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8章 不甘心的和黄前任大班韦理先生

    此刻,韦理沉默了。

    电话那头的描述,在他脑海中钩勒出一幅清晰的画面:

    年轻的和记黄埔新主人端坐在主位,一言九鼎,弹指间将一个不自量力挑战权威的高管扫地出门;

    昔日并肩的同僚在职业死亡的威胁面前,瞬间倒戈,争先恐后地表忠心;

    而被抛弃者,只能在保安的“护送”下,狼狈地离开他曾经掌控的权力核心……

    乱世用重典,沉疴下猛药。

    没想到,林浩然年纪轻轻的,居然深谙此道!

    此时此刻,韦理内心是很震惊的。

    谁敢想,对方居然只是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

    难怪短短三年时间,就能打下这么庞大的基业。

    他这一手,不仅彻底粉碎了李察信试图建立的“管理层自治”幻想,更是在一瞬间瓦解了原本可能存在的抱团对抗心理,以最直接、最暴烈的方式确立了自己的绝对权威。

    代价可能很大?

    短期的混乱肯定会有。

    但长远看,这种快刀斩乱麻的魄力,避免了日后无穷无尽的扯皮和内耗。

    这个年轻人,手段之狠,效率之高,远超出他的想象!

    比李加诚那种既要控制又要维持表面和谐的虚伪做派,不知痛快了多少倍!

    “他就不怕你们集体撂挑子,导致和黄瘫痪?”韦理问出了关键。

    “林生后面说了,他说:‘和记黄埔能有今天,确实靠的是在座各位的努力,但更是依靠这个平台!脱离了和黄,你们以为你们手里的资源和人脉,还能有多少价值?’

    这话……虽然难听,但在那种情境下,真的让人没法反驳。

    而且他紧接着就让马世民先生接手,负责过渡期的稳定,且咱们即便离开,他们也可以随时从置地集团那边调动相关领域的高管过来。

    我们,我们就算有想法,也不敢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啊。

    林生说了,既往不咎,但绝不纵容勾结李察信的行为,要求大家以后团结一心,为和黄拼搏。”

    韦理再次陷入长长的沉默。

    林浩然的话虽然残酷,却一针见血地点破了职业经理人与平台之间的依存关系。

    在拥有绝对股权的老板面前,以及拥有更大资本的后台,以“集体退出”为威胁,本身就是极其脆弱的筹码。

    林浩然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敢下重手。

    他有足够的资本承担短期混乱的风险,更有足够的自信和手段迅速稳定局面。

    这份对人性弱点的洞察和敢于承担风险的魄力,让韦理感到一种久违的刺激。

    他脑海中不由自主地将林浩然与自己曾经的老板李加诚进行对比。

    李加诚也强势,但更习惯于幕后操控,温水煮青蛙,慢慢渗透和排挤,充满了算计和谨慎。

    而林浩然,则是锋芒毕露,如疾风烈火,讲究的是以力破巧,一击必杀!

    同样的目标都是掌控公司,林浩然的路径更短,更直接,也更符合韦理这种做事雷厉风行、厌恶掣肘的“救火队长”的胃口。

    一股难以言喻的情绪在韦理心中翻涌。

    是对李察信愚蠢行为的不屑?

    是对林浩然雷霆手段的震惊与一丝钦佩?

    是对和黄未来命运的担忧?

    还是一种被压抑已久的、渴望再次大展拳脚的冲动?

    当年他离开和黄,不是因为失败,而是因为理念不合和老板的猜忌。

    他渴望的是一个能够充分放权、让他施展才华、真正将企业推向更高峰的老板和平台。

    李加诚给不了他,他只能黯然离去,因为他知道,继续留在和黄,也只会暗度光阴。

    如今,这个叫林浩然的年轻人,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入主和黄。

    他敢于当场炒掉CEO,敢于直面任何挑战,展现出宏大的战略格局,再结合对方旗下的那些职业经理人的情况,这样的老板,这样的舞台,会是他韦理苦寻的答案吗?

