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5章 唯戎与祀

    晋阳,太傅府邸。

    赵彦新征辟的主簿、北地傅干一身崭新吏服行走在西苑走廊,他身姿挺拔,有着北地男儿应有的八尺身高。

    同时面目清瘦显得干练,留着精致小胡子,整个人气质精明不失儒雅。

    左腰挎着四尺长剑,行走之际用左小臂夹着,不使剑鞘摆动。

    右手则拿着一迭文书,快步带风而行,沿途经过时遇到的掾属府吏也多会主动对傅干行礼或退让,傅干也都回以笑容。

    他穿过水榭走廊即将快步登上台阶前往西阁时,就见阁前水榭平台内一人迎着他而来,拱手:“傅主簿。”

    傅干定睛去看,原来是原会稽郡守,现谏议大夫、东海名士王朗王景兴,傅干止步立刻回礼:“景兴先生。”

    论资历来说,现在的王朗再混个十年,如果快的话也就五年的样子,自能被仕林晚辈称为王公、景兴公或明公之类。

    “奉宫中之意,前来拜谒太傅。”

    王朗也不累赘,直接说:“本要咨询太师入朝时,百官出迎临晋门时的礼仪、排场。此事宫中本有安排,百官也多盛装等待。今太师过晋阳而不入,径直前往龙城陵园祭拜为国捐躯之英烈……此事,颇令人苦恼、困扰,故本官奉命拜见太傅,以求一个解释。”

    “那景兴公是想要什么样的解释?”

    傅干咬字很重,作为一个凉州幸存不多的名门高第之后,他的立场已经不需要再考验,也经不起考验。

    经过马腾担保后,傅干才与亲族躲过一劫,作为回报,他就必须为赵氏效力。

    否则就目前赵氏对凉州的掌控力,哪怕覆灭前,也能将傅氏一族斩草除根。

    在这个东西双方对峙的特殊时期里,随波逐流之下,大部分的人身份变化无常,彼此关系错综复杂,傅干其实对王朗徐州出身并不太在意。

    徐州出身,这固然是好事,可有时候又会坏事。

    傅干姿态算不上高傲,也只是正常询问,不正常的就是过于直接。

    王朗略作沉吟,就说:“国之大事唯戎与祀。晋阳乃朝廷行在,虽无汉室社稷坛,却有监国皇后与皇长子在。”

    说到监国皇后、皇长子时,王朗还对着行宫所在的东南方拱拱手,继续说:“于情于理而言,太师应先拜谒监国皇后、皇长子后,再叙论私事。再者,赵氏社稷坛立在晋阳城西北朝阳坡上,若是太师自龙城陵园归来时,又先拜赵氏社稷、宗庙,那将置汉家社稷于何地?”

    傅干闻言缓缓点着头,见左右无人,就低声:“就景兴公所言来观,太师行举的确有所不该。”

    “不敢。”

    王朗连忙开口,强调说:“老夫的意思是,袁绍、孙策、刘备、刘表这类乱世贼臣尚在,太师重往昔袍泽之情,也该顾虑影响,以免授贼臣话柄。”

    “嗯,下官这就入见太傅,向景兴公询问此事。”

    “有劳。”

    王朗拱手表达感谢,他虽然将拜帖、来意都已上报给了赵彦,也安排来西阁外排队等候传见,可临近申时天色将晚,赵彦再不召见他的话,那他只能请辞,赶在城中夜禁前返回自己家宅。

    作为谏议大夫,王朗本该随驾天子左右,负责拾遗补缺以备咨询,与侍中、谒者、议郎一样,是天子亲近的廷臣。

    可目前晋阳只有监国皇后,行宫内虽然也有王朗等廷臣的当值、议事的场所。

    只是行宫外没有他们这些廷臣的衙署,夜禁前也会开启宫禁……所以王朗的时间很紧,再不问明白就得赶紧告辞,快些返回宅邸。

    否则就只能在太傅府借宿,或者在外面的都亭里借宿;前者约束的规矩多,后者场所简陋且吏民混杂共处一室,传出去也不好听。

    王朗目送傅干离去,只希望这件事情只是赵太师临时起意。

    否则深入解读的话,如果太傅也知情并同意,那王朗就要重新审视赵氏一族的续航能力……一个缺乏耐心的家族,显然不适合做长期伙伴。

    西阁内,赵彦端茶浅饮,手里拿着最近打磨好的老花镜对着公文纸张扫描……其实赵彦白天光线良好的情况下,不需要借助老花镜也能看清楚纸张上黑白分明的字迹内容。

    只是拿着这天下独有的老花镜来看公文,似乎能阅读的更加鞭辟入里。

    比起赵基最初让人打磨,并从各种镜片中选出的独目眼镜,赵彦更喜欢手里如同放大镜的这个阳燧镜片。

    他阅读公文之际,傅干将上午诸曹处理过的公文拿来请赵彦过目、批示,赵彦见傅干放下公文后后退半步没有走,就问:“彦林有事?”

    “是,谏议大夫王景兴自云奉宫中旨意前来询问太师不入晋阳,独往龙城陵园祭拜一事。”

    “再等一会儿你去告诉他,是我让元嗣去的陵园。并无他意,第一是不喜百官出迎于临晋门。老夫与元嗣,不过是为国家分忧而已,又非百官君长,怎能拖累百官出迎临晋门?”

    已经不是在临晋门迎接赵基,而是跑到临晋门外五里的临晋桥南岸等待迎接赵基。

    赵彦只是命人通报了这件事情,具体怎么选要看自己抉择。

    反正赵彦是不可能出城去迎接赵基,相反,他坐镇太傅府邸,已经做好了迎接新一轮骚乱的准备。

    就汉室的威望而言,百官之中肯定不缺那种忽然跳出来,仗剑要诛杀国贼的狠人。

    哪怕明知道行刺的成功率非常渺茫,可这种拿命换名声、并抬升家族门第的买卖,对很多人来说是很赚的。

    赵彦不想去赌这种事情发生的概率,也不想赵基被这帮老奸巨猾的老臣、名士环绕、奉承。

    比起年轻士人血气之勇的发动的行刺,这些中老年人构成的宿臣、名士,才是难以防范的毒蛇。

    所以赵彦想看看赵基怎么处理,他也没想到赵基根本没有来临晋门,而是提前下船,从晋水以南的小路直趋龙山陵园。

    以赵彦对赵基的了解,这几天时间肯定会待在陵园,直到将晋阳内外摸清楚后,赵基自会悄然入城,不会与百官群体在朝堂之外发生碰撞。

    国家大事唯戎与祀,赵基没去祭拜名义上最重要的赵氏社稷、宗庙,反而去陵园……赵彦是彻底放心了,不介意敲打王朗一番。

    王朗这种人的妙用很多,他希望王朗也能认识到自身的处境,好好配合做事,不要去跟那些乱党、贼臣厮混。

    不然就这么处理掉,未免有些可惜。

    资历、名望合适的人,永远都是有数的,杀一个就少一个。

    王朗再怎么说,也是弘农杨氏的门生,也是与赵昱同批而起的徐州名士。

    王朗的存在,可以很好弥补赵氏的缺点,赵基很缺一个能无原则摇旗呐喊,为赵氏鼓吹的旗手人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虎贲郎不错,请把《虎贲郎》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虎贲郎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