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草原大会【1/2】

    “步萨钵,你想成为丁零王吗?”

    好似恶魔的低语,随着此话一出步萨钵不由浑身一颤。

    刚刚还半是恭敬半是畏惧的他瞬间不可抑制的面露激动之色。

    和蹋顿那种熟谙汉地事务的老油条不同,深居北海的步萨钵显然要直接多了。

    只见他当即跪坐在地,忽然从腰间掏出一把匕首。

    赵云见状眉头一皱,当即挡在魏哲身前。

    不过魏哲倒是不以为意,甚至连眼睛都没眨一下,反而好奇的看着步萨钵。

    笑话,在场这么多汉军甲士,步萨钵便是有吕布之勇也不可能伤到他一根毫毛。

    事实也确实如此,步萨钵反手便在自家额头上划了一刀,顿时血流如注。

    这厮也不理会,直接生出三根手指从额头顺势往下抹出三道血痕。

    然后只见步萨钵恭恭敬敬的将匕首摆在魏哲的前方,一脸虔诚道:

    “天神见证,步萨钵将是您永远的奴仆!”

    “丁零人将是您手中的马鞭,世世代代永不叛离!”

    见此情形,赵云忍不住有些无语的摇了摇头。

    他也不知道这些胡人是什么毛病,怎么就那么喜欢在脸上动刀子呢?

    匈奴人是这样,丁零人也是这样。

    不过匈奴人用刀划破脸颊一般主要表达哀悼,这点和丁零人不同。

    当然,本质上来说都是“以血明志”的意思,或许这就是歃血为盟的草原版吧。

    但不管是什么礼节,步萨钵的举动已然说明了他真的很想当丁零王。

    而这正是魏哲乐于看见的,于是当即拿起匕首插在腰间,接受了他的效忠。

    ……

    且不说魏哲对丁零人有什么谋划,在拿到步度根首级后魏哲此行总算是圆满了。

    而志得意满之间,他心中难免也升起了几分炫耀武功的心思。

    不过封狼居胥就免了,有霍去病在前恐怕谁也不会记住第二个人。

    于是魏哲干脆重新捡起在朝鲜半岛的操作,准备在北海立一座“北极碑”。

    毕竟北海可以说是当前汉人军队能够抵达的最北边线,再远是真去不了。

    只是当魏哲说出自家的想法之后,田丰却一脸无奈道:

    “明公,这个怕是不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

    要知道他们此行为了能减轻后勤压力,甚至连粮食都没有带多少,都是像胡人一样驱赶着羊群随军,怎么会携带石碑这种东西呢?

    北海周边倒是不缺大石头,可现在凿石取碑必然来不及了。

    再说了,石碑太小也没什么气势,反而丢了汉人的脸面。

    见他这么一说,魏哲也忍不住一阵犯难。

    倒是一旁的阎柔闻言忽然灵机一动,当即笑着道:

    “君侯,末将倒是有一个主意,不知道成不成。”

    说罢阎柔也不卖关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原来在北海(贝加尔湖)之中有二十多个湖心岛,其中最大的一座湖心岛长约百五十里,宽约三十里,方圆足足有千里之大。

    听到这里田丰不禁有些咋舌,他却是没有北海竟然如此广阔。

    魏哲倒是没有多意外,毕竟后世早已测量过,贝加尔湖的面积约为韩国面积的三分之二,基本上和海南省差不多大。但最令人震撼的是它的深度:平均水深744米,最深处达1642米,比许多海洋还要深邃。

    若非如此,贝加尔湖也不会被华夏先民称之为“海”了。

    而阎柔早年流落草原时曾听人说此岛之上有一座石山,通体黑色,十分神奇,并且断裂口多如镜面一般,被胡人尊为天神居所。

    田丰闻言不由眉头微皱道:

    “《山海经》中《海内经篇》曾言‘北海之内,有山,名曰幽都之山,黑水出焉……想来说得便是此山了!”