    这一刻,韦理内心中莫名出现这种情况。

    他虽然没有和林浩然打过交道,可实际上也了解林浩然对旗下企业的处事方式。

    看似他今天的所作所为是在夺权,实际上,韦理知道,林浩然鲜少会过多插手企业的管理权。

    在此前他淡然和记黄埔董事会主席的时候,林浩然便已经崛起了。

    当时,他便通过和记黄埔的情报部门调查过林浩然的性格、经历等。

    “韦理先生?韦理先生?”电话那头夏伯殷的呼唤将韦理从纷飞的思绪中拉回。

    “嗯,我在听。”韦理的声音恢复了平静,但内心波澜远未平息。

    “林生最后还说,他会尽快找一位新的、有能力的行政总裁执掌和黄,我这次给您打电话,便是希望韦理先生您能够回归和记黄埔,带领我们继续创造辉煌。

    韦理先生,我和韦彼得先生等人,都期盼着您能回来。”夏伯殷小心翼翼地补充道,声音中充满了期待。

    他们都是和记黄埔的老员工,但更多的是韦理带出来、又或者是提拔上来的高管。

    可以说,韦理在他们的心目中,就如同师傅一般。

    如果韦理能够回归和记黄埔,那么他们的处境就不会那么尴尬。

    而且,相比李察信,他们也更相信韦理的能力。

    有韦理在,和记黄埔必定会发展得更好,而作为高管,公司发展得更好,奖金自然也就更多!

    所以,这其实就是夏伯殷此次打电话来的目的。

    既然林浩然在寻找新的行政总裁,如果说,整个香江谁最适合这个职务,那无疑便是韦理了。

    韦理闻言,皱了皱眉头,说道:“我拿什么理由回去?我决定离开和记黄埔,就没想过要再次回去,更何况,我与这位林浩然先生并不熟悉,即便我有心,对方也不一定有意!”

    “韦理先生,在会议结束后,在林浩然先生与马世民先生私下交谈的时候,我无意中听到,好像提到了您的名字,好像他们把您列入和黄新任行政总裁的潜在名单中。”

    韦理的瞳孔猛地一缩。

    林浩然居然想到了他?

    还是马世民向他推荐了自己?

    一股热流不受控制地从心底涌起。

    是了,马世民了解他的能力,也了解他和黄的故事。

    实际上,韦理与马世民也打过不少交道。

    毕竟,此前他是和记黄埔大班,而马世民则是怡和洋行的执行董事,两大巨头企业之间,有着不少的合作项目。

    而且,双方都是香江顶级职业经理人,所以马世民与韦理实际上关系也算不差。

    因此,马世民对他非常了解。

    林浩然在解决了内部的刺头之后,必然要寻找一个真正能驾驭和黄这艘巨轮、能实现他战略意图的强力舵手。

    看来,马世民把他的名字递了上去。

    “我知道了,Simon。”韦理的声音依然平稳,“谢谢你告诉我这些,安心做事,这个林先生,不简单。

    好好为和记黄埔工作,不要有什么非分之想,未来大有前途,至于我是否回和记黄埔,这是以后的事情。”

    “明白,韦理先生,期待我们还有一起共事的一天。”

    挂断电话,韦理久久地站在巨大的落地窗前。

    窗外,和记黄埔大厦在夕阳的余晖下显得格外宏伟。

    曾几何时,那是他的战场,他的王国。

    将一家濒临资金链断裂甚至有破产危险的和记黄埔经营起来,让它重回辉煌,韦理那几年时间里,绝对付出了很大的心血。

    所以他离开时,带着遗憾和不甘。

    如今,一个新的、更年轻、更强势、也更难以捉摸的主人已经入主。

    李察信的结局,清晰地传递出林浩然的治下之道:绝对的权威,不容置疑的掌控,以及对背叛和挑战的零容忍。

    这很危险,但也充满了巨大的可能性。

    一个敢于如此行事的老板,往往也意味着更大的魄力去支持真正有能力的人开疆拓土。

    他会像李加诚那样猜忌、掣肘吗?

    还是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和决心,给予真正的信任和空间?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他赋予马世民、陈寿麟、崔子龙、伯顿等等旗下职业经理人极大的企业管理权力,这般大气魄、大格局,着实远超李加诚那略显狭隘的行事风格。

