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0章 多赚钱

    新的一年来临(1938)。

    元旦节这一天,在干德道的洋房里,严人美邀请蒋梅英母子来团聚,让陈光良感到很是心情不错。

    事实上,两女都已经相继怀孕,而且怀孕时间差不多都是五个月时间,是陈光良到港后,才陆续怀上的。

    当然,严人美虽然允许蒋梅英来洋房团聚,但却丝毫没有提及——让蒋梅英母子入门。

    这一点,陈光良也是放在心上,准备今年两女诞下孩子后,他主动提出来,然后给蒋梅英一个婚礼。

    事已至此,一个男人的魄力还是要拿出来的,毕竟连‘孙二代’都知道娶姨太太,他陈光良一介商人,自然也是可以娶的。

    正好,香港的法律也是可以娶的,他也准备转成香港的户籍。

    一层大厅里,好不热闹,包括陈光聪、杨秀英夫妇都在。

    而陈家的第二代,此时已经六位,包括陈光良的侄子陈文博,以及严人美和蒋梅英肚子里的两个孩子。

    蒋梅英也是很开心,参加这样的家庭聚会,一直以来,她很少给陈光良压力,但不代表她不希望名正言顺的成为陈光良的二太太。

    她心中开心,嘴上关切的说道:“姐姐,伯父他们怎么不来香港?”

    严人美笑道:“别说了,他来香港考察一圈,说香港实在是落后,住着不习惯,又回租界去了。”

    蒋梅英回道:“还真是如此,我也叫父亲他们过来,结果你猜怎么着,他还说现在租界很赚钱,没事来香港做什么。”

    杨秀英也连忙加入两个嫂子的话题,避免自己被冷落,她说道:“是喔,我父母他们没有做生意,现在也是舍不得过来,说租界的生活更舒服。”

    随后,三女看向陈光良,意思是你来点评一下。

    陈光良笑道:“不急,这还不是我干预的时候。此时的租界,确实迎来畸形的繁华,人口暴增两倍,财富也剧增.再加上你们父母的社会影响力不大,不至于被日本特务针对;就算几年后,租界沦陷了,也不至于有什么危险。当然了,租界沦陷前,我会通知他们去重庆的。”

    杨秀英快人快语的说道:“大哥,你怎么知道租界什么时候沦陷?”

    陈光良笑道:“自然是动脑子。很多事情,都是有理可循,所以大家无需担忧生存问题,我会安排好的。”

    严智多虽然没有来香港居住,但也投资100万大洋的物业资产,说明他充分信任陈光良这个女婿。

    不来香港居住,是因为沪市的产业还有很多,以及全家老少不易轻易决定撤离沪市。

    但倘若租界都要沦陷了,严智多也会听他这个女婿,去重庆生活的。

    至于1945年后,那就更加容易劝说了,毕竟严智多对陈光良的选择,一向是非常参考的。此次陈光良虽然来香港避难,但毕竟租界的产业没有抛弃,所以这让严智多也不急。

    是夜。

    严人美还留蒋梅英母子在别墅居住,让蒋梅英激动的了一番。

    而陈光良自然不敢多说什么,只能任由严人美的安排,他实际上不是‘惧内’,而是希望‘家庭和谐’,特别是正房一脉不要出什么事情。

    所以,他晚上自然是搂着严人美睡觉,没有去询问蒋梅英,反正有母亲杨慧照顾。

    “是不是很得意?”严人美躺在陈光良怀里,故意的说道。

    陈光良马上一本正经的说道:“得意什么,就算我得意,那也是因为娶了一位好妻子!”

    严人美有些伤感的说道:“你还说呢!因为梅英的事情,我不知道有多委屈,我的三个姑姑.还有干妈、令仪她们,那个不觉得我能容忍梅英,能容忍你,是多么放低姿态的事情。”

    “是是,我承认这一点。”

    陈光良马上认错。

    虽然这个年代娶姨太太很常见,但稍微有些思想的女人,是很难接受的。

    哪怕是杜月笙想娶孟小冬,做‘舔狗’已经那么年了,至今还没有成功。当年孟小冬和梅兰芳离婚,杜月笙可是敲诈了梅兰芳四万大洋作为分手费.

