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权势滔天林教授(4k)

    “这资料你们是从哪弄来的?”

    话一出口,已经改名叫木天狼的束星北很快意识到自己不该问。

    “好吧,这不重要。”

    确实不重要。

    “没事,我们在这里能够畅所欲言,木教授,我们找你来也是想着你经验丰富,在物理领域涉猎广泛。

    在这里我们只谈科学,不谈其他,所以你有什么都可以说。

    技术来源对我们而言不是没有价值,如果知道它的来历,我们也能顺着来历说不定能找到一些其他的资料做一个相互印证。”毕德显担心束星北因为经历而不敢畅所欲言。

    大家都到这来了,也没什么好害怕的。

    毕德显在看到资料之后,就知道自己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离开基地。

    这还是因为没看到树莓派。

    看到树莓派的半导体行业专家们,做好的准备是一辈子都不离开。

    在这个理想主义的时代,从国外选择回国的科学家们很容易就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熊猫收音机在苏俄阵营的大受欢迎,通过各国报纸报道传递回51区之后,他们看到更是备受鼓舞,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

    不仅对这个古老国家有战略价值,还有现实意义,轻工业也是工业啊。

    “这套磁控管技术路径很完整啊,应该是英格兰佬最原始的那套合成路径和技术方案,居然还包括了改良方案。

    我当年在渝都研究雷达的时候,我们对磁控管可是羡慕得紧。

    就这套SCR-584,当时阿美莉卡给我们了两套,放在西南,用于保护驼峰航线和滇缅公路的运输安全,防止鬼子空袭破坏航线。

    连当时的渝都都只能用SCR-270和SCR-268。

    而且那时候阿美莉卡分过来的雷达,SCR-270和SCR-268是他们的技术人员培训我们操作。SCR-584,我们的人连摸都没资格摸。”

    当时陈纳德的第14航空队,也就是俗称飞虎队的空军,在滇南设有雷达站,全程由阿美莉卡人维护。

    “我那时候分到的任务就是研究雷达,我们只能通过眼睛看,看SCR-270和SCR-268。

    而SCR-584,连看都看不到。

    最多多请阿美莉卡人吃几顿饭,请他们去舞厅玩,还得塞美元给他们,才能获得只言片语的消息。”

    束星北在聊起这些的时候,手摩挲着这份资料,多少心酸往事浮上心头。

    “说起这个,我听阿美莉卡的雷达专家,好吧老实讲我觉得那所谓专家水平挺低的,充其量算是个操作员,对雷达原理了解的不多,而且也没什么兴趣去做深入了解。

    就因为他是SCR-584的所谓技术专家,我们当时不得不讨好他。

    听他说,要不是因为1940年不列颠战役中,德意志空军对英格兰造成了巨大威胁,空袭造成了极其恶劣的伤亡。资源短缺的英格兰半岛必须要和阿美莉卡合作。

    不然英格兰佬不可能会转让腔体磁控管技术给阿美莉卡人。”

    (二战时德意志考夫博伊伦空军基地墙上的壁画,最上面的装置就是雷达)

    “这我也听说过,我那时候还在加州念书,战争结束后我看报纸报道这件事,说这项技术是有史以来运到阿美莉卡海岸最珍贵的货物。”

    这句话是阿美莉卡历史学家詹姆斯·菲尼·巴克斯特三世说的。

    当时由英格兰科学家亨利·蒂扎德带队,携带了一个装有英格兰最先进技术机密的黑色金属箱,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型号为型号E1189的腔体磁控管技术。

    这些技术被视为英格兰的王牌。

    参加会面的阿美莉卡海军代表说,他们的短波雷达系统功率仅为10瓦,而英格兰的磁控管可输出约10千瓦,性能差距巨大。

    正是因为有这次技术转让,后续阿美莉卡才迅速启动了磁控管的大规模生产。麻省理工学院在此基础上成立了辐射实验室,专门研究和开发基于磁控管的雷达技术。

    《MIT辐射实验室系列》也应运而生。

    “说回磁控管,虽然我离开雷达研究一线已经很多年了,但我想我们现在应该也能造这玩意了吧?”束星北问。

    毕德显点头道:“没错,我们在获得苏俄的雷达,进行拆解后,具备了基础的磁控管技术,但是和二战时期阿美莉卡10千瓦级厘米磁控管精度尚且还有距离。

    充其量谈得上从基础原理层面理解了这项技术,离实际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

    离阿美莉卡40年代的SCR-584,想要达到这个精度,在有了详细技术资料之后,我预计要花一年半时间。

    要做到改进版,光是高功率脉冲磁控管,我们都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更糟糕的是,资料中提到的高耐热阴极材料和陶瓷绝缘体这些提高磁控管稳定性的材料,只有只言片语,要怎么制造这些材料,制造出来要如何应用。

