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章 怀疑你谋反,你最好真的反了!

    “这不可能!”

    孟珙没有接那圣旨,而是肃然摇头道:“当初山东为前线,所有统制官以上的家眷,尽皆送往临安。陛下一道旨意下,谁敢不遵?”

    “这次的襄阳之战,从赵朔攻入京湖地区,到汉水交通断绝,总共超过三个月的时间。陛下若是有意,早就明发圣旨,让包括孟某在内的襄阳诸将通过水路,送家眷去临安了。为何现在才让你魏相监禁孟某的家眷?”

    魏了翁却冷笑道:“孟珙,你当陛下是傻的吗?河南诸将投降了诸赵朔,朝廷可曾将他们抄家灭族?

    “如果你献襄阳而降,即便你的家眷在临安,陛下又真的能对他们怎么样吗?倒是在这里,万事有老夫一力当之,与陛下何干?”

    啪!

    说话间,魏了翁直接将那圣旨,甩到了孟珙的面前。

    这份圣旨,当然不是正规的圣旨了。大宋正规的圣旨,需要皇帝下旨,中书起草,宰相签押,皇帝画可用玺。门下审核,尚书省下发……等一系列程序,根本就没法子保密。

    这份圣旨,只是宋朝皇帝赵昀手书并且用玺的秘旨。

    用在文官头上,一句“此乃乱命,臣不敢奉诏”就能顶了回去。

    不过,用在武将头上,武将就不能不遵。

    如今宰相魏了翁执行这道旨意,更是相当于在宰相对这道旨意进行了签押,效力就更强了。

    “襄阳之围,关乎天下安危,望魏相为国家计,不顾自身安危,便宜行事。孟珙,武人也,难识大体。必要时,魏相可监禁其家眷,促其守城之决心。若孟珙执意投降,魏相断然行事可也!”

    这圣旨总共才一百多字,却每个字都重若千钧,砸向了孟珙的脑袋,砸得他头晕转向,脑袋嗡嗡作响。

    “魏相为国家计,不顾自身安危,便宜行事!”

    “孟珙,武人也,难识大体!”

    “若孟珙执意投降,魏相断然行事可也!”

    “我明白了!明白了!”

    “原来朝廷是如此看魏相,又是如此看待我若孟珙的!是我,太高看了吾等武人,太过高看了自己!”

    “哈哈!哈哈哈!”

    孟珙手持那份大宋皇帝手书的圣旨,大笑起来,状若狂癫!

    魏了翁凝眉竖立,赫然站起,道:“孟珙,休得装疯卖傻!圣旨在此,你到底是遵与不遵?”

    “那我要问魏相一句话,所谓断然行事,是什么意思?是杀我全家吗?包括我那还在襁褓中的孙儿!”

    “你可以这样认为。”

    “我还有最后一问,城破之后,我孟珙自然是不肯投降的。赵朔若要杀我全家,那自然是我全家为大宋尽忠了,死而无憾。但也有可能,赵朔开恩,不杀我的家人。那时候,不知我的家人,是否还活着?”

    魏了翁毫不犹豫:“孟将军如果深明大义,与城偕亡。你的家人,自然不会有污你的清誉。”

    顿了顿,他缓和了一下语气,道:“孟将军,国势如此,你不能怪罪朝廷和老夫,对你如此苛刻。按照朝廷部署,我两淮大军,四川精兵,以及殿前禁军,都会倾力来援襄阳,此城绝不容有失。”

    “你如果守好了襄阳,老夫不但保你家人无恙,战后你加官进爵,而且会亲自向你和老夫人赔罪。”

    “但如果你守不住襄阳,或者主动投了赵朔,就别怪老夫心黑手狠了。”

    “明白了。”

    孟珙直气得浑身颤抖,面色铁青,转身而退。

    “慢!把圣旨留下!”魏了翁高声喝道。

    大厅内的八个禁军武士,也拦在了孟珙的面前。

    “原来魏相也知道,这圣旨见不得光啊!”

    孟珙越发鄙夷,毫不犹豫地将那圣旨交到当面的禁军甲士的手中,离开了大厅。

    魏了翁望着他远去的背影,哼了一声:“不知好歹!老夫和朝廷这样做,是让你孟家做满门忠烈,千古流芳!而不是做二臣逆贼,遗臭万年!”

    “呃……话虽如此。”

    这次大宋朝廷派来负责保护魏了翁的,是御前班直冯义。他率领五百精锐禁军,随魏了翁来了襄阳,

    控制孟珙的家眷,自然也是冯义率领五百禁军,奉了魏了翁的命令行事。

    尽管是奉命行了此事,但身为武人的冯义,眼见孟珙都做到京湖置制大使了,还被如此对待,难免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

    他说道:“依末将来看,孟将军对朝廷忠心耿耿,又无任何叛逆的迹象。吾等如此行事,是不是有些操切了?”

