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先富起来的人

    如今改开已经有8年,社会变化太快了,连坐飞机也不是什么难得的事情了,很多企业家都在国内飞来飞去。

    只是孙志伟知道,这些人还不是真正的企业家,他们能起得来,很多人第一桶金的来源都经不起细查。

    上面现在的政策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大家共同致富”,这是国家制定的长远规划,也是亿万中华儿女为之努力的美好愿景!

    那么,先富起来的都是哪些人呢?

    孙志伟坐在机舱里,看着舱内那些戴着墨镜西装革履的所谓企业家们。

    他们这些成功人士大致可以分成好几类,一类是生意人。

    古时候,做生意的人在社会上没啥地位,这种看法已经延续了好几千年。

    这种观念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无形中左右着大家的决定。不是每个人都有胆量走上经商这条路。

    生意人中也要分两种,一种是白手起家被迫走上这条路的普通人。

    他们大多数都是没有工作的待业青年,为了吃饭,这条路他们是不得不走。

    这些人大多数是从个体户起家的,78年第一年就有14万人注册为个体户。

    在改开头几年,他们才是市场的主流。

    这批人不说大富大贵,大部分人是挣到钱了的,其中少部分成为了后世的优秀企业家。

    另一种是有底气的,主动踏入的这条经商路的人。

    他们能够抛下稳定的铁饭碗,主动选择当个商人的,在这个年代叫做“下海”,这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和决心。

    当然,除了勇气,还要有底气。

    能做出这种决定的人,大部分都是有点把握的聪明人。

    其中一种是技术流,他们有的掌握着市场上稀缺的高级技能,比如各种高级技工,研究员等人。

    这类人群以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凭借深厚的专业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常常能够洞察细微之处,巧妙利用机会获得丰厚回报。

    他们的技术不可替代,只要有胆量迈出这一步,大部分都能够凭借独有的技术获得初步的成功。

    另一种是人脉流,他们大部分属于二代类的青年,在他们的背后有家族的人脉和初始资金的支持。

    这些人只要能把人脉圈子搭建好、疏通好关键环节,就能靠信息不对称和价格差距赚得盆满钵满。

    赚到钱后,他们又会把钱投到拓展人脉和发展主业上,这样财富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不知不觉间就冒出来一批又一批的商界大佬。

    最后一种是那些无所畏惧的冒险者,他们敢于豁出去拼一把,不管结局如何。

    这类人要么一鸣惊人,要么输得精光,对他们来说,根本没有回头路可走。

    有没有依靠勤劳致富获得成功的呢?

    那肯定有。

    就像《平凡的世界》里的孙少安,他把全部心思都放在了制砖上,靠着这门手艺打拼出一片天地,最终过上了让人向往的好日子。

    现实中,那些靠近城市的农村里会组织农民施工队进入城市包工,那些包工头也是第一批富裕起来的人。

    还有第一批从事养殖业的人,他们其中一些后来发展成了大型养殖户,也是提前富裕起来的人。

    全国各地涌现的各种养猪大王,养鸡大王,养鱼大王等等养殖专业户都是这种。

    只是这些只能算是小富,想要做大做强,那可不仅仅是他们依靠努力就能办到的了。

    技术,靠山和机遇起码要占一样才有可能。

    举个例子,以技术来说,白药和可乐的配方,只要掌握了一样,发财几乎是必然的,无非是时间快慢的问题。

    以靠山来说,就是背后有人支持,再加上个人的努力,获得成功也比较容易。

    最后是依靠机遇的,这批人大部分都是白手起家,依靠一次次正确的选择才最终成功。

    世界上白手起家的富豪其实是很少的,在国内大马是一个,在港岛李+成是一个。

    在国外,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算一个,脸书的马克·扎克伯格算一个,《哈利波特》的作家罗琳算一个。

    巴菲特都不算白手起家了,他的父亲是国会议员,虽然资金方面对他的支持不大,但人脉方面起到的隐形作用无可替代。

    比尔·盖茨肯定也不算白手起家,他母亲是IBM董事会董事,为他的创业提供了初期的资金和人脉资源。

    话说,《哈利波特》好像还没开始写啊,要不要把这个书抄过来?

    孙志伟想了想还是算了,人家一个单亲妈妈,好不容易写本书挣点钱,也算是个励志典范。

    截这个胡费时费力,不仅没有必要还败人品,人家十几年总共才挣了十几个亿,有这个时间他还不如去开几个油井呢。

    等孙志伟一家从飞机上下来,时间已经来到87年1月17号,下周就要过小年了。

    他们回来后要准备过年,还要跑亲戚,时间已经有点紧张了。

    夫妻两人不得不分工,孙志伟跑物资,家里所有的过年需要的物品都需要他去采买。

    童佳佳则带着两个孩子跑亲戚,一年没回来了,很多以前关系很好的亲戚朋友家都要跑到,不然,那就真的是没礼数了。

    至于走亲戚的礼物倒是不用担心,孙志伟的空间里有很多国外的物资,拿一批没有专门标识的出来走亲戚完全没问题。

    童佳佳回来前也有准备,特别是一些给孩子的礼物,都是她回来前在纽约购买的。

    这些外国货现在在国内是很稀奇的,走亲戚送人也特别有面儿。

    忙忙碌碌的花了一个礼拜,两人才终于清闲下来,接着就要准备过年了。

    两个孩子还没过过中国春节,所以,听了父母和亲戚朋友的讲述,都很兴奋。

    其实他们去年在琴岛是过了的春节的,只是那时候他们才几个月大,脑海中并没有留下什么记忆。

    今年两个孩子都快两岁了,正是好玩的年龄,又懵懂又乖巧的样子特别招人喜欢。

    孙志伟见了后十分高兴,也下定决心以后每年春节都回来过年。

    这两个孩子在外国出生,外国长大,传统教育必须要跟上,决不能把他们养成黄皮白心的白眼狼。(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不错,请把《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50年代:从一枚储物戒开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