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光英没有与徒单利一起附和咒骂,而是直接去寻都元帅仆散忠义,想要问明白他为什么会放任士气低落。
“唉……这如何又是臣想的?”
仆散忠义满脸苦涩:“刘贼实在是太过奸诈,他们并不是将伤兵一起送来的,而是由骑士驮着,三三两两,陆陆续续来的,也是从各个方向来的。”
“一开始还有军兵知道利害,前去阻拦,但随着伤兵抵达一多,根本就是拦都拦不住的。”
“臣若是下令与刘贼骑兵作战,那士气更是要都要不得了。须知道,这些人乃是打着护送我军伤兵的旗号来的。”
完颜光英立即明白了仆散忠义的无奈,却也毫无办法。
总不能将这些伤兵拒之门外吧?
想要另设营地,隔绝信息也不成。
汉军哪管仆散忠义是怎么想的,他们接到的军令就是将伤兵送到汴梁城下,根本就是有备而来,专门来破坏金军士气的。
仆散忠义毕竟是大将之姿,他见到完颜光英有些沮丧,立即安慰道:“太子,我军虽然败了一场,士气也稍稍沮丧,但实力犹存。末将整治一番,未必不能成哀兵之势。
如今却也取得了一个好处,那就是终于将那刘大郎引到了黄河南岸,只要乌禄那厮不是傻子,必然会在河北起兵的。”
完颜光英叹了口气:“也就是说,咱们现在没得选,只能出题让别人解。”
“形势不如人,也只能如此了。”
此时此刻,无论是完颜光英还是仆散忠义都没有想到,这只是开胃小菜罢了。
汉军真正凌厉的政治攻势还在后面。
随着昨日大战结果的被传开,外加上下游金军拼凑舰队彻底完蛋,使得开封府震动起来。
汉军的劝降大队则趁着这大好时机,四散而出,将汉王令传达出去。
事态发展到现在已经很明显了。
所有的关键就在于人口与粮食。
若是仆散忠义能将开封府整个迁移到洛阳府,兵源与军粮问题都能暂时解决,西金还能苟延残喘几年。
而若是刘淮能截下来大部分人口,那么西金很有可能连洛阳都难以守卫。
双方围绕着人口迁徙做了许多暗中交手。
仆散忠义希望在击退宋军后,再趁着汉军被晋地牵扯精力的时候再发动。
而刘淮则希望趁着西金开始迁民的混乱时刻,来搞一把大的。
当然,东金与宋国也不是吃素的,也各自有小九九,以至于到了实际行动上,所有人的军事动作全都变形,刘淮也不得不在接到宋国可能有变的情报后,主动出击。
在成功渡河后,汉军其实已经成功了一半了,又如何不让那些骑墙派心神动荡?
而与此同时,汉军其他几部也没闲着,辛弃疾率领陈州军自南向北,张白鱼率东平军自东向西,短短几日,就光复数十村镇集市渡口,金军只能龟缩在县城中以作防御。
得益于刘淮良好的政治信用,准确的说是说杀谁就一定会杀谁,说不追究就一定不会追究,因此所有人都怀疑他正式做出的政治承诺。
然而即便如此,在一开始就下定决心之人太少了。
如果汉军已经在战场上打赢与金军的决战,那自不用多说,肯定整个开封府唯汉军马首是瞻。
然而此时仆散忠义还活着,手中还有几万正军,若是当先跳反,没准就会率先面临无情打击了。
当然,反过来说,若是汉军真的已经将金军彻底击败,刘淮哪还用得着招降纳叛?早就以大军驻扎,派遣行政官吏梳理地方了。
所幸汉军倒也不急,就算是对着耗粮草,那也是汉军占优势。
而天下局势则是在这等待之中,渐渐发生了变化。
首先是南阳之地,由于仆散揆的强势出击,使得虞允文有些手忙脚乱。
他一方面得应对从洛阳杀出来的金军,另一方面还得搞明白关西究竟在发生什么。
若是关西出了大问题,那岂不是完颜亮要沿着伏牛山杀出武关了?
就在这关键时刻,虞允文在朝中的盟友,枢相陈俊卿传来了一封书信,瞬间就让他寝食难安。
史浩彻底站在了主战派的对立面,无论他是主和或者主守,又或者只是争权夺利,都已经注定将是他这个左相最大的政敌了。
偏偏这事还是个隐秘,甚至只是陈俊卿的推断,以至于虞允文一时间也无法发动党羽弹劾。
书信上的消息还不止于此,陈俊卿告诉虞允文,官家有意从关西退兵了。
虽然陈俊卿暂时将赵眘劝住,却也不知道能坚持多久,要么现在虞允文立即扔下南阳这一摊子,回到朝中稳定局势;要么虞相公就要打出足够震慑朝野的战绩来。
虞允文毕竟当了多年的帅臣,多看多学虽然不能成为名将,但还是懂得军事的。
而陈俊卿这名理论上宋国最高军事长官的不知兵言论,瞬间就将虞允文气乐了。
现在是敌我情报全都不明。
史浩想要干什么;赵眘是否还坚定决心;仆散揆为什么敢出洛阳;关西的军情到底怎么样了。
这些事虞允文统统一无所知,若是在此刻就有所行动,岂不是会自乱阵脚?
