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教育,教育,还是教育

    题目是《燕大食堂办起了校友捐款》

    这是当年度的全国高考语文写作试题,材料是这样说的:

    【日前,燕大有校友建议,引入校友捐款来赞助食堂的采购工作,为学生定期提供免费肉食。经校务会议通过后引发教师争议,“为什么只针对学生来赞助”、“教育是社会的事情,个人不应当插手”、“如果捐款用光了怎么办?”】

    【该政策已实行四个月,受到学生热烈欢迎,有进一步扩大餐品的倾向,教师却似乎更加不满。】

    【请问考生,是他们的政治觉悟不高吗?还是这里有失公平?】

    【请考生针对此事发表看法,并围绕自己的看法展开论述。】

    余切听后一愣,历史上确实考了个辨析性质的考题,但却是一桩社会新闻:【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班,虽然学校通过了,家长却很不满意,大家争得不可开交……】

    这一年的高考作文出得相当离奇,致使很多人的作文得分大失水准!

    没想到这个【育民中学】却换成了【燕大食堂】。

    张俪回忆道:“考卷一到手,我看到考场上很多人都蒙住了,不知道写什么!我仔细想想,这个题看上去简单,实际上却很困难……学生怎么知道来平衡里面的事情呢?”

    “要么大而化之,光是讲空话,要么抓住一个点说下去,可是却有些出格——难不成你来批评老师?”

    “要知道,阅卷的人就是各大学抽调出来的大学教师,他会给你高分吗?可你要是光向着老师说话,太虚伪了!你怎么写都难。”

    竟然是这么一个题目!

    余切把自己作为高考考生来写文章,发觉这竟然还是个创新题,因为这是高考历史上首次采用“小作文+大作文“的双文体形式。

    和他1983年那一次高考不一样了。

    题目既要发表看法,还要进行思辨。同时考察了记叙和议论的能力。

    确实不好写。

    往深了说,这是社会上许多难题的具现化——当创造出新的财富后,如何对不同利益群体进行平衡。

    高中生哪里知道?

    他问张俪:“你怎么来回答的?”

    张俪道:“我知道这是你来做的,所以你怎么想的,我就怎么写的。”

    “我从来没告诉你我怎么想的,你怎么能写出来呢?”

    张俪看着余切,忽然笑了,“你的想法所有人都知道,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但我不能光写这样一句话上去,我先说教师们的想法是可以理解的,他们也是学校的一部分,作为校方在一开始就应当想到。”

    “其次呢?”

    “其次是比较学生和教师之间的社会地位。我们看看谁是更加需要被帮助的,谁吃了排骨后更长身体。”

    “还有没有?”

    “还有呢!”张俪抿嘴道,“无论多么美好的系统设计,都有照顾不到的地方,我们看到近年来西方流行的慈善‘安全网’,以及所谓的第三次分配,这都是在系统外的弥补部分。”

    “因此在这其中我们最要鼓励那位英雄的校友,他不求名不求利,只是为了大家好。创造蛋糕比分蛋糕难,在这里最需要顾及到的,是那位校友的情绪!”

    “不能让他受到任何的委屈!”

    余切已经忍不住笑:“你挺机灵的,我来给你打分啊,我给你打满分!”

    “——你就夸我吧!”

    张俪先是一乐,后来又转而沮丧起来。“可惜他们都不知道是你做的。余哥哥,你为什么不宣传这些?”

    “为什么啊?”

    张俪真的为余切感到委屈,她一头撞进余切的胸口。责怪他做好事不留名,把余切的衬衫扯来扯去,让余切只能看到她的后脑勺。

    然后她一抬头,脸上露出义愤填膺的表情。

    她还真难过了!

    余切只能和她解释:“名气是拿不完的,一条路你来过了就行。到处都是你的名字,你到底要做些什么呢?我看到巴老年年都把稿酬想办法捐出去,他从来没有登报宣传过,可我们还是知道了。”

    “唉,我只是觉得可惜!”张俪说。

    余切不好再就这个话题深入下去,转而问起了张俪的志愿报考。

    “你的意向院校有哪些?燕大,人大?”

