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狄公弟子

    圣历元年的洛阳城,秋风正卷着梧桐叶掠过狄府的飞檐。

    狄仁杰坐在书房里,案上摊着两封墨迹未干的信,分别来自幽州的王孝杰与江南的曾泰。

    他捻着花白的胡须,目光透过窗棂落在院中那株老槐树上——这树是他六年前离京巡查时亲手栽下的,如今已亭亭如盖,正如他这些年在各地播下的吏治火种。

    “狄公,王将军与曾大人都在信里说,北方霜雪来得早,让您务必保重身子。”

    李元芳站在案旁,声音里带着惯有的沉稳。

    他腰间的链子刀随着呼吸轻轻晃动,刀鞘上的铜环偶尔碰撞出细碎的声响。

    狄仁杰笑了笑,提笔蘸墨:“告诉他们,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得很。”

    “去年在并州破获盐案时,三天三夜没合眼,最后不还是把那伙官商一网打尽?”

    笔尖在纸上划过,留下苍劲有力的字迹,“让王孝杰盯紧边境的突厥异动,曾泰那边,把湖州的漕运账目再核一遍,我总觉得那几笔损耗有些蹊跷。”

    正说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喧哗。李元芳眉头微蹙:“狄公稍等,属下出去看看。”

    他大步流星地穿过回廊,刚到府门口,就见一个少年正缩在石狮子旁,身上的粗布短褂打了好几块补丁,裤脚还沾着泥点,显然是长途跋涉而来。

    那少年见他出来,像受惊的兔子般往柱子后缩了缩,一双黑亮的眼睛却直勾勾地盯着府内。

    “你是谁?在此鬼鬼祟祟地做什么?”李元芳的声音陡然提高,带着武将特有的威严。

    他常年随军征战,身上的煞气可不是寻常百姓能承受的。

    少年果然被吓得一哆嗦,“噗通”一声蹲在地上,双手抱着脑袋大喊:“别打我!我不是歹人!我就是想拜见狄公,想拜他老人家为师啊!”

    他的声音带着哭腔,却又刻意拔高了几分,像是生怕别人听不见。

    李元芳愣住了。他见过形形色色的人,有谄媚逢迎的官员,有慷慨悲歌的义士,却从没见过这样的——明明没受半点威胁,倒先摆出了挨打的架势。

    他正要开口呵斥,少年却突然抬起头,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般往下掉:“军爷行行好,就让我见狄公一面吧!我从陇右一路讨饭过来,走了三个多月,就是想求狄公收我为徒啊!”

    这一嗓子穿透力极强,瞬间就把街坊邻里引了过来。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抱着孩子的妇人都围在府门外探头探脑,对着李元芳指指点点。

    “这不是狄府的李将军吗?怎么为难一个孩子?”

    “听说狄公最是爱民,他的手下怎么这样?”

    议论声像潮水般涌来,李元芳顿时慌了神。

    他知道狄公向来注重名声,若是被人传成“仗势欺人”,那可不得了。

    他连忙俯身提起少年,对着围观的百姓拱手笑道:“诸位莫怪,这孩子是仰慕狄公,只是太过急切了些。大家散了吧,散了吧。”

    说着,他压低声音对少年咬牙道:“再敢哭喊一声,我立刻把你扔出去!”

    少年却像没听见似的,反而哭得更凶了:“军爷饶命啊!我真的只想见狄公一面!”

    李元芳没辙了,只能死死搂着他往府里走,一路低声安抚:“别哭了,我带你去见狄公还不行吗?”

    这话像是有魔力,少年的哭声戛然而止,乖乖地被他搂着,只是肩膀还一抽一抽的,眼睛却骨碌碌地打量着府内的景致,哪还有半分刚才的惶恐?

    书房里,狄仁杰听着李元芳的汇报,忍不住笑出了声:“哦?还有这等事?寻常人拜师,不是递名帖就是托关系,这小子倒用起了苦肉计。”

    他放下笔,指了指对面的椅子,“把他带进来吧,我倒要看看是个什么样的人物。”

    片刻后,苏无名被带了进来。他一进书房就被眼前的景象震住了——墙上挂着一幅《江山社稷图》,案上堆着高高的卷宗,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淡淡的药味。

    而坐在案后的狄仁杰,虽须发皆白,眼神却锐利如鹰,身上的紫色官袍虽不张扬,却透着一股运筹帷幄的气度。

    “扑通”一声,苏无名双膝着地,结结实实地磕了个响头,额头撞在青砖地上,发出沉闷的声响。

    他趴在地上,声音带着激动的颤抖:“狄公!小子苏无名,总算见到您了!”

