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不管怎么讲,此次会战的兵力,是4万对2万,优势在我!

    却说袁术纠集了四万人马,浩浩汤汤直奔徐州军而去。

    而刘备自李翊的辅佐下,打破龙亢,横扫周边郡县。

    很快便与张飞、赵云这一路军马相合。

    两路人马合军一处,迅速西进,一路上连破向城、义成、马丘等重镇。

    大军渡过涡水,来到淮水,正欲继续西进。

    却有探马来报说,袁术尽倾淮南之兵,共计四万人众,直奔大营杀来。

    最先接到军报的,乃是军师谋主李翊。

    他本在营中处理军务,当闻说袁术倾举国之兵主动来攻时,兴奋地差点儿把案腿给拍断。

    兴冲冲的找到刘备,将这则军报说与他听。

    刘备听后,亦是又惊又喜。

    要知道,攻城战的难度是野战的十倍有余。

    尤其寿春还是淮南第一坚城,背后还有合肥等诸多郡县为其输送年轻血液。

    更别提寿春屯兵有两万余众,可支援过来的兵众也多达两万人。

    粮草可支一年之久。

    随着刘备的行军,补给线也是越来越长。

    劳师远征对徐州军而言是不利的。

    尽管刘备久经沙场,可即便是他保守估计,要想打下寿春这座坚城。

    快则五月,慢则八月,才能下。

    饶是李翊,也觉得以骷髅王在淮南这么多的年作威作福,可持续性的竭泽而渔。

    所积累的财富,要想打下寿春,没个半年是下不来的。

    可现在,袁术却自毁长城,主动放弃寿春防守的优势,带兵打出来了。

    这正中李翊的下怀!

    他巴不得袁术把主力全部带出来,这样一来,便能通过野战歼灭他的主力军。

    之后再攻打寿春时,便可事半功倍。

    “军师,现在看来,袁术是想与我们一战定胜负。”

    刘备手里拿着那封军报,在李翊面前扬了一扬。

    李翊冷声笑道:

    “此岂不正是好事?”

    “袁术主动出战,这可是天赐淮南于主公。”

    “他将合肥、下蔡的兵力全部抽调了过来。”

    “如此,汝水曹操一路兵马,颍水关羽一路兵马,广陵陈登一路兵马。”

    “这三路兵马,皆可一帆风顺,勇往直前。”

    “我们在前线拖住袁术主力,剩下三路兵马便可袭取袁术剩下的郡县。”

    “袁术大势已去,此天所以资淮南于主公也,主公岂无意乎?”

    刘备背着手,一扬眉,沉声道:

    “话虽如此,然者兵者,国之大事也。”

    “死生之地,谓之为存亡之道,不可不察。”

    “今袁术主力尽出,足有四万人众。”

    “我军虽已汇合益德兵马,然也就两万人。”

    因为沿途打下了许多郡县,这些地方不得不留人看守。

    所以随着徐州军一路往前推,人马也在渐渐减少。

    即便已经与张飞、赵云的人马合兵一处,依然才堪堪两万人而已。

    “袁术兵力两倍于我,不可不慎。”

    刘备捋了捋胡须,眸中划过一瞬担忧。

    就算袁术再菜,也不能不把活生生的人当一回事儿啊。

    就哪怕是十个项羽打一千人,刀也得砍卷吧?

    李翊负手而立,目光渐深,澹澹道:

    “倒不是翊轻而无备,只是袁术统兵,向来骄惯暴虐。”

    “从前作为城池守备,尚有一战之力。”

    “今出城于野地搏命,岂能撄我徐州之锋?”

