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臣择主【1/2】

    六月己未日,魏哲终于回到了他忠诚的蓟县。

    当时蓟县城外当真是锣鼓喧天、人山人海,怎一个热闹了的。

    幽州治下但凡能上得了台面的士族,这次都派出了家主前来迎接。

    不为别的,就冲魏哲这次横行塞外,一举消弭了胡人南下之患。

    实际上魏哲在狼居胥山大胜的消息比他本来回来的更快。

    尤其在得知魏哲于北海立“北极碑”宣威于四夷后,东山书院一日之内便冒出了数十篇《北海赋》,无一不是在替魏哲壮举喝彩的。

    甚至就连蔡邕这个小老头在得知之后,都忍不住连叹“壮哉”,遗憾没有目睹此壮举,若是他在场必然能做雄文以记之,说不定还能刻于“北极碑”之上。

    只是蔡邕的想法却遭到了卢植与郑玄两人无情的嘲讽。

    没办法,就他这身子骨若是随军出塞,恐怕现在回来的就是一捧骨灰了。

    不过对于魏哲横行草原、屡战屡胜之壮举,卢植和郑玄亦是赞叹连连。

    尤其是卢植,更是对魏哲分裂鲜卑之举给了极高的评价。

    用他的话来说,魏哲以丁零人设立北海都护府之举简直是神来之笔,可保幽州百年太平。困扰幽州多年的胡患,自此可以休矣!

    可以说上至士族、下至平民,无一不为此感到欣喜。

    毕竟胡虏寇边的时候可不管你是士族还是平民,谁都有可能家破人亡。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不是生活在边郡的汉人也明白魏哲此举功莫大焉。

    从前汉开始,胡人就是汉人最大的敌人。

    四百年渲染下来早就将这种担忧刻进骨子里了。

    故此草原大胜的消息几乎在极短的时间里便轰动北地,并且向着中原内郡渗透。

    别看现在天下大乱,可是各州士族之间还是有办法互通消息的。

    于是乎,魏哲立碑北海、分裂鲜卑的壮举很快便震惊天下。

    没办法,上一个大战狼居胥山,兵临北海的人叫霍去病。

    而自霍去病之后,也就只有魏哲做到这一点了。

    一时间,魏哲在天下间的声望可以说如井喷一般飞速上涨。

    无论是敌人还是盟友,在这份惊人的战功面前都没办法自欺欺人!

    ……

    东郡,东阿县。

    本就陷入事业低谷的曹操看着面前的书信,心中顿时百感交集。

    “只恨不能亲临草原与公威兄并肩作战!”

    “唉~憾甚!惜哉!”

    曹操此刻甚至有些后悔当初讨董时没有相信魏哲的判断。

    若当年他选择了魏哲而不是袁绍,说不定眼下的局势就大不相同了。

    不过荀彧见状却忍不住轻咳一声,曹操这才顿觉失态连忙大笑着略过此节不提。

    毕竟他们现在还要依仗袁绍呢,有些话自然不能说得太明显了。

    相比之下,不远处的濮阳城就是另一番景象了。

    曹操最近有多么落魄,刘备这段时间就有多么春风得意。

    刘备在看到战报之后,当即大笑着对简雍吩咐道:

    “宪和,快,快替某写封贺贴送至蓟县。”

    话音未落他便又改口道:“不,再准备些玄甲、宝剑,一同送去。”

    说罢他还不满足,略作沉吟更是果断道:

    “昨日吾新得一白玉美人,尚未纳之,今也一并送至蓟县吧!”

    言及此处,刘备还抚须而笑道:

    “自古英雄配美人,天下间恐无人比左将军更适合此女了!”

    张飞和关羽听罢,一时间除了感慨自家大哥太过大方之外也没说什么。

    尤其是出身涿郡的张飞,此刻更是忍不住感叹道:

    “往日虽知左将军乃世之英雄,却不想他英武如厮!”

    “幽州得此明主治之,实乃乡人之幸也!”

    若不是张飞和刘备在年少时就是刎颈之交,他还真的有心投奔魏哲。

    关羽虽然未发一言,可骄傲如他此刻对魏哲也只有一个“服”字。

    他只是自傲,又不是傻,对于真正有本事的人他还是佩服的!

    然而陈宫见状,却对自家选择的这位主公越发满意了,眼中尽是激赏之色。

    魏哲的功勋再如何显赫,那也是远在千里之外。

    《史记》有载:

    “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陈宫觉得今日的刘备就颇有高祖之风。

    尤其他现在虽然已经贵为兖州牧,但依旧没有得意忘形,知道取舍。

    而且在出身这块,刘备与高祖皇帝也颇为相识。

    高祖起家时不过一泗水亭长,刘备早年家中亦是以织席贩履为生。

    同样的草莽习气,同样的豪杰之姿,说他是高祖复生都不为过!

    对于陈宫来说,刘备这个兖州牧简直太完美了。

    尤其是和曹操这个多疑好杀的前任主公相比,简直就是梦中才有的明主。

    “使君太过自谦了,左将军固然乃世之豪杰,君亦为当世英雄也。”

    只见陈宫嘴角含笑的朝刘备拱手道:

    “在某看来,使君与左将军亦不过在伯仲之间。”

    “至于孰强孰弱,日后自然会知晓。”

    闻听此言,刘备连忙摆手道:“唉,公台过誉了!”

    不过话虽如此,刘备的嘴角还是忍不住高高扬起。

    当然,相比于高祖皇帝,陈宫还是希望刘备能更像光武帝。

    毕竟高祖皇帝对儒生太过苛责了,还是光武帝善待士人。

    在这方面,陈宫的立场从未改变过。

    话分两头,当刘备在准备厚礼恭贺魏哲的时候,有个人却叹息不断。(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汉官不错,请把《汉官》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汉官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