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初三,清晨,朝阳初升,暑气蒸腾。
泰山脚下,一片葱绿。
沈念、石青等人骑着从驿站新换的快马,一路向北,朝着京师狂奔而去。
他边走。
边回忆着张居正返乡丁忧后朝堂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从去年冬日的黑心棉衣、戚继光告状,到今年沈家被栽赃、寺田兼并、张四维起复未遂、北境战乱谣言、内阁权力屡次被挑衅,再到当下小万历要从太仓库添补私用钱。
若张居正在朝,有些事情可能不会发生,有些事情可能有更简单高效的解决方式。
但因张居正离朝,小万历皇权膨胀;因张居正离朝,内阁阁臣权力式微,无法约束群臣。
导致各种问题出现。
沈念虽然屡次献计解决问题。
但毕竟官职不高,只能见招拆招,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目前,大明朝堂存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一位能挑大梁者。
小万历经验能力不足,沈念官位太低。
内阁三阁老本是被钦定的挑大梁者,然吕调阳多病、马自强保守、殷正茂树敌过多,皆难以胜任。
沈念思索着,如何才能令张居正提前归朝。
张居正归来,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沈念也将有精力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
……
八月初七,午后。
沈念一行急匆匆回到了京师。
路途中,沈念已将曲阜县忠信社之案的结案奏疏撰写完毕,接下来,此事交由石青汇禀,外加与三法司对接即可。
沈念简单洗漱一番,换上官服,直奔禁中。
行至午门时。
沈念见到了带着一众户部官员跪地抗议的殷正茂。
殷正茂与一众户部官员很聪明,因跪在午门中间太热,他们选择跪在靠近右掖门的阴凉处。
抗议归抗议,但都不和自己的身体过不去。
更不会如户科给事中石应岳那样,选择自残而殒命。
殷正茂对外解释为——
“为大明江山死谏者固然值得钦佩,但为大明江山而忍辱负重地活着,更值得倾佩!”
户部此举,让小万历如鲠在喉,但他又不愿将事情闹得太僵。
殷正茂看到沈念后,不由得甚是兴奋。
沈念朝着殷正茂等人躬身拱手,然后大步朝着文华殿走去。
……
文华殿内。
小万历高坐于御座之上,一旁只有两个他经常使唤的小宦官。
“臣沈念,参见陛下!”
“沈卿,无须多礼!”小万历看向沈念说道:“沈卿经过午门时应该也看到了,殷阁老与户部的那些官员过于固执,朕命吕阁老、马阁老劝说,仍旧无果。”
“现在,他们完全是将朕架在火上烤!朕下旨添补买办银、购马银、刍料银,乃是为后宫考虑,为内廷安全考虑,实属正常开支,他们……他们为博忠直之名,拿着祖宗旧制欺负朕,还有那个户科给事中石应岳……他……欺朕年幼,将朕比作夏桀商纣……称朕奢靡无度,视民膏如粪土……朕只是对他稍作惩戒,哪曾想他竟然以死毁朕之名……”
小万历见到沈念,似乎找到了宣泄的出口,一口气说了足足一刻多钟,将自己的的委屈全都道了出来。
沈念一脸平静地听完后,缓了缓,开口道:“陛下,如果张阁老在朝,将会如何处理此事?”
听到此话,小万历不由得一愣。
张居正向来主张小万历俭约,内廷一年从太仓库多拿二十七万两白银,张居正也不一定会同意。
“元辅……元辅……可能也会考虑一番,但……但绝不会令朕难堪,让朕下不了台的!”小万历回答道。
在小万历眼里,张居正虽然对他严厉,但很多事情还是为他着想的。
沈念的脸上露出一抹微笑。
“依照我对张阁老的了解,陛下大婚后,欲添买办银,用于后宫。添购马银、刍料银,用于保障内廷安全,合情合理,并不算违背祖制或奢侈无度!”
听到此话,小万历的脸上渐渐露出笑容。
他就爱听这类话语。
“然而每年二十七万两白银的定额对太仓库而言,有些过多。张阁老应该会建议,一年增十万两买办银较为妥当,若日后太仓库存银大增或后宫有皇子诞生,可以再增,然若遇荒年,陛下应率先停买办银,提倡国事大于皇家私事,亦防太仓禅竭!”