    狄仁杰愣了一下。他见惯了官场的虚礼,却没见过这样五体投地的拜法,倒像是久旱逢甘霖的农夫,带着一股子豁出去的真诚。

    他抬手道:“起来吧,地上凉。”

    苏无名却不肯起,依旧伏在地上:“狄公若是不答应收我为徒,我就不起来!”

    “你这孩子,倒挺执拗。”

    狄仁杰饶有兴致地打量着他,“我问你,天下想学断案的人多了去了,你凭什么觉得我会收你?”

    苏无名猛地抬起头,脸上还沾着灰尘,眼睛却亮得惊人:“就凭我见过真正的冤屈!”

    他深吸一口气,声音陡然拔高,“狄公您知道吗?我家乡有个张屠户,被粮行掌柜诬陷偷了官粮,其实是掌柜的儿子赌输了钱,把粮卖了还债!可县太爷收了好处,硬是判了张屠户流放三千里!他那瞎眼的老娘听说后,当天就撞墙死了!”

    他越说越激动,拳头攥得咯咯响:“还有卖胡饼的阿依莎,就因为是外国人,被人说成是细作,其实是有人嫉妒她生意好!”

    “官兵把她的饼摊砸了,还把她的儿子扔进了河里!我亲眼看见那孩子在水里扑腾,可没人敢救啊!”

    书房里静得能听见烛火跳动的声音。狄仁杰脸上的笑意渐渐淡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凝重。

    他见过太多这样的案子,可从一个少年口中说出来,那份赤裸裸的残酷,却格外刺心。

    “这些事,你为何不向官府告发?”狄仁杰问道。

    苏无名低下头,声音哽咽:“我告了。我去县衙门口喊冤,被差役打了出来;我托人给刺史府递状子,状子却被扔了回来。”

    “他们都说我多管闲事。”

    他忽然抬起头,眼里闪着泪光,却带着一股倔强,“可我不信!我听说狄公您在江南时,为了一个卖炭翁的冤案,硬是把刺史都扳倒了!”

    “我就想,要是我能学到您的本事,是不是就能替那些像张屠户、阿依莎一样的人伸冤了?”

    狄仁杰沉默了。他看着眼前这个浑身是劲的少年,仿佛看到了自己。

    “你可知断案有多难?”狄仁杰缓缓道,“不仅要识文断字,还要懂律法、知人心。”

    “有时候为了一个证据,要跑遍千里;有时候为了一句口供,要熬上数月。”

    “更重要的是,你可能会得罪权贵,会被人报复,甚至会丢了性命。”

    “我不怕!”苏无名想也不想就喊道,“我连饭都吃不饱,还怕丢性命?只要能让那些坏人受惩罚,我什么都不怕!”

    狄仁杰看着他这副模样,忽然笑了。

    他从案上拿起一本《唐律疏议》,递给苏无名:“这本书,你先拿去读。”

    “三天后,我考你其中的《名例律》。若是能答上来,我就收你为徒。”

    苏无名接过书,双手因为激动而颤抖。

    书页是泛黄的,他却像捧着稀世珍宝般紧紧抱在怀里。

    他“噗通”一声又跪了下来,重重地磕了三个头,额头都磕出了红印:“谢狄公!谢狄公!”

    李元芳在一旁看得咋舌,这小子前一刻还撒泼耍赖,此刻却恭敬得像换了个人。

    狄仁杰摆了摆手:“元芳,带他下去安顿,给他找身干净衣裳。”

    “是,狄公。”

    苏无名跟着李元芳走出书房,还一步三回头地望着狄仁杰,眼里满是感激与崇敬。

    看着他的背影,狄仁杰拿起笔,在给王孝杰的回信末尾添了一句:“近日收得一徒,虽年少粗鄙,却有赤子之心。”

    “或许,这天下的公道,就该由这样的人来守护。”

    窗外的秋风卷起落叶,掠过书案上的卷宗,仿佛在应和着这句话。

    而被少年紧紧抱在怀里的《唐律疏议》,在烛火的映照下,字里行间仿佛都透出了微光——那是属于百姓的希望,也是属于未来的公道。(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不错,请把《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李世民假死?那朕就威服四海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