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0章 分化瓦解

    李傕被杀,铁骑队仅仅一阵冲溃李傕亲信五百余骑。

    铁骑队爱惜马力,只是护在赵基左右不肯继续追击。

    后续骑士乘势而进,李傕溃骑难以收拢,遂衔尾追击,一口气追逐到白渠北岸,尽数俘斩。

    他们驱赶俘虏抵达时,赵基已引着铁骑队逼降李桓。

    李应更是敞开城门,督促吏士、青壮空手出城,将妇女、财货、器械、粮食布帛留在城中。

    城门前,赵基提举李傕首级展示给投降的六七千丁壮,这些人神情麻木夹杂着惶恐。

    赵基驱马而行,铁骑队隔绝着人群。

    李傕还在沥血的头颅,仿佛燃烧的火焰,引燃了压抑在绝大多数军民青壮的精神火焰。

    突然,一个青年高声呐喊:“万岁!”

    他的带动下,周围投降的军民相互看看,紧接着恍然大悟,纷纷亢奋大呼:“万岁!”

    “万岁!”

    万岁呼声不绝于耳,眼前这种军民群众夹道欢迎的气氛变化,让赵基感觉自己好像有了镭射银一样。

    他也解下冰冷的铁盔护颈,露出洋溢笑容的俊朗面容,这下欢呼之声更是响彻云霄。

    万岁呼喊声中,李应等李氏宗族男女惊慌彷徨,缩成一团,等待命运的裁断。

    很快两队骑士入城,接管城门后,树立新的‘汉大司马’战旗。

    赵基也来到李应面前,居高临下俯视,李应带头跪地磕头:“罪臣自知罪重,伏望大司马宽宥一二。”

    突然人群中有人向李应投石,围观军民立刻情绪躁动起来,立刻去观察赵基。

    只要赵基默不作声,几千人一拥而上,能实打实的啖了李氏三族男女老幼。

    然而赵基右手从马具后抽出一支短矛,瞄着那个投石的壮年甩手而出,众人目光之下,那人面门被扎中,立时毙命。

    围在四周的军民悚然,齐齐向后退缩,引发践踏,推倒了一些反应不及的人。

    赵基左右环视,目光所到之处,没人敢抬头。

    过去他们如何畏惧李傕,现在就在这一矛之下,又唤醒了这种畏惧情绪。

    李应被石块打破额头,也只是身子晃了晃,跪在原地任由血液顺着脸颊、下巴胡须滑落。

    待四周恢复平静后,赵基才看李应:“袁术谋反,如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际。死罪可免,李傕三族尽数充为官奴,男子十七岁以上编入敢死营,随我护国讨袁。你来做敢死营司马,营中敢死兵临阵俘斩累积满十级者,免为庶民。若是想继续从戎,编为虎步新兵,从头开始。我给你们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罪臣叩谢大司马洪恩!”

    李应行隆重叩拜大礼,吏士男女、姬妾纷纷跪拜在黄土地面上。

    边上投降的一些凉州、京营旧军的紧绷的情绪也镇定下来。

    待声音平息后,赵基又说:“你立刻拣选军民,罪孽深重的一概编为敢死兵,累积俘斩五级,就可免为庶民。”

    李应抬头,脸上血迹沾染尘土,显得黑红:“敢问大司马,何为罪孽深重?”

    “为军吏者、为军士者杀民三人以上的;百姓涉嫌为盗而掠杀民众者,一概编为敢死兵!”

    赵基右手指着周围人:“黄白城这里,我只要一千敢死兵。主动报名的,减免为俘斩三级;也可主动揭发,我要你们之中罪孽最深,最为凶狠的那一千人!自认为无罪的,又想跟我去关东讨伐国贼的,左袒!去护国讨袁大旗下集结,我也只要一千人!”

    说罢赵基勒马不动,李应带着李氏子弟起身再拜:“喏!”

    当即这些人发扬过去的跋扈模样,开始纠集军吏,组织军队,开始进行自我定位、筛选。

    赵基也不入城,就驻马在一边观望,等待军队重组。

    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奈何只有五百多名降军自认为无罪,也愿意继续从戎,袒露左臂,站到了护国讨袁战旗附近。

    李应则纠集了两千多名有罪的军民,相互推脱,李氏子弟、军吏见扯皮掰扯不清的就当场殴打,加速决议、筛查。

    而其他军民也不干净,相互揭举,又有千余人被孤立出来。

    赵基依旧不为所动,静静等着。

    而被抓的李傕亲骑是俘虏,不是降军,没资格参选敢死兵,否则个个难逃。

    李应这里以十分粗暴的手段进行督促,也用了将近一个时辰,才将敢死营挑选完毕。

    这样一来,又有了两千多罪孽不深的军民,站在那里不知所措。

    敢死营也分成十个百人队,勉强站成阵列。

    赵基又指着李桓所部丢弃的铠甲、器械:“穿戴铠甲,明日给你们制作新军服。”

    “喏!”

