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简直不要太逆天!【求月票】

    “太子殿下!”

    赵德言小心翼翼地跪拜在李承乾面前,态度无比的恭敬。

    因为这是自他来到太子府后,李承乾第一次主动召见他。

    虽然上次因为巴陵公主受伤的事,吓了他一大跳,但李承乾并没有因此怪罪他。

    这让他又重新燃起了一丝被李承乾重用的希望。

    只见李承乾笑着看向他,既没有让他起来,也没有开口说事,直到看得他鬓角缓缓滴下汗水,才不疾不徐地道:“赵德言,还记得四年前,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场景吗?”

    “记,记得.”

    赵德言擦了擦鬓角的汗水,诚惶诚恐地道:“若不是太子殿下给臣机会,臣恐怕已经沦落成田舍郎了。”

    “那这么说的话,孤对你是有恩的,对吧?”

    “对对对,有恩,有大恩!”

    “好!”

    李承乾点头一笑:“有你这句话,孤就放心了。”

    “不知太子殿下召见卑职,是有什么安排吗?”赵德言试探着问道。

    李承乾笑看着他,淡淡道:“孤听说,你当初为了留在突厥,给颉利雕刻了一枚金印,对吗?”

    “这”

    赵德言听到这话,背脊瞬间绷直。

    当初他投靠突厥,为颉利出了很多对付大唐的主意,甚至制定了不少改变突厥政令的办法。

    而那枚金印,就是他掌权的最重要手段。

    可惜,突厥远没有他想象的强大,没过多久便被大唐打败了。

    后来他逃出草原,一路潜行到蒲州,遇上了裴寂。他才从裴寂的口中得知,原来安排自己去草原的人,正是李承乾。

    因为李承乾早就看出了自己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才’,专门让自己去祸害颉利的。

    虽然刚刚听到这个真相的时候,赵德言差点破防,因为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竟会被李承乾从始至终玩弄于股掌之间。

    但后来听说了李承乾在长安的事迹后,他才恍然大悟。

    自己算个屁!

    整个长安那么多老狐狸,包括李二陛下,都被李承乾玩得死去活来,自己不被玩才怪了!

    所以,他现在也算释怀了。

    做李承乾的狗,没什么不好的。

    有的人想做还做不了呢。

    却听他讪笑着道:“太子殿下英明,我当初在突厥做的那些事,都是为了向太子殿下效忠。可笑那颉利居然把我当肱骨之臣,殊不知,我的心一直都是向着大唐的。”

    “呵呵.”

    李承乾笑了笑,然后又道:“那如果孤再交给你一件事做,你能把它做好吗?”

    “能!绝对能!”

    赵德言毫不犹豫地答道:“不管太子殿下要卑职做什么事,卑职保证完成任务!”

    “好!”

    李承乾点了点头,然后直接了当地道:“想必你应该知道,大唐虽然打败了突厥,活捉了颉利可汗,但并没有完全控制突厥。所以,大唐在突厥依旧驻扎着重军。”

    “可是,孤不想这样的事持续下去,所以,孤想在突厥设立安北都护府,监管整个突厥,你明白孤的意思吗?”

    赵德言迟疑了一下,颔首道:“卑职明白,太子殿下的意思是,分化瓦解突厥潜在的威胁,让突厥不再反抗大唐!”

    “呵!”

    李承乾笑了,心说赵德言这家伙,你可以说他墙头草,但绝不能说他没脑子。

    如果没脑子,在突厥那样的环境下,是不可能被颉利重用的。

    所以,李承乾直接就把自己的计划告诉了他。

    包括羊毛贸易,培养‘汉奸’,弱化突厥人战斗天性等手段。

    而当他说完的时候,赵德言整个人都呆住了,仿佛嘴巴里能塞个鸡蛋那般看着李承乾。

    毫无疑问,这个计划对他来说,实在过于离谱了。

    哪怕他给颉利出了很多自认为绝世无双的主意,都比不过这个计划。

    却听李承乾又笑着道:“这个计划不需要全部实现,哪怕只实现一半.”