    对我们来说都是很大的困难。

    种种困难,千头万绪。

    不过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先得把SCR-584吃透,吃透这套技术之后再来说其他改进的事。”

    束星北听完后点头道:“没错。

    我看了你的工作安排,我没有什么意见。”

    随着各个所的雷达专家和工程师的陆续到来,毕德显把这些人分成了四个组,分别负责磁控管、波导和天线、接收机和信号处理以及伺服控制系统。

    “我的想法是先分系统进行复制,最后再统一人手做系统集成和测试校准。”毕德显说。

    束星北听完后:“有了技术资料,最重要的其实还是精度加工问题。

    像磁控管的制造,需要有高精度加工谐振腔、耐高温阴极和真空密封的能力。

    抛物面天线和伺服系统的精度,以我们现在的机床和铸造技术恐怕很难满足。”

    毕德显满面愁容,“是啊,电路设计这些我们还能麻烦半导体组来指点一下。

    精度这是大难题。”

    “没错,其实我们现在除了技术复刻本身外,机床技术才是最关键的。

    老实讲,我一直觉得毛子能派人去阿美莉卡拿技术,我们为什么不能派人去霓虹拿技术?

    起码就机床精度而言,霓虹起码比我们高一个数量级。”

    机床精度几乎是所有项目的共同诉求。

    “这样,我先考虑一下,我想想吧。”51区的负责人思考片刻后说:“去霓虹拿,这个难度太大了。

    我们在海外的资源就这么点。

    想去霓虹把技术搞到手,从布局到得手,起码是十年起步。

    而且这还是建立在不发生意外,一切都顺利的基础上。

    但凡有一点不顺利,那就是一个鸡飞蛋打的局面。”

    钱院长想说些什么,被对方打断,“不过,如果只是进口技术还是没问题的。

    我们直接从香江运一批霓虹的先进机床进来就好。

    运个几台,还是没问题的。

    一方面是我们自己用,另外一方面是让机床厂进行复刻研究。

    毕竟机床是工业的根基,我们现在在做的工作是往上攀登,但同时也不能忘了向下扎根。

    就这样吧,正好收音机项目还有不少外汇结余在账面上。”

    香江因为存在电子工业和钟表业发达,所以一直都有进口来自霓虹最先进的精密机床。

    其中像后来的Leeport Precision Machine Tool Co., Ltd.从60年开始代理来自霓虹的金属切削机床。

    在历史数据中,包括机床、电子设备和精密仪器在内的设备,占霓虹对香江出口很大比例。

    这是香江自由贸易港的地位所导致,和当时阿美莉卡对南部百越的支持脱不了关系,也和香江本土产业脱不了关系。

    51区的负责人作为分管科学相关事务的高层,有着充足的信息渠道,想到解决办法。

    霓虹的高精尖机床进口到香江,哪怕在1967年之后都没有中断,一直持续到了今天。

    熊猫牌收音机一定程度上提供外汇储备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更多选择。

    不一定非要从老大哥那买机床。

    在这个时间点,苏俄能卖给你的机床,精度在50微米到100微米之间,固然也有精度可以达到20微米的设备,但这类用在军工和航天领域的设备压根不可能卖给华国。

    而霓虹出口到香江的精密机床,包括森精机、牧野、山崎马扎克这三家公司生产的车床、铣床和磨床,精度普遍能到10微米,部分高端型号甚至接近5微米。

    对华国而言,霓虹货是物美价廉的好选择。

    此时苏俄,恐怕连50微米精度的机床都不会卖给你,即便卖给你也会附带上一大堆条件。

    当华国正在围绕树莓派向上攀登、向下扎根的时候,林燃在阿美莉卡那更是忙的飞起。

    等林燃看到华国科学院举行联合考试,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候,要等到年底放假回到纽约住处了。