    李应回答的声音雄厚许多,脸上血泥也已干涸,掉落了一些。

    整个敢死营的吏士,见能穿戴铠甲进行武装,心中最后那点忧虑也尽数消去。

    等这些人完成武装重新列队后,赵基又指着那两千多惶恐不安的军民:“贬尔等为奴隶,为期十年。何如?”

    没人应答,也没有拒绝,就仿佛羊群一样。

    见没有什么强硬的抗拒心态,赵基扭头看李应:“监管他们,稍后建造名册。”

    这下,敢死兵士气迅速上涨,在李应指挥下,包围这些人,其中不乏他们的亲友、同僚,很多人刚才就发生过争执。

    敢死兵固然倒霉,更乐于看到这些人也跟着倒霉。

    赵基又看向左袒的五百余降军,驱马到他们面前:“我要一千人,你们去找亲友,凑齐一千人,然后造册录名。”

    这些人都习惯了军旅生活,很多人纯粹是单身,无依无靠,离开军队后不知道该干什么。

    当即就有人开口:“大司马,我等多是外郡,黄白城中没有什么亲友。”

    “这我不管,你们自己去选,去劝,总之我要一千能战的老兵。”

    这些人无奈,只能去军民人群里找人,这些人也适应了被强征,更是没有什么抗拒。

    高的、壮的几乎在第一轮就被选走,还缺一些人,又选了一些老兵。

    老兵有独特气质,这些人一眼就能从衣衫褴褛的军民人群里揪出那些看起来能打的人。

    见这支义兵将要组建成型,赵基扭头看韩述:“他们给你,以后归你管,带着他们入城接管府库、军械,粮食。”

    “喏!”

    韩述下马拱手长拜,赵基也怕他一个人玩不转,额外分了一个百人队给韩述。

    而这时候,西面有大股烟尘滚滚而来。

    随着韩述督义兵入城后,这些义兵也割旗帜为丝带,扎在额头充当标识物。

    李应也分出部分无甲的敢死兵,二百余人驱赶十倍于他们的新编奴隶入城。

    余下敢死兵原地列阵,观望西面。

    西面来敌缓缓靠近后减速,扬尘散去后,约有千余步骑出现在赵基阵前一里外。

    几名使骑高举杏黄旗奔来,到阵前看到赵基的战旗、长麾,又看到一杆旗帜上挑着的李傕头颅。

    使骑大惊,当首之人下马快步上前长拜:“讨寇杨中郎将得闻大司马进讨逆臣李傕,特率本部兵马前来助战。”

    赵基观察这几个人:“让他来见我。”

    “喏。”

    使者不敢多言,后退几步转身就走,翻身上马,急速打马。

    很快,杨秋引着军吏团队以及少许护卫骑士来到赵基阵前,相隔五六十步时,杨秋就勒马下马,步行上前:“罪将杨秋来迟,伏望大司马恕罪。”

    “来的不早不晚,何罪之有?”

    赵基指着身后护国讨袁大旗说:“关东袁术建制百官,已然谋反。今值朝廷用人之际,我杀李傕而宽恕其党羽,意在使彼辈存留有用之身戴罪立功。杨将军以为如何?”

    “愿奉大司马号令,进兵关东,征讨国贼!”

    杨秋单膝跪下,哪敢发表处置意见?

    他双手抱拳于头顶,一副臣服模样。

    “好。今李傕已死,其党羽瓦解已为国家所有。关中只剩下郭汜一家,将军可愿为我前驱?”

    “卑将领命!”

    杨秋起身之际,又展臂指着西南方向:“大司马,建义将军王承也已起兵前来助战。”

    王承继承的是王方部曲,资历名望不如王方,也就没有参与李傕郭汜、樊稠李蒙之间的混战、争斗。

    王方又是自然死亡,所以这支部队与李傕、郭汜没有私仇,保存相对完整。

    前年马腾在池阳转移屯戍区域时靠近王承,王承继位不久,以为马腾想要兼并他。

    于是先下手为强,袭击马腾,将马腾重创,赶出关中。

    “既如此,你二人合为一部,为我前军,一同进兵郿坞;两三日内我就起兵为后继。”

    赵基说着扭头看随行书吏:“书写军令。”

    披甲的书吏拱手:“喏。”

    他转身就去书写,帛书铺在盾牌上,蹲在地上开始捉笔。

    杨秋也扭头等待,拿了正式的军书,他也好找王承一起商量。

    兜兜转转一年多,张绣已经与段煨、梁兴、张横合军,后续还有河东兵、太原兵,当他们压过来时,李傕挡不住,郭汜也挡不住,他们也挡不住。

    流落在外的三辅灾民回流之前,这些关中传统老牌军阀都很瘦弱,经不起消耗。

    (本章完)(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虎贲郎不错,请把《虎贲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虎贲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