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赵俣的三道圣旨

    …

    人生悲喜并不相通,哪怕是在亡国之时也是一样。

    同样是前往大宋,与王楷、李资谦、金富轼等囚徒不同的是,在大宋拿下开京城过程中立下大功的郑知常,看着大宋数千艘大海船满载战利品和囚徒返航,想到自己此行,便能见到赵俣这个当世甚至是在史上都能排进前列的伟大帝王,不禁心中感慨,故作诗一首:

    鲸舟千艘压沧溟,故都烟散获辎盈。

    紫袍囚旅悲途远,青简功名下汉京。

    云际遥瞻龙阙近,潮头漫忆铁戈鸣。

    此行不负平戎志,拟向宸旒献颂声。

    大宋最大、最安全的几艘宝船上,关押着高丽的皇室之女、宗室之女、贵族之女。

    国破家亡之际,对于这些王室宗女而言,无疑是一场浩劫,因为她们是很多胜利者喜欢抢夺的战利品。

    这并非因为她们的容貌胜过其她女人,而是特殊的身份,很容易让胜利者产生征服的快感。

    比如说,我玩过哪位皇后、哪位公主,说出去,都有面子。

    她们实际上就是男人最形象、最生动的功勋章。

    而赵俣喜好收纳这类女子,天下人尽皆知。

    开京皇城被金军占领的那天晚上,完颜斡勒在第一时间派人将皇城中的所有高丽王朝的王室、宗室以及贵族全都“保护”了起来,为了取悦赵俣,她重点将高丽的皇室之女、宗室之女和贵族之女“保护”了起来。

    这些被禁锢在皇城高墙之内,被众人敬仰,享尽了荣华富贵的妃嫔、公主、宗妇,她们原来尊贵的身份,曾给她们带来了无尽的荣耀和不劳而获的美好生活,现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她们的身份,也注定了她们将要沦为胜利者赵俣的玩物的下场。

    对此,她们其实心知肚明。

    当晚,完颜斡勒就当着她们的面吟诵起花蕊夫人的《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这不仅是完颜斡勒的心声,也是她们共同的肺腑之言。

    她们中的很多人无疑是怨恨完颜斡勒的。若不是他们金人控制住了高丽皇城,并派人将所有高丽的王室、宗室、贵族捉了起来,将她们的丈夫、父亲、儿子捉了,她们和她们最亲的人不会失去逃走的最后一个机会。

    可话又说回来,但凡是能冷静下来好好想一想的人,就能想明白,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哪怕没有金人献城,也一定会有别的人献城。

    说句老实话,亏得金人动手快准狠,没让开京城中燃起战火,不然的话,她们没准会死在战火中。

    ——要知道,国家破灭时,敌人可能杀她们,为避免她们受辱,令自己蒙羞,她们最亲近的男人,像她们的丈夫,她们的父亲,甚至是她们的儿子,也可能对她们动手,这样的事在史册中记载得太多了。

    因此,也有一些高丽的皇室之女、宗室之女、贵族之女,对完颜斡勒是感激的。

    比如文贞太后王氏。

    文贞太后王氏是王俣的第三位王后。

    别看她顶着一个“太后”的头衔,就以为她是老人,实际上,她还不到二十,准确一点来说,她还不满十九岁。

    当初,她嫁给王俣的当天,高丽朝廷就收到了金人大举南下的消息,结果,王俣都进了洞房,又匆匆忙忙地出去商量对策。

    接下来,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的攻势势如破竹,尤其是完颜宗望,他是打得下沿路的城池就打,打不下就直接绕过,加上高丽国土面积实在太小,没几天,完颜宗望就打到了高丽的都城开京城下。

    那段时间,王俣天天都忙得焦头烂额,没日没夜,哪有时间入洞房?

    尤其是完颜宗望率大军兵临开京城下以后。

    关键,没过多久,王俣就在金人的威逼利诱下,前往金营,然后就被金人扣下,后来更是直接带去了金国,挟天子以令诸侯。

    就这样,文贞太后王氏便只能以完璧之身独自住在永贞宫,守活寡已有两年多。

    入宫之初,文贞太后王氏并未获得王后之位。王俣曾许诺她入宫后便封后,无奈世事突变,最终没能兑现承诺。

    王俣出城被俘时,还叮嘱日后自己回来就封她为高丽王后;

    一年前,王楷登基后,念及她处境悲苦,无儿无女,又因她父亲辰韩侯王愉是高丽文宗的儿子,认真论起来,她不仅是王楷的后妈,还是王楷的姑姑(王俣实际上是娶了他自己的堂妹),再加上王愉还在担任检校户部尚书、加检校司徒、守司空、上柱国、晋康伯、食邑三百户在高丽王朝中有一定的势力,是李资谦、金富轼等人都想拉拢的对象,进而让王楷代他父亲王俣封了她王后,后来又找机会把她和自己的母亲顺德王后一块升为太后。

    可虚名又有什么用?

