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彼之蜜糖,吾之砒霜【2/2】

    “胡轸该死!”

    洛阳毕圭苑中,只见董卓勃然大怒,直接将案几踹飞到一旁。

    “狗才坏我大事!”

    但即便如此董卓也没有消气,直接从堂中守卫腰间取过手戟朝信使掷去。

    顿时那信使便一脸惊恐的被穿透胸腹,惨死当场。

    董卓见状这才略微消气,不过依旧坐在榻上满脸怒色,气喘如牛。

    若只是旋门关失守也就罢了,董卓还有机会挽回局面。

    但胡轸一日之间连失三关这就让董卓无法接受了。

    要知道洛阳至成皋关之间已经再无险阻,堪称一马平川。

    魏哲若是轻骑而出,明日洛阳城下就能听见战鼓之声。

    而堂下众将见状也不敢多嘴,反正胡轸已经死了,再帮他解释也是多余。

    不过待董卓面色稍霁之后,校尉郭汜却忍不住出言道:“相国,胡轸固然该死,但此中估计另有隐情。若非吕布吃里爬外,胡轸恐怕也不会连失三关。”

    毕竟上一波信使可是说了吕布不少事情,眼下这甚至都算是胡轸的遗书。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轸这也算是用命在诬陷吕布。

    至于郭汜与吕布其实也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只不过曾经单挑输给了吕布。

    加上郭汜与胡轸一样都是凉州老人,自然看吕布这个狂傲的后来者不顺眼。

    实际上董卓麾下看吕布不顺眼的也不止郭汜一人。

    以往吕布自恃武力,目无余子,董卓麾下将校有一个算一个基本都看他不爽。

    是故郭汜此言一出,大堂之中竟然无一人主动开口为吕布分辩。

    而堂上的董卓闻言亦是心生疑窦,不过还不等他下令吕布便在门外求见。

    入内之后,吕布倒是没有意识到周围有什么不对劲。

    只是基于先前的经验,他没有丝毫废话,直接便将李旻与张安献上。

    “父亲容禀,此乃颍川太守与豫州从事。”只见吕布站在堂下指着被捆住的两人,颇为得意道:“儿虽受胡轸陷害不得不绕道归京,然父亲之令孩儿不敢丝毫忘却,故特地深入颍川擒此二贼,愿为父亲稍解烦忧。”

    还真别说,吕布的政治头脑虽然几乎没有,但却做到了死中求活。

    或许是莽夫克鬼才吧,董卓闻言竟然难得点了点头。

    “难为我儿有此孝心,吾心甚慰!”

    说罢余怒未消的董卓看着李旻、张安两人当即冷哼道:“来人,将此二贼给我烹了!”

    此言一出,堂下的刘艾、蔡邕等人都忍不住心中一紧。

    然而以董卓的脾气又怎么会听两人的劝解呢,直接下令当场烹杀。

    于是大堂之下,只见一座大鼎很快便被烧至沸腾。

    李旻、张安虽为文人儒士,但却颇有几分胆气。

    在这种情况下,两人竟然还能坚持操守未向董卓求饶,毅然慷慨赴死。

    李旻甚至对张安哈哈一笑,豪迈道:“未想与君不同日生,而同日烹也!”

    张安闻言亦是豪迈一笑,而后两人便主动跳入鼎中。

    直至满堂飘香,周遭都不闻一丝哀嚎求饶之声。

    见此情形,四下众人都噤若寒蝉,不敢言语。

    但吕布的麻烦虽然暂时解除了,可胡轸战败带来的后果却无法消除。

    面对随时都有可能兵出成皋关攻打洛阳的魏哲,董卓亦是愁眉紧锁。

    没办法,温柔乡乃英雄冢。

    如今的董卓已经不是昔日那个可以左右开弓的边郡虎将了。

    现在,他才是那个穿鞋的,而魏哲则好像是十年前他!

    于是思量再三,董卓终究没有选择与魏哲决战,而是选择了另一个办法。

    ……

    次日,成皋关。

    随着关门大开,只见董卓麾下校尉李傕缓缓踏入这个虎穴之中。

    与盗马贼郭汜不同,李傕乃是凉州豪强出身,算是董卓麾下少有的能说会道,并且能动脑子的将校,所以这次董卓才会派他为使者。

    魏哲倒是没有安排什么刀斧手阵列相迎的戏码,不过也没给什么好脸色。

    而当李傕进入帅帐之后,先是主动解下佩剑交给一旁的亲卫。

    随即在见礼之后,他便抚须而笑道:“左将军当真了得,一日之内连破三关,便是相国听闻都颇为佩服,记得当年围剿黄巾时……”

    听到这里魏哲毫不客气的打断道:“李稚然,这些废话就不用多说了。说吧,董仲颖派你来作甚?”

    李傕本来还想回忆一番当初共灭黄巾的事情套一下近乎呢,见魏哲这么一说,只能无奈道:“左将军何必如此见外,你我昔日也算是袍泽吧?”

    “袍泽?”魏哲闻言顿时讥诮一笑道:“死在你们手下的军中同袍还少吗?”

