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函谷关外

    “我这位世兄,还是不愿意弃暗投明啊……”

    函谷关外,

    刘邦正对自己手下的谋士将领们如此说道。

    在受命西征之后,

    刘邦的军队遇到的挫折并不小。

    因为越往西去,越是靠近关中这个秦朝的权利中心,受到的控制也就更加严密。

    因此扶苏各种缓和矛盾的政令,在这里得到了推行。

    虽不能说全面落实了,

    但对原本负担沉重的百姓来说,只要身上的巨石稍微挪开一点,去掉一点,都能让他们弯下的腰重新挺起来一些,胸口的呼吸变得更加顺畅。

    这些头裹黑布,常年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黔首们,

    总是很容易满足的。

    因此,很多人都在称颂扶苏的仁德,认为他和自己那位父亲十分不同,而且是个会履行自己承诺的君子——

    早在始皇帝之时,

    通过和父亲的争辩,

    扶苏仁德的名声,已经传播了出去。

    最初陈胜他们在大泽乡举起旗帜,号召天下人一起反抗暴政的时候,甚至还喊出了“清君侧”的口号。

    当然,

    随着势力和野心的增长,

    还有麾下无数六国遗民来投,

    陈胜必须跟秦朝的一切划清界限,便将最初的口号抛弃,改为了更为著名的另一句。

    在这个陈胜死去、楚王熊心成为新领袖的眼下,

    以函谷关为界限,周围很多地方,仍然保留了大致的稳定。

    起码在这片地区,

    造反的官员和百姓,比起东边要少了很多。

    所以,

    刘邦啃起来也很疲惫。

    当项羽击败王离之后,便发送文书,邀请刘邦这位“结拜大哥”,跟自己来抗击蒙恬。

    用项羽的话来说便是:

    “蒙恬,是秦朝的支柱!”

    “只有折断了他,才能实现亡秦的目标!”

    “大哥,还记得当初你我在定陶结拜时立下的誓言,要组建一辈子的反秦军队,恢复六国的荣光吗?”

    于是,

    刘邦接受了他的邀请,放弃了阻挡自己前进的硬骨头,转而沿着秦岭走向东边,跟从黄泽南下至于太行山南端的项羽汇合。

    二人合力,

    击败了蒙恬。

    蒙恬虽然是上一个时代的名将,

    但他终究是个老人了。

    当身怀当世无双之勇的项羽率领大军冲杀过来的时候,

    当刘邦用自己的魅力,将来自六国的人才团结在自己手下,为他出谋划策的时候,

    当始皇帝抽空天下的力量,觉得无非是再行一次“郑国渠”旧事,只要勒紧裤腰带坚持一段时间,就能迎来一个更美好时代的时候,

    蒙恬就有些不行了。

    人,

    是要服老的。

    何况国家的力量衰退了,

    纵使他有回天之策,又能如何?

    于是,

    蒙恬退入了函谷关,

    黑易也随之仓皇东顾,看着身后那追击而来的滚滚烽烟,心不断的向下落去。

    刘邦在乱军之中,跟他遥遥对视一眼。

    随后,

    两人都主动的挪开了目光。

    黑易只是坚定的转身,跟随上蒙恬。

    而刘邦,

    则是在“敌人就是我兄弟”的尴尬后,立马意识到,如果可以说服黑易倒戈,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好处。

    他很快就派人过去,偷偷向黑易传去消息,许诺给他无数的金银富贵,希望他可以打开函谷关的大门,让自己进去。

    而黑易收到刘邦的书信和财宝时,也只是忍不住的发笑。

    虽然始皇帝一统天下的时候,

    黑易还年少,但也已经到了知晓人事的年纪。

    因此他可以从晚年担任了少府的祖父口中得知,始皇帝喜欢用财宝,引诱六国中那些贪婪小人,让他们出卖自己的国家,为大秦帝国的建立做出特殊贡献。

    谁能想到,

    只是过去十多年而已,

    攻守之势就这样逆转了。

    他成了被人用财宝引诱,出卖国家的对象了!

    “可惜!”

