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城,冀州兵马陆续集结于此。
因公孙瓒尚在,赵基又支持张燕时不时捣乱,因此冀州方面虽然能动员十几万军队,可始终能投入到前线作战的军队,不会超过七万。
这还是孙策主动自青州出兵,在济南一带没有留预备队的结果。
否则的话,冀州方面为了防止东南方向的孙策偷袭,怎么也要在平原留两万机动兵力。
各处分摊之后,目前袁绍可动员参战的军队也就以七万为限,其中两万余还是曹操旧部。
迁徙河北的曹操旧部,几乎就没有停歇、休整的机会,青壮年男子始终披甲,难与家眷团聚。
故而曹操旧部的士气并不稳定,可若是与吕赵二贼的军队开战,不稳定的曹操旧部反而就成了一股可靠的力量。
此刻,袁绍最操心的就是公孙瓒。
公孙瓒影响的不是他手里那能动员的两三万人,而是波及冀州北部戍守军队,以及三郡乌桓、辽东鲜卑乃至是辽东郡守公孙度。
公孙瓒钉在那里,能牵制十几万军队!
在去年时,碍于吕赵联盟的持续做大,又见袁术兼并陈国威势大振,袁绍自然生出浓浓的紧迫感,开始向公孙瓒写信,以谋求双方的停战与长期和睦。
可双方仇恨太深,公孙瓒也怕松口不再撕咬袁绍后,袁绍会从其他方面取得极大进展,再调头回来以极大优势进攻幽州。
因此公孙瓒很明智的拒绝了袁绍的停战请求,甚至担忧袁氏做大后清算家族,公孙瓒这才顺应形势,率幽州汉胡武装转而依附赵基。
就在袁绍一方分析公孙瓒是否会易帜的时候,公孙瓒本人也因此而感到忧愁。
此刻他的个人立场转变,直接影响着十几万军队能否参战。
这十几万军队穿过冀州,抵达中原战场后,足以成为影响东军、西军胜败的关键力量。
若是吕赵败绩,公孙瓒选择支持西军的话,那周边十几万军队就会直接作用于公孙氏身上,难逃城破族灭的命运。
可若是顺应许都天子的诏命,举兵勤王讨伐吕赵二贼,这也算是师出有名。
举兵勤王的道德优先级比他与赵基之间的臣属关系更高,他可以不背负任何的道德指责,举兵加入许都天子阵营。
怎么说呢……对公孙瓒而言,依附赵氏,对他来说多多少少是有些不甘心的。
想他早年分置四州刺史,称霸河北,打的袁绍不敢露头,那时候威风不比今日的赵基弱多少。
他也风光过,这才是关键。
许都天子的筹码也让他欣喜,幽州牧、镇北大将军、持节、燕侯,食邑万户。
燕侯很重要,拿到这个爵位后,公孙瓒攻掠幽州各地后,就可以谋求更高一级的燕公或燕王。
就目前吕赵二贼的强势,以公孙瓒现在的重要性来说,许都朝廷大概率会对他退让一步。
事情就是这么的搞笑,为了不给赵基酬功封公,可以将赵基逼反。
为了压制、抵抗赵基的侵攻……许都朝廷又可以策封其他重量级侯爵,乃至是王、公爵位。
公孙瓒犹豫为难,迟迟不接待朝廷的敕使。
来易京传达诏令的敕使是光禄大夫刘松,刘松反正是不敢再次返回中原,索性就揽过一系列诏书宣达的使命。
毕竟他是太尉刘宽之子,袁绍、公孙瓒也是勉强可以算是刘宽门生的人。
就算南边战场如何变化,刘松在袁绍、公孙瓒这里,也能获取稳定的供养。
公孙瓒既然不肯驱逐许都朝廷的敕使,又不私下会见刘松,这让刘松很是纠结,犹豫要不要主动私下拜谒公孙瓒。
虽然这有辱他的门第,也有辱朝廷敕使的威仪,可只有这样才能面见公孙瓒,与之交涉。
刘松犹豫之际,半路加入敕使团队的陈群突然来见他:“君侯,今蓟侯迟疑,非畏惧赵氏凶暴,而是另有索求。”
刘松继承了其父逯乡侯爵位,就年龄、威望而言,与刘表、刘艾都是宗正的优选。
只是刘表不肯入朝,刘艾又为人谦逊不肯争宗正之位,基本上谁控制朝廷,做出什么安排,刘艾就会遵循安排,缺乏反抗精神。
刘松才能不如其父,但也是中人之姿,察觉陈群抓住了脉络,就问:“长文何以见得?”
