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夏侯渊:爷们儿就爱修鹿角

    却说刘备亲自来前线督军,统一指挥。

    询问诸将,谁敢去战夏侯渊?

    众将领皆是纷纷请战,战意盎然。

    就在这时,老将黄忠慨然出列。

    “老将愿往馆陶,迎战夏侯渊!”

    此言一出,众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黄忠身上。

    黄忠本为荆州的中郎将,为了独子黄叙,转投在徐州刘备麾下。

    随刘备南征北战,多有鞍马之劳。

    饶是如此,黄忠的战功与军事地位,在齐国都是远远不及关张赵的。

    莫说此三人,

    便是张辽、田豫、徐晃、乃至张郃等后来降将也是不及的。

    因为张郃、高览是带资进组,有自己的部曲。

    哪怕是仅是出于安抚需要,刘备都不可能亏待这些河北降将。

    这也是汉末诸侯的常规操作。

    没办法,

    黄忠能力虽强,但毕竟是独身前来。

    靠着南征北战的陷阵之功,时至今日,也才堪堪混得一个裨将军之位。

    虽然此职也算不低,但黄忠显然不满足于此。

    常言道,

    狗会汪汪叫,鸭会嘎嘎叫。

    鸡会什么?

    机(鸡)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黄忠随李翊留在北方,终于等到一个刘备亲自来河北督战的机会。

    如不好好把握,他这辈子恐怕再无升腾的机会了。

    毕竟今年的黄忠,已经五十六岁了。

    五十六岁莫说在古代,即便是现代,也已经归属于老年一类了。

    刘备本人还是很欣赏黄忠的,一直要给他一个机会。

    见他主动请缨,当即喜道:

    “善,既然黄老将军有如此壮怀,那便由你——”

    “慢!”

    李翊急止之道:

    “老将军虽然英勇,然夏侯渊非寻常之将可比。”

    “渊深通韬略,善晓兵机,曹操倚之为宗室第二。”

    “向者官渡之战时,曹操以夏侯渊为督军校尉职,使其督运兖州、豫州、关中之粮。”

    “彼时曹营军食甚少,赖渊传馈相继,故使曹军得以复振。”

    “馆陶乃魏国门户,东线重镇。”

    “曹操不托他人,而独托渊者,以渊有将才也。”

    “老将军虽多有赫赫战功,未卜便能胜夏侯渊。”

    “吾欲酌量另择一人,方与之敌。”

    黄忠闻言,愤然答道:

    “丞相何太小觑忠也?”

    “……昔廉颇八十,尚食斗米、肉十斤。”

    “诸侯畏其勇,故不敢侵犯赵界。”

    “何况黄忠年未及六十乎?”

    “丞相既言吾老,吾便不用副将,只将本部兵三千人去。”

    “立斩夏侯渊首级,纳于麾下,献予大王。”

    黄忠连连请战,李翊仍劝刘备再三考虑。

    言说战端方启,万一有失,挫动锐气。

    于军不利。

    刘备便对李翊说道:

    “寡人观汉升勇毅冠三军,足可匹敌夏侯渊。”

    “丞相不妨便老将军试一试,万一有变,我等大军亦可接应。”

    李翊沉吟良久,乃道:

    “……也罢,既然老将军要去,吾遣元直助你。”

    “凡事计议而行,量力为之,不可鲁莽。”

    “吾随齐王,后拨人马来接应。”

    黄忠应允,即和徐庶领本部兵马去了。

    二人既去,刘备乃私下里问李翊道:

    “……先生常言汉升勇力过人,可堪大任。”

    “适才为何不让他出战?”

