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雉鸡记终

    浙兵新军组建了起来。将这群从未上过战场的矿民训练成一支骁勇善战的精兵,要走的路还很长。

    如今最重要的是练兵。

    幸而这支军队的统帅是戚继光。而协助戚继光练兵的,则是代表兵部巡视东南防务的职方司郎中唐顺之。

    唐顺之有鬼神不测之才,是公认的“小阳明”。有他襄助,戚继光练兵如虎添翼。

    事情已经办完,林十三也该踏上回京的旅途。

    戚继光已带着新军前往绍兴训练。林十三没有回杭州,而是自义乌启程,带着两只金冠铁爪血将军返京。

    嘉靖三十八年二月二,龙抬头,永寿宫大殿。

    林十三跪倒在青纱帷帐外。

    嘉靖帝对两只血将军似乎并不怎么感兴趣。根本没让林十三带入大殿,只让他将它们安置在了百鸟房。

    嘉靖帝道:“林十三,朕命戚继光在义乌招兵,是因你的密奏。你在密奏之中替义乌矿民说了一堆好话。”

    “你记住,你犯了任何错朕都可以饶你。但若你在军国大事上误导了朕,即便你有朕给的平安符,朕依旧要杀你!”

    “胡宗宪给朕递上了奏疏。说浙兵已经开始训练了。这支新军练成之后,若像卫所军一样羸弱不堪,打不了胜仗。朕第一个杀你!”

    无形之中,林十三的命运已和戚家军联系到了一起。

    嘉靖帝这可不是吓唬林十三,他说得出做得到。若浙兵新军训练完成,拉到战场上不堪用,嘉靖帝真会砍了林十三的脑袋。

    林十三跪倒叩首:“臣明白。臣在密奏中说的都是实话。若新军不堪用,臣愿引颈待戮。”

    嘉靖帝道:“这一趟你去浙江办差,是功是过还未有定论。朕就不赏你了。”

    “话说回来。若义乌招募的浙兵堪用,打了胜仗,自然有你一份功劳。有功朕自会赏你。”

    “罢了,下去吧。”

    林十三出了永寿宫,准备先去狗瘠薄胡同老宅看望父亲林有牛,再回福寿街新宅搂妻妾,抱儿子。

    哪曾想,严世蕃和罗龙文正在宫门口等着他呢。

    严世蕃笑道:“三弟,你可回来了!这回你又切切实实帮了我严家!”

    起初胡宗宪上奏疏建议嘉靖帝在东南组建新军,严家父子并不怎么高兴。

    一来,组建新军之事太过敏感,清流言官们会群起围攻胡宗宪的靠山——严家父子。

    二来,组建新军做什么?真把倭寇赶尽杀绝,你胡宗宪还当得了浙直总督嘛?东南还能是严家的嘛?

    费力不讨好的事,做它干甚?

    不过这几个月,严嵩父子又想开了:胡宗宪是严家的人。戚继光是胡宗宪的人,四舍五入也是严家的人。

    新军是胡宗宪、戚继光的新军,等同于是我严家的新军。

    有一支精兵在手里,再怎么说也是一件好事。

    至于养倭自重.跟胡宗宪说一声不就成了?胡宗宪是我严家一手提拔起来的,他总要听我们的。

    严家父子想错了一件事。

    胡宗宪巴结严家是为了升官,升官是为了掌握大权,实现心中安定东南的理想。

    升官并不是胡宗宪的志向,平定倭患才是!

    严家父子低估了胡宗宪。

    林十三道:“大哥说的是义乌募兵之事?我只是跟皇爷实话实说而已。义乌人的确适合当兵。”

    严世蕃拍了拍林十三的肩膀:“对,对。你是尽责办差,一不小心帮了我严家一个忙。”

    “走,去我府上喝酒去。”

    林十三道:“大哥能否容我回趟家。见了父亲、妻妾、两个儿子再去您府上讨酒喝?”

    严世蕃笑道:“我早就想到这一层,已经派人把世伯、弟妹、侄子,还有你认的那个干女儿接到了我府上。”

    “走吧。赵文华、鄢懋卿他们也在我府里,一圈人都等着给咱林传奉接风呢!”

    永寿宫大殿中。

    嘉靖帝把玩着一个玉柄拂尘。吕芳在一旁侍候。

    嘉靖帝道:“吕芳,你说新招募的那三千浙兵能扭转东南抗倭的局势嘛?”

