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5 想送钱却失败,自己接手怕是要落个“侵吞国家财产”的骂名

    “谢主任,你看你饭也不吃,咱们这也没什么给你带的……听说你喜欢喝茶,这是我托人从蒙顶山那边搞的一点茶叶……”

    肖刚在把谢威送到机场时,亲自递了一大包东西过来。

    “如果只是茶叶,就收下吧。”

    谢威对一旁的魏勇说道。

    “只有茶叶,只有茶叶!咱们可没钱搞其他的东西。要不然,五粮液、剑南春跟郎酒这些高低得给你整几件……”

    张德文一脸歉意地说道。

    “等你们产能搞起来,日子红火了,给我送酒我也不拒绝。”

    谢威笑着说道。

    巴蜀大地名酒多,五粮液、郎酒、泸州老窖、剑南春、沱牌等等……

    谢威之前几乎把工资、奖金都用来采购茅台、五粮液等名酒了,可随着他开始带学生,工资奖金不是用来补贴学生的学习资料,就是隔三岔五轮流把学生叫到杜国旺的小院里开小灶。

    一旁的李瑞看得眼红不已。

    特么的!

    自己从国防科工委的小金库给大压机项目补贴得更多吧?

    居然都不给自己送点礼?

    想归想,对方敢送,李瑞也不敢收啊。

    “对了,这个你们带着,飞机上喝。”

    肖刚招了招手,他身后一名后勤人员立即提着一个网兜上前,他接过网兜递给谢威,“下午您说厂里的汽水不错,飞机得飞十多个小时。我们用厂里的保温杯装着,到明早上还是凉的。”

    “行。”

    谢威没有拒绝,“时间不早了,我得上飞机走了,不然赶不上明上午的课。你们也赶紧回去,早点休息……”

    他没有再拉扯下去。

    直接转身上了旁边的运-11。

    “对了,你们可以试试看能不能把汽水装到塑料瓶里,这样一来运输也方便,而且不只是热天的时候可以销售,干好了,这也能搞不少的经费……”

    刚要登机,谢威突然停下脚步,扭头对满脸不甘的两人说道。

    “好,我们回去就研究!”

    张德文跟肖刚两人大喜,送茶不就是为了从谢威口里听到这样的建议么?

    “要是不行,到时候派个人到学校。”

    谢威说完,就上了飞机。

    看到两人脸上的激动,杜国旺不由叹了口气,准备告辞,奈何兴奋的两人眼里仿佛根本就没有他的存在。

    默默摇头,随后也跟着上了飞机。

    楚云龙跟魏勇两人却什么表情都没有地登上了飞机。

    “嗡~”

    发动机启动,带动螺旋桨开始旋转,运-11在跑道上开始滑行,快速地冲上天空。

    “走吧,回去研究研究。”

    肖刚看着飞机在空中越来越小,变成一个黑点,最终消失不见,收回了看向天空的目光。

    “研究什么?回去安排市场部跟项目部的人去哈工大,咱们再研究能有哈工大专门的人研究管用?既然协助人提出来了,肯定就有完善的方案了,如同保温杯,技术难度不高,每年还能出口几百万美元……何必浪费时间?”

    张德文笑着说道。

    “也是!”

    肖刚也笑了起来。

    他们是一点都不想让单位的人浪费时间,研究出来肯定也没有哈工大的专业人员拿出的方案完善。

    “我算是明白他们为什么要给你送礼了。”

    飞机上,李瑞打量了谢威好一阵,才幽幽地开口说道,“这礼,确实该收。”

    “咱们这是到醋省了?我咋闻到了一股浓浓的酸味?”

    谢威眉头一挑,看都没看李瑞。

    不只是二重,其他跟哈工大有业务往来的单位,即使谢威没去,每年也没少给谢威送各种特产,只因为谢威为了他们能有充足的资金,往往会给他们一些民品研发的建议。

    通过谢威的建议,不少单位把原本闲置的设备跟产能利用起来,根本就不需要花费多少成本就能快速开发出一款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投入到市场后,有着哈工大校企办的支持,往往很快就能取得市场成果。

    二重的保温杯、强力风扇、不锈钢盆等等产品,目前市场火爆,每年出口金额超过800万美元,更不要说国内市场了。

    不然,谢威也不敢心安理得地收二重送的茶叶啊。

    “我就是吃醋了,咋的!”