“至于那七万两购马银、刍料银,张阁老应该会主张不走内库,由京营供给!”
“而对待户科给事中石应岳,张阁老会建议陛下对其厚葬,对其家人进行抚恤,毕竟死者为大。然后告诫百官,日后不可效仿此人上谏之行径。”
说完这些后。
沈念朝着小万历拱手道:“若张阁老如此安排,陛下能否同意?”
沈念这番话,直接将二十七万两白银的预算变成了十万两,且若逢灾年与战事之年,这十万两也会取消。
至于那七万两购马银、刍料银,一旦不经内库,由京营供给,可能两万两银都花不了,且防止了内廷宦官做大。
这点儿,小万历自然知其中深意。
小万历犹豫了一下。
“若如此,朕……朕无异议!”
小万历其实非常聪明,知晓自己其实不太占理,外加石应岳的死与殷正茂等户部官员在午门跪地反抗,使得他君威大损。
若能如此解决,能保住他的君威,又能多得十万两银,并且日后还有增加的可能。
他也知见好就好。
小万历又道:“但是……但是当下元辅并不在朝,恐怕吕阁老、马阁老提出此主张,那些户部的官员和一些言官不会同意!”
当下,吕调阳与马自强的威望太低。
莫说殷正茂不听二人命令,票拟司的票拟检详官们对二人也有诸多不满。
就比如殷正茂带着户部官员跪地反抗之事。
若是张居正在朝,断断不可能让这些人在午门前跪这么久,然而吕、马两大阁老却是无能为力。
“吕阁老与马阁老确实不能号令百官,但张阁老却行。”
“陛下,自张阁老返家丁忧后,朝堂、边境、新政皆频繁出现问题,今年上半年的官员考成成绩远逊于去年,臣恳请陛下与殷阁老共演一场戏,令张阁老夺情归朝!”
“令元辅归朝?”
小万历虽然觉得张居正不在朝,他更加自由,但也能看出,张居正不在后,朝廷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
他还是被欺负的那个,且更累了一些。
票拟司虽然能弥补一些,但毕竟无张居正的权威,而本来看上去很有能力的吕调阳与马自强,在内阁无张居正后,优柔寡断与保守的缺陷一下子就显露了出来。
从大局考虑,他觉得张居正应该归朝。
“朕也想让元辅速速归朝,沈卿速讲!”小万历变得兴奋起来。
当即。
沈念便将在路上谋划出的策略,全都汇禀给了小万历。
……
半个时辰后,沈念从文华殿走了出来。
出殿前,他一脸笑容;出殿后,他则是一脸愁容。
之后,沈念走到午门前,将殷正茂喊到一旁,二人私聊片刻后,殷正茂继续跪在午门前抗议,沈念则是一脸铁青地回到了翰林院。
沈念与殷正茂之举,自然是演给某些人看的。
而此刻。
沈念出殿后的一系列举动全都传到吕调阳与马自强的耳朵中。
吕调阳微微皱眉。
“看来子珩也没能解决陛下与养实的矛盾!接下来该如何办?户部这些人实在太倔了,一个个的,全是倔驴!”
“唉!”
马自强长叹一口气,喃喃道:“此事已将陛下架在火上,石应岳身死后,陛下定然不可能妥协,我们……我们只能再去劝户部这些官员了!”
马自强入阁时,也是雄心万丈,然身体却不行。
近日他也一直是带病票拟,在张居正丁忧后,他也俨然没了心气,如吕调阳那样,已想着致仕回家养老。
……
就在二人讨论之时,一名禁中的小宦官来到内阁。
“陛下口谕,令两位阁老在明日一日内劝退午门前户部诸官,并令殷阁老携户部官员呈递致歉奏疏,不然,免二位阁老之职!”
说罢,小宦官可能怕挨打,当即如兔子般,迅速跑走了。
吕调阳与马自强的脸色都变得铁青起来。
他们根本劝不退户部众官。
一方面是因这些官员由与他们平级的殷正茂撑腰,另一方面是因当下全国丈田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若户部众官被逼得撂挑子,全国丈田之事就彻底乱了。
“走,去劝他们!”马自强瞪眼说道。
唉!
