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长孙无忌的猜想

    武媚娘听王德俭说有秘密,并未露出吃惊的表情,狭长的凤眼凝视着王德俭。

    “此事还有别的主谋吧?”

    王德俭大吃一惊,抬头看了武媚娘一眼,旋而又低下了头。

    “果然瞒不过您。您是怎么瞧出来的?”

    武媚娘道:“刚才你的话中,有一处明显漏洞。许昂被贬官后,明明意志消沉,为何突然找上你们,策划此大逆之事?”

    王德俭低声道:“殿下洞若观火,其实我当时也觉得奇怪,故而问过许昂,他却不肯明说。我暗中调查了一番,发现许昂流连妓馆时,认识了一个叫孟九的蜀人。我怀疑就是此人,影响了许昂,让他萌生出这个计划。”

    “后来我去调查孟九,却发现此人仿佛凭空消失了一般。我当时就感到后背发凉,知道有人在暗中操控许昂。”

    武媚娘道:“此人是谁?”

    王德俭摇头道:“罪臣无法查出他的任何消息。”

    武媚娘暗暗沉思,有这种能力的人,不是宗室亲王,就是朝中高官。

    此人既想刺杀皇帝,又不愿意冒风险,将自己完美的隐身于幕后,手段可谓高明。

    若不是王德俭的这番话,只怕谁也不知道他的存在。

    武媚娘目光凝注在王德俭身上,淡淡道:“王德俭,你既行此大逆,为何还要在临死之前,将这个秘密告诉吾?”

    王德俭低下了头,没有做声。

    他是个很容易焦虑的人,自从被贬到外州后,便对前程感到渺茫,夜夜失眠,五十岁不到,就华发早生。

    许敬宗把他调回长安,担任太子舍人后,他那颗心依然难以安宁,觉得皇帝喜怒无常,皇后太过无情,总担心自己会再次被贬到外州。

    直到遇到太子后,他那颗心才终于得到安宁。

    太子虽小,却仁慈宽厚,待人真挚,对他更是同情怜悯,委以重任。

    王德俭对此感激涕零。

    他觉得这样仁厚的君主,才能更好的治理天下,所以他答应了许昂的计划,只为了让太子尽早登基。

    这次的计划中,他们仿造太子笔迹,诱骗皇帝回京,这有可能让皇帝对太子产生猜忌。

    还有那个幕后之人,显然并非拥护太子之人,也是个潜在的危险。

    他本想等太子登基后,再把他揪出来收拾掉,如今却不行了。

    自己既然要死,就不能连累太子,也不能留下那个对太子有威胁的人。

    所以计划失败后,他便下定决心投案,将所有细节讲清楚,将那个操控许昂的人,曝之于众。

    他的这番心迹,说出来对太子有害无利,故而不愿告诉任何人,包括眼前这位太子生母。

    武媚娘微微侧头,深深看了他一眼后,没有再多问,迈步离开了牢房。

    离开大理寺后,武媚娘坐着凤驾朝皇宫返回。

    张多海跟在辇车旁,提醒道:“殿下,要不要派人去查一下这个叫孟九的人?”

    武媚娘摇头道:“都过这么久了,应该很难查到了。”

    张多海愣道:“可抓不到孟九,那幕后之人的身份,只怕就查不出来了呀。”

    武媚娘道:“那也未必,还有一个人的身上,也许能查出些线索。”

    “您说的是……”

    武媚娘道:“传吾旨意,召虞氏入宫觐见。”

    张多海愣了愣,随即明白了。

    许昂与虞氏私通,一个男人的秘密,是很难瞒住有肌肤之亲的女人的,虞氏很可能知道那个人的身份。

    “臣这就去办!”

    张多海以前外出办事时,总是坐马车出行,任何马被他骑久了,都活不了太久。

    如今他跟着皇帝出巡半年,身上瘦了一圈,便又开始骑马了,骑着一匹高头大马,直奔许敬宗府邸。

    来到许府门外后,却发现府门开的大大的,门后却看不到一个人影。

    张多海正觉得奇怪,忽见大街上过来一群衙役,走在最前面的是许府长孙许彦伯。

    许彦伯带着人来到府门外时,瞧见张多海,也吃了一惊,还以为武皇后又有什么旨意。

    “小可见过张少监。”他拱了拱手。

    张多海看了一眼他的身后,道:“小郎君,府中出了什么事吗?怎么来了一群衙役?”