    李瑞也不隐瞒自己的心情,“我就纳闷了,为什么你这些提议,或是校企办的合作,现在都是优先找跟你们有合作关系的单位,应该不只是为了提升配套的技术实力吧?”

    “减少麻烦呗。”

    谢威说道,“有合作基础,再合作也就容易了。情况你们也看到了,132厂的因为出售滚筒洗衣机、摩托车配件啥的,带来了不小的收益,虽然被他们技术室消耗了不少,升级生产线、生产设备费用,给我们节省了不少不是?”

    这一点,李瑞没法否认。

    “还有,民品领域,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外汇逐渐增加,国际上的民品涌入的越来越多,对国内市场的冲击可行而知,如果没有实力强劲的单位作后台,国产品牌怎么跟国际市场上竞争?”

    对于扶持国产品牌,谢威完全是无意之举。

    最初是蓉城132厂资金不足,无力对十号工程所需生产线升级,贷款又没法获得批准,最终跑去找哈工大校企办。

    因为132厂技术室跟611两个单位的竞争而产生的重复建设,葛建军直接否决了132厂申请的1.2亿升级贷款,只批了4000万。

    大量的缺口,让132厂依然没有放弃继续在歼-7改进项目上的投入。

    无奈之下,谢威想起当初132厂为了搞这些战机自筹资金生产摩托车零部件、单桶洗衣机等产品,直接就让他们利用民品来筹集不足的资金。

    132厂的单桶洗衣机利用宏峰集团的市场渠道,一炮而红,从而在家电领域越走越远了。

    “宏峰集团的股权改革,你这边真不再介入?”

    李瑞问谢威。

    “你直接一点不行?非得拐弯抹角绕圈子?我爸手里那1%的股份,价值已经超过1000万,在全国范围内都已经是绝无仅有了。”

    对于李瑞的试探,谢威很不满。

    红峰机械厂这些年扩张非常迅速,从原本的厨房电器扩张到电子产品、集成电路制造、通讯设备、数控系统、机械加工、化工等领域,原本工厂组织结构已经无法妥善管理。

    不改制都不行了。

    于是,谢威直接向上级申请成立宏峰集团,对红峰机械厂跟下属所有单位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

    红峰机械厂再一次成为股份制改革试点。

    整个宏峰集团的业务范畴,几乎涉及到了抛开主管军工的几个工业部的其他工业部,这就导致了不少的问题出现——归属不明确。

    涉及到的几个部门都想把宏峰集团的纳入管辖范围。

    谁都不相让,无奈之下只能联合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办公室,而这个多部门联合成立的资产管理办公室,占了宏峰集团41%股份,剩下的则是哈工大23.7%、巴蜀6.7%,蓉城14.3%,这些掌握着绝大部分股权的单位,只有监督权限。

    只剩下14.3%的股份,归单位职工。

    所有的股份,分配后可不是免费拿到,直接按照单位上市发行股票那样,把整个单位股权化成1亿股,筹集到的资金用于宏峰后续发展。

    整个宏峰集团总资产估值13.7亿,每股13.7元。

    如此一来,留给厂里干部职工的14.3%则是1430万股,需要筹集1亿9591元。

    整个宏峰集团,目前干部职工共计27438人,按照级别分配,最低的是100股,职工要拿到这100股,需要向单位缴纳1370块。

    然而,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从生产锑锅跟电饭煲时期开始成为蓉城工资奖金最高单位的红峰厂干部职工,大部分都不愿意给这笔钱!

    这就导致目前宏峰集团的改制遇到了很大的难题。

    谢建国作为最高负责人,最开始分配到6000股。

    按照整个老谢家的收入,这6000股都需要82200块,根本就拿不出来。

    谢建国从最开始就不想要这股份。

    还是谢威劝说才同意。

    “厂里干部职工都很抵制,别说他们,就连其他各个单位都觉得要拿出这么多钱不划算……”

    李瑞被谢威揭穿,没有丝毫尴尬。

    正在这时,谢威感觉到飞机已经在快速降低高度。

    “你惹出来的,得你解决,即使不是十号工程首飞你来这边,这几天也得让你回来一趟。”

    李瑞生怕谢威生气。

    “这是送钱给大家啊!怎么就没人愿意呢?”