    “操切?”

    魏了翁狠狠瞪冯义一眼,道:“造反这种事,等发现迹象就晚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

    “是,谢魏相公教诲。”

    冯义不敢和当朝宰相顶嘴,点头应是。

    当然了,魏了翁是需要冯义为他做事的,也不愿意过分强压。

    他挥了挥手,命厅内的其他甲士退了下去,只留了冯义一人。

    他说道:“其实,陛下还有一道秘旨在我这里。过几日,吾等就按照这道秘旨行事。”

    “还有秘旨?那秘旨上面说的是什么?”

    “你看。”

    说话间,魏了翁将另外一份秘旨,拿了出来。

    “啊!怎……怎能如此?”

    冯义一看,简直如同寒冬腊月被一盆凉水兜头而下,从头顶凉到了谷底,惊呼出声。

    原来,那圣旨上,是要魏了翁凭三寸不烂之舌,劝孟珙七十多岁的老母亲,深明大义,以自己一死,要孟珙勿要以老母生死为念,为国尽忠。

    到了那时候,孟珙如果还要投降赵朔,可就是不忠不孝之人了。

    这也太过分了吧?

    孟珙未露丝毫反迹,朝廷却要让他妈去死!

    “轻声些!”

    魏了翁赶紧将那圣旨收了起来,道:“此事只有你知我知,万不可让第三个人知晓。”

    “可……可是……如果您劝不动孟珙的母亲呢?难不成,还要……”

    宋皇展现出来的道德底限太低了,冯义已经想到了那个恐怖的可能。

    魏了翁却觉得没什么不妥的,点头道:“为国家计,何惜一个老妇?这些日子,我就临摹老夫人的笔迹,保证到时候能以假乱真!”

    “魏相大才,实在是国家之福啊!”

    冯义实在是无话可说,只得随口拍了一句魏了翁的马屁。

    ……

    ……

    当夜晚间,二更天。

    襄阳城内,京湖置制大使衙门内,孟珙房中的灯火依旧闪亮。

    “哎!”

    一声长叹过后,一盏愁酒被孟珙咽入了腹中。

    事到如今,他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大宋文贵武贱,孟珙当然是知道的。

    大宋武人受到的种种不公,孟珙当然也是各种亲身经历。

    每每朝廷做的不公时,他一方面要朝堂的指令行事,一方面尽力安抚士卒,让他们继续忠君爱国,真是受尽了夹板气。

    有时候,孟珙都会羡慕赵朔麾下那些武将,他们不用考虑各种乌七八糟之事,只要奋勇作战,就可以飞黄腾达。都是赵官家的手下,怎么南北官家的差距这么大呢?

    但也只是某个瞬间罢了。

    侍奉第二个主公,还算什么忠臣?一个女子看别的男人好就改嫁,还算什么好女子了?

    每每这个念头兴起,孟珙都会迅速摇摇头,把这个念头从脑海中抹去。

    不过,现在,这大宋朝廷做的也太过分了!

    竟然要他的全家,和襄阳共存亡!

    的确,孟珙愿意为了大宋朝廷去死。他的那些兄弟,吃了朝廷的俸禄,为朝廷去死,也没什么不妥当的。

    但是,他的两个儿子,一个孙子呢?

    他那白发苍苍的老母亲呢?

    他们孟家那些女眷和孩子呢?

    这些人,可没有拿大宋朝廷一文钱!

    如果城破之后,被敌人迁怒杀了,也就算了,那是他们的命不好。但是,被大宋朝廷杀了算怎么回事?

    至于说,大宋能守住襄阳?

    打死孟珙都不信啊!

    “我愿意做大宋的张巡,但是,那不意味着愿意全家都为大宋陪葬啊!”

    必须说明的是,按照当时的道德观念,吃了朝廷的俸禄,为了国家尽忠而死,是非常正确的事情。

    但是,那不意味着人家全家都卖给朝廷了。

    比如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文天祥吧,他自己当然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但是,对于他的兄弟效忠元朝,却是不反对的。

    魏了翁和大宋皇帝今日之举,着实触动了孟珙的底线!

    怎么办?

    反还是不反?

    孟珙越想越是郁闷,又是一杯酒下肚。

    正在这时,忽然有人来报,禁军班直冯义求见。

    全家都在禁军的掌握之中,孟珙不敢怠慢,赶紧命人将冯义请了进来。

    “孟将军,别犹豫了!反了吧!这大宋,没救了!”

