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长孙无忌的变化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

    李治一大清早,便去了英国公府。

    开年时,李勣又染了病,直到二月末才慢慢好转。

    李治自前方传来捷报后,这一个多月尽忙着与群臣商议吐蕃之事,也一直没时间来看他。

    直到今天,吐蕃战后的治理方案终于议定,这才来探望他。

    顺便也将议定的方案与他说说,询问他的意见。

    李治是微服从后门进入英国公府,李勣的长子李震,亲自引着他朝后园而去。

    此时的李府后园内,李勣正在湖边钓鱼,旁边还有一名老者,赫然是长孙无忌。

    两人本是死敌,因对付吐蕃的缘故,关系慢慢趋于缓和。

    长孙无忌能够离开昭陵,也有李勣的一份功劳,故而听说他生病后,便来瞧一瞧。

    两人并排而坐,一边钓着鱼,一边悠闲的谈论起随先帝打天下的旧事。

    “……你是不知道,当时先帝听说你败给刘黑闼后,脸色有多难看。”长孙无忌笑呵呵的道。

    李勣苦笑道:“那家伙打仗毫无章法,总能出人预料,和苏定方有点像。”

    两人议论间,一名青年快步奔到湖边,焦急的道:“阿翁,圣人来了。”

    听到此话,长孙无忌立刻站起身,开始收鱼线。

    李勣侧头看了他一眼,道:“你要离开了吗?”

    长孙无忌道:“陛下是来找你的,恐怕并不想看到我这张老脸,还是离开为好。”

    李勣笑道:“依我之见,陛下见到你后,反而会很高兴。”

    长孙无忌侧头望着他,等待他进一步解释。

    李勣缓缓道:“老夫虽未上朝,却也知道这几天发生了很多大事,尤其是在吐蕃战后治理上,群臣有分歧。”

    长孙无忌目光一闪。

    皇帝这时候来英国公府,很可能是为了商议吐蕃战后的善后政策。

    长孙无忌三朝元老,对政务的熟悉,还在李勣之上,自然能向皇帝提一些有用的意见。

    皇帝看到他自然高兴。

    这些念头在他脑海中一闪而逝。

    他将鱼竿放在地上,朝李勣道:“我先避一避。”迈步离开了。

    李勣则站起身,整理了一下衣服,带着李继业,前往迎驾。

    沿着后园小径走了不一会,拐过一道弯,便见李震引着皇帝走了过来。

    李勣快步上前,拱手见礼。

    “老臣李勣,拜见陛下。”

    李治抬手道:“李公不必多礼,朕听说你染病,故而过来瞧瞧,病势可好些了吗?”

    李勣道:“多亏费御医替臣诊治,臣的病已经全好了。”

    孙思邈进入尚药局后,因其名声太大,后宫嫔妃都喜欢让他去诊脉,还有些官员命妇也请旨,让他去府中帮忙看病。

    孙思邈入宫有两个目的。

    一个是帮皇帝诊治头疾,另一个是为遍阅宫廷医典,编著医书,而不是替那些权贵跑腿。

    他让两个徒弟费十三和孟十一也进了尚药局,若是有人请他看病,便可差遣二人替代。

    李治道:“那朕就放心了。”

    李治随着李勣来到湖边,看到湖岸旁的两只马扎和鱼竿,奇道:“李公,刚才还有谁在这钓鱼吗?”

    李勣低声道:“回陛下,是国舅。”

    李治目光一闪:“舅舅人呢?”

    李勣道:“他如今已是白身,怕惊扰了陛下,故而回避。”

    李治摇头道:“他是朕的亲舅舅,纵然没有官职,也谈不上惊扰,快请他过来吧,朕也有许久没有见他了。”

    不一会,长孙无忌便被请了过来,跪在地上,朝李治行叩首礼。

    “草民长孙无忌,拜见陛下。”

    李治快步过去,将他扶了起来,仔细打量着他。

    近两年不见,长孙无忌头上的白发多了一些,精神却还不错。

    “舅舅不必多礼,看到您精神安康,朕就放心了。”

    长孙无忌笑道:“老朽看到陛下龙体康健,心中也是不胜之喜。”

    三人来到湖边的亭子,围坐喝茶。

    茶毕,李治放下茶杯,缓缓道:“李公,舅舅,最近朝中关于吐蕃的事,议定了一个方案,朕想听听你们的看法。”

    二人齐声道:“臣(草民)恭听。”

    李治道:“大臣们的意见,是在吐蕃设立一个都护府。都护府之下,再设九个都督府,三十六个羁縻州。”

    李勣和长孙无忌听完后,对视一眼。

    他们都是三朝元老,一听就知道大臣们是在效仿攻打薛延陀之后的安置方法。

    两人皱紧眉头,都陷入了沉思。李治静静喝着茶等候。

    过了半晌,李勣先开口了。

    “陛下,新的羁縻州,是否按照改制之后的方法设置?”

    李治道:“是的,新设的羁縻州要承担一定赋税,刺史任命也不再是世袭,需由朝廷考核与许可。”

    李勣道:“那老臣就没有意见了。”

    “舅舅,您的看法呢?”

    长孙无忌道:“陛下,正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长期以羁縻州区分正州,那些羁縻州的人,也会下意识认识到他们与唐人的区别,生出隔阂,心生反叛。老朽以为,应取消羁縻州称呼,全部设置为正州。”

    李治听完后,凝望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一向拥护先帝的一切政策,如今竟主动提出修改旧政,看来昭陵的岁月,也让他发生了转变。

    李勣笑道:“无忌兄此言有理,眼下我大唐兵锋正盛,威震四海,趁此良机,改进羁縻政策,正当其时。”

    李治点点头,道:“好,此事就依舅舅之言。”

    顿了一下,又道:“大食使节团和吐蕃使节团正在来长安的路上,你们对此事又怎么看?”