    他与不少华人企业家打过交道,这些企业家,大部分其实都和李加诚一样。

    倒是像林浩然这般舍得放权的华裔老板,并不多见。

    如果能执掌和黄,在这个框架下施展抱负……

    韦理的心跳不由自主地加速了。

    一种久违的、属于战士的渴望在血液中苏醒。

    他渴望一个强大的对手,更渴望一个能让他放手一搏的舞台。

    现在这个百宝利集团旗下一家子公司的董事长,自然满足不了他的野心。

    即便让他执掌鹰君集团,他其实都不满意,鹰君集团在香江地产界有一席之位,可和长江实业、新鸿基、新世界等地产巨头相比,鹰君集团终究差了一个级别。

    而和记黄埔在香江商界的地位,甚至还领先于长江实业、新鸿基等。

    他担任过和黄大班,显然在整个香江,能让他认真看待的企业,已经不多。

    所以这里,不过是他职业生涯的一个过渡期罢了。

    林浩然击败了李加诚,又如此果断地清除了李察信,展现出的正是这种力量和气魄。

    这个年轻人,如同一道划破香江商界沉闷天空的霹雳,令人震惊,也令人不由自主地想要靠近,去一探究竟。

    这一刻,韦理内心中瞬间想了很多。

    从和记黄埔大班的位置,跌落到一家三流企业的董事长,这样的反差,确实让他有些确实让他有些怅然若失。

    曾经在和记黄埔,他掌控着庞大的商业帝国,决策影响着无数人的命运,那是何等的意气风发。

    而如今,在这个小公司里,虽有决策权,却总觉得少了那份挥斥方遒的豪迈。

    他回想起在和记黄埔与各方势力周旋的日子,那些激烈的商业竞争、复杂的职场关系,虽然辛苦,却也充满了挑战与激情。

    和黄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让他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如今,这个舞台似乎又有了新的可能,林浩然的出现,让他看到了重返和黄的机会。

    虽然,和记黄埔董事局主席这个位置,肯定是当不了了。

    但是,即便只是成为和黄CEO,依然是一个不差的选择。

    韦理缓缓转过身,回到办公桌前,坐了下来。

    他打开抽屉,拿出一本有些陈旧的相册,相册里都是他在和记黄埔工作时的照片。

    有与同事们一起庆祝项目成功的合影,有在重要会议上发言的留影,甚至还有他登上报纸头条时的意气风发,每一张照片都承载着他曾经的辉煌与回忆。

    “难道我真的要错过这个机会吗?”韦理轻声自语道。

    他深知,回归和记黄埔意味着要面对一个全新的领导风格和未知的挑战。

    林浩然虽然展现出了强大的魄力和格局,但他的行事风格如此激进,自己能否适应还是未知数。

    而且,李察信的结局就像一个警钟,时刻提醒着他,在林浩然的手下,一旦犯错,可能就会万劫不复。

    然而,另一种声音也在他心中响起:“这是一个重新证明自己的机会,林浩然如此重视有能力的人,如果我能得到他的信任,或许能带领和记黄埔走向一个新的高度。”

    在百宝利集团这边工作,更加让他意识到,一个集团的实力很重要。

    对于中华巴士的收购,如果他还在和记黄埔担任一把手,不说100%,他起码觉得自己有99%的把握成功在其它竞争者里脱颖而出,顺利拿下中华巴士。

    百宝利集团之所以难以成功,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自身实力与那些底蕴深厚的巨头相比,差距太过明显。

    在商业的残酷战场上,没有雄厚的资本与广泛的人脉资源支撑,就如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驾驶着一艘破旧小船,随时都有被风浪吞噬的危险。

    他自认为自己在商界的才能,哪怕放在香江乃至亚洲,都属于顶尖的。

    但是,即便他拥有这样的才能,也难以让百宝利集团成功。

    这就好比一个大人拿着木棍和一个小孩拿着手枪,虽然大人力气更大,但小孩手中的武器却更具杀伤力。

    在商业竞争里,资本和人脉就是那把关键的“手枪”。

    韦理轻轻摩挲着相册的边缘,思绪飘得更远。

    他想起曾经在和记黄埔参与的一些重大项目,那些与各方势力斗智斗勇的场景历历在目。

    每一次成功的谈判,每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都让他感受到自己价值的实现。

    而如今在百宝利集团,虽然也能发挥一些能力,但受到的限制太多,就像被束缚住翅膀的雄鹰,难以翱翔天际。

    “或许,我真的该回去试试。”韦理喃喃说道。

    他知道,回归和记黄埔意味着重新站在香江商界的风口浪尖,那里有更激烈的竞争,也有更广阔的天地。

    林浩然虽然行事激进,但他的格局和魄力或许能为自己提供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平台。

    他合上相册,站起身来,走到窗前,望着窗外的城市夜景。

    灯火辉煌的街道上,车水马龙,人来人往,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

    这也是他为何万里迢迢来到香江的原因。

    他韦理,曾经在这个城市的商界叱咤风云,如今又怎能甘心在一个小舞台上默默无闻?