    李翊便道:

    “适才只以激将法激之,如此,老将军必然功成。”

    “他今既去,我等须调拨人马接应,勿使有失。”

    乃唤张郃过来,拨一支令箭给他。

    “儁乂可领一支人马,抄小路出奇兵接应黄忠。”

    “若黄忠得胜,不必出战。”

    “倘黄忠有失,即去救应。”

    张郃领命而去。

    李翊又召来高览、徐晃,吩咐道:

    “汝二人各领两千人马,去馆陶清河处,多立旌旗、火灶。”

    “好使夏侯渊知我前部军多,壮我军声势。”

    “使贼人惊疑,不敢轻动。”

    二将领命而去。

    李翊又对刘备说道:

    “目今曹操使夏侯渊督东线战场,自己却留在魏国,并不轻动。”

    “盖因汝南之战,未分胜负耳。”

    所谓英雄所见略同。

    此时的曹操跟之前的刘备一样,都领着本部兵马在观望局势。

    如果北方战争不利,就去支援北方。

    南方战事不利,就去支援南方。

    只不过刘备见关羽已经在汝南取得了先机,便把军马尽数调拨到北方来了。

    而曹操还不敢轻动,留在后方继续观望。

    李翊的话还在继续。

    “马孟起尚在晋阳,我意大王下一道令给他。”

    “使其发兵走常山,寇略魏国边境,协我侧翼。”

    虽然当初在瓜分冀州的谈判中,李翊把常山郡大方地让给了曹操。

    不过李翊也是留有心眼儿的。

    毕竟常山西部是黑山,那里是张燕的地盘。

    而此处又毗邻马超所在的并州。

    马超可以通过借道张燕,非常轻松地穿过常山,进入魏国领土。

    “……善,马孟起一战降并州,寡人遇见之久矣。”

    “若河北战事顺遂,当要见之一见。”

    别看历史上的马超人品不咋样,但备备本人还是很喜欢他的。

    当即采纳了李翊的建议,使人去往并州,让马超出兵协助平北军团。

    从常山出兵,威胁魏国侧翼。

    时马超在晋阳,得刘备书,急召庞统来前。

    问他何以应之。

    庞统乃劝马超道:

    “向者,将军弃父自立,领兵并州。”

    “岂非欲建功立业,不负祖上之名乎?”

    “今齐王亲临河北,此正将军奋武扬威之时也!”

    “若助齐王破曹,取河北之地。”

    “则将军当为首功,以齐王之仁义著于四海,必以将军为厚,绝不相负。”

    “倘若首鼠两端,曹、刘皆怨。”

    “而尊公困于邺城,终为操所害矣!”

    “惟将军熟思之。”

    马超闻言顿悟,作揖拱手谢道:

    “非先生之言,几误大事!”

    遂整饬兵马,借道黑山张燕,打算直捣魏境。

    庞统言道,“吾与将军同去。”

    马超喜,共将五千兵马。

    骑兵三千,步兵两千。

    过张燕境,张燕知曹刘胜负将分在即,也不加阻拦。

    反而赠送马超粮米酒肉,助他破曹。

    马超谢过,率兵驻扎于魏国北方的巨鹿。

    消息传回邺都,曹操闻言惊悚。

    他下意识地伸手摸了摸颔下的短髯。

    此前被马超打得割须弃袍,胡子还没长好,不想此马儿举兵复来。

    “马超在巨鹿,魏界北方恐有疏失。”

    “传吾令,着吕虔将本部兵马,前往巨鹿御敌。”

    “勿使马超与刘备会兵一处,否则必为大患。”

    当即曹操也给出了自己的回应。

    一面让吕虔带兵,守御马超的进攻。

    一面又给夏侯渊益兵五千,增加东线战场的守备。

    此时已来到了建安十年的七月,正值炎夏。

    郭嘉却裹着一张厚毯子,来见曹操。

    “……奉孝有病在身,不必多礼,快请入座。”

    曹操有些心疼地扶着郭嘉,让他坐下。

    因为去年的冬天异常寒冷,不知怎的,郭嘉染上了伤寒症。

    然后便一直不能痊愈,每天吃药,迟迟不见好转。

    药吃多了,郭嘉已经有抗体了。

    药效也越来越淡了。

    中间,曹操差人去请过许多能够医治伤寒症的名医。

    可伤寒症本为绝症,众医皆言束手无措。

    只说齐国有名医张仲景,能够医治伤寒症。

    曹操便派人去挖墙角,重金也好,利诱也好,上威胁也好。

    张仲景始终不为所动。

    反倒是其身处齐国高位,被齐国禁军保护起来。

    曹操想搞绑架那一套也不成。

    这时候,又有人向曹操建议,齐国大设医学,传授医道。

    既然张仲景油盐不进,何不去贿赂收买齐国医学院的学生?

