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二章 招商引资

    柴荣虽然对李奕赞许有加,但却并未当场采纳他的方略。

    毕竟打仗不是只靠士卒的骁勇就行,而是要牵涉到方方面面的权衡。

    如果把军队比作锋芒,那么支撑这柄利刃挥动的,便是国家机器在暗处无声的轰鸣。

    尤其是像征伐南唐这等规模的战事。

    粮秣器械的调集、转运,丁壮民夫的征发、役使……等等一切皆如山岳般横亘于前的先决之题。

    绝非仅凭一腔锐气或精妙奇谋便可轻忽。

    因此,待离开枢密院之后,柴荣旋即于大内寝殿,再次召见了宰相范质、王溥,以及翰林学士等近臣,商榷南征的具体事宜。

    李奕的策略着眼于战场上的胜负手,欲以雷霆万钧之势摧垮敌军的意志。

    而掌控中枢、总理庶务的宰执大臣们,与李奕这类领兵作战的武将截然不同,他们的职责是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因而对待战事的态度都非常谨慎。

    相比于作战计划的可行性,他们更在意战事背后的千头万绪,以及遭受失败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所以范质、王溥等核心重臣,都不太赞同李奕提出的“军事冒险”,而更倾向于王朴那套稳妥的作战方略。

    不过,这一切的利弊权衡,暂时都与李奕无关了。

    反正他该说的都已倾囊道出,至于最终该怎么抉择,那是皇帝和宰相们的事。

    回到了殿前司的衙署,李奕如往常一般行事,先是召集各部将领点卯、训话,随后回到官房处理军务案牍。

    虽然皇帝已经班师回京,李奕点检军司的差遣自动解除。

    但由于张永德和史彦超还留在淮南,所以殿前司的日常事务还是他暂理。

    至于侍卫司那头,马军都校韩令坤返京后尚在家休养,而侍卫都虞候韩通本就忙着京师的诸多营建事务,如今更添了督造水师战船这一重担。

    如此一来,李奕名义上回归了殿前马军的本职,但实际却仍兼管着两司的诸多军务杂事。

    好在战火初歇,又值岁末年关,衙署中的公务也相对清闲了几分。

    手头事务处理得七七八八,李奕并未急着离去。他提起毛笔,蘸了墨水,又伏案写起奏章来。

    首要便是龙津桥一带的营缮改造。

    工程项目已经正式动工了,一切都在按部就班的推进。

    而李二娘家的消息前不久也从成都传来,明确表示愿鼎力襄助建造“东京第一楼”,押送钱财货物的商队已经在赶赴东京的途中。

    既然对方这么上道,李奕肯定也会信守承诺——他准备上书奏请皇帝恩准,赐予李二娘家在东京经营酒、茶的专卖权。

    奏疏中,他特意点明李氏商贾来自蜀地,其出资参与营建龙津街市,乃是“感佩大周赫赫国威,深信天下一统之期不远”。

    故而,对方出于对大周强盛的心驰神往,兼之觉得周国必能统一天下,因此“欲先占东京宝地,以图日后兴隆”。

    而许之以专营惠利,则是为了“树商贾之旌表,彰天子包举海内之宏量”,使“四方货殖闻风而慕,咸趋周土,以增国富”。

    李奕将此策命名为“招商引资”,其意在“纳天下财富,以筑大周根本、繁荣商埠百工”。

    “……以砖石水泥构建之“第一楼”,傲然矗立龙津桥畔,上摩天风,下临繁华,其坚固新奇之姿,当为天下先!

    往来官吏、士子、商旅、百姓举首可见,皆知我大周革故鼎新之气魄,国富民安之宏图也。

    河畔绿植水道、整洁排污明沟,更显朝廷经世致用、泽被生民之旨。

    待其大成,龙津桥一带新市,必将成为汴梁首屈一指之货殖汇聚、百工竞巧、万姓安居之所。

    彼时商税充盈,市肆熙攘,规制井然,足可示天下州郡以京师营建之典范,引万邦来朝之士瞩目称颂。

    恳望陛下圣心垂照,恩允李氏商贾专营酒茶、承应配户、优免税赋诸事……伏惟圣裁!”

    最后一笔落下,浓墨在干燥微寒的空气中迅速凝固。

    李奕仔细通读数遍,确认字字句句妥帖无虞,方将其郑重卷起,以明黄色的丝绦细心系好。

    他深吸一口气,略微活动了僵硬的手腕,目光投向案头空白的新纸。

    李奕准备再写一份条陈,关乎禁军改革的深化之策。

    然而,笔尖悬于纸上片刻,心中却诸多思虑闪过:那些设想确实能强军卫国,并逐渐汰除军中的不良风气,于长远而言是有好处的……但短时间内难以见到成效。

    而且还牵涉到兵籍、升迁乃至兵权职责划分,等等诸多利害交缠。

    在如今天下尚未一统的背景下,贸然提出确乎显得不合时宜。

    更何况以李奕的身份,有些话不该现在的他来说……再三思虑过后,手中的笔终究未能落下。

    “咚咚!”就在这时,一阵轻缓的叩门声传来,打破了官房内的寂静。

    随即,一个恭敬的声音在门外响起:“李都使,午时了,您看是否该传饭了么?”

    李奕的思绪从沉凝中抽回,他抬首向外望去,窗外已是日光满庭。

    冬日的阳光带着稀薄的暖意,穿透官房高窗上的木格花棂,在地面投射下一片片斜长而光影斑驳的几何图案。

    光线里,无数微尘在悄然浮动、舞动,无声地昭示着时光的流逝。

    “让人送饭来吧。”李奕放下笔,声音平稳,听不出太多波澜。

    他揉了揉发酸的眉心,将几份摊开的案牍稍稍归拢整齐。

    没过多久,门轴发出轻微的“吱呀”声,署吏弓着腰,双手端着一个黑漆木托盘小心地走了进来。

    盘上是热气腾腾的饭菜:一大碗浓稠的粟米肉羹,一小碟切得齐整的羊肉,上面淋着酱色的蒜醋汁,旁边还有一碟酱菜,以及两个大面饼子。

    食物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冲淡了墨香与文牍的陈味,带来一种踏实的烟火气。

    署吏轻手轻脚地将托盘放在案几一角,见李奕没有别的吩咐,便又无声地退了出去,关好房门。(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子宁有种不错,请把《天子宁有种》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子宁有种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