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0章 秘剑,送物

    赵倜神情露出思索,道:“我自然知道大乾国姓为杨,当今皇族是为杨姓,只是并不了解原来太祖皇帝出自世家杨家。”

    莫寻恍然点头:“原来赵兄不知太祖皇帝乃世家杨门之人,国姓之杨便是杨家之杨?”

    赵倜道:“不错,民间本来就对世家了解稀少,市井坊间又无此方面的说辞,几乎不知太祖的杨就是……华州杨家的杨。”

    莫寻想了想,笑道:“这其实也难怪,当初太祖乃杨家旁枝庶子,自小受到轻贱慢待,就是名字都起做了……”

    说至这里,他压低了声音:“当初太祖在杨家之时,因为庶出,便是名字都起得普通,称为杨钳,钳子的那个钳,后来出外闯荡,结交天下,联络四方豪杰之时,才将这个钳字改做了乾坤之乾。”

    赵倜闻言面露诧异,道:“原来如此?”

    “正是如此,太祖心中一直对当年在族内遭遇耿耿于怀,不但不算核心子弟,没学顶尖上乘武功,就是日常待遇也极差,而坤辉慈照太后又早薨,太祖多疑于他这一脉的家妇,心中怨言不少,是以哪怕在登基之后都没亲自开口提说出身之事,兼之族谱另开,所以民间少闻。”莫寻说道。

    “但不说不等于不认,毕竟太祖也需多方势力支持,当时举事后就与家中恢复联络,杨家审时度势不少鼎力相助,登基大宝后更须亲近势力稳固,和杨家便往来密切,从来都没断绝,这是世家官宦人尽皆知事情,只是可能闾里之中不晓得了。”

    赵倜沉吟道:“既然民间并不风闻,看来也不算我孤陋寡闻了。”

    莫寻道:“我本以为赵兄明了,却是我想当然了,不过就算今日不说,将来赵兄金榜题名,殿试高中后也会知道的。”

    赵倜思索了几息:“莫兄可知玉州所出宝物是何东西?”

    莫寻道:“听说是绝顶的武功秘籍,似乎剑法一类,具体到何种剑法,我却不了解了,但应属极为厉害那种,便是可开山断江之类的神典。”

    “武功秘籍,剑法?”赵倜闻言不由神情一动:“真的可以开山断江吗?”

    莫寻点头:“家姐自洛阳捎信给我,上面提到这秘籍,说是极度厉害,不过没讲来历名称。”

    “那应该不假了。”赵倜道:“莫愁小姐也要前来玉州吗?”

    “家姐说要随族内宿老,还有天骄精英弟子来争夺宝物,不日即至。”莫寻嘴角露出一丝自嘲:“至于我这本身就废物,又犯了错被发配这里的人,却根本没资格掺合,顶多也就是瞧瞧热闹罢了。”

    赵倜目光闪闪,莫家的大本营在洛阳,洛阳又称洛州,正常来说莫家的子弟不可能去外方州地读书,除非是天下四大书院,金州书院、岳州书院、嵩州书院、白鹿州书院。

    但莫寻并非去那四处,而是跑了玉州这里读普通的州学,那说成发配其实并不为过,只是不知犯了什么大错,居然被支出家门这般远距离。

    此种事情对方不说,他是不方便问的,甚至连顺着讨论两句都不好。

    想至这里,赵倜开口道:“天生我才必有用,莫兄何必妄自菲薄呢。”

    莫寻闻言顿时一呆,急忙道:“赵兄说什么?”

    赵倜道:“在下说……天生我才必有用……”

    “赵兄此句绝妙啊,怎么会作出这般豪气之句?若是放入诗词之中,恐怕又将是一首传世佳作呢!”

    赵倜脸上露出一抹奇异,刚才只是想开导对方一下,谁知胸中就蹦出此句来,可也不止这句,接着一点点出现一首乐府之诗,此诗确实能够称上佳作,甚至因为词句豪迈放浪,恐怕无论当世传播,还是流传后世,都要高过自己之前的那几首。

    “莫非赵兄心中已有腹稿,已经做成了这首诗吗?”莫寻看赵倜神情,不由好奇问道。

    “不瞒莫兄,确实如此。”赵倜点头,这也没什么可隐瞒的:“在下心内确实已经作出一首诗来,此句正好嵌于其中了。”

