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款钛合金核潜艇,阿尔法级创造了苏联海军历史上的“六个第一”。
它第一次在潜艇上采用了新型作战情报指挥系统。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信息设备和电子设备领域,毛熊家一向处于劣势。
在六十年代末,他们能总成出这种情报指挥系统,确实是一件很难得的事情。
它第一次采用了液态金属冷却剂的大功率反应堆,功率密度为普通反应堆的4倍,因而具有极高的航速;
它还有400赫兹、380伏的交流电力系统,大大降低了电子设备的体积;
它安装了气动液压式鱼雷发射装置,能在极限深度的海水中释放鱼雷;
它还设置了可在应急情况下,保证全体艇员逃生的漂浮救生舱;
它第一次采用了三维流线型的指挥台围壳、全部可收发式升降装置和折叠式的艏升降舵,具有很好的机动性和操纵性。
这一系列的技术在当时来说,都可以称得上是高科技的创新技术,再加上钛合金的外壳,确实让阿尔法级领先了当代的大多数潜艇。
当然,既然是新技术,必然说明技术不够成熟,发生各种故障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特别是前三艘,那是三天两头的抛锚呀,一年里,能有大半年都呆在船坞里维修。
现在孙志伟就要去看看船坞里,有没有一艘正在维修的阿尔法级潜艇。
在造船厂的旁边有一个海上海军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军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面,而阿芙乐尔号正好就停泊在紧邻着船厂的码头上。
孙志伟借着参观“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机会,靠近了船厂,终于见到了船厂中的潜艇船坞。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于1900年5月在海军造船厂下水,1917年11月7日晚9时45分,该舰奉命开炮,发出进攻冬宫的信号。
阿芙乐尔号炮火正式吹响了“十月革命”的号角,它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至今仍在海军的服役序列中。
只不过,现在它一直停在港口不再出航,而且在船上建起了一个隶属于文化局的海军博物馆。
孙志伟一边在阿芙乐尔号上参观,一边分心查看海军部造船厂中的情况。
海军部造船厂中拥有2座露天滑道、5座室内船台和2座能建造常规潜艇和深海舰艇的浮船坞。
海军部造船厂以建造大型破冰船及各类潜艇见长,五十年代,这里建造了世界上第一艘核动力舰艇――“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进入六十年代后,海军部造船厂将大型水面舰艇的建造任务转移到了附近的波罗的海造船厂,开始专注于潜艇的建造。
他已经看到了一座露天船坞中的阿尔法级钛合金核潜艇,密密麻麻的支架将这艘潜艇围在中间,很多工人围绕在潜艇上忙碌着。
阿尔法级潜艇那专有的流线型造型让人一见难忘,虽然它的吨位只有3200吨,但钛合金的舰身依然掩盖不住它独特的魅力。
孙志伟透视了一下潜艇内部,发现不少工程师都围在反应堆旁边讨论着什么。
这让他一看就明白了,肯定又是采用了液态金属冷却剂的反应堆出了故障。
不过,这个故障问题应该不大,不然,工程师们也不敢靠的这么近。
看这艘船的造型,应该属于后面在北德文斯克船厂建造的5号舰,77年12月才开始服役,是经过改进的阿尔法级K型潜艇。
对比前面几艘,这艘船的很多故障都已经被排除,唯一解决不了的是液态金属反应堆的耐腐蚀问题。
这个问题很麻烦,如果不能彻底解决,这种潜艇就要经常维修,孙志伟那边可没有维修核潜艇反应堆的条件。
看他们的动作,现在应该是在做反应堆点火测试,说明这艘船已经修好了,并且即将起航,他来的正是时候。
阿芙乐尔号上的博物馆地方不大,孙志伟跟着导游转了一圈,即将结束参观,他也没有继续逗留,而是跟随导游下船离开了码头。
当天晚上,孙志伟偷偷的从地下挖掘通道回到码头区域,然后在造船厂的办公大楼的地下室中,找到了船厂的资料库中。
这个资料室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用资料,船厂正在建造的船舶的图纸都放在这里,以方便工程师们随时查阅。
另一部分是封存库,里面都是已经停产的舰船图纸,他们一旦被封存就会在海军部备案,再想重新启封,那可就不是船厂的权利了。
就在封存库中,他发现了阿尔法级潜艇的全套建造图纸。
虽然比不上航母的图纸重达20吨,但一艘潜艇的图纸也有两吨重,这种数量的图纸可不是拍照可以复制的过来的。
幸好阿尔法级潜艇早已经停止生产,现在图纸资料都处在封存状态。
就算船厂的工程师想要拿出来看看,起码也需要打申请,然后由海军部和毛熊高层同意才行。
那流程麻烦的很,就算今天开始打报告,毛熊完蛋的时候都不一定能批得下来。
想到这里,他还是决定将全部图纸都打包带走。当然,只是带走纸质文件。
至于外面的保险箱,自然放在那里原封不动,有空间在,他拿走资料时连上面的封条都不用拆开。
这两吨图纸里面可不仅仅是一艘潜艇的建造图纸,还包括它上面的各种建材的材料配方和设备的建造技术。
其中有不少技术,例如钛合金的焊接技术,即使到了21世纪都是海军部造船厂的独门绝技。
只要有了这些,相信能大幅度减少潜艇后期的维护和维修的难度。
拿到图纸之后,孙志伟又去看了看船坞中的那艘舷号为“K-123”的阿尔法级潜艇。
这时候船坞内依旧灯火通明,船厂的工人正在拆除脚手架。
孙志伟注意到,有少量的军人正在登船,他们应该是来测试的,等全部船员到齐,船只就能起航了。
孙志伟立即明白,这艘船已经修好,它很快就要出港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