    “况其这四万人乃是东拼西凑,收蚁聚之兵,劫取乌合之众,虽百万不足惧也。”

    刘备连连颔首,他打仗的习惯就是绝对不能轻视敌人。

    狮子搏兔,尚且全力以赴,何况这是关乎生死存亡的大战呢?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兵法云:奇正相合,方为制胜之道。”

    “翊连同子扬、公达等辈,可为主公谋划奇谋妙计,助成功以奇制胜。”

    “但谋略毕竟只是辅助,若是主公当真想要平定天下,荡灭群雄。”

    “光靠谋略是不够的,还要有正兵。”

    “即堂堂正正之师,能与敌正面对决,无往不胜。”

    “正兵配奇谋,方为奇正相合。”

    “我徐州自军改以来,尚未历经如此规模大战,明日正好检阅一番。”

    “只有正面击败敌人,才能够证明我们目前所做的工作是对的,所努力的方向是正确的。”

    “一可震服三军,二扬徐州威名。”

    “此一战,只许胜,不许败。”

    李翊朗朗之声,如雷霆般回荡在大帐之内,令众将无不振聋发聩。

    连带着刘备在内的全体将官,此刻心中的那一丝丝犹豫,被瞬间驱散。

    转而变为了坚决,刚毅。

    大家都被李翊这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所激烈鼓舞。

    尤以张飞最为激动,跃然而起,豪言道:

    “子玉军师所言极是,俺们一路打到此处,正为此时。”

    “只要兄长一声令下,俺们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刘备一扬眉,眼神变得果决起来,挥手道:

    “传令下去,命庖厨烹羊宰牛,大饷军士。”

    “待三军饱餐过后,与袁术决一死战!”

    得令!!

    中军帐发出阵阵激昂的高呼,诸将士无不摩拳擦掌,兴奋不已。

    对他们来说,大丈夫立功名只在今日。

    而对底层士兵而言,能好酒好肉饱餐一顿,也是人生中最美的事儿。

    另一方面,大家都明白与袁术这一场大战,会是此次南征的转折点。

    一旦赢了,也宣告着这场战事快要结束了。

    对于这些底层士兵而言,当然是盼着战事赶紧结束,好回去领赏钱,与家人团聚。

    这是上层将校与底层士兵的各自的想法。

    ……

    就在李翊发表着慷慨激昂的演讲,鼓舞士气的时候。

    领着大军出发的袁术,此刻也在营帐中发表着演说,鼓舞三军士气。

    “吾自南阳起兵以来,历经大小规模征战十数次。”

    “是非曲直,难以论说。”

    “然我前后行意,未有负于心者。”

    “当年董卓权势滔天,虐流百姓,我袁氏响应天下之急,分兵北上。”

    “会合于酸枣、鲁阳,为国讨贼。”

    “董贼见我军威势,焚烧宫阙,仓皇逃窜,缩首如龟。”

    “此亦我之功也。”

    袁术背着手,此刻亲征的他脸色异常凝重,十分郑重地开口说道。

    “我不明白,为何大家都在讨论刘备兵锐,我军难敌。”

    “仿佛这淮南本土,于我军而言是凶多吉少似的。”

    “六年前,我从南阳踏上征途,开启征程。”

    “虽在与曹操、袁绍的争锋中,小有失利。”

    “然我率兵走至淮南时,民众皆竭诚欢迎,真可谓占尽天时。”

    “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

    “短短六年后,淮南难道便会成为我袁公路的葬身之地吗?”

    袁术目光逡巡一圈,扫过众人。

    见诸将皆意兴阑珊,缺少战意,乃沉声道:

    “不管怎么讲。”

    “此次决战的兵力,是四万对两万。”

    “优势在我!”

    微微一顿,又接着道,“传令下去,拿出酒肉来,犒赏军士。”

    “准备与刘备打决战!”

    遵命!!

    一听到要赏酒肉,诸将这才变得兴奋起来。

    三日后,两军于涂山一带相遇。

    相隔七里,两军在淮水南岸,各自安营扎寨,形成对峙之势。

    吕布亦在袁术军中,眼见即将要与刘备大战。

    暗想自己早已投靠了朝廷,两军交战,刀剑无眼。

    若是被朝廷军误伤,岂不冤枉?

    遂找到陈宫商议,道:

    “此前先生劝我投寿春,仍留袁术军中。”

    “今两军大战,明日若是交锋,何以对敌?”

