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兵部大将军李琼,率军来到鄂州。
接下来,
鄂州兵分三处,一部分攻打黄石府,一部分前往赣南九江府方向,阻扰李贲支援。
另外一部分人马,直接攻打咸宁府。
汉王李贲早就得到了消息。
他派出自己麾下的大将孙忠,率领八万人马,前来支援。
其中五万精锐部队,另外三万是新招募的叛军役兵。
孙忠,绰号旱天雷!
此人不仅武功极高,作战勇猛无敌,同时足智多谋,是最有名的一名悍将。
汉王李贲能够率军横扫汉中地区,能够成功拿下武昌府,孙忠功不可没。
此人拥有大兵团作战的能力!
这一次,
孙忠率领自己麾下八万大军,算是汉王李贲麾下的王牌部队。
在汉王李贲看来,孙忠一定能将鄂州的大乾军队,打的落荒而逃。
不过,
孙忠出兵时,他判断大乾的主力部队,将会进攻黄石府。
杨希山和郭封等大乾的五万大军,都是李琼麾下的精锐。
所以,
黄石府承受的压力是最大的。
根据叛军得到的情报,进攻咸宁的只有两万人,并非李琼麾下的主力。
咸宁府有张大同驻守,相信没有人能够轻易的攻破。
因此孙忠率领八万大军直接支援黄石府,迎战郭封和杨希山的部队。
他有信心直接将郭封的部队给歼灭,并在接下来的时间,他计划攻打鄂州。
但是孙忠率领大军来到黄石府后。
很快,
他发现大乾军队只是佯攻黄石府,他们根本就没有夺取黄石府。
虽然郭封和杨希山两人接到了李琼的命令,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黄石府拿下。
可是,
两人在黄石府三十里之外,都按兵不动,不敢轻易的进攻黄石府。
原因很简单,
两人心里很清楚,孙忠的精锐部队正在赶来黄石府。
一旦两人将黄石府拿下。
那么,
接下来的时间,两人将要与孙忠硬碰硬的大战一场。
所以,
他们不敢进攻黄石府,生怕与孙忠对战。
就在几天前,突然间从咸宁府传来消息。
咸宁府失守了,张大同战死!
孙忠得到这个消息后,只感到大脑一下子懵了。
该死的——!
难道情报错误?
大乾的主力部队没有进攻黄石府,而是直接攻打咸宁?
否则的话,咸宁府怎么可能这么快失守?
孙忠看到黄石府没有被攻陷,反而咸宁府失守,他自然不能坐视不理。
要知道,
咸宁府可是叛军最重要的地方,这里一旦失守,汉王李贲好不容易取得的局势,岌岌可危。
如果此时大乾军队乘胜追击,直接以咸宁府为据点,一路往下,直取通山县。
那么,
汉王李贲打下的地盘,就被肢解,整个防线就崩了。
咸宁府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非常重要。
现在汉王李贲率领麾下的部队,正沿着长江往下,想要攻打金陵。
一旦咸宁府强行切断了阵线,也就代表着汉王李贲的后勤补给线被掐断。
所以,
咸宁不能丢!
孙忠果断下令,一边让人向汉王李贲汇报,一边率领自己麾下的精锐,前往通山县。
他担心大乾军队占领了咸宁府后,直接攻打通山县。
所以,
他必须要阻挡大乾的军队,并夺回咸宁府。
经过几天的急行军。
孙忠带着自己的精锐人马,终于抵达通山县。
原本他以为要进行一场苦战,不过很快发现,大乾军队并没有攻打通山县。
呼——!
孙忠总算是放松了一些。
幸好自己急行军,临时改变了行军方向。
否则的话,一旦通山县失守,局势越发不利。
一天之后,
周边的叛军都在通山县集合。
孙忠召集麾下的所有将领开会。
想要夺回咸宁府,就必须要了解咸宁府内的情况。
很快,
孙忠就得到了咸宁府失守的一切消息。
西门堂!
当知道占领咸宁府的军队,是西门堂时,孙忠大吃一惊。
尼玛的——!
山东的西门堂,怎么突然间趟这趟浑水?
关键是,
当他知道夺取咸宁府的西门堂军队,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就将张大同的两万精锐,彻底击溃,他一下子惊呆了。
西门堂的部队,真正的战斗部只有一万人。
孙忠详细了解了西门堂攻打咸宁府的过程,得到的结果都一样。
这踏马怎么可能?
西门堂的战斗力,难道真的这么强大?
不过,
让孙忠心里有些疑惑的是,既然西门堂已经占领了咸宁府,为何不乘胜追击,进攻通山县?
由于情报方面的缺失,孙忠不知道西门堂的具体情况。
他只能召集麾下的众将,看接下来的仗,该怎么打。
孙忠并非刚愎自用的人,他喜欢博采众长,听取属下的意见。
不得不说,
汉王李贲麾下的军队,自从举旗反叛之后,一路从武昌府打到赣南九江,顺风顺水惯了。
他们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早就养成了目空一切的心态。
什么西门堂,他们压根就没有放在眼里。
当听到张大同被西门堂的军队,轻松给灭了之后,没有人相信这一切。
他们一致认为,都是张大同太大意了,竟然率军离开了咸宁府,出城迎战西门堂。
所以,
孙忠麾下的将领,都叫嚣着要夺回咸宁府。
只有一万军队的西门堂,怕他干嘛?
