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香江基地

    陈光良在香港算是比较低调,没有参与什么政Z活动,以一个纯粹的商人在香港活动。

    理由很简单,他知道这个时期的‘英美’实际上是有些‘倾向日本’,如果他在香港从事政Z活动,说不定哪天就被驱逐,或者列为监视对象。

    而陈光良在香港的工作,主要是集中在平安银行(香港)、新丰纺织(香港)、长江地产、维他奶等企业。

    像包括‘时代影业’、《东方日报》这两家企业,他基本都参与不多。特别是《东方日报》,他更加不参与其中的活动。

    当然,陈光良和这两家企业的联系,还是有的。

    特别是时代影业,虽然总经理已经是庄铸九,但陈光良还担任着董事长一职,控制着较大的股权。

    10月份,华夏军队在淞沪战场不利,外国的援助也开始减少;直到八佰壮士的出现,国际援助再次多了起来。

    这一天,陈光良在‘时代影业’二厂(北角名园山)召开了时代影业的会议,出席会议的包括总经理庄铸九、协理兼制片经理陆涵章及各导演编剧等,悉数到场。

    此次时代影业提前卖出了华界的制片厂和电影院,避免了最大的损失,甚至当初购入凤凰影业的债务,也基本能偿还清楚。

    而时代影业目前的总资产,也超过500万,成为华夏当之无愧的‘电影之王’。资产主要集中在香港(两家庞大的制片厂,及数家电影院),以及在南洋也拥有一定的戏院,当然租界的电影院也是重资产。

    “当前,我们有两个市场,第一个市场是租界,我认为租界的电影院将迎来火爆,不过租界上映的电影只能是商业电影,涉及抗战之类的,必然会遭到租界的封杀;第二个市场是香港和东南亚,这些市场我希望有一定的抗战题材电影,特别是东南亚的需求大。”

    经过此次的‘动迁’,大家对陈光良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时代影业的损失可以忽略不计,反倒是明星、联华等电影公司遭到毁灭打击。

    至此,如今也就邵氏的天一,勉强能和时代影业过过招,也只是勉强。

    陆涵章说道:“抗战电影,从7月份开始,我们已经在拍摄,是以凤凰电影的命运拍摄的,如今已经有两部完成,这些电影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但香港这边管制也有些严格。另外,目前时代影业各方面是兵强马壮,一年拍摄的电影数量可以很多。”

    一年二十部电影,都是轻轻松松,毕竟两个大制片基地,特别是二厂的设备各方面都非常的好。

    庄铸九说道:“只是我们在东南亚和香港的戏院,一共就32家,远低于天一的规模,要不要趁机扩张一波。”

    邵氏的天一,在东南亚和香港,怕是有一百多家戏院。当然,很多恐怕属于乡村戏院,投资一两万元居多。

    陈光良便说道:“可以投资,但投资比例不能太重,以建筑成本低、动作迅速的模式去投资;或许三四年,日本还会侵略东南亚,毕竟日本在亚洲太过强大。”

    此话一出,大家心惊胆战。

    有人甚至问道:“陈先生,这场战争会胜利嘛?”

    今年10月,很多人都会有这种悲观的想法,甚至之后的日子,也是这种思想泛滥,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汉奸走狗。

    另外一方面,据后世史料记载,抗战的形势让华夏统帅都时常一个人大喊大叫,显然压力巨大。

    唯有陈光良自信的说道:“中华民族绝不会失败,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更何况,如果一个国家都不存在了,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所以在这一时期,我们电影工作者要坚定信念,拍出更好的作品,让所有人都通过银幕,坚定信心。所以,我准备马上启动拍摄《八佰》,以四行仓库事件为原型,资料《东方日报》那边有比较完善的,我希望凤凰影业能拍出一个好作品,动作要快,制作要精良,这是我的要求。”

    “好”

    四行仓库不仅仅是八佰将士抵抗日本侵略者的故事,更是让世界人民看到华夏抵抗的决心,原本差不多大量减少的援助,也因为这次事件,欧洲很多小国(比利时、捷克)的兵工厂,开始源源不断的卖给华夏武器,英法美苏的援助也开始增加。

