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免税之权,乱国本,断国运,乱天下。”
“因此免税特权,乱天下黎民,促使土地兼并,权贵对百姓所掌田地巧取豪夺,实为大罪。”
“此乃咱朱元璋之错,咱理当铭记教训,不再犯此过错。”
“以此为警,朱元璋当罪责于天下,以此诏,明示天下,朱元璋定不再犯。”
刘璟大声宣读着这一封圣旨,声音传开,带着一种肃穆。
而听到了这圣旨昭告后。
周围的百姓全部都大惊失色。
“这…这是当今皇上的罪己诏。”
“这怎么会?”
“皇上竟然下达了罪己诏。”
“皇上对我大明的子民可是恩泽无限,是一个勤勉的好皇帝,竟然因此事下了罪己诏,这…这当真是千古圣君啊。”
“是啊。”
“土地兼并,权贵巧取豪夺,或许皇上也是被欺骗了吧。”
……
随着这罪己诏一出。
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最大的罪责,也是最大的惩罚。
或者说。
朱元璋也的确是觉得自己在此事上做错了,同样以此罪己诏的出现,警告天下的权贵,还有他的那些儿子们。
为了这一次国策推行下去。
他朱元璋作为堂堂大明的皇帝都下了罪己诏,这就是表率,对曾经所定国策错误的表率。
谁要是公然违逆国策,那就是与他朱元璋作对了。
“正如诸位所听到的。”
“此旨意乃是皇上亲自下达的【罪己诏】,昔日皇上定下免税之权时,是为恩泽功臣,是为恩泽人材。”
“可大明立国不过二十四载,因此免税之权让我大明天下遭受诸多不公不正。”
“经皇长孙劝谏,皇上意识到了这免税国策施行带来的祸患,故而,今日当昭告天下,终止免税之权。”
“诸位,且听皇上昭告天下全新国策,更是利国利民,恩泽天下万民之国策。”
“此国策,乃皇长孙朱雄英所提,力排众议而施行。”
刘璟一脸郑重的说着。
随即。
又从身边侍从的手中拿起了这一次国策施行真正的昭告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洪武二十四年秋,大明已建国二十四载。”
“然。”
“因国策有弊,大明国本利益,大明万民利益,因权贵免税之故,大损。”
“故。”
“自今日起,朕当废除一切免税之权,凡王公贵族,凡科举进士,凡属吾大明臣民,皆需合法纳税,不再有任何免税之权,不再有任何免税之人。”
“此为国策之一。”
“其二。”
“有关税收之国策。”
“人丁税,华夏存国以来,此税已达数千年之久,未有改变。”
“然。”
“皇长孙言明人丁税之弊端,一则权贵兼并土地,天下无数平民百姓无田可种,需付出高昂佃租方可租赁田地,承受佃租,承受赋税,朝不保夕,此为弊一。”
“天下之大,人丁流离,户籍更是难以彻底统计。”
“许多未拥田地百姓,需缴赋税。”
“拥诸多田地者,免税。”
“此等税收国策实为不公,对天下万民之不公,对劳作一生却不得安宁之百姓所不公。”
“此为弊二。”
“故。”
“皇长孙朱雄英提出新国策,为【摊丁入亩】之国策,经皇上与太子商议,定此国策为吾大明未来征收赋税之根本。”
“自今日起。”
“昭告天下,废原【人丁税】,改为【田亩农税】。”
“以往吾大明按户籍人丁征收赋税,就此废除。”
“自即日起,吾大明赋税以【田亩】为度量收取赋税,此国策施行阶段,税定十税二。”
“以此旨意昭告天下,钦此。”
刘璟带着一种震撼,无比郑重的宣读道。
随着刘璟话音落下。
周围汇聚的无数百姓全部都是面带震惊之色,这一刻,有着一种难言的寂静。
这一道旨意乃是礼部拟定,却是通俗易懂。
所有人都清楚知道了一个关键。
以后的人丁税,没有了。
以后按照田亩来征收赋税。
就这一点。
足可让无数人振奋。
但。
其中还有些需要确定。
“敢问尚书大人。”
“这以后征收赋税是不是没有田地的就不征了?”