孙忠的心里面,同样有这种想法,总感觉这里面,有点不对劲。
所以,
最后孙忠决定收复咸宁,看看西门堂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他不相信自己八万大军,会拿不下咸宁府。
——
“各就各位!大家都做好准备,叛军马上抵达!”
刘二狗放下手中的军用望远镜,对着身边的特战团侦察兵说道:
“通知下去,特战团所有人提高警惕,调整好迫击炮的角度,准备投入战斗!”
他用的是高性能军用望远镜,并非西门堂兵工厂生产的产品,而是陈杰搬运过来的高端货。
这种望远镜,不仅能够调整观察的距离,同时具有远红外探测功能。
由于材料的限制,以西门堂目前的制造能力,还无法制作这种高性能的望远镜。
目前西门堂制造的望远镜,性能比刘二狗手中的高端货差了一倍以上。
有了这些高性能的望远镜,加上特战团的高机动性,能够提前发现敌人的行踪,占据先机。
可惜目前整个西门堂内,一共只有20架这种高性能望远镜。
每一架搬运过来,都需要2000点【武道功勋值】,目前只能给特战团和亲卫队配置。
特战团出动之前,西门堂早就已经做好了与孙忠决一死战的准备。
在拿下了咸宁府之后,陈杰知道叛军绝对不会善罢甘休。
所以,
他派出特战团的侦察兵,在咸宁府与通山县之间,确定阻击孙忠叛军的地点。
最后,
经过评估,陈杰将阻击的地点,选择在了通山口。
通山口要塞位于咸宁府以南五十公里处,是一座葫芦口的丘陵要塞。
这里也是咸宁府到通山县的必经之路。
西门堂在通山口要塞建造防线,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确是最好的伏击地点。
在葫芦口的防御阵地内,西门堂挖好了战壕。
并且在山谷的两侧,有两条路形成分叉,可以对敌军进行分流。
在山谷阵地上,居高临下,是火炮阵地。
由于这一次准备的比较充分,一共准备了一千门迫击炮,分部在通山口要塞的四个地方。
在山谷阵地的周围,用泥土迭起一米多高的防御工事。
同时,
重机枪阵布置完成,形成三层防线。
在侧翼的两个方向,各自安排布置了四个重机枪班。
另外,
在通山口要塞的高地,安排了狙击手,专门狙杀叛军的指挥官和炮兵。
所有埋伏在通山口要塞的西门堂精锐,内心都很兴奋。
他们对这一战,势在必得。
只要将孙忠麾下的叛军精锐击溃,所有人都能获得大量军功,表现优异者,能直接晋升一级。
这时,
孙忠率领大军来到通山口要塞三公里之外。
他很谨慎,并没有贸然进入通山口要塞之内,而是在原地驻扎,开始排兵布阵。
不得不说,
孙忠与张大同不一样,他表现的很谨慎。
陈杰在通山口要塞的山顶上,从望远镜中看到孙忠此刻的举动,微微皱了皱眉。
或许是因为孙忠知道了西门堂火炮的厉害。
另外,
他已经发现了通山口要塞有埋伏,因此不敢进入通山口要塞的葫芦口。
在三公里之外,他让队伍停下扎营,并派出斥候往前查探。
其实,
三公里的距离相对于重机枪,火枪来说,算是绝对的安全距离。
任何火枪的有限射程都无法达到三公里之外。
普通野战炮的有效射程,也都是三公里以内。
通山口要塞并非城镇,不可能使用大口径的守城火炮。
所以,
孙忠觉得三公里之外,是最合适的扎营距离。
进退自如!
一旦发现情况不对时,随时都可以撤退。
不过,
他不知道的是,西门堂的60mm口径迫击炮,有效射程能达到五公里的距离。
更何况,
西门堂还携带了二十门120mm口径的迫击炮,有效射程更是超过了七公里的距离。
因此,
叛军扎营的距离,刚好是西门堂的火炮笼罩范围。
不过,
西门堂所有将领都遵守着陈杰的命令,必须要配合双翼的迂回包抄。
现在还不是火炮袭击的时候。
陈杰的命令很简单,就是四个字——一网打尽!
半个小时之后。
叛军终于忍不住了,率先发动进攻。
孙忠命令麾下的左翼大军,对着通山口要塞发动进攻。
出动的兵力是一万五千人,全部都是新招募的杂役部队,没有动用精锐部队。
原因很简单,他想要试探一下。
战术打法上与关东军类似,都是先以炮灰试探一下对方的火力。
陈杰从望远镜中看的很清楚,他让身边的旗手,对着两翼埋伏的特战团精锐打旗语。
叛军已经开始发动进攻了!
接下来,
西门堂的炮兵开始调整火炮的距离。
由于迫击炮采用了瞄准镜,虽然略显粗糙,误差相对来说比较大。
但是,
只要距离不是太远的话,精准度比用经验来判断要精准的多。
等到叛军集合完毕,一万五千的杂役兵开始发动进攻。
刘二狗得到命令后,果断下令开炮。
由于此时重机枪的射程不够,其他的突击步枪和火枪,甚至包括狙击枪都在射程之外。
所以,
只能由60mm口径迫击炮,率先开火。
第一轮炮袭是三百门的火炮,为了节约炮弹成本,陈杰现在将战场消耗控制的很严格。
在掌控全局的状况下,绝对不能产生浪费。
所以,
哪怕整个通山口要塞布置了一千门火炮。
但是,第一轮炮袭只动用了三百门火炮。
轰轰——轰轰——!
巨大的炮袭声,立刻响彻整个通山口的葫芦山谷。
——地动山摇!(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