    “不!只需要做到三成,突厥这个民族将彻底不复存在,你明白吗?”

    “嘶——”

    赵德言在这一刻,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现在他算是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自己和颉利玩不过大唐,因为大唐背后有一个绝世狠人。

    而越是了解李承乾的狠辣,他就越感觉骇然。

    别人打败一个国家,是为了征服它。

    这个太子却是连别人的根基都刨得干干净净。

    太恐怖了!

    这真是一个才十二岁的少年能想出来的计谋吗?

    李承乾看着彻底呆滞的赵德言,嘴角让扬,平静道:“怎么样,这件事应该难不倒你吧?”

    “这”

    赵德言反应了一瞬,旋即十分恭敬地道:“不瞒太子殿下,以卑职对突厥的了解,再加上太子殿下的计划,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其中还是有两个难点,卑职不得不考量。”

    “什么难点?”李承乾眉毛一挑:“你且说来听听!”

    “是,太子殿下。”赵德言拱了拱手,又道:“在卑职看来,建立一座小小的都护府,并不是什么难事,但都护府的安全,不得不考量。”

    “虽然大唐灭了突厥,但也只是灭了颉利可汗这支突厥,还有叶护可汗那支突厥,存在一定的威胁。另外,突利可汗建立的胡儿汗国,同样不容小觑。如果太子殿下要施行这个计划,必须得考量他们。”

    “恩,你说的不错,那第二个难点呢?”

    “回太子殿下,第二个难点,卑职认为是钱的问题。虽然有长孙家的投入,但还远远不够。”

    赵德言道:“更何况,太子殿下还要开发突厥境内的矿产,这也需要一笔不小的投入。”

    “恩,这倒也是。”

    李承乾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道:“你有什么办法吗?”

    “呃,这个.”

    “有什么就说什么,吞吞吐吐做甚?”

    “是,太子殿下。”

    赵德言恭敬一礼,连忙道:“其实不瞒太子殿下,卑职回长安这段时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百姓们去钱庄兑换银票,或者存钱的时候,总喜欢问,今日利息是多少;

    有时候,问得烦了,钱庄掌柜会在钱庄外面写一个牌子,有长期存钱的利息,也有短期存钱的利息,这样,百姓们就一目了然了。”

    “因此,卑职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百姓们喜欢通过钱来生钱,我们不妨多开办一些商会,然后以这些商会的名义,筹集资金,再按照出资人的比例,分给他们盈利所得。这样,既解决了资金的问题,又分摊了风险。岂不是两全其美?”

    “这”

    李承乾被这话直接惊得眼珠子都瞪得滚圆。

    这尼玛不是股票吗?!

    好家伙!

    一个公元七世纪的人,居然想出了大航海时代才催生的原始股票雏形!

    简直不要太逆天!

    “怎么了太子殿下,是卑职的想法太大胆了吗?卑职其实还有别的办法,只是觉得这个办法,或许更适合”

    眼见李承乾像看怪物一样看着自己,赵德言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连说话的声音都越来越小。

    直到李承乾从震惊中回过神来,一脸复杂的看着他道:“这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也不算卑职自己想出来的,是卑职看了新学,再加上经常来往钱庄和太子府,琢磨出来的”

    李承乾恍然点头,心说吓我一跳,还以为是你自己想出来的。

    不过,看了新学能琢磨出股票的雏形,也很厉害了。

    “恩,你这个办法确实不错,这样,你回去好好写一份计划书,再交给孤斟酌,如果没问题,我会向朝廷提议,让你去安北都护府担任都护。”

    “谢太子殿下!”

    赵德言大喜,连忙向李承乾磕头。

    但李承乾的话却没有说完。

    只听李承乾又沉沉地道:“你先别高兴得太早,孤不是颉利,可不好糊弄,在你身边,孤明确告诉你,有锦衣卫的人。但凡你有一点异心,必将人头落地。”

    “不敢!”

