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天下大震动!靠近应天,朱棣的惊惧!

    “所谓免税之权,乱国本,断国运,乱天下。”

    “因此免税特权,乱天下黎民,促使土地兼并,权贵对百姓所掌田地巧取豪夺,实为大罪。”

    “此乃咱朱元璋之错,咱理当铭记教训,不再犯此过错。”

    “以此为警,朱元璋当罪责于天下,以此诏,明示天下,朱元璋定不再犯。”

    刘璟大声宣读着这一封圣旨,声音传开,带着一种肃穆。

    而听到了这圣旨昭告后。

    周围的百姓全部都大惊失色。

    “这…这是当今皇上的罪己诏。”

    “这怎么会?”

    “皇上竟然下达了罪己诏。”

    “皇上对我大明的子民可是恩泽无限,是一个勤勉的好皇帝,竟然因此事下了罪己诏,这…这当真是千古圣君啊。”

    “是啊。”

    “土地兼并,权贵巧取豪夺,或许皇上也是被欺骗了吧。”

    ……

    随着这罪己诏一出。

    这对于皇帝来说是最大的罪责,也是最大的惩罚。

    或者说。

    朱元璋也的确是觉得自己在此事上做错了,同样以此罪己诏的出现,警告天下的权贵,还有他的那些儿子们。

    为了这一次国策推行下去。

    他朱元璋作为堂堂大明的皇帝都下了罪己诏,这就是表率,对曾经所定国策错误的表率。

    谁要是公然违逆国策,那就是与他朱元璋作对了。

    “正如诸位所听到的。”

    “此旨意乃是皇上亲自下达的【罪己诏】,昔日皇上定下免税之权时,是为恩泽功臣,是为恩泽人材。”

    “可大明立国不过二十四载,因此免税之权让我大明天下遭受诸多不公不正。”

    “经皇长孙劝谏,皇上意识到了这免税国策施行带来的祸患,故而,今日当昭告天下,终止免税之权。”

    “诸位,且听皇上昭告天下全新国策,更是利国利民,恩泽天下万民之国策。”

    “此国策,乃皇长孙朱雄英所提,力排众议而施行。”

    刘璟一脸郑重的说着。

    随即。

    又从身边侍从的手中拿起了这一次国策施行真正的昭告旨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今,洪武二十四年秋,大明已建国二十四载。”

    “然。”

    “因国策有弊,大明国本利益,大明万民利益,因权贵免税之故,大损。”

    “故。”

    “自今日起,朕当废除一切免税之权,凡王公贵族,凡科举进士,凡属吾大明臣民,皆需合法纳税,不再有任何免税之权,不再有任何免税之人。”

    “此为国策之一。”

    “其二。”

    “有关税收之国策。”

    “人丁税,华夏存国以来,此税已达数千年之久,未有改变。”

    “然。”

    “皇长孙言明人丁税之弊端,一则权贵兼并土地,天下无数平民百姓无田可种,需付出高昂佃租方可租赁田地,承受佃租,承受赋税,朝不保夕,此为弊一。”

    “天下之大,人丁流离,户籍更是难以彻底统计。”

    “许多未拥田地百姓,需缴赋税。”

    “拥诸多田地者,免税。”

    “此等税收国策实为不公,对天下万民之不公,对劳作一生却不得安宁之百姓所不公。”

    “此为弊二。”

    “故。”

    “皇长孙朱雄英提出新国策,为【摊丁入亩】之国策,经皇上与太子商议,定此国策为吾大明未来征收赋税之根本。”

    “自今日起。”

    “昭告天下,废原【人丁税】,改为【田亩农税】。”

    “以往吾大明按户籍人丁征收赋税,就此废除。”

    “自即日起,吾大明赋税以【田亩】为度量收取赋税,此国策施行阶段,税定十税二。”

    “以此旨意昭告天下,钦此。”

    刘璟带着一种震撼,无比郑重的宣读道。

    随着刘璟话音落下。

    周围汇聚的无数百姓全部都是面带震惊之色,这一刻,有着一种难言的寂静。

    这一道旨意乃是礼部拟定,却是通俗易懂。

    所有人都清楚知道了一个关键。

    以后的人丁税,没有了。

    以后按照田亩来征收赋税。

    就这一点。

    足可让无数人振奋。

    但。

    其中还有些需要确定。

    “敢问尚书大人。”

    “这以后征收赋税是不是没有田地的就不征了?”