    吕芳拱手:“回皇爷,奴婢说不好。”

    嘉靖帝不顾清流言官的反对,力排众议下旨在义乌募兵。若新军在东南打了败仗,打得是他嘉靖大皇帝自己的脸。

    不光林十三为浙兵新军捏着一把汗,嘉靖帝也是一样。

    且说当天夜里,严府。

    严世蕃亲手抱着刚满四个月的福儿。他的大名“林传福”是严世蕃起的。

    严世蕃笑道:“三弟,你这胖儿子白白胖胖,一脸福相,想来长大后一定会人如其名。”

    林十三是多会说话的人:“这是大哥给他赐的名字好。大哥才是有大福大运之人。犬子是因您起名而沾了您的福。”

    鄢懋卿在一旁调笑道:“咱林传奉的嘴像是沾了蜜。怪不得能哄得皇爷高兴,这四年里平步青云呢。”

    罗龙文替林十三说话:“老鄢,你得承认,嘴甜也是混迹官场的一桩本事。”

    众人正说着话,严嵩竟在侍女的搀扶下亲临接风宴。

    这些年,严嵩不怎么参与府里的酒席宴会。今日他却破天荒来给林十三接风,可见他对林十三的重视程度。

    林十三纳头便拜:“小的林十三,拜见阁老!”

    严嵩道:“快请起。都入座吧。”

    众人入座,席面上全都是珍馐美味,极尽奢华自不必说。

    严嵩问:“十三,你今年二十几了?”

    林十三答:“回阁老的话,二十四了。”

    严嵩夸赞道:“二十四的年轻人,能够有如今的成就,着实不易。东楼,你二十四时,还只知寻花问柳呢。”

    说到此,严嵩转头问罗龙文:“你们督捕司找到写《金瓶梅》的那个人了嘛?”

    京城最近出现了一本奇书,名曰《金瓶梅》,风靡文坛。

    此书似是在讽刺严嵩父子。

    书中主角西门庆,虽是取自洪武朝的《忠义水浒传》中人物。但凡事有凑巧。严世蕃号东楼,对应西门。而严世蕃的乳名正是庆儿。

    巧合的不止这一点。

    书中有个新状元蔡一泉,得了西门庆的好处。后凭着蔡太师的关系升为两淮巡盐御史。此人正对应严家的财神爷,总盐鄢懋卿。

    至于书中的朝廷第一巨贪蔡太师对应的是谁,那就不言而喻了。

    《金瓶梅》中这样的巧合比比皆是。只是著书之人“兰陵笑笑生”颇为神秘,严家几次督促督捕司查找此人无果。

    罗龙文拱手:“回义父,儿子无能,尚未找出著此邪书之人。不过儿子一直在督促下面的人严查此人身份。”

    严嵩颔首:“嗯,用心些找,总能找到。罢了,不说那些糟心的事了。今日十三回京,又赶上龙抬头。大家尽管乐一乐。”

    “我年事已高,到了这个时辰就犯困,先回去了。你们坐着喝酒便是。”

    严嵩起身,被侍女搀出了饭厅。虚龄八十岁的他,背影已是老态龙钟。

    高官们开始畅谈。罗龙文笑道:“自吕本丁忧,内阁就只剩下首辅和次辅,没有阁员。”

    “照理来说,大哥被喊了这么多年的‘小阁老’,应该入阁做个真阁老。”

    “可义父却说‘父子不能同为阁员’。我看阁员之位,非赵部堂莫属。”

    赵文华如今是工部尚书,名义上甚至是严世蕃的上司。若身为首辅的严嵩在嘉靖帝面前举荐他,他几乎板上钉钉能够入阁。

    赵文华嘴上说:“哎呀,我资历浅薄,哪里够资格入阁?”

    实际上他馋内阁的交椅早就馋的哈喇子淌了一地。

    酒宴结束,林十三搀着老父亲上了一辆驴车。赵文华急匆匆的走了过来。

    赵文华道:“林老弟,借一步说话。”

    林十三跟着赵文华来到了一个僻静处。

    赵文华道:“林老弟,我有事求你。你可听说过‘百花仙酒’?”

    林十三颔首:“那恐怕是世上最难得的酒了。百年陈酒常有,百花仙酒不常有。”

    二人所说“百花仙酒”,几乎只存在于典籍之中。

    赵文华道:“我也知道此酒难寻。不难就不找你林老弟了。六月是阁老的八十整寿。我想寻一整坛百花仙酒,献给阁老。”

    “你能否帮我?”