    陈宫说道:

    “且先去见袁术,我自有分说。”

    吕布从其言,跟随陈宫一起去帅帐见了袁术。

    “明公,刘备能征善战,惯于用兵,其麾下部将张飞、赵云、田豫、陈到等辈,亦皆当世名将。”

    “更兼其用李翊为谋主,算无遗策。”

    “今我军兵多,徐州兵少,彼却仍敢与我军正面交战。”

    “刘备能如此有恃无恐,保不齐李翊有什么诡诈之计。”

    袁术刚刚发表完演讲不久,正是慷慨激昂之时。

    却被陈宫迎头浇了一盆凉水,当即眉头一皱,冷冷反问道:

    “依先生之见,难道我不该与大耳贼正面决战?”

    “我军两倍于徐州,今不应战,便是怯敌!”

    陈宫眼珠骨碌碌一转,道:

    “在下有一计,明公可先领大军与刘备在涂山处对峙。”

    “然后用吕温侯为大将,令他率一支偏师,偷渡北岸,绕袭刘备后路。”

    “如此,徐州军归路被断,明公在率大军掩杀过去。”“何愁这两万人马不溃?”

    袁术听完陈宫这一计策,眼眸中登时放射出来精光。

    陈宫趁势向吕布暗使眼色。

    吕布当即会意,此岂不正是脱离袁术的好机会?

    他待在袁军大营里这么长时间,早已将袁军的底细摸得一清二楚。

    若是把这些情报带回给刘备,刘备会如何重赏自己?

    助刘备破了袁术,朝廷又该如何重赏自己?

    光是想到这些,便觉得美死了。

    吕布当即出列,慨然请战:

    “禀袁公,布深受袁公厚恩,愿率领一支奇兵,断了刘大耳的归路!”

    自龙亢兵败之后,他手上的兵马已不足三千人。

    若是还能白嫖带走一队袁术的人马,就更爽了。

    在一6一9一书一吧一看无一错版本!

    袁术捋着细髯,眼珠子迷城了一条线,隐隐有些被说动。

    但他又不是很信任吕布,所以还在犹豫。

    “不可!”

    主簿阎象站出来劝阻袁术,慷慨陈词:

    “如今大战在即,分兵乃是兵家大忌。”

    “适才公台先生也说了,李翊足智多谋,深有韬略。”

    “他岂能料算不到我军会派兵截断其后路,防范我军偷袭?”

    “兵法云:夫庙算多者胜,庙算少者不胜。”

    “李翊能谋善断,必然能够料到我这一步。”

    “若是冒然分兵,非但使吕将军这一路兵马受害。”

    “亦大伤我军锐气,决不可用。”

    关键时刻,阎象站出来唱了反调。

    这令陈宫眉头一皱,短时不好反驳。

    吕布亦是拳头暗握,偷偷睨了阎象一眼。

    这厮打乱了他们军队的计划。

    “兵行险着,值得一试。”

    “布视徐州兵马如草芥,请袁将军付我一支兵。”

    “布定能抄断刘备后路。”

    无可奈何之下,吕布只能是仗着自身武勇,向袁术保证了。

    袁术却挥了挥手,“我倒觉得阎主簿适才所言有理,此计过于冒险。”

    “我军两倍于徐州,本就有优势,不值得行此险招。”

    “那李翊再是诡诈,也无非是出奇制胜罢了。”

    “明日两军对垒,只比临阵调度,统一指挥。”

    “任何阴谋诡计在兵锋摧倒面前,都是徒劳。”

    “我意已决,明日堂堂正正与刘备交手一场,诸君不必再议!”

    吕布闻言,只好作罢,怏怏而退。

    下来找到陈宫,问策道:

    “袁术不肯放我走,如之奈何也?”

    陈宫答道:

    “为今之计,需赶紧发书送往刘备处。”

    “莫使明日两军混战,误伤彼此。”

    “且看李翊有何话说。”

    言外之意,就是写信给李翊,让他来安排。

    毕竟当初是他策反了吕布,现在吕布留在袁术处,具体该如何用。

    还得听李翊的。

    吕布从其言,当即拟写了一封书札。

    遣心腹之人,连夜送至徐州大营。

    收到书信过后,李翊交给刘备,刘备又召众人一同前来商议。

    “此前备还在想,自龙亢会战一来,吕布去往了何处,不想其仍留袁术军中。”

    刘备拿起吕布送来的书信,依次传给手下人看。

    荀攸见此,喜道:

    “此前李军师曾言,奇正相合,方为制胜之道。”

    “我军已有堂堂正正之师,尚缺一支奇兵。”

    “吕布骁勇,其部众亦多健儿,正可用为奇兵,于明日大战之用。”

    刘备一捋胡须,负手说道:

    “若能使吕布临阵倒戈,袭取袁术后路,则此战我军必胜。”

    “然此辈终究不是信义之人,不知是否该予以重任托付。”

    刘备的担忧是根据吕布的履历来的,他把目光看向了李翊,征询他的意见。

    李翊一扬眉,正色分析道:

    “吕布虽有虓虎之勇,却并无英奇之略。”

    “其人轻狡反复,唯利是视,此正可于我为用。”

    刘备颔首,当即将吕布之事全权交给了李翊处理。

    李翊亲自提笔回信,定下一计,与吕布约定好了计策内容。

    待明日时机到时,便协助徐州军打配合。

    事若就,李翊会屡行诺言。

    劝刘备上奏朝廷,表吕布为右将军,赐金印紫绶。

    吕布在收到回信之后,大喜过望,即召陈宫、成廉等将备言此事。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诸将皆战意盎然,摩拳擦掌,准备明日厮杀。

    ……

    次日,东方既白。

    一缕晨光洒在徐州军大营上,营门大开。

    刘备、李翊并马而行,昂首踏出营门。

    随后,各道营门尽数打开。

    张飞、赵云、田豫、牵招、太史慈等诸将,各统本部兵马,气势磅礴的离了大营。

    两万大军,会合一处,沿着淮水南岸,稳步向涂山脚下前行。

    正午时分,大军抵达涂山山脚,正欲袁术军。

    此地北面是淮水,南面便是群山。

    中间则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开阔原野,简直是天设的战场。

    马蹄扬尘风变色,呼啸绕长戈。

    刘备扶剑立马,举目眺望。

    旷野一望无际,一条条的黑线,正从地平线上升起。

    变得越来越粗,越来越近。

    陡然间。

    无数的战旗、甲胄、刀枪撞入眼帘。

    四万袁军士卒,挟着地动山摇之势,卷涌而来。

    旌旗猎猎,战鼓登登。

    疾风谡谡而来,长驱直入,携兵戈相撞的清脆,战马嘶鸣的激越。

    飞向山河大地,飞向万里长空。

    两军于涂山下,形成对峙之势。

    “主公,那里便是袁术的军帐!”

    李翊取下望远镜,摇手向前方一指。

    刘备扶剑而立,面色波澜不惊,平静如水。

    袁术率先催马出阵,将手搭在眉间,举目眺望。

    隐隐约约看见刘备的帅旗,当前遣人至阵中传话。

    “大耳贼,吾势杀汝!”

    “趁早缴械投降,给你留一具全尸!”

    刘备亦不留情,当即也使人传话。

    “叛逆之贼,断脊之犬,安敢在此狺狺狂吠!?”

    嗯啊?!

    袁术闻言大怒,当即回头冲诸将喊道:

    “谁敢为先锋,替我斩了这大耳贼。”

    “我要将他耳朵割下,用来下酒。”

    诸将对视一眼,未有人接茬。

    吕布主动上前,请缨道:

    “袁公,布愿为先锋,斩杀刘大耳。”

    你?

    袁术上下看他一眼,他万没想到自己诸多将领无一人敢打头阵。

    反倒叫吕布一外州客将领先。

    长史杨弘上前说道:

    “吕将军有万夫不当之勇,由他出阵,必能重挫徐州大军。”

    即便杨弘不说,袁术也会派遣吕布出战。

    此前龙亢内贼私通之谜,袁术下来细想仍觉古怪。

    既然吕布主动请缨,正好试试他的忠心。

    如果他真的击破了徐州军,自然再好不过。

    证明其忠心可嘉,且使我军拔得头筹,占据先机。

    他要是败了,受损的也不是自己的兵马。

    顺带也能消磨一下徐州军的锐气。

    简直一石二鸟!

    “善,奉先将军真是忠勇可嘉。”

    “便由你去打头阵吧。”

    袁术一捋细髯,咧嘴笑道。

    ……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不错,请把《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