一个中年汉子带着一种惶恐和期待的问道。
而这一问。
周围所有人也都关注着刘璟,等待着回答。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就单从征收粮税而言,没有田地则不收。”
“人丁税,在吾大明不复存在。”
“只有拥有田地者方征税,田地越多,纳税越多,无田地不纳粮税。”刘璟面带笑容,大声的说道。
此番之所以让他这个尚书亲自来宣诏,为的就是彰显当今皇上对此国策的看重,更是为了大明国策而正名,以尚书之尊来解读,更让百姓们信服,对国策深信不疑。
“当真如此?”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以后就无需再缴纳赋税了,更无需去耗费高昂佃租去租赁田地了。”
“是啊。”
“太好了。”
“这…这当真是利国利民之国策啊,无田地不用交税,太好了。”
“往后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够更好的活下去了,哈哈,太好了。”
“难怪那些贵族老爷们在这两日疯狂在贩卖田地,原来他们早就知道新的赋税国策要施行了。”
“天大的好事,没有人丁税了,以后我们就不用付出高昂佃租了。”
“摊丁入亩,当真是利国利民啊,这是皇上恩泽我等平民百姓啊。”
“田越多缴纳赋税越多,那些贵族老爷们这一次可要遇到难事咯……”
“诸位不好忘记了,这可是当今虞怀王,皇长孙殿下提出来的。”
“苍天有眼啊,吾等有皇上这个千古明君,更有仁德太子,如今皇长孙归来更是体恤民间疾苦,这才会有如此恩泽吾等平民的国策啊。”
“说得好,说得对。”
“皇长孙殿下可是在民间长大的,自然是心系民间,知道我们民间疾苦。”
“我大明有三代明君,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皇上万岁,太子万岁,皇长孙万岁。”
“苍天有眼啊……”
这一刻。
在刘璟直接说明了摊丁入亩的根本后,自然是让周围无数的百姓为之亢奋,都兴奋的喝彩了起来。
整个宣诏之地已然是一片沸腾,高呼朱元璋祖孙三代万岁的声音更是不断,声音化作奔腾热浪,一层扩一层。
见此一幕。
刘璟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此番皇长孙之国策,当真是真正利国利民啊。”
“只要这国策施展下去,我大明的国力也会迎来更强。”
看着周围这动容沸腾的一幕,这绝非假象。
虽然动了权贵的利益,但,天下数千万大明子民的利益却是得以保全了,大明朝廷,朱元璋祖孙三人的威望也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情况之下。
如若大明立国超过了五十年,或者是百年,权贵阶层已经定型,根深蒂固了。
这摊丁入亩之策就很难施行下来。
但如今。
开国皇帝还在位,威势无双,军队完全在掌控。
虽有一些阻力,但在绝对的大势所趋下,不会太大。
“传本尚书令。”
“以快马将皇上旨意发放至各州各府域。”
“大明,理当尽快施行此国策。”
“旨意早到一日,吾大明天下万民就可早享受来自朝廷恩泽。”刘璟立刻对着身后的两个侍郎道。
“下官领命。”两个随行侍郎立刻应道。
皇宫内!
文渊阁大殿。
处置奏折的朱元璋忽然停下来,竖起耳朵,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动静。
“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朱元璋看向一旁的云奇问道。
“老奴听到了,但听不清。”云奇恭敬回道。
也正在这时!
“参见太子殿下。”
自殿外传来声音,一种仆从纷纷跪下行礼。
朱标摆了摆手,一脸笑容的走到了大殿内。
“爹。”
“听到了声音没有?”
