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私人小宴

    徐永生离开林府,便即返回永宁坊住处。

    深秋白天渐短,宵禁鼓早早响过,好在他入九品之后只遵守有限宵禁。

    等他回到家中坐下,取出林成煊所赠书册,不急翻看,先回想晚饭后从林府出来遇见的二人。

    依王阐所言,那少女拜访林成煊,姓谢,来自灵州,徐永生很自然联想到一个人:

    大乾皇朝异姓十郡王之一的灵州郡王谢峦,边疆之地军政一把抓的重量级人物,国之柱石。

    类似人物,在当今乾皇治下,共计十位,因此又有十王之称。

    他们同郑、许、曹、韩、赵、魏、燕、齐等以儒立世经学传家的名门望族有所不同,某种程度上是军功勋贵。

    类似勋贵豪族较之儒学世家往往历史更短,人丁不丰,起落同帝皇圣眷及当前局势息息相关,同儒学世家间算是一文一武,围绕在皇族帝室周围共同构成大乾皇朝上层建筑。

    谢初然,是灵州郡王谢峦的女儿?

    徐永生微微摇头,不多挂怀,收敛发散的思维,转而翻开林成煊相赠的书册。

    这是一门名为《雕龙手》的儒家绝学,典出“文心雕龙”之言。

    修习标准和听风诀、观火瞳一样,要求儒家三才阁内至少已经温养出一块“智”之龟甲。

    功效则不是用来直接战斗,而是提升一双手十指的灵动与巧妙。

    徐永生眼睛一亮,对这门本事的兴趣,大过裂风虎爪手,当下细细揣摩起来。

    往后的日子里,他不因先前林府遭遇而有改变,继续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和修行。

    为期一月的施粥仍然进行,徐永生仍然每天尽量亲身参与主持。

    不过拳不离手,修行相关他从未放下。

    别的无妨,练箭需要在学宫校场。

    这一日,徐永生练箭结束后,一个年岁比他大些的青年武者上前。

    他见对方身着青衿,认得是学宫正院正式的学长。

    “我叫胡东山。”对方先自我介绍:“听闻徐贤弟家里经营有铁匠作坊?”

    徐永生:“不敢当,守着长辈传下来的一个南市铺子。”

    胡东山表明来意:“我收集有一些奇金,希望能借徐贤弟的铺子锤炼一二,届时我们多交流些技巧,当然也不会凭空占用贤弟的铺子和时间,胡某自然有所表示。”

    徐永生略微沉吟后应下:“当然可以,胡兄客气了。”

    胡东山笑道:“那咱们便说定了。”

    对方告辞离开后返回城北学宫正院。

    徐永生收拾好弓矢后,去寻王阐,请教一些习武修炼上的问题。

    王阐一一解答,末了在徐永生告退前,他笑着问道:

    “你这些天白日里施粥济困,晚上可空闲?三日后我家里开个小宴,人不多,一同坐坐?”

    徐永生闻言略微意外,但很快平复心神:“先生相邀,是学生荣幸,如此,恕我叨扰了。”

    在东都学宫王阐是林成煊下属,但王家晚宴还是比林博士那边要丰盛不少。

    不过正餐后并非酒令歌舞之流,而是大家围炉而坐,享受王助教亲手烤来的大梨。

    梨乃东都名产,生的一个足有三、四斤重,听说还有五斤向上专门贡给宫中的极品,专门存到这个季节烤来吃,深秋初冬颇是滋养。

    而诚如王阐所言,今天人确实不多,只得四个,用过晚饭后团团围炉而坐。

    作为主人的王阐。

    徐永生。

    先前有过一面之缘的灵州谢初然。

    以及一个名叫韩振的青年,比他和谢初然早入学,和胡东山一样已经是学宫正院学子。

    年轻男子名叫韩振。

    徐永生以前未见过韩振的面,只听过其名:

    正是先前马扬、欧阳树同徐永生聊起,那个崇本坊香德寺被查抄时,顺带被捞起的名门望族子弟。

    刚见面一听对方开口说话,徐永生就面皮就微微抽动一下,险些没绷住。

    他怎么听,怎么感觉韩振的声音像是那晚买剑时犯了选择困难症的年轻人。

    对方当时虽然也换了衣服戴了面具,但没有伪装自己声音……

    听介绍,他跟谢初然少时便相识,但也有十来年未见了,此番难得在东都重逢,平日里同王阐也熟悉。

    “先生平日里授课事忙,你们在学宫有碍难,我可以帮手。”韩振大包大揽说道。

    靠得住么……徐永生心道。

    不过他面上不见异色:“如此,多谢韩兄。”

    一旁谢初然则笑而不语。

    “城外施粥也有徐二郎一份儿?”聊了几句,韩振感慨:“做善事当然是做善事,但你们儒家修行,当真繁琐啊,突破大境界也需要学宫里准备祭礼典仪。”

    私人小聚,不甚拘礼,王阐手里托盘盛了个烤好的大梨,却在韩振面前兜转一圈后送到了徐永生手里,然后指着韩振笑道:

    “你讲话可留心点,眼下这里是我们三个读书人,就你一个武夫。”

    韩振眼巴巴望着托盘:“我就是奇怪,三娘也选了儒家路子,我之前还以为你也会走纯粹武夫路数呢。”

    谢初然捧着盘中烤好的梨,正慢慢嘬汁水,这时头也不抬:

    “儒家祭礼相关虽繁琐,但做来也都挺有趣的,何况真要说,大都是善事好事。”

    王阐转而看向谢初然:“话说回来,三娘还没入学就已经正八品修为,实在难得,两层三才阁都积蓄完满了?”

    此事韩振尚不知,闻言惊讶看向谢初然,徐永生也感到意外。

    谢初然笑道:“以前不懂事,缠着大哥帮我开蒙入九品,后来也是跟大哥学着入八品,好在学宫包罗万千,我入了学宫还能继续跟着学。”

    王阐:“八品境界的相关历练呢?”

    谢初然:“还差第一枚‘信’之印章的历练没完成。”

    徐永生在旁慢慢嘬着烤梨,若有所思。

    儒家五常之信,于三才阁其一中积蓄完满有所成,将得一枚“信”之印章。

    对应第一枚“信”之印章的历练说难不难,但确实花费时间,乃是需要为他人守密一年。

    “第二块‘智’之龟甲的历练,通习《算经》,清理乡间里坊民籍税赋,先前也绊了我许久,不过找到诀窍后就不难了。”

    谢初然放下手中盛烤梨的盘子,擦擦嘴后,用手比划一下:

    “别说,深入钻研下去,算学种种奥妙,还真有意思。”

    王阐饶有兴趣:“哦,怎么讲?”

    谢初然这次张开双手在身前比划:“最近我新解开一道题,是问坛子倒扣成堆,整齐码放,最上层四只,横行竖列都是两只,最下层横行竖列同样规整则都是十二只坛子,从最上层数到最下层,正好十一层,一层层交错堆垛整齐,问一共多少只坛子?不一只只去数的话,又如何可知正确数字?”

    六百四十九……徐永生回忆了一下,再心算验证一下,得出答案。(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二郎至圣先师不错,请把《二郎至圣先师》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二郎至圣先师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