    此时的他在红石基地,外人都以为他很忙,要负责太多的工作,所有有关科技的工作都要分到他这里来。

    麦克纳马拉邀请他担任国防部的科技顾问。

    要不是林燃是白宫航天事务的特别助理,麦克纳马拉甚至想让林燃去担任ARPA的局长。

    “要是教授能当ARPA的局长,天天给我汇报工作那该多好。”

    ARPA就是一个专门为赞助前沿科技项目而成立的机构,1958年成立,隶属于国防部,独立于其他研发部门,直接向国防部的高层汇报工作。

    另外别说什么阿美莉卡人不喜欢当官。

    ARPA第一任主任罗伊·约翰逊,放着通用电气16万美元年薪的高管不做,要跑来当ARPA办公室主任,这份工作年限仅仅1.8万美元,难道是因为他想为国效力吗。

    可惜林燃已经先他一步,被肯尼迪聘用了,这让麦克纳马拉感慨,自己听说这样一位人才还是太晚了。

    不过也不算太晚,毕竟还能雇佣教授当顾问。

    ARPA全职主任的薪水是1.8万美元,麦克纳马拉给林燃这份兼职顾问开的薪水是6.8万美元。

    此时担任ARPA主任的杰克·鲁伊知道之后,道心都要破碎了。

    “教授,这就是当前我们最重要的项目。”杰克·鲁伊介绍道。

    上次还是他来视察乔治敦翻译机的进度,这次来红石基地就轮到他给林燃汇报工作了。

    杰克·鲁伊带着约翰·霍普金斯应用物理实验室的一众专家,在经过红石基地安保的层层检查后,终于在这个享誉盛名的红石基地见到了林燃。

    红石基地被媒体渲染成自由阵营的技术中心,是对抗邪恶力量的重要据点,而林燃就是这里的头号人物。

    詹姆斯·韦伯一来常驻华盛顿,二来存在感比林燃那可是要薄弱得多。

    媒体难道去报道,他在华盛顿的国会如何和议员们唇枪舌剑争夺预算吗?

    《》电影里的邪恶博士也从华裔、德意志裔混血变成了纯粹的德意志科学家。

    “Transit是基于多普勒效应的低轨、小规模导航系统,主要服务于海军,这个项目最开始立项的时候,主要就是为北极星弹道导弹潜艇提供导航支持,校正过去惯性导航系统。”

    鲁伊说完后,该项目的具体负责人理查德·克肖纳接着介绍道。

    林燃一眼就认出了这玩意是什么,GPS的前身。

    同样是冷战思维的产物。

    苏俄发射成功卫星之后,阿美莉卡已经在思考如何利用卫星来增强导弹精度了。

    林燃反问道:“你们是不是想着利用多普勒效应进行定位?

    接收器通过测量信号的频率变化,也就是多普勒频移,然后结合卫星轨道参数,去计算接收器的位置?”

    这让在座专家们都有点震惊,然后又感慨教授不愧是教授,光是听个介绍就能把原理给点透。

    显然,弹道导弹相关技术是最敏感的技术类型了,尤其这还和核潜艇有关。

    哪怕以林燃过去的地位,也是接触不到Transit的。

    或者说,国防部长如果不是麦克纳马拉,林燃都没办法接触到Transit。

    “没错,我们之前是这样想的。

    目前我们已经可以实现亚米级的精度。”

    “狗屎!

    按照现在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你接收器接收一次,做定位起码要十五分钟以上。

    而且受限于大气拖曳和引力变化影响,你们测出来的精度和你们想要的效果还有很大的差距。

    而且这个问题你们还解决不了!”(记住本站网址,Www.WX52.info,方便下次阅读,或且百度输入“ xs52 ”,就能进入本站)
这篇小说不错 推荐
先看到这里 书签
找个写完的看看 全本
(快捷键:←)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
如果您认为科技入侵现代不错,请把《科技入侵现代》加入书架,以方便以后跟进科技入侵现代最新章节的连载更新