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印度式中产

    米拉路上的公寓,阿希什现在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但他的家人很喜欢,尤其是母亲。

    几年以前,还在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时,阿希什的母亲曾在一本古吉拉特杂志上看到这样一栋房子,它窗纱飘逸,灯盏璀璨。

    她当即求问神明:我们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梦想,何时才能走进这样的未来?

    现在阿希什可以笑着指给母亲看,他们新家的客厅里挂着窗纱,一盏灯正从天花板上垂吊下来。

    他当初刚搬进新居,每日门庭若市,来做客的主要是以前的老邻居、七大姑八大姨、他们的同事、姐姐拉珠最开始的学生、阿希什自己的朋友等等。

    他们用了两代人的时间,才真正住进能称得上是房子的地方,才向成为中产阶级迈出了一大步。

    阿希什一家的故事便是孟买的变迁史,他们最早从要塞区搬到了乔格什瓦里的贫民窟,又迁往米拉路上的新公寓。

    这一切都得益于阿希什找了份好工作,他还帮助几个堂哥、表哥也在苏尔电器谋个一差半职。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贫民窟人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慢慢的这些亲戚朋友手里有了钱后,也纷纷搬到了米拉路上的公寓。

    他们自觉地向阿希什靠齐,团结在他周围,唯他马首是瞻。

    他是家族的纽带,周围的人发迹全靠他,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当然,米拉路上的房子确实不错,那是无数贫民窟人魂牵梦绕的中产阶级住房。

    就说他堂哥一家吧,有生以来第一次,孩子们有了相对独立的休息空间。

    他们搬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新安排了床位。现在,堂哥(赚钱养家也出资买下公寓的大功臣)和最小的弟弟帕里什睡卧室。另一个弟弟萨伊什在马拉提郊区当推销员,不常回家住。堂哥的母亲睡客厅的贵妃椅,父亲带第四个儿子睡沙发床,妹妹则在厨房边上打地铺。

    在南孟买人看来依然局促的两居室,在堂哥一家眼中已大得不可思议。

    “我甚至会不知所措。”堂哥和阿希什说,“房间太大,反而让我睡不着了。”

    所以一家人又重新挤在客厅,在令他们安心的电视节目的嘈杂声中慢慢睡去。

    哦对了,新买的苏尔电视机有“睡眠定时”功能,会在开启半小时后自动关闭。

    从小只有一间房的他们渴望获得更多、更大的空间,而一旦得到了,又不知该如何利用。

    阿希什新家的客厅里放着手绘花瓶,从藤蔓环绕的窗户照射进来的光线固然充足,蚊虫的数量也同样惊人,屋子里的人却仿佛浑然不觉。

    玻璃橱里展示着阿希什闲暇时的三幅作品,一幅画着埃菲尔铁塔,另一幅画着自由女神像,还有一幅画着脱衣时连带把皮肤也剥下来的男人。

    他是正经的大学毕业,知识水平、爱好都有点小资的味道。

    客厅的一面墙上贴满深棕色的石砖,顶上的两只射灯努力想为冷硬的墙面增添一点温馨的气氛,与另外三面粉刷成白色的墙殊不相称。

    人们以为石砖只起到装饰的作用,其实是因为后面的墙壁漏水了,不得不遮遮丑。

    阿希什有苦难言,这间公寓交房没多久的新居已经四处渗水。但是当客人称赞石砖多么有设计感时,他从不道破背后真正的原因。

    阿希什还记得当初买这间公寓时的宣传册,那是最初让他、他的家人和所有昌德雷什查乌的居民动心的源头。

    宣传册以高饱和度的红黄蓝三色打底,散发着好似五十年代美国地产广告的俗气,虽然后者是为招揽客户在阳光灿烂的加州购房。

    宣传册的文案有多处拼写错误,以华丽的粗体字这样写道:

    80年时,一群充满活力的年轻企业家有这样一个梦想:他们渴望在荒芜、单调的都市建筑群外营造一处美丽祥和的绿洲。

    在集团创始人、已故的斯里.昌德雷什.罗哈总裁的带领下,罗哈集团为孟买疲惫的购房者带来了郁郁葱葱的生机.如今,罗哈集团旗下的每一处房产,您的安身之所是温馨、舒适、明亮、欢乐和繁荣的象征。选择罗哈,就是走向幸福美满的大结局。

    宣传册里的插图是孟买摩天大楼的剪影,又画有被棕榈树环绕的中低层建筑和建筑物前悠闲散步的夫妇、整洁路面上开过的豪华轿车、孩子们的游乐场和远处浪花朵朵的蔚蓝大海。

    宣传册承诺会在小区建起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的公交车站、网球场、俱乐部和图书馆,这些承诺无一兑现。

    但如果你正坐在乔格什瓦里的简陋窝棚,屋外污水横流,醉鬼荒腔走板的嚷嚷、混混寻衅滋事的叫嚣,连同嗡嗡作响的蚊蝇一道从你家唯一的窗口飞进来,端详着色彩鲜艳的宣传册,你会愿意相信这些承诺是真的。

    或许那一晚当你入睡后,你会梦见自己的孩子在绿草茵茵的游乐场玩耍,你的妻子在铺了大理石的料理台边做饭,而你正在周六的夜晚从公交车站走回崭新的公寓楼,你脚下的道路那么宽敞,乡间的空气那么清新。