    一个中年汉子带着一种惶恐和期待的问道。

    而这一问。

    周围所有人也都关注着刘璟,等待着回答。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就是天大的好事了。

    “就单从征收粮税而言,没有田地则不收。”

    “人丁税,在吾大明不复存在。”

    “只有拥有田地者方征税,田地越多,纳税越多,无田地不纳粮税。”刘璟面带笑容,大声的说道。

    此番之所以让他这个尚书亲自来宣诏,为的就是彰显当今皇上对此国策的看重,更是为了大明国策而正名,以尚书之尊来解读,更让百姓们信服,对国策深信不疑。

    “当真如此?”

    “如果是这样,那我们以后就无需再缴纳赋税了,更无需去耗费高昂佃租去租赁田地了。”

    “是啊。”

    “太好了。”

    “这…这当真是利国利民之国策啊,无田地不用交税,太好了。”

    “往后我们一家人终于能够更好的活下去了,哈哈,太好了。”

    “难怪那些贵族老爷们在这两日疯狂在贩卖田地,原来他们早就知道新的赋税国策要施行了。”

    “天大的好事,没有人丁税了,以后我们就不用付出高昂佃租了。”

    “摊丁入亩,当真是利国利民啊,这是皇上恩泽我等平民百姓啊。”

    “田越多缴纳赋税越多,那些贵族老爷们这一次可要遇到难事咯……”

    “诸位不好忘记了,这可是当今虞怀王,皇长孙殿下提出来的。”

    “苍天有眼啊,吾等有皇上这个千古明君,更有仁德太子,如今皇长孙归来更是体恤民间疾苦,这才会有如此恩泽吾等平民的国策啊。”

    “说得好,说得对。”

    “皇长孙殿下可是在民间长大的,自然是心系民间,知道我们民间疾苦。”

    “我大明有三代明君,何愁过不上好日子。”

    “皇上万岁,太子万岁,皇长孙万岁。”

    “苍天有眼啊……”

    这一刻。

    在刘璟直接说明了摊丁入亩的根本后,自然是让周围无数的百姓为之亢奋,都兴奋的喝彩了起来。

    整个宣诏之地已然是一片沸腾,高呼朱元璋祖孙三代万岁的声音更是不断,声音化作奔腾热浪,一层扩一层。

    见此一幕。

    刘璟脸上也露出了一抹笑容。

    “此番皇长孙之国策,当真是真正利国利民啊。”

    “只要这国策施展下去,我大明的国力也会迎来更强。”

    看着周围这动容沸腾的一幕,这绝非假象。

    虽然动了权贵的利益,但,天下数千万大明子民的利益却是得以保全了,大明朝廷,朱元璋祖孙三人的威望也更加深入人心。

    这种情况之下。

    如若大明立国超过了五十年,或者是百年,权贵阶层已经定型,根深蒂固了。

    这摊丁入亩之策就很难施行下来。

    但如今。

    开国皇帝还在位,威势无双,军队完全在掌控。

    虽有一些阻力,但在绝对的大势所趋下,不会太大。

    “传本尚书令。”

    “以快马将皇上旨意发放至各州各府域。”

    “大明,理当尽快施行此国策。”

    “旨意早到一日,吾大明天下万民就可早享受来自朝廷恩泽。”刘璟立刻对着身后的两个侍郎道。

    “下官领命。”两个随行侍郎立刻应道。

    皇宫内!

    文渊阁大殿。

    处置奏折的朱元璋忽然停下来,竖起耳朵,似乎是听到了什么动静。

    “你有没有听到什么动静?”朱元璋看向一旁的云奇问道。

    “老奴听到了,但听不清。”云奇恭敬回道。

    也正在这时!

    “参见太子殿下。”

    自殿外传来声音,一种仆从纷纷跪下行礼。

    朱标摆了摆手,一脸笑容的走到了大殿内。

    “爹。”

    “听到了声音没有?”