而且陈俊卿的推断就一定准确吗?
所谓一动不如一静,待到成闵撤回来之后,虞允文就让吴拱驻扎邓州,以应对关中与洛阳方向敌人。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在如今这个时代,消息传递实在是太慢了。
“快一些!马上就到利州了!州城已经给咱们做好的白面馒头,炖了一百头羊来犒赏!今日到了,今日就能吃到!”
川北崎岖的山路之上,张振来回行走以作鼓劲。
他麾下的五千兵马虽然有些疲累,而且也有了怨言,然而他们看着自家将军同样步行,也就忍了下来。
身先士卒从来都是平息军中怨言的良药。
自从出了剑门关,进入传统意义上的金牛道之后,路就越来越难走了。
如果按照原定计划,这五千两淮兵要作为援军,一路向北,一直抵达凤州,出大散关,进攻陈仓,以打开关中平原的大门。
利州的首府广元很有可能是他们最后一个可以放肆休息的地方了,因此陆游早早就给利州知州与通判发去了公文,以制置使的名义让他们好好劳军。
利州毕竟紧挨着四川盆地,消息畅通无阻,因此也早就知道了陆游的狠辣手段,根本不敢有一丝怠慢,倒也没出现文官轻视等恶俗桥段。
张振巡查营地到半夜,脱下靴子,散了一下味道后,躺在行军床上,立即就进入了梦乡。
在睡梦之中,张振梦到了他与那善妒的妻子生了八个儿子,而妻子也善解人意,替他又纳了三房小妾,到最后儿孙满堂。
只不过不知道他家是不是阳盛阴衰至极,整整三代全都男丁,根本没有一个女娃。
待到他年过八旬之时,张振的儿孙已经有近百人,终于有个小孙子生出了个重孙女,他兴奋的连拐杖都没拿,就跑去抱自家小重孙女。
在喜滋滋的接过襁褓后,张振仔细打量重孙女的面相,却见她留着长须,面容清瘦,眼角还有几处皱纹,对着张振说道:“张总管,醒一醒。”
“我入他……”
张振立即就被惊醒了,但还没来得及大骂出声,却只见床榻旁坐着一人,正是之前在成都府告别的四川制置使陆游。
这一刻,张振依旧觉得似乎是在梦中一般。
“陆……陆相公……你为何来此?这不符国家制度!”
作为四川的最高文职长官,陆游整天文山会海,怎么能擅自离开成都府呢?
这与将军临阵脱逃有什么区别?
陆游满脸疲惫,摆手说道:“这不是什么大事。
张总管,你听我说,朝中很有可能想要从关西退兵了!”
张振闻言直接从床榻上跳了起来,根本不顾全身上下只着筒裤:“如今就差最后一步,眼见着金贼越来越难坚持,怎么能从关西撤军呢?!”
陆游默然不语。
张振见状就明白,陆游身在四川,最多也就是书信交流,根本不可能对发生在临安的事情了如指掌。
“陆相公,这么大的事情,难道官家、宰执、枢密院竟然这么快的通过……”张振脸色有些苍白:“莫非关西已经大败?”
即便是圣旨也需要经过数道流程,尤其是军队战略进退这种大事,皇帝、宰相,乃至于中书舍人都可以阻拦住的。
陆游微微摇头:“张总管,你不要糊涂,若是关西大败,朝堂怎么会比咱们更先知道呢?”
说着这里,陆游重重叹气,揭开了谜底:“是中旨,是陛下的中旨。”
中旨算是非法圣旨,理论上地方官员帅臣都有权力封还。
但是中旨与中旨还是不一样的,赵眘却是用中旨催动了去年的隆兴北伐,在帅臣中有些威望,至于吴璘会不会遵旨撤军,也是两可之间。
张振目瞪口呆:“官家……官家不支持北伐了吗?官家……也……”
说到最后,这名已经成名许久的总管大将竟然浑身颤抖,眼中含泪。
付出了这么多人命,流了这么多的鲜血,竟然还是这个结果吗?
换了个官家,竟然不愿意收复故土吗?
之前那些战死沙场的袍泽又算什么?
陆游却是直接摁住张振的肩膀:“现在不是说这些的时候,朝中怎样打算,是他们的事情,咱们现在要立即赶往大散关!”
“无论关西是否撤军,军心必定低落,莫忘了,完颜亮可就在关中!这个机会他不会不抓住的!”(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