    赵德言脸色一白,当即朝李承乾表忠心道:“卑职的妻儿老小都在长安,请太子殿下明鉴!”

    李承乾笑了,旋即摆手道:“既如此,你先下去吧!”

    “是!”

    赵德言应了一声,然后缓缓退了下去。

    不多时,裴行俭又走了进来,拱手道:“太子殿下!”

    “恩,事情办得怎样了?”

    李承乾点头问道。

    却听裴行俭笑着道:“很顺利,果然不出太子殿下所料,长孙冲看到那封‘长乐公主’的情书,当晚就去见了赵国公,说自己一定要去都护府任职!”

    “而且,孟夫人也支持他去!”

    “嘿嘿~”

    李承乾闻言,不禁狡黠一笑:“那就等他去了都护府,再找个机会,将那封情书偷出来烧掉,千万别穿帮了!”

    “可是.”

    “可是什么?那小子差点害得我被人坑了,我不得给他点教训?”

    “是,属下明白了。”

    裴行俭无奈地拱手说道。

    虽然这位太子殿下有时候英明神武,但有时候也爱小孩子气。

    不过,他这个年龄,也算正常。

    如果太过老谋深算,反倒让人感觉毛骨悚然。

    却听李承乾又想起什么似的道:“哦对了,我让你查的阴弘智,查得怎样了?他是否与李祐频繁接触过?”

    “回太子殿下,属下正打算向您禀报这事,阴弘智恐怕有大问题!”

    “哦?”

    李承乾眼睛微微眯了起来,道:“你且说来听听!”

    “是!”

    裴行俭应了一声,当即便将阴弘智的事告诉了李承乾。

    听得李承乾一愣一愣的,最后不由皱起了眉头:“这么说,你怀疑阴弘智跟守捉郎有勾结?”

    “是的!属下最近在阴弘智府邸周围布满了眼线,但府内外的情况,一直平平无奇。正所谓,事出反常必有妖,属下便从阴府的出支开始调查,发现阴府的蜡烛消耗量,远超一般府邸,就算是太子府,都没有如此大的蜡烛消耗量。”

    “后来属下又调查了那名火师的审讯记录,发现他曾提及过一件事,那位与朝廷官吏勾结的狈师,身上有淡淡的蜡油味儿。因此,属下怀疑,阴弘智就是与守捉郎勾结的朝廷官吏。”

    “呵,倒是想不到啊!”

    李承乾冷笑一声,旋即缓缓从座位上站了起来,沉吟似的说道:“虽然你说的这些,确实是一条线索,但还不能完全证明是阴弘智。”

    “毕竟涉及皇亲国戚,还是要证据充分一些,才好处理。”

    “那太子殿下的意思是?”

    “我听你刚才说,李祐最近经常去阴弘智府邸,还跟李元昌去了一趟大安宫?”

    “回太子殿下,不止李祐和李元昌去了大安宫,就连李泰也去了,而且还是同一天去的!”

    “呵!”

    李承乾笑了:“倒是有点意思。看来我皇爷爷最近很忙啊!”

    “那”

    “你继续按照这条线索调查,先不要打草惊蛇,说不定能钓条大鱼!”

    “是!”

    裴行俭应了一声,正准备离开,忽听李承乾又道:“军事学院那边,再过几天就开学了,记得做好审查工作,别让某些阿猫阿狗混进来了!”

    “诺!”

    裴行俭闻言,当即应诺而退。

    与此同时,皇宫,甘露殿。

    李世民这两天,可谓寝食难安。

    原因无他,只为那道天子气。

    好在李淳风与袁天罡没有让他失望,经过一天多的准备,终于在今天正是为他推演天下大势。

    只见袁天罡手执铜钱,口诵咒语,掐指推算。

    李淳风摊开图纸,凝神作画。

    不多时,便绘制出了六十象图谜。

    每象皆有图,诗,推背文三部分,蕴含天机玄机。

    李世民看完后,不禁赞叹;“卿等道法玄妙,一个精通天文历算,一个善晓奇门遁甲,朕得卿等,天下大势焉能不了如指掌?”

