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章 捷报频传

    北方邦东部的权谋斗争,刚刚进入高潮阶段,就被生生压了下去。

    罗恩有些遗憾,如此难得机会,苏尔家没能把这些障碍一次性扫清。

    亚达夫不希望这里乱起来,对当权者来说维持现有局面,远比推翻重来的风险要小的多,他不愿意冒险。

    不过至少苏尔水泥厂的麻烦解决了,那两个地头蛇也都元气大伤。

    未来大概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会老实下来,暗自舔舐伤口、等待恢复。

    苏尔家也需要巩固自己的影响力,他们来这里的时间太短,火候还是不够啊。

    “你准备回孟买了?”拉坦在庄园里锻炼身体。

    “有亚达夫坐镇,北方邦接下来会平静一段时间。”罗恩坐在藤椅上翻着报表。

    “可惜布伦轻机枪的子弹没能全打光。”拉坦也有些惋惜。

    “别老想着打打杀杀,时间在我们这边。”

    “知道,知道,等水泥厂发展起来。”拉坦做完俯卧撑,拍拍手起身,“对了,这一个月工厂的水泥卖的怎么样?”

    “非常不错!”罗恩拍了拍手里的报表,“基本上有多少卖多少,供不应求。”

    水泥厂已经投产满一个月,总计生产了八千多吨水泥。

    就像罗恩说的,根本供不应求。刚出厂的水泥,立刻就被拉走,很多人在门口排队等着。

    北方邦需要水泥的地方太多了,尤其是城镇地区,缺口很大。

    近1.5亿人口的大邦,光是民用市场,就足以让苏尔水泥厂马力全开。

    查达、罗伊这些初步涉及房地产的开发商,也纷纷把对外的水泥需求,转到了罗恩这里。

    他们从外邦购买水泥,不仅要多付一笔运费,运输过程中还会有一些损耗。

    罗恩这里靠的近,方圆百公里内,还送货上门,服务没的说。

    第一个月的八千吨水泥基本都被他们吃下,甚至下个月的都被预定。

    米尔扎布尔的石灰石矿,品相很不错。苏尔水泥厂又都用的是新型设备,生产出来的水泥比北印度大多地区的同类产品都更可靠。

    罗恩给查达他们的价格是1800卢比每吨,远低于政府标书上的2500卢比报价。

    邦政府工程懂的都懂,那是虚标,专门为薅羊毛用的。

    房地产开发商是以后的主要客户,基本全是大宗交易,给点折扣也应该。

    其他小客户的零售价是2000卢比,这些都是二道贩子,还会再转一手。

    卖水泥和卖水空调一样,都要留10%左右的利润给渠道商。

    城镇居民最后真正买到手的价格,大致在2200~2400卢比之间,和市场价相吻合。

    八千吨水泥出货后,苏尔水泥厂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有1440万卢比,赚麻了。

    这玩意儿根本不愁卖,利润高达75%,罗恩几乎躺着数钱。

    针对大宗交易,罗恩和查达他们签的协议是每月10日前支付前月货款的90%,剩余的10%在最后一次结算后一个月内付清。

    其他小客户和二道贩子,则全部付现金提货。

    根本没有回款压力,罗恩预计一年内就能本钱赚回来。

    大投资,大回报,爽啊。

    水泥这种生意,在北方邦几乎相当于半垄断性质。

    “妈的,看起来比麻草还有搞头。”拉坦也对报表上的数字暗暗咋舌。

    “短期看没错,五年后竞争就会进入白热化。”

    “有这么多订单,我们根本不用去看那个亚达夫的脸色嘛。”

    “那可是政府工程,油水多的喝到你撑!再说了,谁会嫌手里的生意多呢,水泥厂二期我准备今年就启动。”罗恩野心很大。

    “老弟,一期还没完工,你就准备做大做强了?”

    “这么好的机会不能白白浪费啊,”罗恩拍拍手里的图纸,“二期直接上三十万吨规模,两条线。”

    “那就是”拉坦掐指一算,“年产量70万吨?”

    “对,趁着市场空白,我们要早点跑马圈地。”

    罗恩就是手里没钱,要不然他都想一步到位,直接把年产能拉到百万吨。

    水泥这种大宗交易做起来,渠道成熟后,别人想进来都难。

    草莽时代,拼的就是胆大妄为。

    “产能扩大六倍,这要不少钱吧?”拉坦承认,他胆子没罗恩大。

    “预计8亿卢比,器械设备直接买下,不再租用。”

    “8亿?老弟,银行会给我们贷款吗?”拉坦表示怀疑,他们刚借完一笔钱。

    “办法总会有的,大不了换几家银行。”罗恩一点不慌。

    印度的银行系统稀烂,有太多空子可以钻。

    只要把苏尔水泥厂的报表拿给他们看,保证大多数银行都不会拒绝他的贷款。

    建成的水泥生产线就像印钞机,根本不用担心偿还能力。

    “老弟,你是做大事的人。”拉坦觉得自己卖一辈子麻草,也卖不到上亿卢比。

    “现在正是大时代的开端,我们还赶得上。”罗恩乐观的耸耸肩。

    “孟买果然不一般,你去了那儿之后,想法和北方邦人很不一样。对了你什么时候走?”