    实际上小区的运作及维护极其糟糕。大楼的墙面凹凸不平,墙体中本应铺设电线的管槽空空如也,挖开了,任由它们敞着。

    电梯井里自然也没有电梯,就连楼梯都没有完工。开发商承诺会在小区打造公共花园,并为每家每户安装符合“印度国家标准”的热水器。

    但花园没见着影子,倒是应该建花园的地皮上又造起了一栋房子,而热水器的安装则完全没有了下文。

    阿希什于是进行了投诉,结果上门安装完毕的是一台功率小得“连给耗子烧洗澡水都不够”的东西。

    但正如合同上写的:这也算热水器。

    这可笑的机器不但小,对水量还异常敏感,如果余量不足就不工作。

    而管子里的洗澡水是隔天供应的,他们一家迫于无奈,又在阁楼装了水箱蓄水。

    饮用水就更少得可怜了,一周才输送一次。除非贿赂司机每车一百卢比,否则对方都不肯把水罐车开进小区。

    但这点水又哪里够,所以业委会额外请私人公司每天运三车水到昌德雷什查乌,每车三百二十五卢比。

    这些运水公司的负责人是米拉路上最有权有势的人,他们垄断这一地区的所有运输路线,不许市政府额外铺设任何送水管道。

    在昌德雷什查乌,排水和送水一样艰难。下水道和排污管几乎名存实亡,业委会不得不每月另付四百卢比,请人排空地上的积水。

    若排水系统彻底瘫痪了,主妇和文员会坐到铁轨上造反,直到政府出面,暂时替他们解决困难。

    此外,居民还要自掏腰包请清洁工,至于清洁工会把生活垃圾运到哪里,他们就无力关心了。

    如果仅仅使用市政统一、每两周才清空一次的垃圾箱,势必造成小区臭气熏天、污物遍地。

    因为米拉路地处市郊,公交车到不了,业委会一度花钱雇了一辆八人座的面包车,请同为小区居民的司机接送住户往返火车站,每人两卢比。

    米拉路上的三轮车夫不乐意了(他们收每人二十卢比),车夫团团围住面包车司机,吓得他再也不敢接生意。

    居民报了警,警方和当地议员赶到后,却统统站在了三轮车夫这边。

    因此米拉路上的人们每月花去大半工资,只为获得他们本应享有的、最基本的设施保障:供水、排污以及交通。

    米拉路恰好位于孟买市政公司的外围,这就是它之所以有吸引力,也之所以有致命缺陷的原因:它是三不管地带,所谓的城乡结合部。

    好在苏尔电器这两年发展飞速,阿希什的地位也水涨船高。

    小区的自来水、拉偏架的警察,他只打了个电话就全部搞定。

    外面的那些三轮车夫,再也不敢为难面包车司机。

    小区开发商昌德雷什查乌更是亲自出面解决了供水问题,他还暗示阿希什如果需要,他手里有更高档的公寓。

    阿希什拒绝了,就像前面说的,这里有太多的亲朋好友。

    他搬去了高档公寓,他们却没法跟着去。

    家人只有团结在一起,才能相互照应。

    但总的来说,阿希什一家比过去舒心多了。从前的时候,他们更早发迹的亲戚会来乔格什瓦里看他们,打量着他们的小窝棚,问他们为什么还不搬走。

    简直到了让人心烦的地步,阿希什当时暗暗嘀咕,难道他们不想搬吗?

    以前父母生病花了一大笔钱,家里根本没有存款罢了。

    还住在乔格什瓦里时,他从不把家庭地址告诉大学同学。他也不去他们家做客,免得要回请。

    但现在他不用遮遮掩掩了,亲戚可以来过夜,朋友可以来串门,任何人随时都能上门做客。

    瞧,这满屋子都是亲朋,就住在他们周边的几栋。

    阿希什招招手把堂哥达门德拉叫到一边,卖片的事到底不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

    “你老婆的弟弟不是在金布尔区摆书摊吗?”

    “对啊,怎么了?”

    “别卖那玩意儿了,挣不了几个钱。”

    “其实有些杂志卖的还行,那种衣服穿的很少的杂志。”达门德拉给了个“你懂的”眼神。

    “解不了渴的图片罢了,有电影攒劲吗?”

    “电影?”

    “是,成人电影,各种类型的都有。”

    “你是说卖录像带?那东西太贵了,买的人少。”

    “不,瞧瞧这个。”阿希什掏出一张光碟。

    “咦?”达门德拉接过来稀奇的翻来覆去。

    “这叫VCD光盘,和录像带一样,能放各种电影。不过价格却便宜很多,一张十几二十卢比。而且没录像带那么娇贵,你放进水里拿出来晒干后都能继续用。”

    “真的?”达门德拉一亮。

    “当然,你可能想象不到,这种光盘大可以自己制作。”

    接下来阿希什就把VCD的事情说了一遍,重点是如何烧录光盘、怎么操作、该怎样宣传。

    还别说,堂哥达门德拉立即就心动了。

    这种能自己掌握货源,甚至创造货源的买卖,大有可为啊。

    身为印度男人,他太清楚人们对这方面的渴求了。

    那完全是永无止境,毕竟生活怎么能少得了那种事呢。

    兄弟俩商量之后,都觉得VCD会火,光碟生意更火。(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我在印度当老爷不错,请把《我在印度当老爷》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我在印度当老爷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