“整个应天城的百姓都在庆贺,比过年都要热闹。”
朱标一来,便是十分动容的说道。
“看来这国策宣告后的反响不错啊。”朱元璋笑着道。
“何止反响不错。”
“简直就是深得民心,如今整个应天城都在高呼皇上万岁呢,当然也包括了儿子与雄英。”
“现在都在说苍天庇佑我大明将会有三代明君。”朱标一脸高兴的说道。
能够在民间如此赞扬,便是对于帝王而言最大的一种荣耀了。
而且这祖孙三代皆明君,未来青史之上都会是一桩美谈了。
“这还是应天城,咱眼皮子底下。”
“百姓就如此振奋。”
“等这些国策真正到了各地府域,那便是真正的民心尽归。”朱元璋也是十分神往的说道。
对于朱元璋来说。
虽然对于自己的子孙是有着私心的,但对于天下的百姓也是有恩泽的,他之所以对官吏那般严苛,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今这国策真的能够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朱元璋自然也是十分的欣慰。
这都是自己孙子提出来的啊。
“标儿。”
“咱已经给蓝玉他们下了密旨了,并且还有各地府域镇守的军队。”
“倘若有人敢违逆此国策施行,咱已经授于军队临阵处置之权。”
“此事你也多加关注。”
“国策施行不可拖延,就在这初期执行。”朱元璋又沉声说道。
“请爹你放心。”
“儿子一直都在盯着。”朱标立刻回道。
“恩。”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你的那些弟弟们都到了何处了?”
“半个月内应该都可以到应天了。”朱标笑着说道。
“雄英这小子或许也是算到了。”
“趁着你的这些弟弟们离开了封国,国策能够更好推行。”
“这小子……”朱元璋略带苦笑的说道。
虽然召藩王入宫觐见是他下达的旨意,可随后朱应就提出了摊丁入亩的国策,这其中没有联系那就怪了。
“总之。”
“国本为上。”朱标则是站在了自己儿子这一边,更站在了大明国运这一边。
“是啊。”
“国本为上。”
朱元璋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思虑无限的。
……
扬州府地界!
一列骑兵车队正在官道上行进。
皆是身着王卫战甲,旗号为【燕】。
正是朱棣的车驾还有八百王卫护持。
“王爷,如今已经到了扬州府地界,再有两日就可到扬州城了。”朱能骑着马靠近王驾,恭敬禀告道。
“到了扬州府,距离应天府也不到十日的路程了。”
“还真的是快啊。”
朱棣缓缓开口道,脸上却是带着一种凝重的神思。
如若不是朱元璋的旨意,他真的不愿意来应天觐见,对于朱棣而言,他心底隐隐有着一种感受,如若真的去了应天,那将会如鬼门关一样,踏进去就出不来了。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旨意。
让朱棣连装病都不敢,因为那是他的父皇朱元璋,而不是他大哥。
装病这一套在朱元璋面前是行不通的。
“夫君。”
“这一路上你都是忧心忡忡,究竟遇到什么事了?”
马车内,徐妙云十分担心的看着朱棣。
从接到了圣旨开始,到启程。
朱棣的脸色就没有好看过,似乎非常的抗拒。
这让徐妙云有些不明白。
要是以前能够得到旨意入京觐见,朱棣非常的高兴。
这一次却是完全不同。
“没事。”
朱棣强撑着几分笑容说道。
“夫君。”
“你我夫妻这么多年,难道有什么事你还要瞒着我?”徐妙云却是板着脸,带着一种怒意的问道。
此刻朱棣的隐瞒摆明了就是对她的不信任。
“妙云。”
“有些事情三两句话说不清楚。”
“总之,没有什么大事的。”朱棣笑了笑,轻轻握住了徐妙云的手。
他做的一些事情徐妙云根本不知道,他又怎能敢开口啊。
“夫君。”
“你是连我也信不过了吗?”徐妙云脸色没有任何缓解,相反,更为愤怒了。
夫妻这么多年,她又怎会不了解朱棣。
此刻朱棣的表现太奇怪了。
“妙云……”
朱棣面带挣扎,想要说什么。
而这时!
“王爷。”
“有京都军护送的昭告圣旨途经。”
朱能恭敬的禀告道。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