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八年培养,一摞金砖

    这次孙志伟之所以要自己飞,也没什么特别的理由,仅仅是因为他的手下里,没有可以信任的飞行员而已。

    百万退伍兵,退的都是最基础的兵种,有陆军有水手,但唯独没有飞行员。

    苏比岛上的几架直升机的驾驶员,还都是他临时训练出来的,只能说有了业余水平,能飞。

    至于成为真正的战斗机飞行员,他们还完全不够格。

    理论上培养一名民航飞机驾驶员,先要有4年的理论学习,然后是1-3年的副驾驶积累经验。

    等在副驾驶的岗位上,满了2700小时的飞行经验后,经过考核才能拿到正式的飞行执照。

    这种飞行执照,跟孙志伟拿到的业余飞行执照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是专业执照,一个是业余执照。

    普通民航飞行员如果想要晋升大飞机的机长,还要有5-10年的飞行经验,还必须有机长空缺才能晋级。

    就这已经算是容易的了,因为民航飞行员飞的都是亚音速飞机,对身体素质要求不高。

    如果是战斗机飞行员,那就更加可怕了,光是报名筛选阶段都是万里挑一。

    因为现在和未来的战斗机逐渐都是超音速战机,普通人的身体素质根本无法驾驶战斗机超音速飞行。

    在传统战斗机飞行员的培养模式下,正式的战斗机飞行员需要经历5年院校+3年训练的培养。

    他们要8年才能成为正式飞行员,这个培养的周期和成本高的可怕。

    曾经有外行人问过,培养一位战斗机飞行员需要多少钱。

    知情者就打了个比方,说这个培养的花费,需要用金砖从地面垒起,直到飞行员的头顶。

    由此可见飞行员的精贵,如果成为到了战斗机飞行员,还真的算是捧上了金饭碗。

    年轻时可以驾驶战斗机,中年了就去驾驶运输机,等年纪大了还能去当教练和航校老师。

    总之,不把一个飞行员的价值用到干净,就对不起那可怕的培养费用。

    所以,什么裁军什么精简,根本就涉及不到飞行员的头上,上面只嫌飞行员不够多。

    也因此,孙志伟在扫荡了爪哇的空军基地后,就没有过把缴获的战斗机拿出来的意思。

    苏比岛上连一个正式飞行员都没有,战斗机拿出来只能当摆设,还容易损坏。

    听说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国内空军正在筹备飞行员培养改革。

    准备将原本的“三机三级制”改为“两机三级制”,航校培训也会缩短至3年,以适应未来空军,对战斗机飞行员的大批量需求。

    所谓的“三机”是指三种教练机,分别是初教6、教练8、歼教7,完成了这三种机型的训练,才能上真正的战斗机飞行。

    这也是飞行员训练期中最浪费时间的地方。

    改为“两机”则是指两种新型教练机,不过这个还只是计划,正式实行还需要等待两种新教练机研发完成。

    孙志伟驾驶着C-141起飞后,很快上升到万米高空,进入巡航状态后,他才开启自动驾驶,然后抓紧时间休息。

    根据国际航空安全标准,长途飞行的驾驶员的休息方式主要分为两种。

    一种叫做在位受控休息“在位受控休息”,也就是飞行员不离开驾驶舱,只是短暂休息,不能睡着。

    另一种是去专用休息区睡一觉,这是在有备用驾驶员的情况下才有的情况。

    他现在的休息就是“在位受控休息”。

    虽然不能睡觉,但是在座位上眯一会也是好的,后面还有近十几个小时的飞行,不休息才容易出问题。

    只是,这种休息也是有规定的。

    第一,每次休息不超过40分钟;第二,降落前至少提前半小时醒来;第三,清醒后需保持15分钟恢复时间才能操作飞机,除非处理紧急情况。

    其实还有第四条,那就是休息前要明确告知副驾驶和乘务员。不过现在这架飞机上没有副驾驶也没有乘务员,自然也就不需要。

    问:从华盛顿到港岛的最短飞行航线是:华盛顿-洛杉矶-檀香山-港岛航线么?

    答:当然不是。

    如果中途不用加油,最短的航线应该是一路向北,从加拿大横穿北冰洋,再经西伯利亚从北方,经东北进入国内。

    这也是孙志伟现在飞的航线,因为他不需要加油啊,空间里的航空燃油已经堆成了山,根本用不完,他随时都能隔空给油箱加油。

    航线虽然申请到了,但是真飞起来,这一趟肯定不会轻松,因为这条航线要从毛熊的领空经过。

    也就是毛熊和阿美莉卡刚签订了《中导条约》,国际关系开始缓和,这条航线才会被通过。

    但真飞过去的时候,不可能一帆风顺。

    上面的人关系缓和,跟他们下面的人有什么关系。

    那么多年的对抗下来,怎么可能说缓和就缓和的,人又不是机器,按下按钮就会响应。

    因此,飞行的前半段,在阿美莉卡和加拿大领空,是难得的安全阶段。

    等到飞机进入北冰洋开始,就是雄鹰争霸的主战场之一。

    两方的战略轰炸机、战斗机,战略H潜艇在北冰洋明争暗斗了几十年,到现在都还没有停歇呢。

    两边虽然不至于直接开打,但是,这边的战斗机用雷达锁定你一下,那边的潜艇用主动声呐冲击一下你的潜艇外壳,这都是双方很常用的,落对方面子的手段。

    遇到不怕死的战斗机飞行员,甚至会互相锁定,然后开始飚飞行特技。

    遇到脾气火爆的潜艇艇长,直接驾驶潜艇跟对方潜艇撞击的事情,历史上也发生过不少次。

    那年他护送洛杉矶级攻击核潜艇“孟菲斯号”回国的路上,就碰到过一起。

    听说,当年国内听从他的建议,科研部门在双方受伤的H潜艇上研究了大半年,得到不少设计经验。

    所以,只要离开了加拿大领空进入北冰洋,他就要开始全时段执勤,大段的休息时间,在飞行的中段是不可能有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不错,请把《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