    许彦伯低声道:“不瞒张少监,皇后殿下的鸾驾离去后不久,府中便死了人。”

    张多海一惊,问:“谁死了?不会是许尚书吧?”

    许彦伯摇头道:“是翁翁的继室,虞氏死了。”他不喜虞氏,故直呼其名。

    张多海脸色大变,也顾不得问话了,快步朝府邸内奔去。

    ……

    武媚娘的凤驾很快回到皇宫。

    她命人去甘露殿打探一番,得知李治已经见过了李勣、狄仁杰,还召见过太子、越王李贞和兵部尚书萧嗣业。

    眼下正在寝殿休息。

    武媚娘换了身衣服,迈步前往甘露殿。

    来到殿外,通传之后入内,只见李治正在换衣服,似乎准备离开寝殿。

    “陛下这是准备去哪?”她问道。

    李治道:“朕离开这么久了,今晚想早点去蓬莱殿,和贤妃说说话。”

    武媚娘走过去,从宫人手中接过服饰,亲自伺候李治穿衣,道:“贤妃妹妹独守宫中半年,陛下今晚正该去陪她才是。”

    不一会,李治换好了衣服,朝她问道:“对了,听说你刚才出宫了一趟,可是去找许敬宗了?”

    武媚娘抬起头,道:“陛下,许敬宗好像疯了。”

    “疯了?”李治微微一惊。

    刚才面见狄仁杰时,他已听说了许府之事,心想许敬宗遭此打击,倒还真有可能疯了。

    武媚娘拉着他在榻上坐下,一脸严肃的说道:“妾身后来又去见过王德俭,从他嘴里,听到一个消息,特来告知陛下。”

    李治道:“什么消息?”

    武媚娘便将王德俭刚才的一番话,全部跟李治说了。

    李治正准备拿起茶杯喝茶,听完后,表情变得凝重,将茶杯又放下了。

    “听你这么说,此事背后另有主谋,许昂他们不过是被操纵了?”

    武媚娘点点头,道:“听王德俭说,影响许昂之人,是个蜀人。”

    李治听到“蜀人”两字,脑中一闪。

    敢策划谋反之事的人,最有可能是宗室亲王。

    蜀地的亲王有两个,一个是他最信任的越王,一个是他最不放心的韩王。

    难道此事是韩王在谋划?

    便在这时,有内侍来报,张多海求见,李治命他进来。

    不一会,张多海快步走了进来,脸上神情有几分惊慌。

    武媚娘瞧见后,斥责道:“何事如此惊慌?”

    张多海先向李治行了一礼,这才朝武媚娘拱手道:“殿下,虞氏死了。”

    武媚娘微微一惊,正要询问虞氏怎么死的,忽然想起李治还不知道虞氏的事,便先转过头,向他解释。

    “陛下,那许昂与虞氏私通,故而妾身派人召虞氏觐见,想从她口中,问出许昂的秘密。”

    李治点点头,朝张多海问道:“虞氏怎么死的?”

    张多海道:“中毒而死。屋内一只茶杯中,检查到毒素,万年县衙役初步判断,是服毒自尽。”

    武媚娘断然道:“死的如此巧合,绝不可能是自尽。”

    李治赞同道:“应该是王德俭口中那名幕后之人所为。他早就准备好一切,许昂一死,就杀虞氏灭口。对了,许敬宗没事吧?”

    张多海小心翼翼的道:“许尚书没事。他似乎真的疯了,瞧见虞氏尸体后,竟把她认作女儿。”

    李治沉默了一会,沉声道:“传旨大理寺,让他们彻查虞氏被杀之案。”

    ……

    距离岁末,只剩三日,长安城的官员们都放了假。

    东宫命案的调查结果,已经对外宣布,是由王德俭犯下。

    至于李治受刺之事,因为还未彻底查出幕后之人,李治下令掩盖了下来。

    于是乎,朝野上下都从前几日的惊惶中恢复,此事也变成茶余饭后的一个聊头罢了。

    不过,也有嗅觉敏锐之人,察觉到不同寻常。

    因为就在这几日,长安城内,有好几名官员自杀了,死的还都是原拥武派官员。

    更令人惊奇的是,礼部尚书许敬宗忽然疯了,被皇帝免去职位,在家赋闲。

    不少人都在苦苦思索着这几件事之中的关联,试图整理出一丝脉络。

    韩王李元嘉便是其中之一。

    自从他的计划失败后,他便待在府中,哪里也不去,苦心琢磨着最近发生的几件大事。

    这日上午,正当他听一名手下汇报刚打听到的消息时,便见鲁王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神情充满愉悦。

    “兄长,你听说了没有?”

