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悠悠岁月,一年半的变化

    日月轮转,万物变迁,时间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悄然流逝,消失无踪。

    从魏武他们来到草原到现在,时间已经超出了原定计划,过去了一年半时间。

    原本是打算一年时间就回去,但事实远不如魏武设想的那么顺利,只能说计划不如变化。

    按照魏武心中的设想,一年时间已经足够让大明做好准备,但实际却出了不少问题。

    首先是钢铁的产能不够,不管是制造火炮还是迫击炮,又或者是步枪都需要钢铁。

    而大明现在的问题是铁矿石的储备不够,同时能够冶炼矿石的炼铁场数量也不够。

    储备的那些铁矿石冶炼完成之后,大部分都被用在了铁路的建设上,剩余的铁料不多。

    即便朱元璋下令让周边小国上贡铁矿石,让那些小国家欣喜若狂的答应下来。

    却因为运输能力的关系,没办法以最快的速度将大量铁矿石运送到大明这边。

    就算运过来了,还要将铁矿石分别运输到各个炼铁场,这更是需要大量时间。

    好在中途魏武回去了一趟,将这个问题解决了,这才帮后面节省了不少时间。

    另外人手方面也是个问题,炼铁场倒还好,民间有不少工匠,只要招募培训一下就行。

    科技院里面多的是这方面的人才,让他们传授经验与知识,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但最主要的是制造这方面,想要制作步枪除了钢铁之外,还需要机床帮助才行。

    魏武拿出来的那些数量有限,虽然孙尝那边也在制作,但这玩意比造枪麻烦多了。

    除了电机这方面的问题之外,关键是要调试精度,精度不够是没办法加工金属的。

    同时,能够操作机床的人才也不够,为此还专门抽调和招募了一些人培训。

    好在朝廷这边完全配合科技院,一旦出现问题就及时解决,并给予相当大的帮助。

    不过即便如此,也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才勉强将百分八十的卫所更换新装备。

    相比之下徐淼那边反倒是精进迅速,不得不说这个学生在化学这方面确实是个天才。

    不仅相关知识掌握的非常快,就连传授知识给其他人的时候,教学的也非常好。

    如今的妙化院已经和以前不同了,他手下有一批相当不错的化学人才。

    并且还带领着这些人,制备出充足的雷酸汞供应给兵甲院那边制造子弹和炮弹。

    在这个过程中,徐淼并没有停下追寻知识脚步,当然这也离不开魏武对他的帮助。

    这一年半的时间里,魏武一共回了两次京城,这两次他都专门抽出了一些时间教导徐淼。

    而徐淼自己也非常争气,在繁忙之余依旧抽出时间学习魏武教给他的知识。

    现在三酸两碱的相关知识已经在他脑海里扎根了,剩下的只是实际操作和运用的问题。

    当然魏武教授的不仅仅只是徐淼,还有其他人,魏武也将大量的基础知识教给他们。

    不得不说一句兴趣真的是最好的老师,魏武的教学质量可能没有后世老师那么高。

    但学生的吸收能力却比后世的学生强大太多倍了,可以说各个都是超级学霸级别的存在。

    从开办科技院到现在大概两年半的时间,他们就学完了自己擅长的学科的基础知识。

    接下来的进阶知识,魏武都不准备自己教了,直接给书籍让他们自己钻研琢磨。

    这不是魏武要偷懒,而是他教的有些绝望了,研究员们只需要学习各自的学科就行。

    而他却需要学习所有的学科,然后才能给他们讲课,当年他上学的时候都没这么勤奋过!

    反正以科技院目前的情况,已经足够应对大明现阶段发展,他也就不想那么累。

    接下来的时间里,只需要让研究员自己学习,而魏武则是掌控着大方向就行了。

    除了科技院之外,大明在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其他方面也有非常大的变化。

    首先是摊丁入亩,经过这一年半的时间,如今整个大明都已经完成了土地的改革。

    虽然现在还是明初期,但依靠着摊丁入亩的政策,还是释放出了大量的隐户人口。

    不得不说地主和士绅是真的厉害,大明开国才十几年,他们就藏了一百多万黑户。

    要知道这才是王朝初期,整个大明也才七千万人口,黑户就多达七十分之一了。

    这些人释放出来之后,朝廷并没有责罚他们,只是将这些人全部详细记录了下来。

    同时还告诉他们,朝廷可以不追究,但后续朝廷会将他们迁徙到其他地方生活。

    并且保证会给他们最基础的生活保障,让他们能够在新地方安顿下来好好过日子。

    虽然朝廷没有明说是哪,但那些黑户还是兴奋不已,毕竟将来的日子有盼头了。

    至于这些人到底会被安排去哪里,那当然是为了将来在关外建城提前做准备啊!

    这些黑户没有土地,很多人连谋生的手段都没有,甚至连自己的家人都找不到了。

    就这么放任不管也不行,所以朝廷这边干脆就安排他们去修建水泥路和铁路。

    毕竟不管是水泥路还是铁路,都是魏武再三强调过,绝对不允许克扣工人的工钱。

    除此之外还要提供两餐吃食,有工作有食物还有工钱拿,黑户们就没有不乐意的。

    虽然建设的开销是会更大,但效率也是没的说,如今的水泥路已经彻底大变样了。

    碍于时间的问题,没能将整个南直隶全部完成,但也已经修建了大半区域。

    再加上朝廷取消了路引制度,如今江南这边的水泥路上,来往的行人简直不要太多。

    其中各种配套设施和过路费产生的收益,也让四海商会那些投资的人笑的合不拢嘴。

    这种有利益的事情自然就少不了想要参与的人,于是朱标又开启了两次招标。

    将其他地区的水泥路修建项目也放了出来,只不过在招标里面设定了几个条件。

    首先是修建水泥路的标准要和魏武修建的一样,朝廷会派人检查,不达标就重做。

    其次所有中标者修建之时,都必须要招募一大批黑户工人,待遇同样是魏武的标准。

    竞标者虽然有些不满,但还是认了,而魏武在得知这件事后,当场就笑了。

    仅仅只是一次招标,却完成了一石三鸟的结果,还的是朱标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不错,请把《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我每天收到一个未来的快递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