    “好好好,不愧是赵兄啊!”莫寻露出兴奋脸色:“赵兄能不能叫我先闻为快?不不不,赵兄还是不要说了,这必然是一鸣惊人,惊艳满场之诗,还是留待什么大而重要的场合再说好了,我怎能先窥华句呢。”

    赵倜摇头道:“这却是没什么,我将开头两句吟给莫兄听听吧。”

    莫寻闻言再不犹豫,搓手道:“那在下可就却之不恭了,赵兄请,请……”

    赵倜笑了笑:“这诗与以往的不同,有几分狂气,有几分放浪。”

    莫寻道:“那才好呢,少年不狂何时狂,少年不浪何时浪,赵兄快说……”

    赵倜嘴角抽了抽,自己所说之浪,可不是莫寻所想之浪,但也无所谓了,不过两句而已,叫对方自家琢磨去吧。

    他这时眼望玉江,开口道:

    “君不见,洛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两句吟完,随即住口,依然看着前方江水,脸上露出若有所思。

    大乾境内两条最长之水,一条南方太江,一条北面洛水。

    洛水自西方高原而下,奔腾蜿蜒,其中一段走洛阳城外,自古被起名为洛水。

    “这……”莫寻此刻已然呆住,嘴巴张开,脸上全是震惊。

    片刻他才喃喃道:“赵兄,赵兄竟然作出了这等豪迈狂放之句,真是,真是叫在下以为赵兄乃为诗仙下凡……”

    赵倜笑道:“莫兄切不要捧杀了,只不过两句而已,哪当得起莫兄如此盛赞。”

    莫寻用力摇头:“非也,非也,只是两句便这般豪情干云,全诗下来说不得如何气势磅礴,凌驾云天呢!”

    赵倜道:“打住,打住,莫兄千万别再夸了,再夸在下可就要飘起来了,此刻已到桥边,在下直行回家,莫兄也该过桥了。”

    莫寻看了眼横跨江上的玉带桥,叹气道:“赵兄,我真的不想走啊,想随赵兄一起,想再听下面诗句,但又不好继续叨扰赵兄了,只希望不久之后便能听到这首天生我才必有用全诗,一偿心愿,一偿心愿!”

    赵倜道:“莫兄实在言重了,只要将来作此诗必然叫上莫兄,若莫兄不在,便不作此诗,在下就此告辞了。”

    说完,抬手儒礼,莫寻还礼,赵倜点了点头,背着书箱朝前方走去。

    莫寻上桥,行了几步,转过身子,去看往家中行去的赵倜。

    他神情复杂,似乎心中颇多感想,随后忽然将一只手立于胸前,作出一个念佛打问讯的姿势。

    但下一刻,他不由神情大变,猛地举起另外一只手,打向立佛讯的那只手,口中狠狠骂道:“该死的,真没记性,这么多年还没忘掉吗?”

    他的脸色瞬间变得黑如锅底,似乎怒愤冲天,嘴里不停骂着,但声音越来越低,似乎是十分不堪的言辞,不想被桥上过往之人听到。

    足足骂了百来息,他才一拂衣袖,转过身子,往桥那边走去。

    这时,天上一只异常大的黑色乌鸦掠过,朝着赵倜的方向飞去。

    片刻之后,就在赵倜刚踏入杏花巷时,耳边传来一个疑惑的声音:“贤弟,你那同窗是佛徒吗?”

    “佛徒……什么佛徒?”赵倜抬头,乌鸦从空而降,稳稳地落于他的肩上。

    “刚才你走之后,我见你那同窗回头看你,不自觉地单掌立在胸前,做佛门的打问讯手势。”乌鸦歪着脑袋道:“但他之后好像又很恼恨这个姿势,气急败坏,着实咒骂了一番,骂的都是佛门之佛,有些佛名我都没有听过。”

    “佛门打问讯的手势?”赵倜闻言愣了愣,这个他知道,僧人之间见面单掌立胸,视对方辈分高低微微低头,然后口宣佛号,以示敬佛问好。

    有时候一个人参研佛法,领悟道理,或者心有感触之时,也会做这个姿势,不过可念可不念佛号。

    “正是这个手势。”乌鸦道:“难道他信佛吗?既然信佛不知随后为何又骂骂咧咧地渎佛。”

    “没听过莫兄信佛啊?”赵倜挠了挠头:“他平素也不像是信佛的模样,从未听他念过佛,谈论过佛经,而且信佛的人好像不多吧?我都没遇见过几个。”