    说到这里,只见阎柔狡黠一笑道:

    “既然眼下军中缺碑,那不如以此山为碑如何?”

    “以山为碑?”

    魏哲先是一愣,随后便忍不住抚须而笑。

    “好主意!此举正合我汉家气象!”

    虽然同样是在峭壁上勒石记功,可魏哲若是刻上“北极碑”三个大字,那境界可就比窦宪当年高上一层了。

    如此界碑,古来谁能立之?

    就算抛开“北极碑”的大小不谈,湖心岛的石山也确实是一个绝佳的位置,想必足矣流传后世。

    魏哲当即令军中匠师操办此事。没有舟船没关系,现造一些木筏足矣。

    于是没过多久北海湖心的幽都山上镌有“北极碑”三字。

    在一座截面光滑的峭壁上,汉军工匠更是刻文曰:

    “四方诸夷,凡有敢犯者皆斩!”

    “必亡其国,灭其种,绝其苗裔!”

    上述文字甚至是魏哲亲手所写,也算是留下一份传世墨宝了。

    不过立“北极碑”只是顺带,北海的丁零诸部才是魏哲关注的重点。

    ……

    话说北海(贝加尔湖)周边生活的游牧部落,历史其实极为悠久。

    由于他们搬家时大多都喜欢用一种车轮十大高大的木车,所以才被视为一体。

    汉地这边称呼他们为丁零人,草原上则唤他们为敕勒族。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北朝时期的流传甚广的《敕勒歌》,描绘的便是南丁零的生活场景。

    敕勒中北方的一部后来成衍变为回鹘,即后世维族的祖先。

    不过如今丁零各大部落可没有后世的风光,混得简直要比鲜卑人还原始。

    鲜卑人怎么说也算是进入了铁器时代,可在丁零部落中铁制兵器竟然成了稀罕物,大多部落勇士用得都是石斧、骨箭,木质的狼牙棒之类的原始兵器。

    甚至就连铁釜、铜罐都是部落长老才能用的奢侈品。

    普通的丁零牧民如果想喝点热水,只能在石头上砸出一个凹槽倒入清水,然后生起火堆烧起他们祖传的小石头,最后将滚烫的石头放入水槽中就成。

    等到石头冷却了,热水也就有了。

    啧,天然的矿物质水,就是地道!

    所以凡是都看对比,和丁零相比,鲜卑人都算是文明人了。

    对此南丁零首领巴雅尔亦是满脸嫌弃。

    即便他祖上也是从北海迁出的,但在漠南生活近百年早就被周边汉胡同化了,自然看不起留在老家的穷亲戚。

    也正是因为有这个内奸,魏哲才能对北丁零的情况大概有些了解。

    帅帐中,只见巴雅尔介绍道:

    “北海周边虽有丁零部落百余,可实际上分属六家,即狄历氏、袁纥氏、斛律氏、解批氏、护骨氏、异奇斤氏。”

    六家部落联盟加在一起,方才是完整的丁零族。

    不过前汉时期匈奴人强行将丁零护骨氏诸部南迁,这才有了南丁零。

    只是丁零人口不多,算上老弱妇孺拢共也就十万人左右。

    本就人丁不丰还令出多门,兵器又落后,也难怪鲜卑就算分裂了也能压制他们。

    所以对付这些一盘散沙的丁零部落,魏哲压根就不需要什么手段。

    他只是简单的命赵云等人率兵搜捕逃散的鲜卑残兵,周边的丁零部落便诚惶诚恐的过来朝拜,而且见面礼还都是逃窜的鲜卑贵人脑袋。

    没办法,对于这些丁零部落来说魏哲的存在就是一个凶残的庞然大物。

    他越是没有说什么,周边的丁零部落就越是担心,唯恐他杀完鲜卑还不过瘾。

    若真是这样……那他们就只有逃了。

    幸好魏哲的杀性并没有那么大,见来得丁零部落差不多了他方才召开草原大会……(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官不错,请把《汉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