    曹操从其言,使人携重金去办理此事。

    果然挖到了不少齐国医学塾出来的医学生。

    可这些医学生再看过郭嘉的病后,皆道:

    “郭祭酒身子清弱,平日为酒色所伤。”

    “用药石已无益处,只可细心调养,或有转机。”

    曹操又回想起了那年冬天,他亲手送别了戏志才。

    如今郭嘉身染重疾,曹操生怕他也离自己而去。

    所以平日已经很少让郭嘉参议政事了。

    “……咳……咳咳……”

    郭嘉咳嗽一声,向曹操谏道:

    “明公,夏侯渊性刚少谋,恐未必是李翊对手。”

    “我意亲往馆陶,助夏侯将军守御此地。”

    曹操乃安抚郭嘉,让他安心:

    “吾已遣路招、朱灵去往馆陶,协助妙才守备。”

    “况妙才随我多年,岂不知兵?”

    “纵然不敌,我大军在邺都相去馆陶不远,救之也来得及。”

    “奉孝权且在此养病,病好之后,自有用你之时。”

    夏侯渊是曹营宗室将领的二号人物,也是曹操重点培养的对象。

    值得一提的是,

    夏侯渊只是夏侯惇的族弟,既不是堂弟也不是亲弟弟。

    所以夏侯惇有钱,跟夏侯渊没什么关系。

    夏侯惇家大业大,十四岁杀了人,官府都不敢管。

    而夏侯渊在老家却穷得连饭都吃不上,甚至他的侄女还得亲自出去捡柴讨生活。

    夏侯渊的命运之所以能够改变,还是因为曹操。

    曹操还是少爷的时候,在谯县犯了案。

    但曹家少爷可是要举孝廉的,怎么能有案底呢?

    于是便让夏侯渊去顶罪。

    夏侯渊去了,曹操后来也动用人脉关系,把他给捞了出来。

    正因为夏侯渊帮曹操顶了罪,曹操决定拉这位兄弟一把。

    帮他牵线搭桥,让夏侯渊娶了自己老婆的妹妹——丁姑娘。

    丁氏是大族,曹操让夏侯渊娶自己的小姨子,绝对是好心。

    我们常说曹昂不死,魏国世子的地位稳得不能再稳。

    因为他背后,背靠曹家、夏侯家、丁家三架马车。

    常有人问,曹家、夏侯家能够理解。

    丁家是什么鬼?

    就这么说吧,在古代老公休老婆。

    丁夫人是直接让曹操爬。

    在宛城爱情故事发生之后,丁夫人直接指着曹操的鼻子骂道:

    “将我儿杀之,都不复念!”

    意思是你害死了我的儿子,我们之间没什么好留念的了。

    然后丁夫人就直接回了娘家。

    那么曹操对此的反应是什么呢?

    曹操是亲自跑回了老家,打算登门道歉,把丁夫人给请回去。

    当时丁夫人在家织布,门外有人喊道:

    “你丈夫来了,曹公来了。”

    结果丁夫人毫无反应。

    曹操进门后,摸着丁夫人的背,说:

    “顾我共载归乎!”

    夫人别闹了,我们一起回家吧。

    丁夫人对此,依然毫无反应。

    曹操连问了好几次,丁夫人全程不鸟曹操。

    曹操临出门之时,最后还回头问她,让她跟自己回去。

    曹操也算是性子比较高傲的了,何曾见过他这般好脾气过?

    作为对比,当时已经生了曹丕、曹植的卞夫人。

    她曾找曹操,想给自己的弟弟要个官做。

    结果曹操十分不给面子,直接骂道:

    “他能做我曹操的小舅子,已经是莫大的荣幸了。”

    “你平日私下里给他的钱还少吗?”