    韩王挥手屏退了那名手下,问道:“听说什么?”

    鲁王走到桌边,端起韩王刚用过的茶杯,喝了口茶,笑道:“许敬宗府上又出事了,他的继室虞氏死了。”

    韩王目光闪动,道:“这几日,许府倒是热闹的很呐。”

    鲁王挤了挤眼,道:“听说是昨天下午死的,皇帝得知消息后,竟然派狄仁杰调查此事。”

    韩王见他表情,心领神会。

    皇帝既然派狄仁杰调查,说明虞氏的死很不简单。

    这几日他已经推测出来,东宫命案,是原拥武派暗中策划,王德俭也是听命行事。

    皇帝突然回京,就是为了处理此事,短短数日,袁公瑜、侯善业、许昂都自杀了,应该是畏罪自尽。

    从目前情况来看,这帮拥武派计划已经失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坏消息。

    然而虞氏突然死亡,皇帝又派狄仁杰调查,说明事情并未结束,背后很可能还有主谋没有抓到。

    这便是个好消息,难怪鲁王如此高兴。

    鲁王走到椅子上坐下,翘着二郎腿,笑眯眯的道:“这场戏是越来越有趣了,咱们作壁上观,且瞧瞧还会不会有什么更大的惊喜。”

    话音刚落,门外忽然快步奔进来一名文士,朝韩王拱手道:“大王,不好了,大理寺的人来了!”

    鲁王正喝着茶,闻言将茶杯重重摔在桌上,怒道:“你说什么?”

    韩王要比他冷静一些,沉声道:“别急,慢慢说,大理寺来了多少人,为何而来?”

    文士苦着脸道:“由大理寺卿狄仁杰亲自带队,来了好几十人,似乎是要抓捕您。”

    鲁王厉声道:“混账东西,此事跟我们又没关系,他抓我们作甚?”

    韩王深吸一口气,沉声道:“十九弟,稍安勿躁,你在这等着,我去瞧瞧情况。”

    鲁王大声道:“我和你一起去!”

    两人很快一起来到大厅。

    厅内已经站满了人,都是大理寺官员,领头的正是狄仁杰。

    鲁王沉着脸,道:“狄仁杰,你好大的胆子,抓人竟然抓到韩王府上来了,谁给你的权力?”

    李元芳瞥了他一眼,说道:“陛下有旨,允许狄寺卿办案时便宜行事。陛下给的权力,鲁王殿下有什么不满吗?”

    鲁王厉声道:“你是什么东西,敢对孤这般说话?”

    李元芳不客气的道:“本人内领府中郎将,李元芳。奉陛下之命,贴身保护狄寺卿。”

    鲁王道:“你少拿皇帝……”

    “十九弟,你安静一会。”

    韩王打断了鲁王,目视着狄仁杰,淡淡道:“狄寺卿此般兴师动众,莫不是孤犯下了什么滔天大罪不成?”

    狄仁杰拱手道:“殿下请见谅,狄某也是奉旨办案。只因调查许府上一桩命案,或与殿下有关,想请殿下去一趟大理寺,配合调查。”

    鲁王怒道:“许敬宗府上死了人,跟我们有什么关系?狄仁杰,你到底会不会断案?”

    李元芳笑道:“不巧的很,我们每次抓捕犯人时,犯人都会这么说。”

    “元芳,不得对两位殿下无礼。我们只是问话,并非拿人。”狄仁杰扫了李元芳一眼。

    李元芳这才住了嘴。

    韩王也用眼神制止了想要说话的鲁王,缓缓道:“十九弟,不必焦躁。都说狄寺卿断案如神,相信他会查明真相,不会冤枉孤。”

    ……

    英国公府,后花园。

    湖面已被冻上一层冰,冰层上有两个小洞,李勣和长孙无忌并坐在岸边,正在冰钓。

    前阵子,李勣忙里忙外,几乎都没时间钓鱼了,直到皇帝终于回京,他才如释重负,在家清闲几天。

    他瞥了长孙无忌一眼,笑道:“无忌兄一向无事不登三宝殿,今日来找我,想来是有什么事吧?”

