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院,大厅的内堂。
赵彦坐在暖榻上,右手握拳时不时敲打自己的小腿。
已是四月下旬,正常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温度宜人,可赵彦三十五岁入仕,四十岁起就在边郡各县打转转。
有的县名存实亡,哪怕有正常的县府,但也普遍残破,治下更是没有什么民众、税源可言。
夏季时还好,冬季时如赵彦这样的县君,就要自己想办法储备过冬的燃料。
情况恶劣时,就要去附近豪强坞堡做客,以撑过这个冬季。
缺乏护卫力量,赵彦很多时间都是徒步行走,也就攒下了严重的腿疾。
而他面前,赵基单独落座,正耐心翻阅赵彦积攒的名册与物资籍册。
这些物资,是没有记录在幕府仓曹的物资,分散囤积在各处的牧监草场里。
一旦爆发内战,这些名为马料的粮食,会成为军队的救命粮。
从一开始,赵彦就不信任各处的县邑以及邸阁官仓的长吏。
虽然大部分中低层吏士不见得敢反、会反,可真爆发内战时,莫衷一是,假消息满天飞,谁也不知道应该追随哪一方。
等尘埃落定手上染了血,那就没了回头路,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尤其是仓储单位,守仓的官吏认识赵基,可赵基不可能到处刷脸去提调物资。
派遣军队持幕府调令去提取粮食或军械时,对方也有可能会以伪造的调令拒绝或调派给敌对方。
这是个系统性的问题,大面积反叛一旦爆发,那最初时就是扑灭的最佳时刻,这种时候提调物资也最麻烦。
所以赵彦秘密藏了这些粮食,这些粮食是从牛马嘴里抠出来的。
名义上就该给兽群拨发、育肥御寒的粮食,这些牛马没有吃到嘴里,而是留在仓中不动。
饿一饿牛马,死一些牛马,不会有什么大事发生。
而这些粮食一旦真派上用场,那将是决定性的作用。
赵基本以为赵彦这里把握十足,没想到竟然做了最坏、打内战的准备。
至于名册,则是赵彦这里单方面调查后制定的一份名册,里面有奸细嫌疑者,也有裴茂乱党残余份子,以及一份需要严重警惕的黑名单。
见赵基神情平静,赵彦端茶饮一口,就问:“裴氏残党未作诛绝,元嗣怎么看?”
“这是树梢的枯叶,起风了,黄叶就会落下。”
赵基语气如常,仔细翻看黑名单,又看看奸细嫌疑者,忍不住一叹,笑说:“举目望去,皆是汉家忠良。”
“哼。”
听出赵基的嘲讽之意,赵彦不屑说:“天子沦落风尘时,也不见彼辈何等忠良。一群狼心狗行之辈,尚可看守门户,终究是祸患。”
赵基依旧捧着册子阅读,思维散发,说:“祖父,等到他们作乱时击斩、铲除,损害国体,也会成全他们的名声;可若不等作乱就株连拔除,世人、后人不知内情,又会说我家凶暴无情,残害元从忠良。即便知情,彼辈看来,这也是不教而诛。”
定罪要看行为和证据,不能看人家心里怎么想。
而这样的乱世昏昏沉沉又摇摇晃晃,把所有人置身大染缸里反复搅荡,每个人都染的乱七八糟。
所以不能单纯以对方过去的经历而断定未来一定会作乱。
只要对一部分主动下手,就会引发更多人的不安与惶恐。
这也是旧体系内夺权的难处,占了汉室名义的好处,就要付出这类代价。
赵彦没心情与赵基掰扯这些繁文缛节或认知问题,只是说:“别让他们有后人留世,史书操于我家之手,何惧之有?”
杀光所有目击者,我就是无罪的思路……典型的汉家思维。
赵基点着头,将小册子装到自己袖囊中,也取出一个小册子递给赵彦:“祖父,这是我拟的公卿名录。”
赵彦接过一看,仅仅一眼就说:“元嗣器量还是狭隘了些,这类虚名给他们,我要看看他们敢不敢要。这是我家给出的,也是朝廷给出的,只要拿了,谁能说清楚到底是谁给的?”
“是,孙儿明白。”
赵基起身去拿笔,转递给赵彦,让老爷子来修改。
赵彦捉笔,就在太常一栏勾掉韩融的名字,太常才是九卿之首。
他认为赵基器量不足,就是因为赵基只拟定了九卿名录,没有三公名录。
随即赵彦在表单上空白处书写下‘司空韩融’,又写下‘太尉杨彪’,以及‘司徒赵温’。
韩融空出的太常一职,赵彦很随意的将孔融的名字写上。
至于车骑、骠骑与四方将军,赵基都没有写,赵彦也没有做添注。
许都政变前,吕布出走前先安排魏越担任卫将军,因此卫将军就是魏越,却没有来拱卫行都晋阳,而是依旧在卫戍雒中。
赵基看着新名录,就问:“这是要分化他们?”
“他们之中,还是有心向我家的,也有厌恶无能无德贼臣的。”
赵彦看着新出现的三个人与三公名录:“韩融屈尊侍奉我左右已近两载,且十分用心,就不该让他吃亏。这才是千里马骨,有他在,渴望公卿虚名而不图权力者,自会投入我家门下。”
赵彦又评价说:“他什么都明白,让他来当司空,能省许多杂事。至于杨彪、赵温,所用不过是迷惑世人,堵塞异己诽议言论的。而孔融,自袁绍迫使许都君臣为曹操昭雪冤屈以来,就大失孔融之心。”
顿了顿,赵彦就说:“周瑜自易水撤兵,其与孙策已有进击臧霸、张昭之意。张昭为人虽刚强,然而恤爱民众。若战事不利,我军援兵迟迟不到,张昭就有率众依附孙策的可能。”
赵基只是担忧看着赵彦:“那祖父这里?”
“无碍。”
赵彦语气洒脱:“琅琊民众不下二十万户,岂可沦落贼手?”
见此赵基也就不再说什么,点着头:“孙儿明白了,辽东战事稍有眉目,我就前往青徐之间。我要看看,谁敢阻我。”
“善。”
赵彦露出笑容侧头去看窗户,把那些不辞数千里之远的琅琊、青徐民众迁徙到西州,那赵氏就真正稳固了。
谁敢发动兵变、内战,这些青徐、琅琊人肯定会奋战到底!
不是缺这些人的战斗力,而是缺他们携带的威慑力。
这股威慑力在,那叛乱就不容易发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