    一个戏子尚且如此‘金贵’,更不要说严人美、蒋梅英这样的‘出身不凡’、‘独立思维’、‘新时代女性’等标签的优质女人。

    可以说,如果仅是陈光良的财富,是根本不可能实现今日的场景。

    严人美继续说道:“但我要赌,赌你对我说的话是真的,现在和将来我一定是最幸福的女人。所以,我可以接受蒋梅英入门,但仅此一例,不然我是真会和你”

    最后一个词,她不敢说!

    陈光良马上心中很高兴的说道:“我发誓,以后再犯这样的错误,让我毕生努力.”

    严人美马上堵住他的嘴,随后说道:“不要发誓,我相信你!”

    那么多年来,她已经释怀蒋梅英的存在,也相信陈光良不会再有其她的想法。如今大家沦落到香港避难,说不定哪天又会分开,干脆她妥协,让蒋梅英进门。

    这一夜,陈光良确实感觉到很幸福。

    女人不需要太多,有两位知己便已经足以。

    在1937年底时,各欧美轮船已经恢复了南北洋和长江航线的航运。

    与此同时,‘孤岛(沪市)’的经济恢复惊人,工厂以惊人的速度在复工。

    由于租界人口从150万暴增至450万,这些人所需要的食物、衣物等都是庞大的,而这些物资相比站前,涨幅至少也是四成。

    一时间,投资迎来疯狂的回报率。

    而且租界的工厂,不仅供应着华夏,而且也向东南亚出口,赚取着大量的外汇收益。

    新的一年,新丰纺织的财务情况也统计出来,1937年总计盈利560万法币,其中包含250万的炒棉纱利润,回报率高达80%左右.

    不仅仅如此,新丰纺织手上还有大量的纱锭库存,足以租界两家工厂的一年多之用,这些纱锭自身实际上也已经增值50%左右。

    与此同时,新丰纺织一直在继续购入棉花,相当于一直在存棉、存纱。

    新丰纺织在1937年分红400万后,总资产也上升至1500万(负债300万,用于纱锭的库存),净资产则高达1200万(四家工厂、纱锭)。

    相当于投资三年时间不到,资产就已经翻了一倍多(分红在内),回报率十分的夸张;当然,这里面主要是炒棉纱的利润,差不多都有500万以上。

    而接下来,新丰纺织才是真正的开始,四家纺织工厂不仅已经接到后方的军用棉布,而且也打开了海外的贸易出口,更是有租界的高消费市场。

    租界,平安银行大厦。

    夏高翔、叶熙明、张树年三人,正在办公室秘议。

    “老板让人带来信件,让我们再兑换300万法币的美元,转移至香港,尽快!”

    三人轮流看了一下信件,确定是老板字迹及相应的公章。

    叶熙明说道:“老板是担心法币的汇率稳不住,决定再增加兑换的美元,估计后续会转移至美国。”

    夏高翔摆摆手,说道:“后续的事情,我们暂时不需要操心,当务之急是兑换美元,这事你们两人负责,然后再转至香港,务必不要让人发现,以免影响我们的信誉。”

    “好,没问题!”

    去年,他们就已经兑现200万法币(60万美金),如今再兑现300万法币(90万美金);再加上将300万法币兑现成银元、英镑,去购入一些以‘银元’和‘英镑’为货币单位的股票。

    总计,平安银行总计已经兑了800万法币。

    而这800万法币,基本都是储户的资金,暂时由平安银行‘借用’而已,后面自然是通过新丰纺织的分红、租金收益、出售纺织机械设备的利润,来偿还。

    事实上,陈光良是有预期的:新丰纺织今年(1938)盈利预期600万以上、平安银行(沪市)盈利至少是400万(有炒卖纺织机械设备、房租、给租界投资工厂的贷款)。

    所以,这样做是没有问题的。

    接着,夏高翔说道:“投资股票的事情,也需要继续进行,不能有松懈!”

    叶熙明点点头,说道:“已经安排好了,2月底全部买进。这样不仅不引起市场的注意,我们兑换白银、英镑也方便。”

    因为老板点名的股票,基本都是以‘白银’、‘英镑’为建制的股票,所以法币去购入这些股票,需要先进行兑换。

    同理,这些股票后面的升值,也是以相应的货币为单位,法币贬值,股票本身不会贬值,反而会加速持有法币者,来投资这些股票,以达到资产保值的效果。

    而目前300万法币购入的股票,那是相当的多,仅计算‘白银’和‘英镑’为建制的股票,相当于买进了1~2%的。

    当然,还有以‘法币’、‘美元’、‘日元’为建制的股票,其中‘法币’类股票也有上亿元。

    一番交流后,三人还没有散会,便听见职员汇报——新丰纺织的童润夫、李升伯前来商量事情。

    随即,五人聚集在办公室里。

    童润夫当即说道:“听说平安银行还有一批进口的纺织机械设备在仓库?”

