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略见成效【2/2】

    与此同时,公孙瓒一行则陷入沉默之中。

    只见他神色刚毅,眼神冷冽,在北国风霜的磋磨下宛如一柄汉剑。

    寒光四射,锋芒毕露。

    看着身前依旧沉着冷静的斥候,公孙瓒的眉头忍不住皱得更深。

    他确实没有想到魏哲在幽州境内竟然也会如此警惕。

    这让公孙瓒下意识觉得有些不舒服,即便魏哲或许并不是在防备他。

    相比之下,随公孙瓒一道前来刘备等人想法就要简单多了。

    尤其是刘备,尚未完全痊愈的他看着眼前的斥候精锐心中只有佩服。

    他甚至不由暗自感叹,难怪魏哲在辽东能屡屡灭国擒王,现在看来果然名不虚传,也不知道如此兵法他一个边郡豪强子是哪里学到的!

    而另一边魏哲也没让公孙瓒久等,很快便传来了军令。

    “公孙都尉,请。”只见军吏当前引路。

    当公孙瓒一行来到大营前翻身下马,看着眼前戒备森严,井然有序的营地,众人下意识都忍不住多了几分肃然。

    待帅帐的帘子被缓缓掀起,公孙瓒立即按剑而入。

    “末将公孙瓒,拜见左将军!”

    随着公孙瓒行礼如仪,甲胄相撞顿时发出清脆的响声。

    不得不说这位不愧是边郡悍将,当真是一副典型的幽州武人模样。

    相比之下,身着青袍头戴武冠的魏哲倒是有点文人气质。

    “伯珪来了。”只见魏哲摆了摆手道:“不必多礼,坐下吧。”

    待公孙瓒在一旁胡床落座后,魏哲也没有问起他的来意,反而开口道:“近来塞外情况如何?三郡乌桓可有异动?”

    公孙瓒闻言虽有点意外,但还是毫不犹豫的回答道:“自张纯授首之后乌桓各部倒是颇为安分,不过…东部鲜卑最近却是动乱频频。”

    “可探知其中缘由?”魏哲当即追问道。

    “略有收获,不过尚未确定真假。”只见公孙瓒有些拿不准道。

    话说檀石槐死后他所建立的鲜卑虽然四分五裂,但余部却依旧强大。

    西部鲜卑叛离之后,漠南自云中以东分裂为三大部落联盟。

    最大一支为中部鲜卑的步度根,其拥众数万,位于云中郡、雁门郡塞外。其二则是东部小种部落出身的轲比能,他的势力范围主要分布于代郡、上谷一带的塞外草原。

    相比之下原本被檀石槐任命为“东部大人”的赫连勇反而势力最小。

    不过先前素利攻玄莬不利,反而被太史慈带人偷家,导致元气大伤之后,却是给了赫连勇机会。

    于是没过多久,素利惨死,所部被赫连勇与弥加、阙机瓜分。

    或许是实力的增长让赫连勇又有了信心,故此近来频频挑衅轲比能,想要一统辽西、右北平和渔阳诸地的塞外鲜卑。

    受此影响鲜卑诸部最近自然也变得躁动起来。

    而随着公孙瓒说完,帅帐之内顿时一片寂静,只听得帐外风声呼啸。

    片刻之后魏哲方才缓缓道:“伯珪有心了。”

    直到此刻公孙瓒才说出来意,只见他干净利落的开口道:“听闻将军讨董,末将本也有心从之,奈何边事紧急实在抽不开身,唯以战马五百聊表心意。”

    此言一出魏哲顿时不由诧异的看了他一眼。

    他倒是没有想到公孙瓒会这么大方。

    不过随即魏哲便明白过来,公孙瓒这是在还他人情呢!

    毕竟当年在辽西郡管子城若不是太史慈出手,公孙瓒恐怕生死难料。

    想到这里,魏哲看向公孙瓒的眼神顿时变得有些复杂起来。

    这厮倒是挺恩怨分明,若是身在治世或许真能成为边郡名将。

    但像他这种性子如果坐上了一方诸侯的位置,就未免有点天真了。

    于是只见魏哲摩挲着手中的玉印,再度感慨道:“伯珪有心了。”

    然而相比于先前,这一次魏哲的语气却要复杂多了。

    与此同时,听着内间的交谈帐外守卫的刘备忽然有些五味杂陈。

    毕竟当年他还与魏哲平起平坐,但如今却只配站在帐外执戟了。

    此中落差着实让人有些唏嘘。

    正当刘备暗自神伤之际,帐内的交谈已然接近尾声。

    待魏哲将公孙瓒送至帐外时这才看见一旁守卫的刘备。

    见此情形,魏哲当即微笑着朝刘备点了点头:“玄德也来了?多年不见,别来无恙乎?”

    刘备没想到魏哲如今贵为左将军了,却依然如此平易近人,一时间心中顿时有些感动,连忙道:“多谢左将军挂念,备一切都好。”

    魏哲见状不由暗叹一声,他知道两人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壁障。

    于是魏哲也没有多说什么,在勉励了刘备几句后便目送他们离开。

    至于战马自然是收下了,毕竟五百匹也不少了。

    也就是在北方边郡才有这便利,否则公孙瓒便是倾家荡产也买不起。

    数日后,当魏哲率兵赶到蓟县城外时刘虞却没有露面。

    不过这老头倒是命人送来了一批粮草,令魏哲忍不住哈哈一笑。

    也正是从蓟县开始,来自幽州各郡的豪杰陆陆续续的赶来投奔。

    魏哲辨其优劣,择其精锐录入军中,不过半月竟然得千余义从。

    须知这些可不是刚放下锄头的青壮,而是不折不扣的燕赵良家子。

    有些义从甚至干脆就是郡县豪强子弟,自带弓马器械投军。

    以幽州儿郎的基本素养,这千余义从估计都不比三河骑士差。

    这让魏哲心中那叫一个高兴!

    倒不是为了这么点兵力,而是为了这千余义从背后家庭而高兴。

    而就在魏哲一路行军一路收人之际,他此行的影响也终于展现。

    ……

    常山国,真定县。

    只见一名身长八尺,俊朗英武的青年朝一中年男子作别道:“云此去还不知何日才能归来,兄长保重!”

    不料那中年男子闻言却洒然一笑道:“子龙但去便是,勿忧家中。”

    见兄长这么一说,英武青年这才翻身上马,带着百余人转身离开。

    此人便是真定县豪侠首领赵云,赵子龙。

    由于祖上单微导致赵云连寒门都不是,故此一直怀才不遇。

    本来黄巾之乱是一个很好的出人头地的机会,但奈何那时的赵云只是一乡间少年,筋骨未壮,连自保都勉强的很。

    而等到赵云长成之后冀州则又成为了一滩死水,导致他只能和发小夏侯兰一起在乡中厮混,没过多久倒是混成了真定大侠。

    只是游侠生活终究非赵云所求。

    故此当诸侯讨董的消息传开之后,赵云终于按捺不住了。

    不过他既没有投奔渤海太守袁绍,也没有投奔当下的冀州牧韩馥。

    因为在年轻气盛的赵云看来这二者都非真英雄。

    相比之下,曾经在下曲阳平定黄巾之乱,并且这些年在边郡开疆扩土、擒王灭国的魏哲反而更合他胃口。

    于是当听说魏哲一路南下即将进入冀州之后,赵云果断动身……(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官不错,请把《汉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