    从十六岁入宫守着空房至今,她心中郁结已久。

    她想摆脱这令人窒息的处境,却被封建枷锁牢牢困住,让她毫无反抗之力。

    如今高丽灭亡,这些枷锁终于消失了。即便知道自己可能会进入赵俣后宫做玩物,她也觉得比独自守着空房要好。

    听说赵俣极好女色,子女已有数千人,她不仅不害怕,还有所期待。

    后来完颜斡勒对她们说:“人当自靠,吾将携尔等入宋,此后命运,唯尔自取。”

    王氏悄悄对好友长信宫主淑妃崔氏说:“今番无需再守寡矣。”

    崔氏正处于震惊与彷徨之中,听到这话不禁愕然。

    接着,她看到王氏眼中没有丝毫悲伤,只有期待,虽想斥责她“何出此言”,但转念一想,王氏才十九岁,美好的人生才刚刚开始,怎么可能甘心在清冷的高丽王宫中像行尸走肉一般活着,便也渐渐理解了她的想法。

    而且,现在的形势很明显是,识时务,还能享受荣华富贵,要是不开眼,那下场可能不堪想象。

    想到这些,崔氏转念又一想,自己也不过才二十五,而且是王俣的淑妃,父兄都是高丽名臣,年龄、相貌、身材、地位、家世都不差,也未尝没有得宠的机会。

    崔氏又一想,‘我毕竟是嫁过人、生过儿子的,难保大宋皇帝陛下没有介怀,嗯……我可以联合我崔氏之女一块伺候他,反正她们也要入宫,恁地时,我崔氏未必无复兴之机也……’

    另一艘宝船上,近百名仁川李氏之女坐在一起。

    这些女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漂亮。

    不论老幼,她们多是美人,哪怕是那些上了年纪的,也风韵犹存,眼角细纹里藏着岁月沉淀的温婉,不难看出她们年轻时,也曾风华绝代。

    而且,她们不仅漂亮,还自幼便被精心培养,琴棋书画、歌舞诗赋无一不精。

    她们就是仁川李氏最大的底牌、最大的筹码、经久不衰的原因。

    为首的五个女人中,有四个差不多可以算是这些仁川李氏之女中最漂亮的。

    她们四个就是李资谦的四个女儿,也就是王俣的两个妃子和王楷的两个妃子。

    其中,李资谦的二女儿高丽的顺德太后(曾经有一段时间,因王俣忌惮李资谦的权势,找了个由头将之降为顺德宫主,又娶了自己的堂妹文贞太后王氏,等王楷继位不久,又帮她恢复了王后之位,后跟文贞太后王氏一块升为高丽太后)。

    李资谦的三女儿则曾是王楷的王后,后被完颜斡勒所取代。

    至于另一个领头之女则是李资谦续弦的正妻拓氏,她是高丽权臣拓俊京的妹妹。

    这些仁川李氏之女对于马上就要进入赵俣的后宫,也是感到五味杂陈。

    一方面,国破家亡的痛楚像针一样扎在每个仁川李氏之女心上。她们想起往日家族在高丽的赫赫声势——家主李资谦曾权倾朝野,太后、皇后都是他们家的人,出入皆有仪仗相随,府中宾客络绎不绝。可如今,高丽覆灭,全家被俘,曾经的尊贵成了过眼云烟,连祭祖的祠堂都不知是否还在?

