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地名都有一个来历,背后都有一串的故事;有些浅显,有些深厚。
我是宝应人。宝应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外人知道的不多。每次自我介绍的时候,我总会在前面加上“扬州”二字,扬州那可是一个响当当的地名。
宝应这个地名,起源于唐朝。
经过安史之乱,大唐江山已是一泻千里,盛世不再。君臣惶然,有心再造大唐盛世,可是谈何容易,一筹莫展。就在这时,一高道在某地发现了八件宝物,觐献朝廷。朝堂上下,君臣激奋。认为天降祥瑞,大唐中兴,指日可待。天子下诏天下,改纪元宝应,那一年就是宝应元年。宝物的发现地被命名为“宝应”。
唐朝早已成为历史,“宝应”早已不再是纪元,但“宝应”这个地名一直延用至今。
有些地名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有些地名却让人看不懂,但你知道了她身后的故事后,便会恍然大悟。
宝应县城边上有个小镇叫“望直港”。小时候我有些纳闷,这儿不沿海,不临江,也没有其它什么大河,怎么会以“港”命名呢?
出了小镇,有个村子叫“军师”(老百姓唤之为“军师嘴”);再偏远一点,有个村子叫“蛤拖”( 老百姓唤之为“蛤拖沟”)。这两个村名,尤其是老百姓的叫法,我一直想不通,觉得怪怪的。像一些村镇叫什么“柳堡”、“大树”、“和平”等等,很好理解。
后来,大表哥给我讲了一个乾隆下江南的小故事,我的这些心结全都迎刃而解。
当今社会,国家领导下基层,乘个专机直达目的地。那时候没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浩浩荡荡的船队,是一路行进,一路游玩。经过宝应时,乾隆上岸了。
在县城边上发现了一只锦鸡,他想展示一下箭法。岂料锦鸡不配合,飞走了。天子看上的东西,哪有不到手的道理?他带着一班贴身侍卫一路追赶而去。
终于在一个偏远的小村庄逮住了这只锦鸡。一路追赶,大家伙有些乏了,便坐下来歇息片刻,顺便将战利品给烤了,供天子享用。乾隆随手将啃完的鸡骨头扔到了一个小旱沟里。
休息好了,往行宫而去。到了小镇边上时,那只鸡全都吃完了,便将啃过一遍的鸡头扔在了小镇边上。
到了晚上,乾隆还对那只锦鸡回味无穷,决定给这些村镇重新命名。在那个小镇上一路追赶,小镇就叫“往直赶”吧;那个扔了鸡头的小村子就叫“锦鸡嘴”吧,因为那个鸡头除了鸡嘴是完整的,其它地方都啃得差不多了;那个扔了一旱沟鸡骨头的小村子就叫“骨头沟”吧。又仔细想一想,觉得这些叫法太俗,便取其谐音。“望直赶”定名为“望直港”,小镇虽然没有大江大河流过,但此处毕竟是水乡,小河小溪,支流岔河倒是很多,来往停泊的中小船只也不少,以“港”命名,也有些名副其实;“锦鸡嘴”改为“军师嘴”;“骨头沟”改为“蛤(ge)拖沟”。
这些地名的来历,我没有去查证;但小镇有一条老巷子,就叫“直赶老街”,佐证了小镇地名的来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