    这也是为什么李瑞先前来计研所“借”人,气得杨书记直接掏枪的原因。

    “其他单位的骨干在你们学校通过项目学习、成长;你们培养的优秀人才进入其他单位,带去的是技术跟学校的经验,甚至还有你们现在一力推动的标准化。”

    龙耀华说到这里,默默地叹了口气。

    哈工大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

    可这样的发展也是危险的,一旦继续发展下去,最终就会导致哈工大在他们重点倾斜的领域中成为巨无霸,国内同行难以望其项背。

    因为哈工大的发展是建立在对相关单位的抽血上的。

    “领导,我明白了。我回去会告诉谢威。”

    “他是聪明人,能理解。”

    龙耀华没有再说其他什么,“我还有事,就先走了。”

    没有客套。

    “这怕是专门来找我的。这事情,无论是李校长还是七机部的领导都不好出面,龙耀华来出面;而本来找七机部跟李瑞也能解决问题,但是龙耀华让我给谢威带话,而不是直接找他……”

    于国峰苦笑着叹了口气。

    回去看看谢威准备怎么处理吧。

    “您跟于国峰说了?”

    龙耀华上车后,在车里的李瑞就迫不及待地问道。

    “说了。你直接告诉谢威不行?非得让我来找一趟于国峰……”

    龙耀华其实有些不满的。

    他知道李瑞这是对谢威的爱护,也清楚李瑞出面说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一直都被压着的矛盾彻底爆发出来。

    “我这也是没办法啊。谢威这小子别看年轻,做事太有目的性了,而且在他布局没有完成之前谁都看不明白……之前我专门研究过他,在厂里那么多年,国家没有恢复高考,他又一直被厂里打压的情况下,每天都是工作、学习,从来都没有展现出比别人更强的技术实力……国家一恢复高考,他就接连拿出好几个产品,不仅拯救了厂里,也奠定了他的地位……”

    李瑞也叹了一口气。

    从谢威到了学校,开始冒头时,李瑞就一直盯着谢威。

    要不然,他也不会给谢威铺好了一条可以在四十出头就担任哈工大校长的道路。

    龙耀华没有开口。

    “其实,最让人担心的是谢威到现在都不让人不知道他究竟要做什么。第一届实验班的学生就他一个人没有选专业;第二届的大部分也选了方向……跟谢柔是两个极端,谢柔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要搞导弹!”

    “你可别让我去钱先生那边找他开后门!”

    龙耀华直接就把李瑞还没出口的话给堵死了。

    这事情,李瑞提了几次。

    “梁红斌是钱先生的学生,他应该可以推荐的。”

    “要是您再帮忙说说情,那不是更加板上钉钉?要不然,梁红玲那疯婆子非得让谢柔跟着她老师学数学……这不,华大佬已经开口了。”

    李瑞一阵头大。

    也不知道谢建国两口子怎么生的孩子,就没有一个让人省心的。

    “对了,谢建国那边的问题,你提醒谢威没有?继续下去也不是个事情啊。”

    龙耀华突然把话题转移到谢建国身上了。

    “我最近找个时间,回去跟谢威聊聊。谢建国的操作模式跟谢威完全一样,以谢建国的能力是做不到这种程度的。而且最开始红光厂发展计划都是谢威制定……”

    红光厂的发展也太快了。

    快得让人担心——同样是靠着抽调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跟有经验的技术工快速壮大,还有哈工大的技术加成……目前不只是靠着哈工大的技术搞产品,自己也在不断地开发同类型产品,甚至利用生产哈工大数控系统的机会,往电子产品领域方面发展……

    甚至,还通过价格战的手段来打击同类竞争者。

    “他们的方式并没有错误,只是这个时间节点……改革开放已经是基本国策,谁都不能动摇。”

    龙耀华严肃地说道。

    “明白。”

    李瑞就是因为明白,才请龙耀华出面的。

    哈工大是试点,红光机械厂同样是试点。

    两个单位快速发展本来是好事,但是却有那些不满的人在举报两家单位都是靠着吸其他单位的血才发展起来的……

    李瑞回去后,越想越睡不着。

    觉得这事情必须趁早告诉谢威,早知道自己在谢威找自己的时候就不跟他玩心眼儿,明明白白地告诉他就好了。

    无奈之下,直接安排了接下来的工作,第二天乘上了跟于国峰等人一趟列车,不过他没有去找于国峰,而是等着于国峰回去告诉谢威后,让谢威心中有了底,自己再去找他。

    “姓资姓社的问题?”

    谢威没想到,刚一见面,于国峰就把他单独拉到一辆车上,甚至把开车的司机也赶下去,让谢威开车。

    他把龙耀华的话,原封不动地给谢威说了。

    谢威第一反应就是这。

    “跟这个没关系吧?我觉得领导说得对,咱们挖人太多又不放人出去,配套这块确实跟不上。”

    于国峰没想到谢威会想那么远。

    “咱们不是提出了更广泛的合作?这些你没说?”

    谢威虚眯着眼,扭头看了一眼于国峰。

    “没有,领导根本就没让我开口。整个过程我都是听着。”

    于国峰苦笑了一下,旋即严肃地对谢威说道,“跟我们合作的单位,优秀的人,你不会让他们加入我们项目吗?”

    “肯定要加入我们的项目啊!优秀人才,才能让项目发展更快。呃……”

    说到最后,谢威瞬间意识到了问题所在。

    旋即苦笑了起来:“我明白了。”

    于国峰没有问他明白什么了,只是在旁边默默地等着谢威开口。

    “虽然我们合作是为了加快项目进度,培养更多人才,但是在合作过程中,我们肯定要挖人参与到更核心的项目中去的……外人看来,我们是利用项目为诱饵……”

    “现在配套制约了我们所有的项目。学校也不可能无休止地增加各种项目。”

    于国峰提醒谢威。

    见谢威没吭声,他才继续说道:

    “就像我们的计算机,现在启动GPU的研发后,会对CPU项目造成影响,为了保证两个项目同时推进,我们就需要更多人……而这些人……”

    “唉~”

    谢威叹了口气。

    他何尝不知道?

    挖人,尤其是挖各大科研所的核心骨干,一些大学的骨干教授,会导致什么后果,他不是不清楚。

    “说到底,还是我太急切了。这样吧,回去咱们跟学校讨论一下,如果能抽调一部分明年的毕业生不影响进度,放一部分吧。”

    “只是放部分学生,可能不够。”

    “项目怎么办?”

    谢威有些不乐意了。

    到了学校的教授跟技术骨干,是不可能还给原单位的。

    “帮合作方培养人才,不只是他们的技术骨干参与,让他们的普通技术人员跟优秀青年也参与进来……另外,把一些非核心的技术项目分出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不错,请把《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