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7章:支持

    两郡东方的官道上,白袍兵人马兵分两路,同样也是星夜兼程赶来驰援。

    两支白袍兵分队的中军统帅,分别是释流云和秦平。

    释流云与靖云生讨论之后,认为西秦极有可能凭借骑兵速取荆南四郡,形成对江南和巴蜀的纵向切割。

    骑兵不利于工程作战,但凭借西秦铁骑的威势,本就被南王统治过的两郡内部势力很有可能献城投降!

    即使有一部分云家部队守城,以桂阳的城防状态,周围的县镇村庄必定会落入敌手,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失。

    因此,二人商议之后,靖云生负责带领步军驰援豫章,自己和秦平各带两千五百白袍兵,终于及时赶到。

    如他们所料,西秦果真以最精锐的骑兵奇袭两郡。

    波斯商人阿伯杜拉曾经向梁萧透露,西秦也向波斯商队收购了部分好马。

    因此,双方的战马质量应该是持平的。

    白袍兵面对两倍于己的西秦铁骑,毫不犹豫赶往城下,就在马上拉弓,以示威慑。

    双方经过长途奔袭,人马都不是巅峰时期,这反倒有利于武君弓的“风筝战术”。

    敌军越难追到阵前,武君弓的持续杀伤效果便越好。

    西秦铁骑也没有贸然进攻,而是迅速退后,以防白袍兵突然发难。

    他们的弓箭威力远不及白袍兵,即使数量是对方的两倍,这里也并非西秦的领地,与这种级别的精锐交战的风险无限大。

    战马是跑得比人快,但人的耐力更强,若是长途奔走,携带轻盾和长枪的步军并非没有机会追上骑兵,尤其是他们这群刚经过长途奔袭的强弩之末。

    “天策府的确是能人辈出!”

    梁拓远远望着桂阳的城郭,长叹了一口气,调转马头,下令。

    “撤兵,提防敌骑追击!”

    速取荆南四郡的战略只成功了一半,现在西秦必须保住长沙、武陵这两个据点,才能保障己方的安全。

    “我们得救了!”

    城上的云家将士惊喜交加,无不欢呼雀跃。

    西秦铁骑的数量接近白袍兵的两倍,居然被白袍兵驱逐,此事足以振奋人心,并震慑城内宵小。

    释流云带着剑行风等将士,迅速派人联络城内守将,商议守城之事。

    零陵城外,秦平带着南霁云、赵云等将士及时赶到,也成功驱逐了西秦铁骑,与守军沟通之后,暂时接管防务,并在城北驻军,防备敌军卷土重来,同时派遣斥候日夜巡逻。

    两郡迎来了短暂的安定。

    而在豫章以北的江面上,拓跋穹正与南岸的云家军对峙,未知南岸虚实,放弃了冒险登岸。

    但拓跋穹很快便收到了梁拓的捷报,欣喜若狂,立即下令。

    “全军转道,入驻长沙、武陵,与武安君合兵,东进豫章!”

    于是拓跋穹的部队直接转道西南,就在长沙的东北一带登岸,随后奔赴东南,准备在那里选址,安营扎寨,稳步推进。

    四十万西秦部队即将合兵一处,直扑豫章各郡。

    沛郡。

    梁萧每日督训部队,亲自巡视各种军器的制造。

    目前徐州是最富庶的地区,本地的铁矿结合改进之后的炼铁技术和灌钢法,暂时足够配备十二人万规模的军备,这是非常喜人的成果。

    不过,长弓所需的紫杉木迟早会用完,毕竟长弓也会损毁。

    长弓的制作相对简单,但材料稀缺。

    而武君弓的材料复杂,但如今天策府有能力凑齐,只是制作工序比长弓更加繁琐。

    算算时间,从天策军一鸣惊人到现在,接近一年的时间,西秦那边应该会有一些仿制的长弓,哪怕威力略逊于天策军的长弓,也足以威胁天策军,这是必须考虑的情况……

    为此,梁萧特地命人赶制一些盾车和更多的大盾。

    这是“笨办法”,但不需要穿戴就能使用的盾牌永远是防备弓箭的绝佳辅助,毕竟不是每个将士都能穿戴重甲。

    尤其是攻城部队,必须借助移动的掩体,才有望接近城下。

    当代的徐州军民有感于梁萧的恩德,生产积极性和生产效率都足以冠绝当世,因此军器制作和建筑的效率空前绝后。

    梁萧甚至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新的技术诞生,今后的几代人都未必有当代军民这种效率和执行力。

    必须趁热打铁,一统天下!

    梁萧正在兵工厂巡视板甲制造的下午,亲兵从外面赶来汇报。

    “主公,东野的史官世家已经抵京!”

    梁萧立即赶回天策府。

    这支东野氏,据说祖上可以追溯到“东野败驾”的主角,春秋时期为鲁庄公驾车的东野稷。

    武朝开国之后,东野氏便主要负责修订史册。

    但随着门阀日渐猖獗,以秉笔直书为信念的东野氏不受待见,逐渐被四大门阀排挤,最终连本朝专门负责修订史册的“太史令”一职都被端木家夺走。

    东野氏一直在京城生活,也是当代历史的见证者。

    他们不像四大门阀那样大权在手,但史官世家的属性,以及秉笔直书的美名,让他们具备极高的统战价值。

    能够秉笔直书的史官,是梁萧必须争取的证人之一,某种意义上甚至比云家和巴蜀的支持更重要。

    自春秋以来,无数史官秉笔直书,比如,齐之太史,晋之董狐,成为后世美谈,也为后世史官树立榜样。

    直到端木家垄断太史令开始,篡改史册成风,而武朝的子民却因为东野氏的太史令长期形成的民间印象,而对端木家的史册深信不疑。

    现在,是正本清源的时候了。

    天策府内,已近耄耋之年的东野氏族长,东野清正,正在闭目养神,身边的子孙们神情严峻,个别成员则是一脸纠结。

    他们一直在京城,亲历这些年以来所发生的事件。

    那位武君是深得民心,但也成了“权臣”,甚至敢逼死当朝三公,并强硬下令迁都,放弃了建康这个百年国都。

    如今,他竟然有心起用东野氏作为太史令……

    东野氏该如何面对这位权臣,将决定全族的命运。(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不错,请把《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桃花女将要退婚,被迫称帝她哭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