    凤凰影业如果拍摄《八佰》电影,去东南亚上映,那么海外华侨对抗战的信心、捐助都会大大增加,这就是电影工作的重要性。

    以前,陈光良避开GM、抗战题材的电影,是因为南鲸政府的审核制度;如今华夏政府不再阻止这种事情,他自然要全力支持,反正以后香港沦陷,小日本也不会放过时代电影,何必畏畏缩缩。

    接下来,陈光良又说道:“我们在租界还有时代电影院(沪市五大电影院之一),以及一些三四轮的电影院。这是后续我们的重要收益之一,那边的管理要跟上。”

    庄铸九点点头,说道:“我离开沪市时,都安排好了,管理人员都是公司的精英,不会有问题的。”

    陈光良说道:“要考虑涨价,租界人口会暴增一倍两倍,江浙沪的有钱人都会去那里醉生梦死,所以价格要上调。”

    庄铸九等人一愣,老板这话有洗涮别人的意思,不过很快大家明白——这是事实,接下来的租界,什么东西都会涨价。

    “好,我马上让他们调查,然后商议涨价。”

    不怕没有上座率,反而上座率更多。

    唯一的遗憾是,租界的电影院不能上映抗战题材电影,只能上映商业片,以及西片为主。

    在干德道的洋房,陈光良一家邀请庄铸九、盛七夫妇及一对儿女来做客,大家在草坪的桌椅上聚会。

    盛七笑着说道:“感谢你们夫妇给我们准备的洋房,不至于让我们来香港流落街头。”

    他们夫妇及子女来港后,立即就住进了铜锣湾半山的洋房,占地面积是不大,也就3000多平方尺,但好歹是独幢三层。

    陈光良笑道:“你们也是时代影业的高层,我自然会给予照顾,更不要说你们也是我们长辈。”

    他以‘庄先生’、‘七小姐’称呼,并不算逾越,也算保持着尊重。当然,两人也非常尊重陈光良,那是基于陈光良的社会地位。

    盛七说道:“只是这香港能呆多久,现在南鲸政府已经搬到重庆?”

    陈光良说道:“总能安稳几年时间,当然到时候我们去重庆时,肯定也是日本要对英国宣战前夕。重庆那边,我也投资了不少物业,有地方安置大家。”

    庄铸九、盛七很惊讶,合着这位什么都算好了,听说陈光良还在川蜀投资了白糖、酒精、纺织、食品等工厂,而且工厂基本都在租界,这份远见真是无人可敌。

    这时候,庄铸九和陈光良讨论起国际形势来。

    他问道:“日本向来惧怕西方列强,怕是不敢开战吧?”

    陈光良说道:“欧洲有德国这个军国主义国家,必然相当于亚洲的日本,所以国际形势也不容乐观。”

    他想保住‘时代影业’,第一就是在香港和东南亚购置地皮,战后就能迅速成为崛起的资本;第二,1941年上半年,将电影器材等,转移只奥门仓库,战后可以第一时间复业。

    只要做好这两样,战后的‘时代影业’将成为香港第一电影公司,以后邵氏也就能做个老二了。

    庄铸九这时候说道:“既然无法避免,那时代影业还要去东南亚投资?”

    陈光良坚定的说道:“必须,因为我的目光已经看向战后,只要日本战败,我们所有的地皮和物业就能拿回来。这次投资,我希望你主要是购入新加坡、吉隆坡的地皮,在上面建电影院时,建筑则是节省和动作快,一年后,我会停止东南亚的投资。”

    庄铸九已经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这几年时代影业在香港和东南亚的发展,离不开他的奔波。其本身就是出自常州大家族,能力是非常出众的,所以陈光良才如此器重他们夫妇。

    如今时代影业的资产值在500万以上,可谓绝对是丰厚的资产,陈光良自然很器重。

    庄铸九认真的说道:“好,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聊完正事,陈光良抱着盛七的2岁女儿,颇有些也想要个女儿的想法。

    盛七故意说道:“这次我们一起来香港躲避战乱,我看要不要结个儿女亲家?”

