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章 竖子误国

    暮色如浓稠的化不开的墨,悄无声息地漫过两仪殿朱红宫墙。

    檐角的铜铃在料峭晚风中微微晃动,发出细碎而空洞的声响,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今日的苍凉。

    李治独自坐在那张太师椅上,龙袍的下摆随意拖曳在地面,指腹无意识地摩挲着扶手处被岁月打磨得温润的包浆,目光却如被钉住般,直直的盯着不远处的茶柜。

    茶柜里,几排青瓷茶盏整齐排列,宛如列队的士兵。

    每只杯底都镌刻着一个名字——苏定方、秦如召、薛仁贵……这些名字,曾是大唐帝国最锋利的宝剑,是李治开疆拓土、扬威四方的底气。

    以前每当战鼓擂响,这些将领便如猛虎出笼,在沙场上纵横驰骋,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捷报如雪片般飞入长安,朝堂之上满是欢庆之声,大唐的军旗在异域随风猎猎作响,何等的意气风发,何等的荣耀辉煌。

    可如今,这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却只能化作茶盏底部冰冷的刻字,静静的躺在这茶柜中,成为一段被尘封的追忆。

    “哐当!”李治猛地一拳砸在身旁的矮几上,巨大的力道震得矮几上的茶盏剧烈晃动,泼洒而出。

    “荒唐!实在荒唐!”

    “竖子误国!”

    他咬牙切齿的低语,声音里满是不甘愤懑,眼眶微微泛红。

    若不是大侄子一意孤行,执意将这些能征善战的将军尽数清除,他又怎会陷入如今这般举步维艰的困局?

    没有了这些久经沙场的将领,他的心中,始终像悬着一块千钧巨石,沉甸甸的,难以安定。

    曾经战无不胜的唐军,还能够延续胜利吗?

    窗外的风呼啸着掠过宫阙,带着初春的寒意,透过窗户的缝隙钻了进来,让李治不由得打了个寒颤。

    他缓缓起身,走到窗边,望着远处长安城渐次亮起的万家灯火。

    那点点灯火,如同散落人间的星辰,曾经是大唐繁荣昌盛的象征。

    这座繁华的都城,承载着无数人的梦想,见证了大唐的荣耀,可如今,却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西征之战,如同一个巨大的无底洞,疯狂吞噬着粮草、军械、军饷。

    据户部最新的奏报,大唐国库的存银已经捉襟见肘,最多还能支持一年的远征。

    一年,仅仅一年,如果不能在这期限内结束战争,等待帝国的,或许就是经济崩溃的万丈深渊,曾经的辉煌将如泡沫般破碎。

    “商业...要不要彻底开放?”

    李治喃喃自语,眉头紧紧皱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

    他的脑海中不断回响着皇兄曾经说过的话。皇兄说过,大肆开放商业,国家的经济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长,就像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若能让商业自由往来,必定能带来巨额财富,解帝国燃眉之急。

    可同时,皇兄也语重心长的告诫过他,商业开放犹如一把双刃剑,看似能带来一时的繁荣,可久而久之,社会风气便会逐渐败坏。

    官员们作为权力的掌控者,是最先能尝到商业开放甜头的人。

    到时候,他们必定会凭借手中的职权,把持住商业的源头,将大部分利益收入囊中,而百姓们,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小部分。

    在利益的巨大诱惑面前,又有多少人能保持清醒与克制,不被欲望蒙蔽双眼?