    “等签完政府合同后,大概下周。”

    坎普尔的公路预计年底才会动工,苏尔水泥厂现在都是供货给民间市场。

    按照承包惯例,政府不会管承包商用哪家的水泥。

    但有一种规则叫扶持本地企业,更直白点说,就是指定供应商。

    嗯,苏尔建材公司就是北方邦唯一的水泥厂。

    没得选,这才是正宗的印度操作。

    一周后,罗恩返回孟买。

    这里电话催的紧,大多是关于电视机生产线的事。

    “老板,你走的这几个月,那个小田快急疯了。”阿希什第一时间来汇报苏尔电器的近况。

    “谁?”慢悠悠的罗恩,还在享受孟买夏天的第一杯冰咖啡。

    嗯,现在已经是八月末,正逢雨季尾声。

    “小田啊,您忘了?负责NEC谈判的那个小田。”

    “噢。”罗恩恍然,他脑子里还在想北方的权谋大戏、火拼、重机枪

    跨度太大,让他一时间适应不过来。那股割裂感,就仿佛让他置身两个截然不同的时空。

    “NEC的电视机生产线不是刚运来不久么?已经调试好了?”

    “没有,那些日本人三天两头拉肚子,干活比我们还慢。”

    “那急个什么劲?”罗恩不解。

    “呃老板,按照约定,生产线到货后,我们该付尾款了。”

    “干活这么慢,还好意思要钱?”罗恩眉毛一立,“我都想扣他钱。”

    “啊?”阿希什呆住了。

    “跟那个小田说,等生产线调试好,再谈钱的事。”

    “那我去安排。”

    “等等,东大那边怎么样?”罗恩叫住他。

    “老板,您慧眼如炬,他们的效率比日本人快了几倍。”

    阿希什眉飞色舞,不得不说老中干活真没得说。

    两条黑白电视机生产线,说一个月到货,就一个月到货,一天没拖。

    设备确认安置好后,对面立即派技术人员过来,协助安装生产线。

    哪像小日子,约好的三个月到货,结果因为雨季延迟了两周。

    活还没干,就想着要钱,差评!

    “东大的人没拉肚子?”罗恩有些好奇。

    “拉,刚来第二天就有两人住进了医院。”

    “嘶~”罗恩有点牙疼。

    “但他们说这是小事,坚持要留下来加班。”

    “瞧瞧人家,我们的工人差了几倍不止。”

    罗恩痛心疾首,阿希什像犯错的孩子,羞愧不已。

    嗯,别人家的孩子,熟悉的配方。

    “那两天黑白电视机生产线怎么样了?”

    “已经试生产了一批,没毛病。”阿希什又变得支棱起来。

    “这么快?”

    “正要给您看看成品。”阿希什从外面抱进来一个纸箱。

    四四方方,大约二十多公分宽。上面没什么图案,像是临时找来的。

    罗恩的办公室有现成的插座,很快阿希什就把它搬到了桌上,并接上电。

    非常经典的款式,大屁股、曲面屏、右边是调台的旋钮,下方是喇叭。

    机壳为黑色,旋钮和边框为银色,罗恩有一瞬间仿佛回到了童年。

    “就是这个味”他激动的走上前,爱惜的抚摸电视机边框。

    如果不是右上角,闪亮亮的“SUR”logo,他差点以为这台电视机穿越了时空。

    像,太像了。

    “老板?”阿希什轻声呼唤。

    “真他妈漂亮啊!”

    此时此刻,唯有一句“卧槽”才能表达罗恩复杂的心情。

    “是是是”阿希什点头。

    “开机!”罗恩大手一挥,坐回椅子上。

    打开开关,阿希什扭动旋钮,啪嗒、啪嗒开始调台。

    待电视机中出现伴随着雪花的人影后,他连忙张开手臂,扶着天线左挪右转。

    终于在某个瞬间,画面和声音都变得清晰起来。

    他小心翼翼的后退,生怕碰到天线,导致前功尽弃。

    “不错,非常好!”罗恩很满意。

    这台14寸黑白电视,就和记忆中的一样,没什么差别。

    画面、声音靠谱,绝对能满足印度人的日常需求。

    “什么时候可以开始投产?”他问。

    “这个月就行,您一句话的事。”

    “成本呢?”

    “就和最初预计的一样,1600卢比左右。如果量产,后续成本还能再压一压。”

    “现在就开始备货,我要把印度电视机的价格打下来!”

    罗恩豪情万丈,性价比路线,这个他熟。(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在印度当老爷不错,请把《我在印度当老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在印度当老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