    “赶紧滚!”

    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这就叫典型的对比产生美。

    初恋才是永远的白月光。

    由此可以看出,丁氏一族在曹营的影响力。

    夏侯渊作为曹操的连襟兄弟,不单单意味着他的崇高地位。

    更是曹操要重点培养的宗室武将二号人物。

    对此,曹操又命李典、乐进各将兵三千人。

    分别前往南宫、堂阳驻守,随时准备策应夏侯渊。

    砸资源造星嘛,这也是曹操的常规操作了。

    历史上的曹操,是给夏侯渊配了张郃、徐晃让他刷战绩。

    这个位面没有张郃、徐晃,曹操便给他李典、乐进。

    然后又亲笔书信一封,写给夏侯渊。

    夏侯渊在馆陶得曹操书,其书略曰:

    “为将当有怯弱之时,不可独恃勇也。”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

    “只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意思就是劝夏侯渊要小心,不能只凭借武勇,多用智计。

    毕竟郭嘉才说了夏侯渊没脑子,而且鲁莽冲动。

    这样的人只适合做将才,不适合做帅才。

    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曹操眼下也顾不得许多。

    只能通过再三叮嘱的方式,劝夏侯渊小心。

    夏侯渊览毕大喜,打发使者回讫,又与路招、朱灵商议道:

    “今魏公率大兵驻于邺都,以讨刘备。”

    “吾与汝等久守此地,岂能建功立业?”

    “来日吾率兵出战,务要生擒黄忠,好为魏公建得首功。”

    朱灵劝谏道:

    “适才魏公才在书信中言道,劝将军多要小心。”

    “况黄忠为齐军先锋之将,必有勇力。”

    “以刘备之韬略,李翊之筹谋,敢使此辈来战将军。”

    “足见才能不小,将军切要小心,不可轻敌。”

    此时的黄忠名声肯定是比不上齐国其他将领的。

    毕竟关羽、张飞这些人本身是元从,地位高,入队早。

    自然得到展现的机会也就多。

    机会一多,功绩跟着变多,地位随之水涨船高。

    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朱灵劝完,路招也劝。

    夏侯渊却道:

    “公等何太怯敌也?”

    “似这般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

    “叫别人建了功劳,吾与汝等有何颜面回见魏公耶?”

    “那黄忠不过是一年近六旬的老卒,倘惧此辈。”

    “必为人耻笑!”

    遂不听二将之言,让两人守好馆陶。

    他自率一军出击,去战黄忠。

    大战之前,夏侯渊对众将士进行喊话动员:

    “齐将欺我魏将多年,渊恨之久矣。”

    “今日总算得偿所愿,可以堂堂正正与齐兵在河北一较高下。”

    “吾今日非要打破齐兵不可战胜之神话不可。”

    “公等敢不敢随我去!”

    众将士哪里敢喊不敢?

    皆呼:“愿随将军去!”

    夏侯渊大喜,便问:

    “谁敢出哨诱敌?”

    一将应声而出:“小将愿往!”

    众视之,乃夏侯渊长子夏侯衡也。

    时年十五岁。

    所谓上阵父子兵,如今国难当头,夏侯衡自然也是随着父亲来前线参战。

    夏侯渊便道:

    “汝领一支军去,迎战黄忠。”

    “无须死战,宜输不宜胜。”

    “只管将他诱来,吾自有计胜他。”

    夏侯衡即领了军令,率三千人马,前往清渊处下寨拒敌。

    却说黄忠与徐庶引军来馆陶处挑战,使人搦夏侯渊来战,夏侯渊坚守不出。

    黄忠便与徐庶商议:

    “夏侯渊既不肯出战,吾待用神臂营强攻如何?”