“若是蓟侯畏惧赵氏凶暴,又岂会收留朝廷敕使?”
陈群温声讲述,见刘松挑眉要发问,陈群又抢先说:“蓟侯虽是刘太尉门生,与君侯有同窗之情谊。不过这样关乎生死、宗族兴衰的时候,以蓟侯之果决,又岂会顾念旧情?”
“有理。”
刘松心中大定,眼神开慰看着陈群:“那长文以为,应当如何能游说蓟侯,使之举兵勤王?”
陈群身子向刘松挪了挪,低声张口吐出两个字:“矫诏。”
闻言,刘松皱眉:“如此可能成功?若是蓟侯知我等诓骗于他,又将如何?”
陈群很有信心的模样,依旧低声:“他不在乎。”
刘松皱眉更深:“若是如此,袁本初处如何回应?”
矫诏,自然不可能给公孙瓒加封冀州牧这种无意义的操作,只能从爵位上着手。
上一次朝廷敕使到幽州,就是被公孙瓒挟持,强迫敕使矫诏,给了公孙瓒蓟侯、都督四州、假节的权限;还逼迫敕使,杀了刘虞。
当年那位敕使有被胁迫的记录,但诛杀刘虞……公孙瓒有这个动机,敕使身后的长安朝廷、天子、李傕郭汜,也是有这个动机的。
毕竟刘虞虽然拒绝了袁绍的劝进,可这种事情参与进来,不管拒绝与否,就该有死亡的觉悟。
总之,刘虞死了,公孙瓒也因此元气大伤。
而现在如果再次矫诏……刘松真没什么好怕的,他反正下定决心不回许都了。
他从吕布手里两次逃命,还不是吕布顾忌太多,也多凭老爹太尉刘宽的遗泽深远,所以杀与不杀不影响关键时,大多数人都会选择不杀刘松。
吕布可以装傻放过刘松两次,而许都朝廷方面,绝不会放任他矫诏策封公孙瓒为公爵。
可现在的形势也非常的明确,唯有给公孙瓒一个燕公或蓟公的爵位,才能勾动公孙瓒,使之举兵。
否则东北方面十几万军队相互掣肘,会错过这最关键的决战。
决战打输,一切都就完了,还扣着虚无的王爵、公爵做什么?
这些滥发的王爵、公爵以后造祸,那是以后的事情。
抵挡住吕赵二贼的叛逆攻势之后,许都朝廷才有以后、将来。
陈群提议之后,刘松想也不想,就决定这么干。
王爵他是不敢矫诏策封,估计公孙瓒也不敢接受。
赵基都没王爵,公孙瓒若是接受朝廷策封的王爵,有概率引来赵基的直接、重锤打击!
反正此刻,他光禄大夫、逯乡侯刘松是朝廷敕使,他临时发伪诏策动公孙瓒举兵,这是为了挽救国难,他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什么。
等以后许都朝廷打破白马之誓,不得不策封另一个外姓臣子为王爵、公爵时,那今日刘松矫诏的后遗症也就算是清除了。
想清楚这些,刘松感慨说:“如今能为国家做的,也只是如此了。若是朝中诸公早下决定,重赏赵氏,又何至于沦落到如此境遇?”
陈群不语,等他从塞外返回,就是这种模样了,他无力更改什么,甚至直接返回许都也很难保住自己的命。
朝中许多人肯定认为是他陈群办事不力,没能安抚好赵氏,也没能及时向朝廷传达赵氏的需求,这才让误解越来越大……
如果杀陈群并给赵基封公,就能结束战争的话,以陈群对许都朝廷公卿百官的了解,很多人不介意杀陈群试一试。
反正试一试就算失败了,也无关紧要。
比起平息这场波及天下的大战,陈群个人的性命真有些不值一提。
死得其所,大概说的就是这种。
可惜,陈群不想死,就跟着刘松在冀州、幽州晃荡。(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