    冯义见了孟珙的第一句话,就石破天惊。

    “什么?你劝我造反?”孟珙满腹狐疑,向着冯义看来。

    “是啊,今天白天,我带人拘禁了您的家眷,让您为国尽忠。今天晚上,我却亲自前来,劝您造反。因为,朝廷做的实在是太过分了!不是您对不住朝廷,而是朝廷对不住您啊……”

    冯义将另外一道秘旨之事,详细对孟珙说了一遍。

    “此言……当真?”孟珙死死盯住冯义的眼睛,道:“那份秘旨,你带来了吗?”

    “那怎么可能?”

    冯义苦笑道:“魏了翁行事缜密,怎么可能让那份秘旨落到我的手中?不过,您仔细想想,我来骗您造反,对我究竟能有什么好处?我的家眷,还在临安啊!”

    “说得也是。”

    有了上一道圣旨的铺垫,孟珙其实对这道圣旨的真实性没多大的怀疑。

    这道圣旨顿时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宋国朝廷要杀孟珙的母亲,实在是触碰到了孟珙的逆鳞!

    孟珙微微咬牙,道:“古语有云,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雠。今日,赵昀对我不仁,就休要怪我对他不义了!”

    “那孟将军什么时候动手?我也好回去准备,保护好您家眷的安全。”冯义道。

    “事不宜迟,今晚就动手。”

    自从决定了要动手,孟珙觉得心中仿佛卸下了一块巨石般轻松,头脑也分外灵便起来。

    他说道:“禁军制度,我是知道的,冯义你虽是御前班直,但也难对部下如臂使指,快点回去准备吧,尽量保证我家人的安全。”

    “是!”

    冯义领命急匆匆而去。

    随后,孟珙高声道:“来人啊!”

    “在!”

    “传令各位统制官以上的大将,到我的中军议事!不必张扬,注意保密!”

    “是。”

    对魏了翁动手,用不着孟珙兴师动众,派他的兄弟孟瑛带众亲卫,就能把事办了。

    现在孟珙的主要任务,就是安抚好诸将,免得出什么不必要的乱子。

    功夫不大,孟璋、孟珠,张俊、刘全、刘整……四十七员大将,齐聚孟珙的中军。

    与此同时,阵阵喊杀之声,已经在魏了翁的府邸附近响起。

    孟珙道:“魏相拘禁孟某人家眷之事,大家都听说过了吧?如今,我刚得到冯义告密,朝廷还有一道秘旨……”

    他将那秘旨介绍一遍后,向诸将的面上缓缓看来,道:“南方赵官家失德至此,不配为君。北方赵官家英明神武,当有天下。今日,吾心意已决,反了这大宋朝廷,归顺北方赵官家。带领兄弟们,寻个好前程!谁赞成,谁反对?!”

    “大帅早就该反了!”

    “从曹世雄被奸相逼死,就该反了!”

    “当初北伐归来,朝廷就扣了我们的赏赐!”

    “可等到那么一天了!大帅您终于想通了!”

    “南北官家都姓赵,南方赵官家给北方赵官家提鞋都不配!我们愿意归顺北方赵官家!”

    “大宋武夫,也要异域扬威,开疆拓土!哈哈!”

    ……

    诸将纷纷高声赞同。

    刘整叫的最为大声:“大家随着四将军投了北方赵官家,再也不用受宋国昏君奸臣的鸟气,升官发财啊!”

    原本孟珙还以为会有几个武将会出言反对,已经准备好让孟璋施展雷霆手段了。

    没想到,完全是他多虑了。诸将早就觉得宋国肯定没什么前途可言,又受够了文官的鸟气,早就想投了赵朔。只是孟珙待大家实在不错,有些不好意思罢了。

    如今有孟珙领头,那还有什么顾虑?

    而且,赵朔对孟珙的看重,瞎子都能看得出来。大家随孟珙投了北方赵官家,还愁不能飞黄腾达?

    他们也想体验体验,汉军八旗的身份地位,更想为国开疆拓土,青史留名!

    封狼居胥勒石燕然之类的好事,凭什么只让北方人独享?大家都是汉人,南方汉人也得去异域大展威风!

    不过,正在这时——

    蹬蹬蹬~~

    随着一阵急促地脚步声,孟瑛急匆匆地跑入了中军帐。

    “四哥!大事不好!”

    “何事?”

    “吾等虽然救出了家眷,但是母亲大人她,已经……”

    “怎么?”

    “撒手人寰了啊!”(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不错,请把《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篡蒙:我岳父是成吉思汗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