    长孙无忌也不拐弯抹角,直言道:“老夫听说狄仁杰将韩王给抓了,可有其事?”

    李勣点头道:“狄仁杰在虞氏死亡的命案现场,发现一块碎布,顺着这个线索,查到了韩王府。”

    长孙无忌道:“就这些?”

    李勣瞥了他一眼,道:“还有一些内情,不便透漏。”

    长孙无忌道:“是不是与陛下遇刺有关?”

    李勣微微一惊,道:“你从哪里知道此事?”

    长孙无忌笑而不语。

    李勣摇了摇头,道:“要瞒住你,果然不容易,不错,陛下确实遇刺了。根据王德俭的口供,背后另有人指使,那人有个手下,是蜀人,叫孟九。刚好韩王有个贴身侍卫,叫孟雷,据越王说,此人一向跟随韩王左右,今年却不在韩王身边。”

    长孙无忌默默听完,道:“所以你们怀疑孟九就是孟雷?”

    李勣凝视着他,道:“无忌兄,你是不是有其他发现?”

    长孙无忌笑道:“老夫可没狄仁杰会断案,只是年纪大了,喜欢胡思乱想,刚好这几天,想到件有趣的事,就想找个人说说。”

    李勣动容道:“愿闻其详。”

    长孙无忌道:“老夫想先问李兄一句,你是不是和萧嗣业见过面?”

    李勣点点头,道:“不错,对方的计划是利用太子印信,获得兵部一道调令,从而调一支军队去蒲州,施行刺驾计划。”

    “当时萧嗣业听说东宫符宝郎死了后,便知道自己犯下大错,将情况向我和盘托出。”

    长孙无忌道:“陛下已经见过萧嗣业了吧?可处罚他了?”

    李勣道:“原本是要处罚的,老夫觉得他肯将功赎罪,也不容易,便向陛下求情,陛下只降了他两级本阶官,实职官不变。”

    长孙无忌笑道:“是这样。”

    李勣沉声道:“无忌兄,你怎么突然问起萧嗣业了?”

    长孙无忌笑道:“我刚才也说了,我喜欢胡思乱想,刚好想到一种可能,觉得挺有趣的。”

    李勣沉声道:“什么可能?”

    长孙无忌笑道:“我在想,如果有个人想要行刺皇帝,又担心失败后被追究责任,他会怎么做呢?”

    李勣心中一凛:“怎么做?”

    长孙无忌笑道:“如果是我,我会找一个对皇帝不满的人,派人蛊惑他,让他来完成我的计划。”

    “这个计划中最难的一部分,由我替他完成。当然了,我肯定会装作毫不知情,事情发生后,还会尽量弥补,比如找一位皇帝信得过的人,将情况跟他讲明,再向他忏悔自己的失职。”

    “那人虽已知道一切,想要阻止计划,却已来不及了。如此一来,就算计划失败,我顶多是失职之罪,也许那人还会替我求情。”

    “另外,我还准备了后续计划。派去找许昂的人,故意选一个蜀人,还与韩王身边护卫同姓。韩王这个人表面是贤王,其实暗藏野心,皇帝早就怀疑他了,正适合做我的替罪羊。”

    李勣越听脸色越是难看,死死望着他,道:“你说的那个人,是萧嗣业?”

    长孙无忌道:“你觉得呢?”

    李勣静静沉思良久,问道:“你有什么证据没有?”

    长孙无忌淡淡道:“没有,我都说了,这只是我的一个胡乱猜想,你听听就行了。”

    李勣沉默良久,苦笑一声,道:“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看来我是清闲不下来了,你可愿陪我一起入宫面圣?”

    长孙无忌道:“陛下现在应该不怎么愿意见我,你还是自己去吧。”

    李勣不再劝说,朝他拱了拱手,坐上一辆马车,朝皇宫而去。(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我妻武则天不错,请把《大唐,我妻武则天》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我妻武则天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