    谢威叹了口气。

    他不想回家,最大原因就是这。

    所有人都知道混合制改革是谢威提出来的。

    从78年开始,红峰机械厂干部职工收入大幅度上涨,到现在其他单位平均工资也不过五六十,而宏峰下属单位新入职的工人工资都上百,老员工平均工资更是超过300元。

    谢建国曾经说过,只要在80年前进入这些单位的干部职工,哪怕是最普通的工人,存款至少都超过6000。

    双职工家庭的存款可不只是单职工家庭的两倍。

    要不然,谢威不会为整个宏峰集团争取这么多的股份。

    “你把整个集团估值的溢价了三倍啊!如果单位经营困难,说不定大家会借钱给单位……可这发行股票……”

    谢建国在太平寺机场接到了两人。

    一上来,头发已经花白、满脸憔悴的谢建国就愁眉不展地抱怨着,“老子一开始还以为自己能给你留些老婆本,给谢柔筹集一笔丰厚的嫁妆……现在好了,直接背负一千多万的贷款!”

    说不发愁是假的。

    上千万的贷款啊。

    “你还是别回家,之前你妈晓得后,都准备提着刀跑到学校把你剁了……”

    “……”

    谢建国的话,让谢威意识到了在这年头要推行股份制改革有多难。

    明明是他帮大家争取福利,争取将来躺平的资本。

    结果呢,却被认为是坑所有人。

    连老娘都气得要拿刀剁了自己。

    这个家,能回么?

    “别看我,我也没办法。”

    见谢威看向自己,李瑞扭头把目光看向别处。

    “爸,这些单位的情况你都了解,别的不说,仅仅是每年的盈利,你都知道啊。”

    “知道有球用啊!按照目前的发展,每股每年最多分红1块钱,关键还不稳定!你不溢价三倍还没啥问题……而银行存款,一年期的利息超过6%,八年期更是超过10%……”

    谢建国没好气地看着谢威,“你让老子贷款上千万,这还是跟银行关系好,加上知道咱们单位的情况……每年的分红,都不一定能支付得了利息……老子一辈子没欠过谁,没想到,土埋脖子了,结果欠国家上千万……”

    谢威看着谢建国,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开口。

    连老头都是这样的心思,更不要提厂里的干部职工了。

    “爸,如果我说要是有机会,再多拿一些呢?”

    “那就断绝父子关系吧!你妈要来学校把你剁了,我会把她送到学校门口。”

    谢建国脸色巨变。

    “……”

    就连李瑞都在一旁劝说着,“谢威啊,你爸贷款上千万,这已经是远超过极限了……银行根本就不同意用股权抵押贷款。”

    随着几年的改革开放,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已经开始有些过热。

    从84年开始,信贷就开始过度扩张,为了让经济软着陆,国家出台了政策,开始执行通货紧缩的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即使如此,市场上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

    银行为了放贷,用更高的利息吸引存款,这就导致了谢威想要推动宏峰集团股份制改革遇到非常大的阻力。

    “现在宏峰的股份,还有多少没有人认购?”

    “757万股。”

    “这么多?”

    谢威瞪大了眼睛。

    “这还是我在单位强行摊派,每人最低200股,干部500股,高级管理人员1000股才有的结果。”

    谢建国声音中满是无力感。

    他觉得儿子之前太顺了,这次搞不好就会遭遇滑铁卢。

    “要不,还是算了?按照之前的,也是挺好的啊。”

    谢建国并不希望搞什么股份制改革。

    还是混合股份制改革!

    “如果把剩下的全部吃下,到时候又怕被人说侵吞国家财产,送钱给大家,都不要啊……这让人很为难。”

    谢威满脸忧愁。

    到现在,厂里才摊派出去差不多一半,还需要好几千万的资金。

    “所有股东中,只有哈工大校企办没有任何意见,其他单位都有不少的意见。要不是我跟龙耀华,还有七机部的领导到处拉关系,各个部门都不会乐意的。你如果能从银行贷款出来接手,各单位都巴不得!”

    李瑞提醒谢威放弃这样的想法。

    风险太大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不错,请把《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1978,我考上了哈工大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