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7章 这不是他的风格啊

    李爽从营州返回洛阳,已经是大统二年的夏日。

    还没有回到洛阳,李爽就接到了不少来自地方州郡报告灾情的文书。

    这些州郡出现了霜冻、落雪的天象。

    要知道,这可是在夏日。

    这个时代,应对这些极端的天气状况,不只是要注意防寒防冻这么简单罢了。

    这意味着一个可怕的事实。

    今岁注定是歉收之年。

    而这样的状况不会只持续一年。

    霜冻、旱灾、疫病等灾祸会交相而来。

    如今的时代,田里收获不到粮食,那只能靠家中的储备度过灾年。

    州城、郡城、县城还好说,府库中多少还是有粮食储备的,可普通百姓家哪里有这么多的存粮?

    对此,李爽也没有办法。

    他变不出足够的粮食,也不可能点出温室养殖技术,只能硬顶着。

    金镛城中,斛思椿却是满面春风。

    长孙稚去岁薨逝,斛思椿接替他成了洛阳留守。

    如今,看向李爽,他的脸上满是敬佩。

    “大王,幸好你早早下令,命令各地军府和府兵储粮,不然,非大乱不可。”

    更让斛思椿佩服的是,去岁李爽去了河北,从世族那边募集的,加上各州的赋税,就拉回洛阳近两百万石粮食。

    斛思椿自然不是傻子,便是他是傻子,可当了洛阳留守之后,也能得到洛阳城中各官署的消息,知道如今各地的状况。

    关中的状况很糟糕。

    李爽进入关中之后,虽然进行了大量的水利建设,可在此灾荒之年,关中的旱灾还是来了。

    斛思椿知道,李爽诛灭尔朱氏,进入洛阳的这一两年,大量的百姓涌入了关中,人口到达了百万。

    不过这些新涌入的人口并不像是原本在关中的汉人和跟随李爽进入关中的部曲一般,早早分了田,经营了数年,家中有着粮食储备。这些新涌入的人口新开垦的生田并不足以让他们度过这场旱灾。

    到时,怕是会是一副凄惨场景。

    “大王,关中大旱之后,怕是会流民四起,是否从洛阳调粮进入关中?”

    斛思椿显然是低估了这场旱灾的严重程度,认为只是流民四起。

    李爽对于这个建议,并没有采纳。

    “洛阳乃天下之中,国之都城,仓廪之储,乃是重中之重,不可轻调关中。”

    如今在前线由侯景率领的三万北人之军,光凭他们打下的南梁的数郡之地所获,肯定是不够支用的,入秋之后需要支援。

    李爽下令中原各地军府和府兵进行储粮,对于这个命令的执行程度,各地军府也是不一样的。毕竟,每个地方的状况不一样,有些州郡战乱刚刚平定,就是想要储粮也没有足够的粮食。

    说不得,便需要从洛阳调粮。

    关中是李爽的大本营,一旦实力削弱,对于李爽可是很不利。

    斛思椿心中一奇,难道李爽打算自己从关中三大仓中调粮赈灾?

    这不是他的风格啊!

    “那关中灾民如何?”

    李爽看向了斛思椿,很是肯定的道:

    “入蜀就食!”

    入蜀?

    这两个字在斛思椿脑海之中闪过,他的心中十分惊诧。

    巴蜀的郡县多有空置,关中的百姓进入巴蜀,的确可以增强对于巴蜀的掌控力,可却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

    斛思椿小心翼翼的问道:

    “大王打算派多少人入蜀?”

    “先将家中余粮不足的两万户百姓移入汉中、巴蜀打前站,若明岁还是灾荒之年,便再移三万户入蜀。”

    斛思椿听了,已经不是震惊了。

    关中一共才十六七万户,一下子就要移五万户进入巴蜀?

    “如此,恐四夷侵扰,朝廷不安,中原恐再起纷扰!”

    斛思椿提醒着,一旦关中人口不足,军力肯定也会下降。到时候,关中周围的胡夷恐怕会跃跃欲试,中原的世族怕是会出来搞事。

    对此,李爽只是一笑。

    这笑容,让斛思椿心中一颤。接着,他听到了一个让他刻骨铭心的答案。

    “谁抢谁还俩说!”

    ……

    成都。

    “大王这是何意?”

    李神轨盯着从长安送来的诏书,有些震惊。

    “今岁要从关中迁两万户入蜀,难道不会民怨滔天么?”

    迁移百姓,可不是观光旅游,过程相当的残酷。而且,这还不是在一马平川的中原,而是在巴蜀,有崇山峻岭阻隔。

    斛律光不曾言语,韩陵却是摸了摸胡子,道:

    “若是平日里的确会,可如今却不一样,看起来,关中的旱情很严重,不然,大王不会下此诏令。”

    韩陵说完,看向了斛律光,问道:

    “你的那支连弩军训练的如何?”

    “已有所成。”

    韩陵点了点头,道:

    “说不得不久之后便会派上用场。”

    望着韩陵看过来的目光,斛律光似是有所觉悟,道:

    “先生,我明白。”

    便在此时,府外传来了一声禀告,东方老来了。

    “让他进来。”

    韩陵挥了挥手,让人请东方老进来,却发现李神轨不知不觉站了起来。

    见到东方老时,李神轨也相当客气,满脸都是笑容。韩陵忽然发现,李神轨这一年多好像是没有见过东方老几回。

    “大王、先生,关中发来的军令,让我备好兵马,前往汉中接应入蜀的三千人,以防有变。”

    “将军劳苦了,速速去吧!”

    李神轨说完,东方老看向了韩陵,对方点了点头,他才离去。

    “陈留王,你为何对东方老如此?”

    李神轨摇了摇头,道:

    “这小子平日里和贺拔允称兄道弟,动起手里却是连眼都不眨一下,多渗人!”

    说着,李神轨拍了拍自己的胸膛,不解道:

    “大王要派人去接应,派他去做甚?”

    韩陵悠悠道:

    “就是他够狠,才派他去!”

    李神轨有些不明白,问道:

    “为何?”

    “这入蜀的三千人都乃当地的无赖、赘婿、罪徒,将来还要发给他们兵器。不如此,何以震慑他们?”

    韩陵站了起来,对于巴蜀之地将要起来的腥风血雨,已然有所预感。

    万千愁绪与思量,到了嘴边,只化为了一句。

    “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无不臣妾。”

    ……(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天可汗回忆录不错,请把《天可汗回忆录》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天可汗回忆录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