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达的一条微博,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这种卖关子似的预热,虽然没什么新意,但确实有效。
许多人都开始猜测他所谓的“接二连三的作品”的是什么。
有人说是书,有人说是鸿图OS要出新的小游戏了,还有人说是并蒂双娇要迎来第三位成员了。
以后就是三娇并蒂!
凤凰传媒那边也传来消息,《断指》的出版没有任何波折,已经进入了务实的推进之中,装帧封面设计、排版、校对等,再加上星浪那边沟通节目细节,每天邮箱里塞满了东西。
不过即便如此,他也没忘记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免听课办妥了之后,时间充裕了许多,他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了实验室里。
每天无尘服脱了穿、穿了脱,愈发的熟练。
各种相关设备越来越熟悉,外延生长(CVD)、低制程光刻机、离子注入与退火、钝化、检测、切割。
即便不考虑衬底制造,碳化硅功率器件也有十二个工艺大项,三十多个工艺小项,孙婷、葛巧巧、齐林可以只关注自己的领域,但翟达不行,他要全都撸了一遍。
他们是将,翟达是帅。
当然,那些动辄数百上千万的设备,翟达也都给它们留了《私密写真》,尤其是带黑箱的。
越黑他越喜欢。
不过有趣的是,他发现陶哲理刷脸的频率极高,大部分设备的头几次讲解都是他,这说明对方平日的工作内容和他们高度重迭,甚至肯定就是做碳化硅半导体器件的。
因为很融洽,陶哲理还分享了一些他自己的手稿笔记。
虽然他并非是系统认可天赋的人,但这并非意味着他没有才能。
想挖
翟达一直都会提醒自己一件事,那就是天赋只是天赋。
而能力的构成是多种多样的。
系统的巧妙运用,让他有了全新的人才挑选方式,但不代表他会被一直牵着鼻子走。
即便博尔特那样的顶级天赋,没有机遇和积累,也终将一事无成。
再举个例子,鸿图OS项目组中最强的那批程序员,因为环境优秀、工作愉快、富有成就感等原因,成长的也相当迅速,其中有几个若是拿出来,和半年前的程墨比,水平还要强一些。
一个人哪怕并非天才,当他坚持且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也一样能够获得强大的“能力”。
能力就像一个“果”,天赋只是这果实的其中一“因”罢了。
“陶师兄,研三毕业后你什么打算?继续读博?”
学士楼食堂,翟达和陶哲理一人一个餐盘,边吃边聊。
陶哲理点点头:“我基本就是吃科研这碗饭了,可惜本科的时候没明确道路,当时是有机会直博的被我放弃了,不过现在也还行,这个领域缺人”
可不是么?当下全国琢磨碳化硅半导体的,不知道1000人有没有。
也只有涉及航天、军工的顶级高校才有这个土壤。
“还行不就意味着可以更好么?没想过进企业?”
陶哲理尴尬的笑了笑:“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我还没想好.”
他不是个果决的人,否则当年也不会错过直博机会,当时就是在科研和就业两条路上犹疑不定
翟达也不着急,故意说的风趣一些:“没事儿,你心里有我就成,机械核心研究院无论薪资待遇还是前景,会好到让你惊讶。”
似乎是觉得话题断在这不够和谐,陶哲理主动道:“反倒是你更让我惊讶,原本我以为会不太好接触。”
翟达喝了一口免费的西红柿鸡蛋汤:“为什么?”
陶哲理想了想道:“毕竟你已经是大老板了,当时听说要带你们熟悉设备,我还以为是玩票性质呢。”
“之前.总觉得你这样的人应该很骄傲.”
翟达摊了摊手:“我是很骄傲啊,只是在你不知道的方面。”
“比如?”
“比如我曾经戴着口罩被认做胡歌。”
陶哲理哈哈大笑,举起大拇指。
他以为翟达开玩笑呢~
“行吧,我虽然暂时没有进企业的想法,不过你们的碳化硅项目如果有任何问题随时叫我,给你们打打白工还是可以的,支持你们创业!”