吕调阳长叹一口气,望了望桌上压着的一摞致仕奏疏,随马自强向午门走去。
二人不知,沈念这次计划的主角,乃是他们。
……
一个时辰后。
吕调阳与马自强,面色沮丧地回到了内阁值房。
“这个十头牛都拉不动的殷正茂,实在可气!实在可气!”马自强气得浑身哆嗦。
吕调阳将桌上的一碗凉茶一饮而尽,然后道:“明日……明日……就让陛下将我们也免了吧!免了吧!”
……
翌日,清晨。
小万历令两大阁臣在一日之内劝说户部诸官呈递致歉奏疏,不然就对他们免职的口谕,迅速传遍了京师的各个衙门。
此事再次升级。
此口谕也意味着小万历对当下的内阁非常不满。
一共三位阁臣,一个与他对着干,两个没有能力解决朝堂矛盾。
另外,今日之日讲,也被小万历取消。
……
翰林院,侍讲学士厅。
沈念刚坐下没多久,申时行与王锡爵便面色焦急地来到沈念面前。
他们乃是奉吕调阳与马自强的命令而来,盼着沈念能劝服殷正茂。
“子珩,快快想计策,劝服殷阁老与户部诸官认错,不然,三位阁老与户部诸官都会被免职,此事就闹大了!”
沈念两手一摊。
“二位,你们觉得殷阁老与户部诸官有错吗?”
此话直接将二人噎住了。
他们其实也是不倾向小万历让内库剥夺太仓库之银钱的。
“子珩,此事先不论对错,石应岳自杀后,相当于将陛下架在火上烤,他若撤回御旨,岂不是表明他……唉!咱们现在只能劝服殷阁老,你与他关系最佳,理应再去劝解,免得此事越闹越大!”
沈念微微一笑。
“二位放心,昨日我已与殷阁老达成一致目标,今日午后,他与户部诸官不会再前往午门前抗议了!”
听到此话,二人都不由得长呼一口气。
沈念又道:“之所以不在午门前抗议,乃是此种做法无用,殷阁老决定,自今日下午开始,户部将开始罢工!”
“什么?罢工?”
这比每日下午在午门前抗议更严重。
“子珩,咱大明……大明……大明不会要……要亡了吧!”申时行欲哭无泪。
王锡爵两眼无光,喃喃道:“若殷阁老带着户部罢工,那……陛下一怒之下,没准儿会对另外两位阁老免职,如此,内阁就停摆了,新政……新政……还……还如何进行?”
沈念见二人一脸紧张,笑着道:“如此,才能让二位力挽狂澜嘛!”
听到此话,二人一脸迷惘。
沈念笑着关闭房门,然后开始讲起他的计划,在他的计划里,这二人也是不可或缺的关键人物。
……
一刻钟后。
申时行与王锡爵面带笑容,然后又迅速收敛,面色严肃地朝着外面走去。
午后。
殷正茂与户部诸官并未准时前往午门抗议,就在一些官员以为两位阁老已劝服他们时。
户部传来消息——
殷正茂携户部诸官开始罢工,直到皇帝撤回增设的内廷买办银、购马银、刍料银为止。
此消息传到内阁后,差点儿没有令吕调阳马自强直接昏厥过去。
当日黄昏,临近放衙之时,小万历连下两道御旨。
其一,内阁阁臣吕调阳、马自强,辅政有失,协调户部不力,特去免阁臣之职,着二人在家反省。
其二,内阁阁臣殷正茂与户部诸官,违逆圣意,以延误新政而挟制圣意,闹事者,全部免职,留衙禁足。
这两道御旨,直接使得内阁停摆,户部停摆。
事情再次闹大了!
很多官员不由得想起嘉靖年间的大礼议之争,当时也是皇权与臣权的争夺,发展到这种地步,接下来大概率要血流成河了!
翌日一大早,许多官员开始呈递奏疏,为吕调阳和马自强求情,然奏疏被小万历全部留中。
还有许多官员前往户部劝说殷正茂与户部诸官,然而却全被殷正茂臭骂了一顿。
这场君臣之斗,逐渐升温。
文武百官都觉得接下来的朝廷要大乱,而小万历可能要大开杀戒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