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能上天的小“飞机”

    徐永生匿名报官。

    事情又涉及到章伦那般人等,放在平时,未必能掀起风浪。

    但郑锦源郑公子被撕票,两个来月案子一直没破,东都府卫上下不少人已经找红眼。

    这个节骨眼上,章伦同郑家的关系,养蚕密室等字眼,同样反过来刺激到镇魔卫与河南府部分人。

    于是终究还是有人杀去了章家别院。

    突袭之下,这一找便是人赃并获。

    “但只找到一个叫慕容哲的八品武者,应当只是作为看守者的从犯。”

    事后马扬同徐永生谈起此事时感慨:“可惜没拿下活口,很难继续往下追查,先前一些迹象表明,这伙凶徒掳人的手段,很像六艺连环缚,那是至少六品修为的儒家高手才能掌握的绝学。”

    徐永生:“章家那边呢?”

    马扬言道:“别院管事肯定牵扯其中,但被慕容哲灭了口,现在死无对证,章家跟郑家赔罪纠缠,我们也会再盯他们一段时间。”

    他若有所思:“倒是破获章家别院的消息来源,不清不楚,尚不知道是他们内讧,还是另有知情人……”

    徐永生也面露好奇之色:“看来内情比已知更复杂。”

    马扬摇摇头:“主犯走脱,事情不算彻底了结,不过没了稳妥窝点,他们想必会安静一段时间,短期不敢再回东都。”

    徐永生:“还是希望能早日真正结案。”

    马扬慨叹:“是啊!”

    郑家和章家的话题,未来一段时间内热度始终持续。

    学宫外院里亦有少数知情者议论纷纷。

    徐永生不多掺言,专心于自身当前修行。

    校场上,他只施展观火瞳,张弓搭箭,瞄准远方箭靶。

    即便不使用鹰眸,霹雳弦惊,一箭既出,仍然正中靶心。

    徐永生收回箭矢,便见先前主持入品典仪的王阐站在不远处,正微笑看着这边。

    “先生。”徐永生上前。

    王阐上下打量他:“看你射箭,观火瞳已经有相当造诣。”

    徐永生:“多蒙先生提前授业解惑。”

    王阐笑道:“虽然消息传得不广,但先前也听过你斩杀九品妖魔之事,如此刀法想来非明德刀之力。

    这么看来,除了需要‘智’之龟甲的观火瞳外,需要‘义’之古剑的志正刀,你也练成了,而且火候不浅。”

    徐永生心态平和:“先生过奖了,当初是镇魔卫中诸位先重创了那妖魔,学生只是从旁协助帮把手。”

    王阐目光中不掩赞赏:“不管怎么说,从春社日入品到如今不过半年多时间,你进步相当快,第三相开始修行了么?”

    徐永生坦然答道:“学生选择了五常之仁。”

    王阐微微点头:“修习过程中,学问上有疑难之处,可以来寻我或其他院中师长。”

    徐永生先谢过对方,继而提起一事:“学生听说,以五常‘智’之龟甲为根基,九品期间除了观火瞳外,学宫还有一门绝学名为听风诀?”

    王阐答道:“不错,观火瞳增长目力,听风诀增长耳力,皆是三才阁内至少温养一块‘智’之龟甲方能修习的儒家绝技。”

    他目视徐永生,面上笑容不减:

    “提前一年入品,已经不愁来年正式入学试。

    再看你这半年来修为进境,纵使灵性天赋层次非寻常可比,平日里也是慎独自律的人。

    故而我也不提什么谨防好高骛远之言,你有心,我便传你听风诀,想来你可以把握自身,望你继续勤修不缀。”

    徐永生应道:“谢先生指点,学生谨记先生教导。”

    如王阐所言,听风诀可以提高儒家修行者的听觉听力。

    徐永生修炼初步入门之后,果然感觉自身听觉相较之前更加敏锐,同时对于空气流转下风向风速的判断,似乎也较先前更敏锐了一些。

    不过,通过听风诀,他验证了另一件事。

    不似先前儒家观火瞳和武夫鹰眸,徐永生当前没有掌握与儒家听风诀能配套对应起来的武夫绝学。

    故而当前听风诀便只是听风诀,不像观火瞳可以叠加鹰眸的功效。

    “不知道后续还有没有补上的机会?”徐永生猜测。

    不过他对此并不多纠结,不影响平日里修习听风诀的进展。

    外界喧嚣纷扰,他自专注修行。

    到了九月初九重阳日,徐永生如平时节日一样,前往邻居刘德家里做客。

    “春天太忙,到了秋日风高,又可以来跟袁婶请教了。”徐永生拿着扎纸、竹签和一些颜料笑道。

    刘德母亲刘袁氏招呼他坐下:“先生心灵手巧,这风鸢之技已经超过老婆子我了,可惜我家里那位走得早,我也只是早年跟他学了点微末功夫。”

    所谓风鸢,便是风筝,写称纸鸢,在大乾皇朝以地理南北分,又有南鹞北鸢之称。

    不过在当前这个时代,风筝尚未在民间大范围发展流传,更多是宫廷、权贵间用于赏玩。

    刘德年幼时便过世的父亲,曾经是权贵名门家中专门制纸鸢的工匠,但后来因事被驱逐,流落民间。

    其父过世得早,刘袁氏、刘德母子没能从对方那里学得多么精妙的制作风筝技巧,只知道些基本,如今都已经给徐永生学去。

    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已经入品养成读书人体气的徐先生喜欢放风筝,刘袁氏、刘德可以理解,类似达官显贵不在少数。

    但徐永生喜欢放风筝的同时也喜欢琢磨、制作风筝,就出乎他们意料了,只能理解为非常人行非常事。

    而对徐永生来说,他喜欢风筝的原因很简单。

    能飞上天的小巧“飞机”,令他回忆起蓝星时很多东西。

    差别当然大,但这大乾皇朝也有蓝星未有之事物。

    眼下虽简陋,未来难说。

    不过,吃完饭后,徐永生跟刘袁氏、刘德聊起的是另外一件事。

    “先生有意开粥棚施粥济困?这自然是好事,先生慈悲心肠……”刘氏母子最初惊讶后便都纷纷赞叹。

    徐永生言道:“东都毕竟是东都,眼下又是秋后,城中暂时是不需的,我预备在城外乡里置办此事。”

    施粥接济孤老病弱三旬,即一个月时间,当可完成三才阁内第一块“仁”之玉璧的历练。

    如果是已经正式通过入学试的东都学宫学生,官面上便会直接帮忙筹备。

    徐永生则找了马扬、欧阳树牵线,打点好负责东都城外围的监门卫、千牛卫以及河南府中人。

    粥场他会亲自过去打理,权且视作自身修行的一部分,但不至于一个人前后张罗,故而请刘袁氏从旁协助。(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二郎至圣先师不错,请把《二郎至圣先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二郎至圣先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