    李勣道:“陛下,大食军队还在噶尔城吗?”

    “是的,根据安西传来的消息,他们正在大勃律国集结兵力,随时都能援助噶尔城。”

    李勣沉声道:“看来他们是想将噶尔城以北的土地,全部划为己有。派使节过来,也是为了划定土地。”

    李治点点头,道:“应该不错。”

    长孙无忌忽然道:“陛下,群臣对此事是什么意见?”

    李治道:“薛仁贵、苏定方二人联名上奏,主张跟他们打一仗。朝中以程知节、尉迟恭为首的武将,都支持他们。”

    顿了一下,道:“文官则分为两派,一派主和,一派主战……”

    主和派是以卢承庆、杜正伦等为首的官员,反对继续打仗。

    这场吐蕃之战,大唐虽然获胜,消耗的钱粮辎重也极为惊人。

    他们认为国家正在改革阶段,当以内部维稳为主,不能再执着于外部征战。

    打赢了还好,倘若打输了,内部改革很可能因此反弹,到时内外交困,必定让国家元气大伤。

    况且噶尔城以北地区,只占吐蕃三成不到,给了大食也无妨,大部分土地依然在大唐手中。

    李勣听完后,沉声道:“陛下,老臣以为卢承庆等人乃书生之见,眼下我军在吐蕃占据主动,又得吐蕃本土支持,正该一鼓作气,拿下吐蕃全境,怎能放弃大好良机,将噶尔城以北让给大食?”

    李治并未发表意见,又看向长孙无忌。

    “元舅,您觉得呢?”

    长孙无忌微微一笑,道:“陛下,其实主和派这样说,也有他们的道理。”

    李治道:“哦?”

    李勣目光一凝,扫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微笑道:“李兄,你别瞪我,你不妨换一下立场,站在文官角度想一想,就能明白了。”

    李勣沉声道:“我是武人,弄不清他们的想法。”

    长孙无忌缓缓道:“对文官来说,战事再起,就要继续消耗国家钱粮,打了胜仗,功劳都是前线将领的,打了败仗,他们将面临一个烂摊子,你说他们有什么理由支持?”

    李勣愣住了,长孙无忌名义上是帮文官说话,其实却只是在陈述一个客观事实。

    打仗对文官没好处,原本就难以得到他们支持。

    长孙无忌接着道:“大多数文官,一辈子坐在长安城司署中,吐蕃人都未必见过几个,更不可能清楚前线真实情况,由他们决策前线之事,怎能做出正确决定?”

    长孙无忌的意思很清楚了。

    在战事之上,皇帝应以武将的意见为主,不必过多听文官的意见。

    他们反对是正常的,没必要太在意。

    李治点点头,道:“舅舅之言,让朕受益匪浅。朕意已决,跟大食人打上一仗,将吐蕃全境并入大唐!”

    大事议定后,李治兴致盎然,与李勣、长孙无忌一起在湖边钓鱼。

    英国公府的湖中,养了不少鱼,连李治这种不善钓鱼的人,也钓上来几条。

    临近申时,李治才离开英国公府,返回皇宫。

    刚回到甘露殿,便从内侍口中得知,太子李弘正在屋中等自己。

    李治正要进屋,王及善忽然来到身边。

    “陛下,安西传来消息,有一群波斯人进入安西,试图刺杀大食使节团,已被安西军抓获。”

    李治皱眉道:“波斯人?他们怎么过边关的?”

    王及善道:“据说是利用薛将军盖印过的一份公文。”

    李治眉头一皱,竟然又跟薛仁贵有关?

    王及善接着道:“此事多亏太子殿下,才阻止了波斯人的刺杀。”

    李治奇道:“弘儿?”

    王及善道:“是的,太子派了一名将领,提醒了安西军,这才抓到那些波斯人。”

    李治点点头,道:“朕知道了。”迈步进入大殿。

    殿内,李弘正坐在一张椅子上,翻阅着李治放在案上的一本史书,见李治进来,赶忙起身见礼。

    李治走到榻上坐下,道:“弘儿,找我有什么事吗?”

    李弘道:“父亲,孩儿有事上禀。”

    “说吧,何事?”李治从王伏胜手中接过一杯茶。

    李弘遂将薛讷母亲柳氏帮波斯王子帮忙的事说了。

    李治心中恍然,道:“难怪安西传来消息,说你派人去安西都护府,帮他们抓捕一群波斯人,竟是这样。”

    李弘求情道:“父亲,柳氏事先并不知道他们要行刺大食使节团,还请父亲从轻处置。”

    李治想了想,道:“好,朕可以不处罚柳氏,不过你要告诉薛讷,让他提醒他母亲,以后多加注意。”

    这已经是薛府第二次出事。

    柳氏似乎并没有习惯身份上的转变。

    薛仁贵地位越来越显赫,以后肯定会有更多人打薛府主意,她这个女主人若是不警惕,薛府将麻烦不断!

    李弘欣喜道:“多谢父亲,孩儿相信经过此事,柳氏定会吸取教训。”

    “弘儿,你觉得波斯王子该怎么处置?”李治忽然问。

    李弘低头琢磨了一下,道:“不如把他驱逐出境吧?”

    李治目光闪动着,道:“也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处置。”

    李弘感受到父亲的信任,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小脑袋,拱手道:“孩儿一定处理好此事。”告退离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我妻武则天不错,请把《大唐,我妻武则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