    虽然大乾有佛寺,有僧尼,但是信徒并非很多,民间虽然也去寺庙上香捐赠之类,但并不许愿,只当游览玩乐。

    总之,就是不怎么兴盛,反而类似景观古迹样子,佛寺仿佛是一门行当,佛徒反而如一种职业。

    大乾主要信奉的是天庭和道门,不但大乾,大陆之上许多国家信奉的都是天庭和道门。

    天庭自不必说,传闻有天帝立天朝,执掌寰宇之中诸界,天威所及,凡人拜服。

    道门则是超于诸世的存在,由五大道祖执掌,握执规则,在茫茫天外定夺星空之事。

    大陆的人在结契立盟,承约立誓之时,往往都会以五大道祖其中一个的名义来做见证,相信一但不遵守约定,冥冥之中便会有道祖降下惩罚。

    天庭在各地公认拜仰之处叫做天阁,道门则叫做道宫,其规模和里面管理人群,都远非佛门能够相比。

    其中凡天阁都不建在地上,而是下面架设物体,或修底座,然后悬空而立。

    道宫没这么多说法,只要是清幽之处即可。

    玉州城也有一座天阁和一处道宫,赵倜不止一次去过,不但建设雄伟庞大,里面装饰也都金碧辉煌,奢华无比。

    赵倜不觉得莫寻信佛,平常百姓信佛之人都少得可怜,似世家子更是不可能信,但乌鸦又不会骗他,叫他心中十分纳闷。

    “会不会……”乌鸦用翅膀刮了刮脸羽,道:“我看他打佛讯之后急忙收手,然后不停在骂,会不会是以前信过,后来因为什么事情着恼不再相信,但习惯没完全改掉,这才忙停下动作骂了起来?”

    “或许……可能吧?”赵倜想了想,实在找不出别的解释,而且这种事也不好问对方,对方从来没露出此种举动,在自己离开方才显现,肯定乃是自身的秘密。

    他这时已经走到自家院门前,推门进入,却见赵灵儿正在拿着一根竹棍,追赶着一只黑犬。

    这犬通身上下漆黑颜色,没有一根杂毛,生得奇细无比,细头细背细腰细身,奔跑灵活,不过却夹着尾巴,看起来十分滑稽可笑。

    而此刻在赵灵儿的追赶之下,这黑犬正不停绕着杏树奔跑,嘴中发出可怜的“呜咽”之声,似乎在恳求对方放过。

    “妹妹,这是哪里来的细狗?”赵倜纳闷道:“外面跑进来的吗?”

    赵灵儿闻言停下脚步,挥舞着手上竹棍,叫道:“不是,不是,是舅舅派人送过来的,还送来了一大堆东西呢,娘正在屋中看呢。”

    “舅舅?”赵倜想了想,是杨简来了吗?杨简上次走时说还要回来,将当年赵母留在华州的一些东西送至,而且这次玉州出宝,世家汇聚,杨家也会大批派人,他可能也会跟随到来。

    “舅舅来了,在哪里呢?”

    “舅舅还没到呢,送东西的人说还要几天,就是先把一些物什运来家里。”赵灵儿脆生生言语,罕见地说话没有漏风。

    “过几天再来?送东西便送东西,为何还送条狗呢?”赵倜看向夹着尾巴在杏树下伸出舌头不停“呼呼”喘气的细犬,疑惑道。

    “送东西的人说这是舅舅的心爱宠物,时常带着外出,此番出门便带于身边了,但路上遇见事情,就叫他们先送来咱们家,”

    “既然是舅舅的心爱宠物,你追打它干什么?”赵倜瞅着赵灵儿。

    “它,它把娘给我的枣糕偷吃了,我把枣糕放在窗台上,去房后树上摘果子,回来发现枣糕没了,它正在窗台下面蹲着呢,我问是不是你吃了,它一劲摇头,可枣子的红皮还在它下巴上沾着呢!”赵灵儿气愤地道。

    嗯?还挺有灵性的,赵倜看向细犬,细犬也望着他,颇有几分心虚模样,看一眼低一下头。

    “算了算了,不就是一块枣糕吗。”赵倜道:“找娘再去要一块好了。”

    说完,他冲细犬招了招手,细犬犹豫了两息,随后发出一声讨好般地欢快低叫,摇着尾巴小跑了过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不错,请把《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宋为王十三年,方知是天龙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