    “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才能,但还是知道礼义廉耻的!”

    “黑氏入秦之后,传至于我这一代,已经有四世人了,如果我背叛了嬴秦,这能称得上是‘忠义’吗?”

    黑易没有杀掉这个想尽办法,钻到函谷关内向自己送信的人。

    他只是让对方回去,并且表达了自己的决心。

    “既然战场相对,那就不用再管什么两家情谊了!”

    如果他黑易是贪生怕死的人,

    又何必在当时主动请求,要跟着蒙恬东出平叛呢!

    对于他的回复,

    刘邦也只能发出一声叹息,转头就跟手下商量起了该如何攻破函谷关的事。

    感情归感情,

    利益归利益,

    刘邦把这两个东西分得很清楚,

    他既然已经走到了今天这一步,

    可就不能再退回去了!

    但函谷雄关之名,响彻天下,

    蒙恬虽然新败,但只要关中供给不断,他就有办法守住这里!

    因此,

    在分析了许久后,刘邦跟自己的手下,还是眉头不展,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去对付蒙恬。

    这位老将军,可不是用辱骂这等激将法,就能轻松勾引出来的。

    他现在就像个王八一样,

    死死憋在函谷关内,就是不探头,摆明了是想要消耗屯扎在关外的义军士气。

    毕竟长久驻扎,

    本就要消耗大量的粮草,

    久攻不下,

    士气的损耗也会很大。

    何况六国之兵,又多各自为战,

    再拖下去,也不过是重复几十年前的“五国攻秦”罢了。

    “何不转攻他处?”

    忽然,谋士中的陈平提议道,“秦之关中,素来有‘四塞’镇守。”

    “东为函谷、西为大散、北为萧关、南为武关!”

    “既然函谷难攻,为何不从武关而去?”

    西边的大散关在关中背面,义军无论如何也接触不到。

    而北边的萧关以外,则有匈奴人游荡,且路途遥远,难以行进。

    如此,

    只有向南!

    刘邦摆手说,“南边,我之前已经试过了!”

    “打起来可不容易啊!”

    可陈平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不容易也要打啊!”

    “沛公为何不想:

    项羽有巨鹿之胜的威望在身,是这次攻秦的主帅!

    如果他指挥大军攻下函谷关,那楚王的诺言,就要兑现在他身上了!”

    先入关者,当为王侯!

    大家都挤在这里,

    到时候论功行赏,难道会不颁给项羽这个主帅吗?

    想来以项羽的个性,

    也不会容忍别人走在自己前面,夺取自己的功劳。

    刘邦沉着脸一想,最后一拍大腿,对陈平说道,“先生说的有理啊!”

    “路远点如何?”

    “难啃点又如何?”

    “只要赶在其他人前面入关就行!”

    “只是……如今大军皆在此处,我一人独行,只怕会坏了名声。”

    刘邦能以“亭长”之身,成为楚王信任的重臣,无非是他营造出的仁慈长者姿态。

    大家都认可他的随和宽厚,

    又岂能自砸招牌?

    陈平抚须而笑,“这个无妨!”

    “久驻在此,本就人心浮动。”

    “沛公只需要派人去军中传一些话,自然就会有人主动为您分忧解难!”

    可不要小看六国之间的“羁绊”啊!

    在战国纷争的两百年里,

    这“羁绊”可是出了名的靠不住!

    刘邦也想到了这一点,哈哈大笑起来。

    而没过多久,

    义军果然开始了纷乱,吵着要“各回各家”。

    项羽因此大怒,斥责这些六国将领的无耻。

    是自己带着他们击败了王离、蒙恬,

    是自己带着他们来到了函谷关前!

    而在此之前,

    这群人还跪在自己面前,称颂他的武功,期待自己能继续带领他们。

    结果只是在函谷关受阻一时,

    这群乌合之众就换一副嘴脸了!

    “走吧走吧!”

    “我就不信,没了这群家伙,我还不能攻破函谷关了!”

    项羽抬头看向不远处的关隘,

    目光透出执着和几分暴戾来。(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不错,请把《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战国开始掌控山川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