    神臂营是黄忠麾下部曲,以善射闻名。

    自投刘备后,李翊命其训练统领。

    时至今日,

    营内射手皆是非常能射的男人了,又多又快。

    正商议见,忽报北方清渊处,有一队曹军前来搦战。

    黄忠大喜,正愁敌人不出来,便问麾下诸将谁敢出战。

    一小将出列,主动请缨。

    众视之,乃黄忠独子黄叙也。

    自黄叙兵体养好之后,在张仲景的建议下,跟着营中将领舞枪弄棒,锻炼身体。

    如今已是筋骨强健,已非昔日病体阿叙了。

    黄忠本爱幼子,不欲使黄叙出战。

    但转念一想,自己年近六旬,终不能保护黄叙一辈子。

    孩子终是需要长大,独当一面的。

    “……善,汝此去切要小心。”

    黄忠再三叮嘱,从私心的角度讲。

    麾下将领那么多,让自己儿子出战。

    立了功,之后得到封赏,便衣食不愁了。

    黄叙领了黄忠命令,率一支军去迎战魏兵。

    迎面正撞着夏侯衡的人马。

    夏侯衡以枪骂曰:

    “吾乃征东将军之子夏侯衡也。”

    “汝黄口小儿,怎敢拦我?”

    黄叙即回骂道:

    “吾乃先锋将军之子黄叙也。”

    “汝魏贼多行无道,齐王上承天意,下顺民心。”

    “汝等何不早降?”

    夏侯衡闻言大怒,即纵马挺枪来战黄叙。

    黄叙亦挺枪出马。

    两马相交,战二十合未分胜负。

    两边军马,大杀一场。

    战到好处,夏侯衡依父亲之言,诈败而走。

    黄叙哪里肯舍,催兵赶去。

    行至半路时,忽见两道檑木滚石齐出。

    打将下来,阻去去路,不能前进。

    黄叙正欲收兵回时,背后夏侯渊已引兵突出。

    “……哼,本想诱那老匹夫过来,将之擒住。”

    “不想老的未来,捉住个小的。”

    黄叙挺枪骂道:

    “杀鸡焉用牛刀耶?”

    “汝欲与吾父交手,且先过我这一关。”

    夏侯渊大笑:

    “吾征战多年,从未见过有小郎敢这般与吾说话。”

    “……莫说你一黄口小儿,便是汝父亲至。”

    “又待如何?”

    言讫,夏侯渊催兵掩杀过去。

    黄叙奋力抵挡,遮拦不住。

    眼看就要被擒,忽听得身后一阵号响。

    迎面杀来一宝刀灿雪的老将,咆哮声宛如惊雷:

    “夏侯匹夫,休伤吾儿。”

    “黄忠在此!”

    原来黄忠终是不放心儿子,率一队轻骑来策应。

    果见黄叙大意,中了夏侯渊的埋伏。

    “老匹夫来的正好,吾正欲在此拿你!”

    夏侯渊见着黄忠,亲自挺枪来杀他。

    战不数合,黄忠无心恋战,于乱军中救出黄叙。

    夏侯渊胜了一场,班师回营。

    黄忠回到大营,便与徐庶备言今日战况。

    徐庶柔声宽慰黄忠:

    “老将军不必气馁,夏侯渊为人轻躁,恃勇少谋。”

    “今日叫他胜了老将军一场,彼必更加傲睨得志。”

    “来日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

    “专诱夏侯渊出来战,战则可擒也。”

    “此乃反客为主之法。”

    此前黄忠主动搦战,夏侯渊坚守不出。

    现在叫夏侯渊胜了一场,徐庶便建议将大营徐徐往前推。

    逼迫夏侯渊出战。

    夏侯渊已经与黄忠交过手了,心里有数。

    肯定不会再像之前那样,躲在营里不出来。

    黄忠遂纳徐庶之言,将齐王赏赐的金银锦绢,一众应有之物,尽数赏给三军。

    又命人烹羊宰牛,大饷军士。

    一时间三军震动,欢声满营,人人皆愿效死。

    来日,黄忠命拔寨而进,步步为营。

    每营都停驻数日,然后才徐徐向前。

    早有人报知夏侯渊,夏侯渊怒道:

    “这老匹夫前日为我所败,如今还敢用反客为主之计制我耶?”