    此言一出,李傕顿时一噎,无话可说。

    思量再三,李傕只能苦口婆心的劝说道:“魏将军,你我皆是边郡子弟。相国起于凉州蛮荒之所,将军亦是崛起于辽东苦寒之地,都是提着脑袋从尸山血海里挣出来的前途,何苦让亲者痛仇者快?”

    在李傕看来他们都是从边郡杀出来的武将,完全没必要自相残杀呢。

    不得不承认李傕还真有几分口才,照他这么说魏哲和凉州军还真是同类人。

    然而魏哲却只是面无表情的看着他。

    同类人?魏哲还真不这么想。

    在他看来董卓不够狠,更不够大胆,不过一军阀尔。

    见此情形李傕也不气馁,反而上前半步继续蛊惑道:“将军千万莫要被那些关东贼子的花言巧语给迷惑了。当年关东士族把持朝堂权柄时又何曾给过咱们边郡子弟半分机会?咱们边郡儿郎便是拿命去拼,也不如关东人轻飘飘的一句点评!”

    魏哲闻言倒是没怎么,但一旁的太史慈、钟扈等人却神情微动。

    没办法,谁让李傕说的就是现实呢,况且关东士族的吃相本来就很难看。

    就比如汝南袁氏,他的门生故吏祸乱地方的又岂在少数?

    然而很多时候就因为袁氏的关系,这些人往往不过是罢官而已。

    草菅人命又如何?过段时间照样能换一个地方当官。

    若是私下里走通了袁氏内部的什么关系,说不定还能官升一级。

    所以与其说李傕的口才好,还不如说是现实最有说服力。

    而在发现太史慈、钟扈等人的反应后,颇感振奋的李傕顿时趁机鼓动道:“若将军愿止兵休战,太师愿以渭阳君妻之。”

    李傕口中的“渭阳君”,其实也就是董卓的孙女董白。

    由于董卓独子壮年而夭,所以对于唯一的这个孙女向来十分疼爱。

    董卓亲属之中,除了董卓之母受封池阳君外,也只有孙女董白有爵位了。

    也正是因为董白地位的特殊性,李傕甚至颇为大胆的蛊惑道:“待相国百年之后,西凉铁骑与辽东玄甲合为一家,这万里江山……”

    却不想李傕刚说到这里,魏哲便突然将剑鞘重重顿地,铜兽吞口震得案上地图微微颤动:“汝当我是何人?董仲颖吗?”

    李傕见状连连致歉,急忙挽回:

    “方才是在下失言,将军莫怪。不过临行之前相国确实多有叮嘱,为了天下苍生社稷,相国愿与将军化干戈为玉帛。”

    “阁下尽可将族中子弟欲任刺史、太守者姓名呈递,今夜拟定名册,明日辰时尚书台便可用印!”

    然而魏哲闻言却不由冷笑起来。

    “董仲颖火烧洛阳时怎么不谈社稷?鸩杀少帝时怎么不念苍生?”

    说罢魏哲没有再给李傕开口的机会,斩钉截铁道:“回去告诉董卓,让他洗干净脖子在洛阳等着我,吾虽鄙陋,然绝不与国贼联姻!”

    随即只见帐外甲士轰然涌入,将踉跄后退的李傕架出辕门,赶出成皋关。

    见魏哲这幅态度,李傕也只能骂骂咧咧的离开了。

    不过李傕虽然是走了,但魏哲这边的气氛却有点诡异。

    太史慈、钟扈、甚至于赵云都觉得这么拒绝董卓有点可惜了。

    然而戏志才、氏仪两人却明白,董卓的许诺就是带着砒霜的蜜水。

    一旦魏哲忍不住喝下,那么只能跟着董卓一块灭亡。

    见魏哲不方便分说,戏志才只能主动解释道:“与董卓联姻固有百利,然却有一害。”

    说到这里,只见戏志才眼神凝重的一针见血道:“失去大义!”

    氏仪闻言亦是深以为然的颔首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要知道魏哲起兵讨董的名义就是拨乱反正,纠合义兵,并赴国难。

    甚至在酸枣会盟的时候,魏哲在天下人面前也是这么说。

    “大义”这种东西看起来很虚,但有时候却是立身之基。

    普通人之所以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与价值,只是还没有到那个级别而已。

    但一旦走到魏哲这种高度的时候,大义却是一个至关紧要的因素。

    比如此刻,若是魏哲与董卓联姻,那么他先前建立的形象就会轰然崩塌。

    偶像塌房最多也就是退隐罢了,魏哲如果塌房了那么搞不好就会身死族灭。

    这也是原历史中连孙坚这种功利心极强的人都毅然拒绝董卓拉拢的原因。

    他可以一开始就反对董卓,也可以听从董卓命令。

    但魏哲唯独不能开始打着反对董卓的旗号,但最后却又与董卓站到一起。

    况且董卓那看似诱惑的承诺现在能有几分效力还是个未知数。

    别看刘表这个荆州刺史是董卓任命的,但换一个人进入荆州恐怕活不过三个月,更别说坐稳荆州刺史的位置了。

    念及此处魏哲不再犹豫,当即缓缓起身,毅然决然道:

    “传我军令——明日辰时,兵发洛阳,灭此朝食!”

    帅帐之内顿时轰然应喏,再无迟疑……(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官不错,请把《汉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