    显然,赵文华是想用百花仙酒讨严嵩高兴,顺势让严嵩举荐他入阁。

    林十三倒吸一口凉气:“您让我去辽东跟狗熊抢酒?”

    这世上不止人会酿酒。

    猴子会酿“百果酒”。辽东的黑熊会酿百花仙酒。

    赵文华道:“我也知道此事很难。我愿出五万两银子!”

    林十三委婉拒绝:“赵部堂,我如今在西苑当着差。去辽东寻百花仙酒,起码要花几个月。”

    “几个月不在西苑,皇爷查问起我的下落来.您别让我为难。”

    赵文华有些扫兴:“好吧。是我强人所难了。”

    林十三不想得罪赵文华:“赵部堂,我劝您一句,辽东黑熊酿百花仙酒的事,只是古籍中记载的传说而已。”

    “您与其费劲巴力去寻那劳什子酒当寿礼,不如另备礼物。”

    赵文华道:“好吧,也只好如此了。我另寻礼物就是。”

    林十三跟父亲、妻子回到了福禄街的新宅。

    他问林有牛:“爹,今年冬天贮冰还顺利嘛?”

    林有牛答:“顺利。一千亩荡田的冰已经贮进了冰窖。足够供应宫里和驯象所。”

    “乖儿子,等入了夏,咱家的冰窖又能日进斗金了!”

    林十三笑道:“您老这两年财运亨通啊!”

    林有牛道:“你这是笑话你爹呢。我哪里有什么财运?全是沾你的光。”

    “这俩月没什么事,我打算回趟顺德府老家,给祖坟后面再种两棵福荫树。”

    林十三笑道:“您老是该回趟老家,看看咱家祖坟这四五年有什么古怪。”

    碧云给他们父子端来了明前茶。碧云道:“刚才我见工部的赵部堂找你单独说话。别是牵扯到新阁员人选的事吧?”

    林十三惊讶:“你怎知?”

    碧云答:“这谁不知道?京里的贵妇圈早就传遍了,赵部堂想入阁。”

    “他家里的三夫人简直是个大喇叭,狗肚子里存不住二两油。她丈夫还没入阁呢。她倒先摆起阁员夫人的谱儿来了。”

    “我劝你一句,你可别跟着瞎掺和这事啊。盯着阁员椅子的人太多了。你帮了一个,就会得罪一大片。”

    林十三道:“嗯,我心中有数。他刚求我的那件事,跟阁员人选关系不大。我给回绝了。”

    林十三对赵文华的脾气秉性知之甚少。

    赵文华那厮,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你拒绝他,他会绞尽脑汁想法子逼你就范。

    不过林十三始终是严世蕃的义弟,赵文华不会来硬的,只会来软的。

    翌日,林十三来到了北镇抚司点卯。

    掌北镇抚司的指挥佥事朱希孝在点卯过后,在值房单独给林十三训话。

    朱希孝道:“十三,你这趟义乌之行辛苦了。差事办得很漂亮,新军顺利组建,李妃娘娘很满意。”

    林十三连忙道:“全靠朱卫堂您点划的好,属下只是按照您的吩咐做事罢了。”

    朱希孝从袖中拿出一柄银如意:“这是李妃娘娘赏你的。”

    说是李妃赏的,其实是裕王赏的。只不过储君私赏锦衣卫犯忌讳,才以李妃名义给赏。

    林十三接过银如意,转向裕王府的方向,恭恭敬敬的跪倒在地,双手将银如意举过头顶,磕了三个响头。

    朱希孝又道:“只要你今后好好为李妃娘娘效力,未来几十年的富贵便有了保障。你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我说的是什么意思。”

    林十三不含糊,当即表忠心:“李妃娘娘待我恩重如山。我今后一定结草衔环、肝脑涂地,报达娘娘的恩情。”

    二人之间一口一个“李妃”,暗指的却都是裕王。大家心照不宣罢了。

    朱希孝压低声音:“以后严家那边有什么风吹草动,你要立即告知我。”

    “我晓得,你虽跟严家交好,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林十三愕然:好家伙,陆都督让我去严府当暗桩,裕王也让我去严府当暗桩。

    他拱手道:“朱卫堂放心。储君和首辅谁轻谁重,心该向着谁,属下心中明镜一般。”

    朱希孝笑道:“我就晓得你是个聪明人。一点就透。”

    《雉鸡记》终,明日开启新卷《黑熊记》(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不错,请把《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锦衣卫养象临时工,咋成权臣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