    张俪脸红了:“我一个也考不上,没有报呢。”

    “京城师范?”

    “不敢填。”

    张俪……上辈子考了个鹏城大学吧?

    虽然那会儿鹏城大学远不如后来,但张俪也不具备现在的条件啊——有人给她押题,有人帮她制定学习计划。

    “那么传媒大学,首都师范,你是不是填的这些?”

    “我填的传媒大学。”张俪这次不否认了。

    余切点头:“那很好了。不要把目光都放在最一流的高校上。来,我考你几个小问题……”

    “不是都考完了吗?呀!你怎么还到床上去了……”

    “学海无涯,桌前那地方太小,放不下两个人来学习。”

    ——

    翌日,建国门东路。

    林一夫的老婆陈芸见着了余切,她激动得打招呼:“余老师?你怎么来了。”

    “我是来捐款的。”

    余切带来了七千多块钱。这是他写《背起爸爸去上学》的稿酬,文章先后被十多家报刊转载过,这些钱陆陆续续寄到了余切家里。

    拿出条子,记名字,写名目,最后登记盖章。

    现在捐款程序是这样的,钱先打到基金会的账户上,再根据捐款者指定的方向,转向专门的账户上。

    有时候也会略过上面那一步。

    譬如针对亚运会的全民捐款,就是专门成立了个项目,运动式的集结了一大帮人。不论是买彩票,还是捐钱、捐物,都可以到亚运会的名目下。京城市委和中央盯着这一笔钱。

    “余老师,你要捐到哪里去?”陈芸抬头问。

    “陈芸,我们有没有教职工相关的基金?”

    “一直都有的。现在有个教师奖励基金会,旨在对那些安札在偏远地区的乡村教师进行资助,多说一句,您要资助贫困学生是好的,不过这里更需要资助贫困教师。”

    “为什么有这种说法?”

    “因为教师正在流失。”

    原来,陈芸的老公林一夫最近在全国乡村做调研,他已经开始挑起研究所大梁。所谓夫唱妇随,陈芸是美国教育学的博士生,她自然也跟着研究农村教育情况,随后夫妻俩发现乡村的基础教育是一团烂账。

    农村教师的月薪不过三十元,津贴十块钱,这还是幸运的,更有一些地区靠集体经济发粮票充数,没有工资。

    教师们纷纷跑路,争相调往城内,没教师就没学校,那自然也不会有学生了。

    各省教育局催要补贴票据,他们有的地方没有铁路,没有学校食堂,不能再没有工资了,否则如何留住教师?

    “乡村的教育普及,很需要钱!”陈芸道。

    余切一听:

    这不是历史上希望工程的雏形吗?

    这项旨在深入乡村,进行基础教育普及的国家级工程,不光是针对贫困学子,还针对校舍、乡村教师和基础建设(路网水电)的更新。

    事实上,后者的投资还要大一些。

    唉,我来助你吧!

    他当场跑银行取钱凑了个整,两万元。

    银行没有ATM机器,这种机器最先在南方出现,又因超过了一千元的结算点,柜员没有权力做这件事情,还想和余切说话,这个柜员现场追星起来,东扯西扯惊动了行长。

    最终忙活一下午才取出来。

    妈的,在我家门口取钱,比我在美国取钱还麻烦。

    行长也认出了余切,还想和余切合照呢,余切笑嘻嘻的和他合照,接着硬找银行讹了一千块钱赞助出来,也一共捐了。

    陈芸笑了,她本来是宝岛那边的姑娘嘛。她道:“原来这边的捐款是靠要的,还得是特别厉害的人来要!有时候多有时候少,全看如何拉票……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余切深问下去,原来这个基金会不仅余切在“讹”钱!

    中央有个王领导,退休后自告奋勇来当基金会的理事,大家都觉得他搞着玩罢了,没想到他竟想真弥补亏空。

    他如何筹款呢?