    夏高翔也不隐瞒,说道:“不错,这批设备在淞沪会战前,我们便已经买下,原本打算开设新丰纺织沪市第三厂的,但目前香港和重庆相继开工,这批设备我们打算后面找个好时机出掉。”

    童润夫连忙说道:“夏经理,这事糊涂啊,如今除租界外,沿海地带的纺织厂基本都毁于战火,全国对棉纱、棉布的需求非常巨大,甚至形成棉花便宜、棉纱和棉布昂贵的情况。我们有现成的机械设备,厂房也有空地,把这批设备拿来扩大产能,今年(1938)保证能有巨大的回报。平安银行卖设备是一次性买卖,例如最多也就五六成,不超过一倍;但投资扩大产能,一年说不定就回本了。现在租界,那个不是千方百计的开设工厂?”

    夏高翔、叶熙明、张树年对视一番,因为这些策略是老板制定的,但如今童润夫说的也非常有道理。

    叶熙明随即说道:“那我们请示一下老板,明天就能给你们答复。”

    “好,相信陈先生有远大的眼光,不会只看眼前的利益。”

    “这自然”

    陈光良很快就收到沪市的电报,因为他不在沪市,所以租界的工业发展到底有多火爆,他心里没有详细的数据。

    (历史上1938年,沪市纺织工人从3万多增长到13万人,工厂从400家增加4000家,小工厂自然也算;申新九厂在1939年,一年便赚了1000万,还清了很多战前的债务)

    但陈光良还是选择相信属下的判断,也就是童润夫、李升伯等人的建议,他是完全相信的——卖设备,肯定不如开工厂赚的多。

    在陈光良的计划中,沪市源源不断的产生‘法币’利润,也一边兑换成外汇和黄金,然后运到香港,再准备转存到纽约。

    他当即通过电报回复沪市——将机器设备用于扩大产能。

    随后,陈光良研究起‘在沪职员’的福利待遇来。

    首先:津贴主要的对象是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这些才是企业和工厂赚钱的核心,所以这些人有员工宿舍、米油补贴等福利。

    其次:普通工人不降薪已经是不错了,要知道现在租界的工厂最不缺的就是工人,甚至越到后面,工人的薪资反而越变相的降低,例如吃住的成本从占薪水60%,涨到80%以上。

    陈光良虽然也想对工人好一点,但却不利于团结,不利于同行。当然,他旗下的工人依旧是沪市待遇最好的工厂之一,例如‘三节’和‘十三薪’的福利已经实行一两年了。

    这样一来,开厂的人工成本不会增加,接下来反而利润会大增,陈光良算到这里,心情还是很不错的。

    当然了,他还是为工人和普通职员考虑了‘福利’,那就是以比市场略低的价格,用米油来抵工资。

    这样一来,‘陈氏企业’可以集中采购米油等物资,去抵消工人的部分工资,企业的负担不大,但员工却减轻了负担。

    总结起来,接下来陈光良是让企业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过的比其它工厂和单位舒服;例如平安银行的管理层和高级职员,要比国营银行的福利都要好,新丰纺织的管理层和技术人员也是要冠绝业内的。

    毕竟,接下来的三年时间,是至关重要的三年,平安银行、新丰纺织、制糖厂等的利润,是要兑换成外汇和黄金,转存至安全地方的。

    陈光良不会觉得内疚,对不起抗战什么的!

    要知道,仅当年进口白银1亿两个计算,陈光良实际上为抗战增加了五六千万美金的外汇。更不要说白糖和航运上的贡献,也是为国家增加了不少。

    当前南鲸政府的外汇,主要是出售给美国白银、黄金,当然也有一些物资的出口,例如猪鬃、纺织、矿产等。

    多为自己赚一点钱,毕竟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包括孔宋这些家族,同样也会为自己的家族考虑;相比较而言,陈光良赚的钱,每一分至少是干净的。

    抗战肯定是支持的,但也不影响他赚钱。(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不错,请把《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从上海滩的人力车夫开始崛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