    “整个应天城的百姓都在庆贺,比过年都要热闹。”

    朱标一来,便是十分动容的说道。

    “看来这国策宣告后的反响不错啊。”朱元璋笑着道。

    “何止反响不错。”

    “简直就是深得民心,如今整个应天城都在高呼皇上万岁呢,当然也包括了儿子与雄英。”

    “现在都在说苍天庇佑我大明将会有三代明君。”朱标一脸高兴的说道。

    能够在民间如此赞扬,便是对于帝王而言最大的一种荣耀了。

    而且这祖孙三代皆明君,未来青史之上都会是一桩美谈了。

    “这还是应天城,咱眼皮子底下。”

    “百姓就如此振奋。”

    “等这些国策真正到了各地府域,那便是真正的民心尽归。”朱元璋也是十分神往的说道。

    对于朱元璋来说。

    虽然对于自己的子孙是有着私心的,但对于天下的百姓也是有恩泽的,他之所以对官吏那般严苛,为的就是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

    如今这国策真的能够让天下百姓过上好日子,朱元璋自然也是十分的欣慰。

    这都是自己孙子提出来的啊。

    “标儿。”

    “咱已经给蓝玉他们下了密旨了,并且还有各地府域镇守的军队。”

    “倘若有人敢违逆此国策施行,咱已经授于军队临阵处置之权。”

    “此事你也多加关注。”

    “国策施行不可拖延,就在这初期执行。”朱元璋又沉声说道。

    “请爹你放心。”

    “儿子一直都在盯着。”朱标立刻回道。

    “恩。”朱元璋点了点头,随后问道:“你的那些弟弟们都到了何处了?”

    “半个月内应该都可以到应天了。”朱标笑着说道。

    “雄英这小子或许也是算到了。”

    “趁着你的这些弟弟们离开了封国,国策能够更好推行。”

    “这小子……”朱元璋略带苦笑的说道。

    虽然召藩王入宫觐见是他下达的旨意,可随后朱应就提出了摊丁入亩的国策,这其中没有联系那就怪了。

    “总之。”

    “国本为上。”朱标则是站在了自己儿子这一边,更站在了大明国运这一边。

    “是啊。”

    “国本为上。”

    朱元璋也是赞同的点了点头,心中也是思虑无限的。

    ……

    扬州府地界!

    一列骑兵车队正在官道上行进。

    皆是身着王卫战甲,旗号为【燕】。

    正是朱棣的车驾还有八百王卫护持。

    “王爷,如今已经到了扬州府地界,再有两日就可到扬州城了。”朱能骑着马靠近王驾,恭敬禀告道。

    “到了扬州府,距离应天府也不到十日的路程了。”

    “还真的是快啊。”

    朱棣缓缓开口道,脸上却是带着一种凝重的神思。

    如若不是朱元璋的旨意,他真的不愿意来应天觐见,对于朱棣而言,他心底隐隐有着一种感受,如若真的去了应天,那将会如鬼门关一样,踏进去就出不来了。

    也正是因为朱元璋的旨意。

    让朱棣连装病都不敢,因为那是他的父皇朱元璋,而不是他大哥。

    装病这一套在朱元璋面前是行不通的。

    “夫君。”

    “这一路上你都是忧心忡忡,究竟遇到什么事了?”

    马车内,徐妙云十分担心的看着朱棣。

    从接到了圣旨开始,到启程。

    朱棣的脸色就没有好看过,似乎非常的抗拒。

    这让徐妙云有些不明白。

    要是以前能够得到旨意入京觐见,朱棣非常的高兴。

    这一次却是完全不同。

    “没事。”

    朱棣强撑着几分笑容说道。

    “夫君。”

    “你我夫妻这么多年,难道有什么事你还要瞒着我?”徐妙云却是板着脸,带着一种怒意的问道。

    此刻朱棣的隐瞒摆明了就是对她的不信任。

    “妙云。”

    “有些事情三两句话说不清楚。”

    “总之,没有什么大事的。”朱棣笑了笑,轻轻握住了徐妙云的手。

    他做的一些事情徐妙云根本不知道,他又怎能敢开口啊。

    “夫君。”

    “你是连我也信不过了吗?”徐妙云脸色没有任何缓解,相反,更为愤怒了。

    夫妻这么多年,她又怎会不了解朱棣。

    此刻朱棣的表现太奇怪了。

    “妙云……”

    朱棣面带挣扎,想要说什么。

    而这时!

    “王爷。”

    “有京都军护送的昭告圣旨途经。”

    朱能恭敬的禀告道。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不错,请把《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大明:逆天属性,我杀敌捡取长生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