    “只是.”

    说着,他翻看了几象图谜,又满脸疑惑地道:“既然卿等能预测天机,为何不能准确找出那道天子气的来由?”

    李淳风拱手道:“回禀陛下,天机虽玄,但并非完全不可捉摸,只要掌握其中规律,便能窥见一二。可天子气乃气运之象,成则气运如龙,不成则烟消云散,毫无规律可言,因此,很难找出它的来由。”

    “这么说,那道天子气已经消散了?”

    “是的陛下,已经消散了,无迹可寻!”

    “那为什么会消散,你们可知道缘由?”

    “这个.”

    李淳风与袁天罡对视一眼,后者淡淡一笑:“相传黄帝时期,风后教授太史令隗嚣推演天机之法。而此法以天象为根,以地理为基,参考五行生克,融合八卦变化,预言天下大势。”

    “我与淳风的预言之术,便是参考此法。”

    “故而,在我看来,天子气消失,与五行生克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世民恍然大悟的笑道:“袁相师的意思是,这道天子气被克制住了?”

    “是的陛下,天道有循环,物极必反,就如春夏秋冬,有盛必有衰,明君在位,自然无所畏惧。”

    “不过。”

    说到这里,袁天罡又补充道:“明君贤相若能顺应天时,体察民情,便可延长盛世。反之,若违背天道,不顾民心,就会被取而代之。”

    “呵呵,有道理。”

    李世民深意为然地笑了笑,道:“朕也经常说,民为水,朝廷为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很明显,李世民听完袁天罡的解释,豁然开朗,觉得是自己的英明神武,让那道天子气自愧弗如的消失了。

    却听他又好奇地道:“朕观你们这图谜有六十象,其中可有长治久安之策?”

    “这”

    袁天罡被问得一时无语。

    因为这样的问题,实在难以回答。

    所谓的长治久安之策,跟我国家能延续多少年,没有任何区别。

    但这样的问题,谁敢回答?

    说多了,迟早会被人戳脊梁骨,说少了,估计会被当权者埋怨你诅咒他的国家。

    甚至记恨上你,哪天找你出气。

    但李世民既然问了,又不好不回答。

    却听李淳风硬着头皮答道:“回陛下,天下大势,说到底是人心所向。若能以民为本,推行仁政,自然得天时地利人和。”

    “不错,老子出函谷关,留下五千言,孔子修《春秋》,寄托微言大义,千百年来,流传着诸多预言,即使明君在位,也难免世事变迁。”袁天罡随声附和道。

    李世民皱了皱眉,不禁有些失望。

    但当他准备再问两句的时候,殿外忽地传来一道禀报声:“启禀陛下,朝集使武士彟,在殿外求见!”

    “嗯?”

    李世民眉头一皱,旋即看向袁天罡二人。

    “臣等告退!”

    袁天罡二人当即会意,很快就出了大殿。

    不过,正当他们准备离去的时候,殿外一名少女,忽地引起了袁天罡的注意。

    只见他凝神看去,不由大吃一惊:“龙瞳凤颈,极贵验也!”

    “什么?”

    李淳风微微一愣,似乎也准备朝那少女看去。

    但袁天罡却二话不说的拉着他,匆匆离开了。

    徒留下准备进殿的武士彟和那名少女,满脸疑惑。

    等他们走远,才见武士彟扭头看向少女,道:“你认识他们吗?”

    “不认识。”少女茫然摇头。

    武士彟眉头一皱,旋即正色道:“以后离这些人远点,父亲会请求陛下,让你以后不用进宫了,好好在家照顾你母亲。”

    少女恭顺地点了点头,眼中不禁闪过一抹失落之色,转瞬即逝。(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不错,请把《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唐:刚被立太子,逆袭系统来了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