    殿内的烛火在穿堂风的吹拂下摇曳不定,将李治的身影投射在墙上,忽明忽暗,时大时小,宛如他摇摆不定的心。

    他在殿内来回踱步,袍角扫过青砖地面,发出细微的摩擦声,在寂静的殿内显得格外清晰。

    开放商业,或许能在短期内解决战争所需的巨额财富,解燃眉之急,可若因此动摇了国本,引发一系列难以预料的问题,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来人,传中书舍人。"李治突然开口,声音沙哑得连自己都陌生。

    当值官员匆匆入殿,却见皇帝正将一卷《盐铁论》投入火盆。

    跳跃的火苗中,桑弘羊关于"工商乃国之血脉"的论断化作灰烬。

    "拟旨:即日起,解除市舶司禁令,许商业自由贸易,朝廷带头牵动。"

    李治盯着跳动的火焰。

    "另谕令吴天岩,务必在盛夏前拿下大马士革。"

    就在李治在两仪殿内苦苦思索之时,帝国的西征大军正在遥远的异域土地上。

    永徽四年春末,吴天岩率领一百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抵达伊斯法罕。

    旌旗蔽日,刀枪如林,唐军的气势震慑四方。

    与此同时,裴行俭所率领的五十万大军,也已经风餐露宿,长途跋涉,抵达大马士革城下。

    大马士革,这座中东的首都,是连接东西方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极其重要。

    只要拿下大马士革,中东之地便尽落大唐之手,西征的道路将更加顺畅。

    大马士革的城墙高大坚固,城中守军也严阵以待,一场恶战在所难免。

    唐军如此迅猛的扩张速度,震惊了整个西方世界,尤其是欧洲霸主法兰克帝国。

    在法兰克帝国的王宫中,贵族们围坐在巨大的圆桌旁,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这怎么可能?”

    一位贵族猛地站起身来,手中的酒杯重重地砸在桌上,酒水飞溅而出,打湿了精美的桌布。

    “我们原本以为,唐军要跨越茫茫沙漠和山脉,后勤补给根本跟不上,他们根本打不过来。”

    “可现在,他们竟然已经到了大马士革!”

    众人面面相觑,眼中满是震惊疑惑。

    他们想不通,阿拉伯帝国,这个中东的霸主,拥有庞大的军队和坚固的城池,为何连唐军的脚步都无法拖住?

    “大马士革一旦失守,后果不堪设想。”

    国王面色阴沉如铁,缓缓说道。“唐军必定会接着西进,过安卡拉,兵锋直抵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堡若失,整个西方的门户就将被东方打开。到那时,还有谁能挡得住唐军的铁骑?”

    一时间,宫殿内陷入了死寂,只有沉重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回荡。

    万里之外的唐军,竟然能给欧洲带来如此巨大的威胁,这是他们之前从未预料到的。

    恐惧不安,如同瘟疫般在贵族们心中蔓延。

    而此时的阿拉伯帝国,也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

    他们知道自己在陆地上难以抵挡唐军的进攻,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海上防御。

    凭借着先进的航海技术,阿拉伯人在沿海地区修建了大量的堡垒和瞭望塔,派出精锐的海军在海上巡逻,每一个港口都戒备森严,生怕大唐的海军会从他们的腹地突然窜出,给他们致命一击。

    在阿拉伯帝国的港口,战船整齐排列,士兵们日夜坚守岗位,神经紧绷,如临大敌。

    在西方世界的中心君士坦丁堡,一场关乎命运的会议正在召开。

    查世丁尼坐在巨大的圆桌首位,眉头紧锁,眼神中透露出焦虑不安。

    下方,来自各国的盟军代表们正激烈地讨论着。“大马士革守不住的,这是毋庸置疑的。”

    一位将军站起身来,语气沉重,脸上满是忧虑。

    “那里地势平坦,无险可守,唐军又势如破竹。我们唯一的希望,就是君士坦丁堡。”

    “这座城市,城墙坚固,易守难攻,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或许还能抵挡唐军的进攻。”

    “可如果大马士革能挡住唐军的步伐,那自然是再好不过。”

    另一位代表说道,眼中闪烁着一丝希冀。然而,众人都明白,这只不过是一个美好的愿望罢了。

    面对强大的唐军,他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会议持续了很久,各国代表们争论不休,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方案,又被一个又一个否定。

    君士坦丁堡的上空,阴云密布,一场大战,似乎已经不可避免,整个西方世界都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不错,请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