    就在他的思绪如维多利亚港湾那潮水般翻涌时,办公桌上的电话再次响了起来。

    这一次,屏幕上显示的号码,他非常熟悉,因为这个电话,是他以前担任和黄大班时的办公室固定电话号码。

    韦理眼睛一亮,深吸一口气。

    他没有立刻接起,而是任由电话声响了几声。

    他的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座大厦,嘴角缓缓勾起一个复杂而充满兴奋的弧度。

    电话铃声在略显空旷的亚隆公司董事长办公室里显得格外突兀。

    韦理的目光从未离开过窗外那片繁华的维港灯火,尤其是其中那座他再熟悉不过的和记黄埔大厦。

    他深吸一口气,仿佛要将某种翻腾的复杂情绪压下去,才缓缓转过身,踱步到宽大的红木办公桌前。

    韦理心脏难以抑制地加速跳动了几分,一种久违的、掺杂着期待与警惕的悸动涌上来。

    他的内心总,此刻多少有些期盼,最终拿起了电话筒。

    “喂?”韦理的声音平静得听不出波澜,带着一丝英国式的矜持,这是他多年职业素养的体现。

    “韦理先生,晚上好,冒昧打扰,希望没有影响您休息。”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他算是比较熟悉的声音,是马世民。

    他的英文带着标准的牛津腔,语气礼貌而直接,没有多余的寒暄。

    “马世民先生?”韦理的眉毛几不可察地挑了一下,心底的猜测瞬间得到了印证。

    “哪里的话,这个时间,对香江的商人来说,夜晚才刚刚开始,有什么指教?”

    “指教不敢当。”马世民在电话那头轻笑了一声,“相信韦理先生已经听说了今天下午在和黄大厦发生的一些‘小插曲’?”

    他与林浩然商量的事情,能被夏伯殷等人听到,自然是因为两人是故意让他们知道的,就是想让他们将消息传递给韦理罢了。

    否则,如果真的不想被夏伯殷等人知道,他们根本没机会了解。

    “略有耳闻。”韦理的回答简短而克制,既不显得过分关注,也没有装作一无所知,“商场如战场,人员变动,在所难免。

    李察信先生,可惜了。”他话锋一转,语气带着一丝惋惜,却又点到即止,把评判的空间留给了对方。

    “确实可惜,但正如老板所言,一个不能与股东同心、甚至企图挟持公司以满足私欲的管理者,无论能力如何,都不再适合掌舵。”

    马世民的声音变得严肃起来,直接引用了林浩然下午的原话,清晰地传递出新老板的态度和底线。

    韦理握着听筒的手指微微收紧。

    马世民这是在借林浩然之口,再次强调那不容置疑的权威,同时也是在暗示:任何挑战这权威的行为,都将被无情清除。

    李察信就是摆在所有人面前血淋淋的例子。

    “林先生的手段,确实令人印象深刻。”韦理淡淡地评价道。

    “那么,马生晚上来电,总不会只是为了向我复述一遍你们和黄董事会的决议吧?毕竟,这与我可没有一点关系,我已经不是和记黄埔的掌门人了。”

    “韦理先生果然快人快语。”马世民笑了,直接切入了主题,“老板和我都认为,和记黄埔目前正处于一个关键的转折点。

    李察信的离开,留下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空缺,我们需要一位真正有能力、有魄力、并且认同老板战略方向的舵手,来带领这艘巨轮驶向更广阔的海域。”

    韦理的心猛地一跳,预感即将成真。

    他没有立即接话,办公室里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话筒里传来细微的电流声。

    窗外的霓虹灯光透过玻璃,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明暗交织的阴影。

    马世民的声音继续响起,带着一种真诚的邀请意味:“我们思考了很久,放眼整个香江,甚至亚洲,能够在专业能力、对和黄的了解程度以及国际视野上,都完美契合这个位置的人选,非您韦理先生莫属。”

    尽管早有心理准备,但亲耳听到这个邀请,韦理的呼吸还是不由自主地停顿了一瞬。

    他脑海中瞬间闪过无数画面:当年临危受命,在一片废墟中和记国际的烂摊子;

    他力排众议推动与黄埔船坞合并,创立和记黄埔;

    他夜以继日地梳理资产、剥离亏损业务、重组债务,最终力挽狂澜,让和黄扭亏为盈;

    还有李加诚入主后那无形的掣肘和日渐加深的隔阂,最终他递上辞呈时那份难以言说的不甘与失落……

    和记黄埔,是他职业生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他的心血结晶,是他未竟的梦想之地!

    一股强烈的渴望感涌上心头。

    重回黄埔!

    执掌这艘他亲手参与修复并推向航道的巨轮!(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不错,请把《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人在香江,缔造全球商业帝国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