    她和庄铸九有一儿一女,女儿是小的,平常在沪市时,也和陈文杰、陈文铭一起玩。

    盛七是很想结这个亲事的,毕竟她知道陈光良的眼光长远,将来这个家族肯定是非常强大的。

    严人美没有说话,而是将目光看向陈光良。

    陈光良说道:“都什么年代了,还摆那一套,我个人是支持自由恋爱的,如果他们将来有看对眼,我当然会支持。庄先生,你说呢?”

    庄铸九点点头,说道:“陈先生说的有理,让孩子们多交流,他们有这种想法才行。”

    他能怎么说,自然是既表态,同时又不得罪老婆。

    盛七这时候说道:“你这话说的,你当年和仁美,还不是.”

    严人美娇声说道:“干妈,你哪壶不开提哪壶!”

    她现在对陈光良的感情,自然是有些忌讳过往的事情,当年毕竟她还有些不愿意嫁陈光良,不是陈光良不优秀,而是她当时想多读书。

    盛七自知没理,感觉将话题扯开,说道:“反正我们两人,是很好的朋友!”

    她本身和严人美关系很好,但自从他们夫妇加入时代影业后,就关系更好了。毕竟时代影业象征着她和庄铸九的事业,也给了庄铸九和盛七很高的社会地位和荣誉。

    第二日,陈光良来到九龙的新丰纺织厂。

    厂长张芳硕,是从沪市调过来的,属于留日的纺织人才;事实上,九龙新丰纺织厂的管理层、技术人员,甚至是优秀女纺织工人,有很多都是沪市调来的。

    凭借这些人才的调来,新丰纺织不仅可以顺利开工,而且经营也越来越好。

    考察时,张芳硕为陈光良介绍道:“陈先生,现在我们工厂已经拥有3.62万纱锭,1520名纺织工人,并实行‘三班倒’开工,产品50%销往东南亚.特别是我们的‘鳄鱼牌’等牌子的布匹,在东南亚非常受欢迎。”

    此时,整个新丰系统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都对这个老板保持着崇高的敬意。

    陈光良看着工厂忙碌的景象,满意的说道:“我们马上回得到军方纱布订单,租界两家工厂、香港工厂,甚至是重庆工厂,这四家工厂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保持着繁忙的景象。香港工厂有个优势,那就是运输至大后方最方便,但又比重庆工厂更具备生产上的优势。”

    重庆工厂,今年下半年才逐步开工,目前产能还没有得到释放。而且重庆工厂从建立开始,就是困难重重,包括与地主谈判买地、配合重庆电力公司完成接电工程,建立公共码头,自行架设铁管从长江取水解决每月1.5万加仑用水,修建公共马路,修建防空洞,商场、医疗诊所、消费合作社,出资请警察维持秩序,筹办小学等,都要出钱出力。

    那边唯一的优势就是——消费水平低一些,100万的投资相当于沪市150万以上的投资;更何况,后来又增加‘50万贷款’投资,实质上重庆工厂和香港的产能差不多,但规模更庞大。

    好在这些事情,有童润夫、李升伯等人才的加盟,不用陈光良操心太多。

    张芳硕说道:“没问题,我们现在的产品就已经经粤汉铁路,销往国内。产量方面,我们也还可以提升不少。”

    相比较重庆,不管是在租界开厂,还是在香港开厂,各方面都是更方便。

    难怪这一次工业西迁,很多人都比较消极,甚至是抗拒,包括申新四厂这些知名企业。

    当然此次工业西迁,实际上此时已经是‘交通堵塞’,陈光良当初给卢作孚的100万航运投资,此次也是大显异彩,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随后,陈光良在工厂顿足了很久。

    此时新丰纺织的四家工厂,主要是由童润夫、李升伯等专业人才负责,经营上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特别是在技术上,更是稳稳压过香港、粤省工厂一筹。

    沪市的工业技术,冠绝全国,生产的纺织品,在香港和粤省属于高等品,在东南亚更是很受欢迎。所以新丰纺织是沪市的投资和技术,基本是不愁产品的销路。

    短时间打开局面,自然是顺理其章。(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不错,请把《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