    有几个年轻些的李家之女,想起远在不知何处的亲人,指尖攥着衣角默默垂泪,怕人看见又赶紧抹掉泪痕,只敢在无人的角落偷偷哽咽。

    另一方面,她们又忍不住盘算着进入赵俣后宫之后的光景,心里藏着为家族谋求出路的念头。

    顺德太后指尖轻轻摩挲着袖口上绣旧的缠枝莲纹样,暗自思忖:“大宋皇帝既耽声色,又好纳诸邦宗女。我为高丽太后,身份固在,若得其一二垂青,便可于后宫立足。待他日觅得良机,为我李氏族人进言,纵不能全护,亦当保全些许血脉,或可使李氏于大宋复立根基。”

    她身边的妹妹延德宫主,前王楷王后,也跟着点头,低声接话:“姐姐所言甚是。我等同入大宋皇帝陛下后宫,彼此相援,若能得陛下眷顾,我李氏或有复兴之机也。”

    她又想起自己的那个小丈夫、小外甥、那个自己养大的小男人,暗想,‘若有机会,我当将他救出来……’

    而那些为自己打算的仁川李氏之女,也都在想着她们到底如何表现,才能得到赵俣的喜爱。

    至于拓氏,则看着舱外波澜不惊的海面,想起自己嫁入李家后虽享富贵,却因为老夫少妻而缺少了应有的夫妻生活,如今换个男人,自己能不能当一个真正的女人?

    这些亡国之女的心思虽各不相同,但千里奔赴大宋,进入赵俣后宫,终究成了无法改变的定局。

    ……

    几日后,高丽俘虏和财物尽数被押解到了大宋。

    大宋方面举行了盛大的告庙典礼。

    王楷也代表高丽,正式向赵俣献上了降书和国玺。

    赵俣根据大臣的建议,将高丽除名,改为箕地,其北部地区改名汉四郡,即: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使其彻底并入大宋的版图。

    赵俣又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圣旨是,大宋的科举快开始了,允许整个箕地(包括箕地南方地区)的人前来参加科举,这次不分高丽贵族、高丽平民、高丽奴婢,只要是愿意接受大宋制度的人,一律可以参考,不过有一点,那就是参考的人,全部都要来大宋应试,当然,一切费用皆由朝廷来出。

    ——赵俣这是要让这些将来参与箕地治理的高丽人,好好领略一下大宋的文化,对大宋生出向往,最好生出归属感。

    第二道圣旨是,废除高丽文字(也就是吏读文字),以及推行留头发,改穿大宋的衣服。

    这没什么可说的,要让一块土地真正纳入版图、成为固有领土,关键得彻底废除当地的文字、清除其文化根基。

    因为文字是文明的基石,文化是族群认同的灵魂。只要这两样还在,当地人就有精神上的归属感,很难真正从心底臣服。

    所以,征服者要是做不到消灭对方的文字、断绝其习俗,最终只会面临两种结果:要么被被征服者的文化同化,要么被对方推翻赶走。

    从前我们中原地区,曾先后被女真、蒙古统治,但汉字始终没有断绝,华夏文明的体系也深深扎根在人们心中。无论哪个民族掌权,最终不是被华夏文化同化,就是被民众推翻,从来没有谁能彻底让华夏族群臣服,这就是最明显的证明。

    说到底,统治的核心,是要让被统治者在精神和情感上都真心归顺。

    从古到今,没有例外。

    看看历史上那些成功的长期统治,必然是先废除当地文字,让被统治的族群失去历史记忆、断绝文化根脉,再用统治者的文明和教化去渗透,这样才能实现长治久安。

    这么说吧,打败高丽,掠夺高丽的财物、夺取物资,这些都容易做到;但要是想让高丽真正变成箕地,彻底归入大宋的版图,绝不是短时间内能完成的事。

    当然,高丽的官方文字也是汉字,这能让赵俣君臣省不少力气。但那些独属于高丽的文字和文化还是要废除的。

    第三道圣旨就是,废除箕地的所有货币,在箕地全面推行大宋的货币。

    统治一个地区的标志有很多,其中掌控货币发行权,无疑是最核心的一项。

    一旦攥住某个地区的货币发行权,就等于握住了它的经济命脉:当地商品贸易的定价规则会被左右,工业发展该往哪个方向走、重点发展什么也会被主导,就连政府的财政税收规模、军事与国防的开支调配,最终都将受其牵制。

    换句话说,从某种层面看,控制了一个地区的货币,差不多就等同于实际控制了这片土地;若是能掌控全世界的货币,那便相当于掌控了整个世界。

    事实上,针对如何治理高丽,赵俣君臣还制定了不少配套政策。但所有政策的落脚点都只有一个——那就是让高丽彻底褪去原有属性,完完全全变成大宋的箕地……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不错,请把《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和五个大美妞穿越到北宋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