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0章 破坏威慑

    张鲁、张卫在渭水北岸新阳县拜见赵基后,当日下午就渡过渭水返回上邽。

    上邽城已经交割出来,张鲁率领的八千余汉中兵只能驻屯于城外。

    军营中,张鲁愁眉不展。

    现在很明显,赵基仅仅在渭水北岸就俘斩不下三万,斩首大约三千,筑京观于渭水北岸近处。

    算上上邽城内从叛的豪强吏民男女,赵基这里需要压制近七万的人口。

    可赵基的兵力,在张鲁看来已经捉襟见肘。

    王琦、韩述在姜叙配合下,已经将冀城围死,可也只是全面包围,未能攻陷冀城。

    这意味着冀城方面的天水豪强依旧在牵制赵基麾下的主力军队,现在赵基以大约六七千人压制、管理十倍于自身的俘虏……而汉中兵出祁山口以来,还未打过正式的战争,说是生力军也不为过。

    赵基经历过战争的六七千人需要压制管理七万俘虏,可锐气尚存的汉中兵有八千余。

    此刻,张鲁脑海中这些信息反复碰撞,就这么直接撤军的话,固然能拿到监国皇后的诏命,以汉中郡守的身份去接管汉中。

    可张鲁越是思索,就越是不甘心。

    赵基派兵接管上邽,本人留在渭水北岸,这本身就是一种警惕汉中兵的反应。

    更没有向自己兄弟索要关键人质,这种事情该怎么解读呢……可以理解为赵基不渴望汉中,哪有得陇不望蜀的道理?

    所以这件事情,可以理解为赵基底气不足,怕激怒自己。

    张鲁越想越气,感觉自己被赵基的虚名所威慑。

    至于赵昂所征三万余陇南汉羌联军的全军覆没……这种乌合之众,张鲁自己都看不上眼,论士气与服从,这类乌合之众跟他的信众部曲没法比。

    别的不说,现在这八千余汉中兵,虽然不可能跟着他们兄弟死战到底,但怎么也能拼掉一半人。

    见张鲁越想越气,张卫不想与他生矛盾,转而就将阎圃喊来。

    阎圃来时抱着一瓮葡萄酒,见张鲁抑郁焦躁的模样,就问:“师君这般忿忿不平,不知所为何事?”

    “唉~!”

    张鲁长叹,想诉说一番又觉得难为情,就微微转身背对阎圃,咬牙:“噫~!”

    “师君不妨讲述一二,某与祭酒也可出些主意。”

    阎圃抱着酒瓮上前给张鲁斟酒,葡萄酒液倒入漆木碗中,营帐内立刻弥漫一股开胃生津的酸甜清香气味。

    张鲁这才转身,说:“我之不满在于太师兵马只有六七千之众,却分兵各处羁押从叛军民男女七万余人,而我军不下八千。却屈身讨好于赵太师,故心生郁闷。”

    “再者乃成都之事,我军远道而来不曾经历一战。就此返回汉中,恐受刘璋轻视。”

    张鲁说到这里收敛情绪,神情也严肃起来:“刘璋若是轻鄙我军,以为张某以及麾下吏士皆畏战、不敢战之辈,那我母以及军吏家眷危矣。”

    没有抢到想要的战利品只是张鲁气愤、不满的一个原因,另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建立出像样的功勋。

    这次从汉中出兵于秦川,张鲁做下能被世人记录并议论的事情就是他袭杀张修夺了兵权,还袭夺上邽,成了赵基的帮凶、爪牙。

    虽说他分兵夺上邽时,北渡渭水的赵昂也是刚刚全军覆没。

    可外人不这么想,天水豪强也不会接受这种事实,那么大概率会传为是他张鲁袭夺上邽,才让北岸的赵昂后路断绝,军心扰乱之际被赵基袭击得手。

    这样一来,张鲁不仅要背负袭杀上司张修的不道德指责,还要承担临阵反戈、害友军主力全军覆灭的恶名。

    名声不道德、恶迹满满也就算了,偏偏缺乏威慑力,这就很致命了。

    张鲁神情忧虑,他太了解刘璋这个人。

    如果汉中兵能历经大战,有一番战果,能表现出战争的适应性,与狂热好战的凶残一面,那么刘璋以及益州州部的长吏们,自然不敢轻易加害汉中兵中高级军吏的家眷。

    这一点很重要,只有打出威慑力与拉拢价值,才能迫使刘璋与他们主动交流,在谈判中解决人质问题。

    张鲁刚刚一个人生闷气时,想到的是自己与赵基的中军兵力差距……这种事情悄悄想一下就行了,现在就是给他把麾下汉中兵变成三倍或五倍,他也不敢轻易与赵基交战。

    阎圃开启、引动话题后,张鲁也就恢复客观思维,立刻就认识到了现在最大的短板,那就是缺乏令刘璋忌惮的破坏力。

    战争破坏力不是看你嗓门大不大,也不看你说话狠不狠,看的是你的用兵能力。

    能用兵,自然能把乌合之众练成精锐之师。

    张鲁表达完忧虑之后,张卫才发现自己思虑短浅……他就始终没意识到目前的汉中兵缺乏对外的威慑力,也缺乏对成都方面的威慑力。

    张卫带着五百人矫令拿下了张津,也以几乎欺诈、偷袭的方式拿下了上邽。

    他自以为自己表现的十分凶猛凌厉,可这点事情无法增加汉中兵整体的威慑力。

    只有参加大战,打出战果,才能享有威慑力。

    张卫略思索,就说:“何不向赵太师如实陈情表达难处?我观太师虽年轻,却是英明仁德之主。兄长陈述难处,太师岂会置而不理?”

    张鲁没有评价,只是去看端杯浅嗅的阎圃:“先生怎么看?”

    阎圃双手端着酒碗放下,略思索才说:“太师不纳我军人质,可谓仁德。我军若朝秦暮楚与太师敌对,则受内外声讨,实难成军,天下广大再无立锥之地。以仆之见,师君当强情固请以献人质,再请太师遣良将为汉中督军、监护。如此,师君可携赵太师之威,迫使刘季玉不敢加害我军家眷。”

    必要的时候,这位来自赵太师麾下的督军或监军、护军什么的,也是可以礼送出境的。

    此刻夹在赵基、刘璋之间,最重要的就是赎回人质,然后赶在刘璋反应过来之前强夺汉中,然后掌握汉中,观形势变化而后动。

    就算立不下什么卓著的功勋,也能以汉中为筹码,混个公侯之位。

    为了从刘璋手里赎回人质,暂时驱逐赵基派遣的督军或监护,这也是可以说过去的。

    阎圃描述了另一种操作的方案和路线,张卫听着连连点头,他不在乎什么割据汉中,他只想救回家人,这也是军中许多核心军吏、五斗米道骨干的迫切需求。

    张鲁那种焦虑也很快消散,说到底他的焦虑来自无法稳定赎回人质带来的道德、感情方面的负罪感,也来自于赵基的不要人质。

    其实只要赵基这里拿了人质,张鲁自己也就心里踏实了。

    拿了人质,自己再跳反,道德压力没有那么大,大家都是按规矩办事。

    可赵基不要人质还以诚相待,自己再一门心思的跳反,这真会导致五斗米道的分裂与溃散。(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虎贲郎不错,请把《虎贲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虎贲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