    也是到处要钱。

    他首先是带头捐工资、拉赞助、写信求援……一切都做完了,再拄着拐杖,从那些财大气粗的部门那要钱,挨家挨户敲门,第一个就找上了铁道部。

    其实铁道部也挺艰难的,然而碰上老革命打上门来,没辙,只好捐去一百万。

    而后又是邮电、煤炭等几个部门,通通都自掏腰包来支持。有人收到请帖时,还以为是什么中央级的高规格座谈会,梳洗打扮一番,到了现场后才发现是要钱的。

    大家哭笑不得,却又不好空手离席,只好想办法凑份子。

    余切听罢,若有所思。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铁道部再怎么艰难,不可能比教育部艰难。

    大学教师再怎么困难,不可能比乡村教师难。

    一百万元?

    这一百万自然不是他能给的,他给得起,但他不能给。这种事情得靠群众。

    余切的目光转向了燕大的外国学者。

    这帮人来中国吃香的喝辣的,大好风光被他们看了个遍,也不能光是美美做演讲就行,还得做一些实事才行啊。

    对这帮资本主义知识分子来说,捐钱就是做最好的实事。

    找谁呢?

    谁会因为一个名头就摇旗呐喊?出钱出力?

    一众殿堂级大腕儿的名字从余切脑海里面略过,最终定格在詹姆斯沃森身上。那个因为“人形LED”而激动得颤抖的美国人。

    沃森,就你了。

    ——

    詹姆斯沃森如今在中国巡回演讲。

    苏式报告令他爽的不能自拔,他甚至有点不想回来。

    他就像后世的超级巨星一样,在中国尽情装逼,每到一处都要讲述他那些在美国必然要被消音的种族歧视言论:

    东亚人是聪明的,黑人是愚蠢的,所以中国的前途大大的,而美国呢?前途是灰暗的。

    因为美国的低智商人种多。只要那些人越生越多,最终美国就自动完蛋了。

    在燕大可容纳三千人的礼堂里,沃森直言道: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这一片区的人种智力达到了110,显著超过全球其他地区。而美国只有九十八,可笑的是,黑人族群的平均智力为83-85,这竟然已经是混血的成果!”

    “撒哈拉以南的纯血非洲人,他们的智商只有70-75,他们和猴子没有特别大的区别,只是可以生育罢了。你要知道,一条狗的智力水平大约为40。”

    “狗和部分人类的差异,并不如人类自身的内部差异,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说明有的人类不是人类。”

    听众一片哗然。

    燕大有一批非洲来的留学生,当场起立表示抗议,沃森不为所动。“你们走吧,地球并不需要你们。”

    余切来燕大看到的就是这种场景。他叹为观止。

    只能说沃森老哥的嘴太臭了。

    冷泉港实验室到底怎么能忍受他那么久的?

    一同的角谷静夫颜面无光,随后选择不发言,无声的表达对沃森的抗议,他一秒钟都不想和沃森待在一起。

    沃森下了演讲后却特意来找角谷静夫道:

    “你知道我不是针对你,你是格外聪明的,你正是这个社会中需要流传下来的血脉。请你再多生一些孩子。”

    见到余切来了,沃森也说:“余,你也是,你要生更多的孩子。”

    余切不想被人抓住种族歧视的把柄,当场和沃森的话划清界限:“沃森先生,我虽然邀请你来演讲,但我不赞成你的任何言论。另外,你祖上是否是德国人?”

    “你想说我是法西斯?”沃森摇头,诚恳的说,“我不是。我祖上是爱尔兰人,也有一些苏格兰人的血统。用你们的话来讲,我祖上是蛮夷。”

    “可爱尔兰人的平均智商高于英格兰人,因此我是智力上的文明人。”

    余切一时间有些搞不懂这个沃森了。

    这人到底是在搞抽象,还是他真的相信他那一套智力论?

    “事实上,我是来请你帮助我的,沃森先生。但你不要再提你那些言论。”(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文豪1983不错,请把《文豪1983》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文豪1983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