是个爽快人。
吃了晚饭,陶哲理要回自己的实验室守数据,而翟达则开上了车,去往了研究院。
有时候谜底就在谜面上,碳化硅电机最宝贵的原型,一直就在翟达的屁股下面,只是有了【纯金秘密手杖】,他暂时不必要给其拆下来。
毕竟在09年若是拆了,可买不到替换品,这意味着这辆车就彻底趴窝了。
换句话说,当他决定得拆下来研究的时候,也意味着【机械核心】会经历一次爆改。
研究院中,翟达没有去办公室,而是去往了角落的“实验室”。
随着各类采购设备的到达,这里已经有了三个用途不同的实验室房间,都是些基础设备,对环境要求也不高,但平日会用的很方便。
如果让外人看,外面是搞操作系统的“软件公司”,现在又增加了一部分搞半导体和电机的实验室,会会觉得有点怪怪的,
但这就是最初设计的目的。
只要环境允许,尽可能集中化,让大家都吃到【枪决老榆】加成。
翟达锁了门,来到实验室一角专门给自己留的操作台,右手放在身前。
“嗡”的一声,红色大箱子模样的【复古工作台】出现在面前。
另一只手则挥了挥,凭空多出了一本书金属蒙皮的厚重巨大书籍,正是他唯一自己制造出来的装备【魔法书】。
用于存放【留念拍立得】、所有装备的“空白底片”,以及不同材质的各种纸张。
非常好用的东西,有了它,在提前准备的情况下,翟达相当于可以调用自己的所有装备,哪怕有效期只有24H,但频次可以很高。
而且【魔法书】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放进去的东西可以被视作一个整体,整进整出的存放在装备栏中,占一个格子,包括拍立得这样的【装备】。
翟达今天就是打算利用其这个特性,做一件想了许久的事情。
从背包里翻找了片刻,翟达拿出了一个盒子,里面有他小心保存的稿纸。
【程墨的编程笔记】
【孙婷的化学笔记】
【齐林的机械设计笔记】
【刘翰林的生物学笔记】
【王泰宇的物理学笔记】
【郑秋的电子电气笔记】
他数量最多的【装备】,其实就是这些“π”社团的投稿收集来的杂七杂八笔记,或者说手稿。
还包括许多还未启用,作为人才池子存着的三级成员。
总数大概二十多份吧,而笔记、手稿类【装备】都是高度同质化的。
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效果:“携带可小幅增加XX理解能力,研究笔记自身内容时有双倍加成。”,以及“专注于笔记本身,有极小概率【暂时】与笔记主人天赋共鸣,获得提升(对原主人无效)。”
只有外公的笔记这样的高稀有度装备,才有额外效果。
所以这些【手稿类装备】,其实大部分是比较鸡肋的.收上来笔记篇幅都很有限,满共没多少内容,所以“研究笔记本身内容”毫无意义,且至今没发现它们可以和任何东西合成。
所以这些玩意翟达都只是留着,不怎么碰。
但这次,他需要这些笔记的第一能力的.前半部分:
小幅增加XX的理解能力。
他准备将【魔法书】结构改造一下,将所有用得上的【笔记】都放进去,这样只要魔法书还在装备栏中,他就能享受多种加成。
碳化硅项目是他第一次作为主帅和带头人。
这个位置,要求他要有一定全面性,所以压力很大。
虽然提升的并非“天赋”,加成幅度也不高,但贵在全面,且没有额外成本。
翟达展开工作台,而后伏案在其上,打开了魔法书。
【复古工作台】可以确保他改造过程不会使装备变得弱化,只等装备离开工作台后再进行结算。
今日的工作内容其实并不难,给【魔法书】增加一下厚度,搞一个专门的区域存放“手稿类装备”。
又没说一定是平平展展存放,折起来也行啊!
翟达将手稿类装备折迭成卡片大小,并加上了亚克力外壳,再对魔法书的区域做了结构变化,这样就像是插卡一样,可以即插即用,需要的时候随时更换手稿的种类。
翟达心里将其称之为“学科卡”!
最后翟达整理出十个卡槽,基本够用了,毕竟有些手稿用不上,比如葛巧巧的相术笔记.
将一个个“学科卡”插入其中,合上后感觉了一下。
越发厚重了呀
之前就有种像是游戏里“战场牧师”抡人脑袋的武器感,现在更离谱了。
尤其是因为分量越来越重,翟达真的给它加了个金属链
翟达取出来后,拎在手上抡了一圈.
由于结构紧凑且防震设计合理,并不用担心里面的东西被损坏。
配合他现在不断增加的力量,竟然发出了“呜呜”的风声以他现在的不断增长的力量,加之这种结构本身的惯性和离心力。
砸一下真的要骨折,脑袋上能致命.
脑子里不由出现了许多游戏里的画面,某种意义上【魔法书】越来越全面了,又加智力,又加力量.知识就是力量!
考虑到这东西基本会长长久久的一直携带着
怎么不算“保命手段”呢?
毕竟最好的保命方式,就是弄死敌人呀!(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