    于是,带着夏侯衡,引兵数千来战黄忠。

    至黄忠寨前,黄忠挺刀出马。

    两军厮杀一场,各有损伤。

    至傍晚时,各自鸣金收兵,回营权歇人马。

    徐庶单独找到黄忠,对他说道:

    “今日正面厮杀一场,足见丞相所言非虚。”

    “夏侯渊所部皆为悍卒,我军难讨得便宜。”

    黄忠哼道:

    “怕他作甚?”

    “来日,老夫必斩这匹夫!”

    慢!

    徐庶叫住斗志昂扬的黄忠,拉他来看地图。

    “……黄老将军请看。”

    “清河附近,有一处贝丘。”

    “此处地势虽然不高,但可为军事瞭望点。”

    “我军若占此丘,足可以居高临下,观夏侯渊军中虚实。”

    黄忠大喜,即纳徐庶之计。

    是夜二更时分,黄忠引军士,鸣金击鼓,直杀上山顶。

    一面,又命人将山丘下用来防御的鹿角尽数烧毁。

    贝丘有魏将杜袭守把,手中兵马不足千人。

    遭黄忠猛攻,只得拼命守御,一面遣一快骑找夏侯渊求援。

    夏侯渊接到杜袭的求援书,即率了所部八百精锐,前去支援。

    没错,是八百人。

    虽然都是精兵,可堂堂魏国东区司令,为何只带八百人呢?

    作为东部统帅,夏侯渊当然有权指挥其他部队。

    比方说路招、朱灵、杜袭等部曲。

    但这些部曲都是由本部将领率领,并不归夏侯渊直接统领。

    所以要调动的话,会非常麻烦。

    我们说军情如火,夏侯渊也是性子急躁的人。

    他用兵的习惯是什么?

    三日五百里,六日一千里!

    夏侯渊最擅长的就是急行军。

    眼下,杜袭被偷袭,夏侯渊想着就是先去支援,然后等大部队过来。

    毕竟夏侯渊所部八百人,都是精锐中的精锐。

    来去如风。

    以前奔袭惯了,根本不担心人少会陷入重围。

    夏侯渊即点了本部八百人,奔往贝丘。

    忽见的贝丘下,用来防备齐军的鹿角,已经尽数烧毁。

    夏侯渊忍不住叹了口气:

    “刘备手下之人,真是善于糟践东西。”

    “好好的鹿角,如何便给烧了?”

    在夏侯渊看来,你齐兵占领了贝丘,完全可以把这些鹿角收为己用嘛。

    何必烧掉呢?

    于是,夏侯渊下令道:

    “传我令,众骑士下马。”

    “所有人过去修鹿角。”

    “鹿角修好之后,齐国援军便不能轻易上山。”

    “我大军可将黄忠斩于山上。”

    众骑士领了命,纷纷下马,过去修鹿角。

    这其实就是夏侯渊穷惯了,舍不得糟践东西。

    刚才说过,夏侯渊的侄女,也就是被张飞抢来做老婆的那位。

    十四岁了还要上山砍柴。

    当时的夏侯渊已经做过颍川太守,兼督军校尉了。

    你说都市一把手的高官了,那时候还会缺钱吗?

    肯定不会。

    说到底,还是夏侯渊穷怕了,一直保持着穷人思维。

    修鹿角,与其说是夏侯渊没脑子,不如说是单纯不舍得糟践东西。

    在他看来,自己的骑兵速度快。

    万一突发变故,再上马跑,也完全来得及嘛。

    就在夏侯渊命人修鹿角之时。

    杜袭迟迟得不到支援,只得弃了贝丘,往对面山下跑。

    黄忠成功占据高地,比及天明,正见着夏侯渊率队在山下修鹿角。

    徐庶见状,大喜道:

    “可击!可击!”

    黄忠眼眸一蹙,手中的宝刀闪过一丝寒光。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不错,请把《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三国:昭烈谋主,三兴炎汉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